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发病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芙蓉 《护理学杂志》2006,21(19):38-4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病史对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按时间段进行划分,并对不同时间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发病高峰在3:00~9:00;发病与高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房颤、风心病、高脂血症、胆道疾病等危险因素有关;3:00~9:00时间段危险因素以高血压、糖尿病为主,与其它时间段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是引起急性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脑梗死患者、脑梗死高危人群的监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为防止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1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中老年脑梗死患者186例,根据患者有无复发脑梗死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两组,复发组96例,未复发组90例,本组患者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头颅CT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复发组在不良生活习惯、常见合并症、颈动脉狭窄程度和脑部病变程度方面高于未复发组;男性复发率高于女性;50岁以后为高发病年龄段。结论年龄、性别、常见合并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狭窄程度和脑部病变程度均为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应严加控制和预防。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后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痴呆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时均详细询问病史、进行血生化检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智能评估.结果20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65例发生痴呆(痴呆组),发生率为32.50%;135例无痴呆发生(非痴呆组).高龄、文化程度低、无职业、家庭支持不足、有卒中史、自理能力差者其痴呆组显著高于非痴呆组(P<0.05,P<0.01);发生脑梗死后肌酐及血糖、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痴呆组显著高于非痴呆组(P<0.05,P<0.01)、脂蛋白水平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脑梗死发生于左半球高,右半球低;脑梗死多发于体积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严重者,其痴呆组显著高于非痴呆组(均P<0.01).结论脑梗死后痴呆常见,且与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支持不足、有卒中足、脑梗死的部位、体积、病灶数目和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血糖、纤维蛋白原、血脂及肌酐水平升高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危险因素,确立急性胰腺炎正确的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比较不同性别、年龄、类型,治疗方法和并发症确定危险因素。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P<0.01,手术组病死率高于非手术组,P<0.01,并发症对预后是重要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类型、不同治疗方法和并发症,非手术治疗在急性胰腺炎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间分析与预防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淑艳  马丽霞 《护理学杂志》2000,15(10):579-580
目的:为了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的发病时间规律,以便做好其预防护理工作。方法:对1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病时间接公历月份及每天发病时间(1h)分段,应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月发病高峰期为10月到翌年4月,时间发病高峰期为22时至翌日11时,具有明显的月份和时间集中趋。结论:掌握其发病规律,采取相应的预防对策,以尽量消除发病诱因,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05年6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40例脑梗塞的我市新农合患者.观察患者血管狭窄、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监测血压,行颈椎动脉彩超、头颅CT、头颅MRI,检测血糖、血脂(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尿酸,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高血压、糖尿病、发热、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血糖、甘油三酯、C反应蛋白与进展性脑梗死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TIA病史、收缩压、舒张压、发热、空腹血糖、椎动脉狭窄为进展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发热、C反应蛋白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并对影响骨质疏松发生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男性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1.39%,女性为46.25%,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影响骨质疏松因素中,脑梗死病情程度和病程、女性、高龄、高血压病、吸烟、低体重指数是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影响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脑梗死病情程度和病程,次要因素有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脑梗死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以瘫痪侧肢体为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并对影响骨质疏松发生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男性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1.39%,女性为46.25%,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影响骨质疏松因素中,脑梗死病情程度和病程、女性、高龄、高血压病、吸烟、低体重指数是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影响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脑梗死病情程度和病程,次要因素有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脑梗死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以瘫痪侧肢体为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重症胆管炎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 对68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68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病死率为13.23%(9/68),其中急诊手术为8.33%(4/48),保守治疗为25%(5/20)。高龄(60岁以上)、伴有休克和/或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病死率明显增加。结论 年龄、有否伴有休克及神经系统症状、发病时间的长短以及是否及时手术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临床效果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133例AMI患者于发病30d内行CABG治疗的临床资料和结果,其中男104例,女29例;年龄46~84岁(67.12±8.90岁);急诊/紧迫性手术39例,心肌肌钙蛋白I(cTnI)转归正常后行cABG94例。观察AMI后手术时间、手术死亡率、移植血管数、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采用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术前、术后cTnI的变化和持续时间。结果移植血管1~5支(2.72±1.06支),AMI后手术时间4h~29d(10.56±7.05d),围术期死亡14例,死亡原因主要为低心排血量、多器官功能衰竭和肾功能衰竭等,总死亡率10.53%(14/133)。行急诊/紧迫性手术患者的手术死亡率高于cTnI正常后手术患者(30.77%VS.2.13%,P=0.000);使用IABP(58.97%VS.1.06%,P=0.000)、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和住Icu时间均大于或长于cTnI正常后手术患者(P〈0.05)。随访115例,随访时间1~46个月(23.50±12.20个月),失访4例;l例急诊/紧迫性手术患者于术后2年死于脑血管意外;cTnI正常后手术患者在随访期间无晚期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机械并发症或左主干严重病变患者应紧急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的AMI患者cTnI正常后尽早手术,可明显提高AMI的治疗效果,cABG对AMI患者是有效和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This study examines whether a catheter mounted left intraventricular balloon may prevent left ventricular (LV) dysfunction following acute experimental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10 anesthetized pigs, multiple coronary arterial ligations were applied around the apex of the heart. LV end-diastolic pressure (LVEDP), aortic flow (AF), and LV long and short axis fractional shortening (F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t 15 min intervals after ligations. At the 60th min after ligation, the LV long axis FS and AF decreased by 7.2 ± 2.6% (p < 0.05) and 13.25 ± 2.68% (p < 0.01), respectively, and the LVEDP increased by 4.3 ± 1.1 mm Hg (p < 0.01) while no change was noted in the LV short axis FS. An intraventricular catheter mounted nonpulsating balloon was positioned over the endocardium of the infarcted area at the LV apex. Inflation of the nonpulsating balloon to an optimal volume, which was found to be equal to 8–10% of the LV end-diastolic volume, resulted in a reduction (by 3.8 ± 1.2 mm Hg, p < 0.01) of the already increased LVEDP and in an increase (by 6.6 ± 2.1%, p < 0.05) in the LV short axis FS whil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 was noted in the AF and LV long axis FS. It is concluded that an intraventricular catheter mounted balloon patch positioned over the endocardium of the infarcted area may ameliorate early LV dysfunction, possibly by interfering with the functional geometry of the LV contrac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并发败血症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25例急性脑梗死并发败血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25例急性脑梗死并发败血症的患者中,通过全血细菌培养,均有阳性结果,其中,大肠埃希氏菌9例,占36%,表皮葡萄球菌5例,占20%,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占16%,其他细菌7例,占28% 伴肺部感染者6例,占24%,泌尿系感染者8例,占32%,无明确感染病灶者11例,占44%.所有患者均有发热及精神差.结论 脑梗死并发败血症的患者,大多数临床检查未发现原发感染病灶,均有发热及精神差,血常规WBC数目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败血症症状不典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住院治疗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应进行血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抗生素予治疗,大多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患者近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临床疗效和围术期处理方法。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连续239例患者在发生AMI后14~27(20.55±3.91)d行OPCAB(AMI组),术前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5.82±6.24)U/L,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0.07±0.04)ng/ml;将同期406例无心肌梗死史的OPCAB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30 d AMI组死亡率为2.51%(6/239),其中死于循环衰竭4例,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导致下肢缺血、坏死1例,肺部感染合并休克1例。AMI组患者术后应用多巴胺明显多于对照组(61.51%vs.37.44%,P=0.001),术中/术后行IABP亦多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术后引流量及输注红细胞悬液量均多于对照组[(385.18±93.22)ml vs.(316.41±70.05)ml,P=0.022;(373.68±69.54)ml vs.(289.78±43.33)ml,P=0.005],但两组二次开胸止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3.81%vs.8.62%,P=0.038)。AMI组术后30 d死亡率高于对照组(2.51%vs.1.4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ICU时间[(2.01±0.95)dvs.(1.78±0.98)d]和术后住院时间[(10.33±4.16)d vs.(9.89±4.52)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随访211例(88.28%),随访时间(2.89±1.02)年;失访28例(11.72%)。随访期间死亡25例,其中心源性死亡14例;1年生存率为97.63%,5年生存率88.15%。结论在AMI发生2~4周、待CK-MB和cTnI水平恢复至正常范围后,行OPCAB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高氧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翠珍 《护理学杂志》2004,19(11):31-32
将 15 6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 (86例 )及对照组 (7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对病人输入的液体采用高氧液仪进行氧活化处理 (加入胞二磷胆碱 5 0 0mg)静脉滴注 ,1次 /d。治疗 10d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均P <0 .0 5 ) ;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提示高氧液配合治疗急性脑梗死 ,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监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降低血液科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3年1~12月血液科住院的535例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监测。结果发生医院感染101 例,发生率18 88 %,感染部位构成比前5位排序是:上呼吸道41.58%、口腔21.78%、胃肠道10.89%、泌尿道9.90%、下呼吸道8.91%, 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白细胞数减少、恶性淋巴瘤、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等。结论减少患者住院天数、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