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期以来,胆石症病因学研究的焦点均集中于胆道类脂质和胆色素成份的改变,“致石胆汁”的产生,胆固醇结晶析出或复合色素颗粒沉淀,最后形成胆结石。不少作者通过胆汁成份的理化分析结果证实:与正常人相比,胆石症病人的胆汁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胆固醇性结石);结合单体(monoconju-  相似文献   

2.
胆结石症是胆道系统常见病,发病率为8%以上,其病理基础是在胆汁淤滞和胆道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胆汁中的胆色素、胆固醇、黏液物质和钙盐析出、凝集而成胆结石。发生在胆囊内的称胆囊结石,发生在胆管内的称胆管结石,统称胆石症[1]。按化学成分可将胆石分为3种类型:胆固醇类结石,胆固醇含量占80%以上;胆色素类结石,胆固醇含量少于25%;混合类结石,胆固醇含量占55%~70%[2]。  相似文献   

3.
曲宏伟  王东才  郑久鸣  梁洁  刘星 《河北医药》2012,34(13):2033-2034
胆囊结石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其成因十分复杂[1],是综合性因素所致.目前认为其基本因素是胆汁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发生了改变,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呈过饱和状态,易于沉淀析出和结晶而形成结石.由于胆囊结石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其预防成为临床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对影响胆囊结石的各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胆囊结石的形成与发展,一直是胆道外科的未解之谜和研究热点.通过胆汁的分析研究,可以了解结石相关的外在环境和相互联系,为形成和发展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临床常见的胆固醇结石和胆色素类结石及其相关的胆汁研究进展较快,发现较多,但关键问题仍有待突破.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提升,胆汁的新成分及其之间的新联系将会不断被发现,胆囊结石病的研究随之也会再次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胆汁中约3%是固体成分,包括胆酸、磷脂、胆固醇、胆色素、蛋白及无机盐。正常胆汁是在溶液状态。胆石的形成可分为两个步骤,1.患者胆汁化学组成中的某种物质呈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或出现不能溶解的成分,在胆汁中沉淀;2.沉淀物融合集结形成肉眼可见的结石。近十余年来由于微量化学分析方法的进展,通过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对胆石形成的原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认为胆汁的物理化学改变是形成胆石的关键。这些认识对胆石症的预防和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一些新的线索。人的胆石从化学组成可分为三种,即胆色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89例老年胆石症患者的外科治疗经过,其中胆囊胆固醇结石55例,胆总管内合并有胆固醇结石29例,原发于胆管的胆色素结石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腺癌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强调老年人胆石症已经确诊,且出现不同程度症状者,应及早作择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彭丰 《家庭用药》2014,(8):16-16
胆囊是位于右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的作用。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少数胆囊结石患者会表现为胆绞痛或上腹隐痛,主要为胆囊结石伴发的急性或慢性胆囊炎所致。症发何因胆囊结石的发生是由于肝细胞合成的胆汁中的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且胆汁中的蛋白质有促进胆固醇晶体成核的作用,同时,胆囊运动功能损害,两者共同作用,致使胆汁瘀滞而促发胆石形成。  相似文献   

8.
胆囊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与多发病。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发病率逐年上升[1]。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胆汁胆固醇超饱和、胆汁促抗成核因子平衡紊乱以及胆道系统动力学异常有关。近年来人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从人的胆固醇结石中分离出细菌DNA,从而使细菌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关系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本研究就此作一综述。1胆固醇结石中细菌的发现一般认为,正常状态下Oddi括约肌与胆汁的流动以及胆汁的生理环境可有效地抑制细菌的侵袭与繁殖。然而幽门螺杆菌在胃黏膜的成功分离与胃肠道疾病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我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维生素C能通过改变胆汁生化代谢防止实验豚鼠胆囊结石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观察了维生素C(以下简称维C)对胆囊结石患者胆汁类脂质代谢的影响,旨在探索维 C 对人类胆固醇结石能否起预防作用。材料和方法一、观测对象及取材:全部观测对象均为本院住院病人,共计70例。分成三组,各组食谱均为普通饮食,无高脂及素食者,均未用除维 C 以外可能影响胆汁代谢的药物。(一)胆囊结石不服维 C 组:为术前半月内未用维 C 药剂的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忠者,胆囊内结石肉眼观均为浅黄色胆固醇类结石,共计37例。  相似文献   

10.
分泌到胆汁中的胆固醇与卵磷脂及胆汁酸形成可溶性胶粒。由于某些因素影响胆汁酸、磷脂和胆固醇的分泌比例失常,致使胆汁中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按照现代观点胆汁中胆固醇的过饱和状态是造成人体发生胆固醇性胆石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性激素类药物诱发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 用大白兔60只,分6组,给予雌二醇、孕酮、睾酮、绒毛膜促性腺激(HCG),ip,设生理盐水和精茶油对照组。实验时间6周,处死检测血液、胆汁、胆囊、胆管、肝脏及胆石。结果 雌二醇组90%成石;HCG组内雌性兔100%成石,雄性兔无结石形成;孕酮组无结石,睾酮组仅1例胆囊结石,两对照组均无结石。成石为胆固醇性结石。结论 性激素类药物中,雌二醇、HCG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性激素类药物诱发胆囊结石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性激素类药物诱发胆囊结石的关系。方法 用大白兔60只,分6组;给予午雌二醇、孕酮、辜酮、绒毛膜促性腺激(HCG),ip,设生理盐水和精茶油对照组。实验时间6周,处死检测血液、胆汁、胆囊、胆管、肝脏及胆石。结果 雌二醇组90%成石;HCG组内雌性兔100%成石.雄性兔无结石形成:孕酮组无结石,辜酮组仅1例胆囊结石,两对照组均无给石:成石为胆固醇性结石。结论 性激素类药物中,雌二醇、HCG与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虽然由于寄生虫感染而引起的胆道结石占有较大的比例,但因进食高蛋白多,体内胆固醇增加而形成的胆固醇型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已呈上升趋势。对胆道结石我国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970年Thisee等发现给胆石病患者用鹅胆酸而引起胆汁中胆酸和卵磷脂对胆固醇的比例有明显的增高。同时胆汁内结晶消失,1972年Danzinger用鹅去氧胆酸(CDCA)治疗7例无症状胆囊结石病人时,4例出现滚石现象。我国学者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证实鹅去氧胆酸有效溶石率  相似文献   

14.
阿嗪米特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泓  蒲小平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4):2123-2126
目的:研究阿嗪米特(azintamide)对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治疗作用。方法:用高胆固醇饮食诱发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进行胆囊结石计数;测定胆囊体积和胆囊胆汁量;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总胆红素(TBIL)、胆固醇(TCHO)、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碱性磷酸酶(ALP);测定胆汁TCHO,TBA和TBIL。观察阿嗪米特(20和80mg·kg~(-1))对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治疗作用。为探讨阿嗪米特抗胆囊胆固醇结石的作用机制,对胆囊壁组织进行了黏液素(mucin)的免疫组化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阿嗪米特20和80mg·kg~(-1)组成石率明显下降;胆囊体积和胆囊胆汁量显著减少;血清TCHO及LDL-C明显降低(P<0.05);胆汁TBA升高(P<0.05),胆汁TCHO及TBIL降低(P<0.05)。黏液素免疫组化实验中可观察到,模型组黏液素表达水平较高,而阿嗪米特组黏液素表达水平较低。已知利胆药熊去氧胆酸(UDCA)亦有显著效果。结论:阿嗪米特对高胆固醇饮食诱发的豚鼠胆囊胆固醇结石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据文献报导.国人胆石以胆色素结石为主,为了探讨胆色素结石的成因,我们在进行胆汁、胆石成分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胆汁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与胆石形成关系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科技动态     
法国专家发现胆囊结石致病基因 法国巴黎圣·安托万医院专家经临床观察研究发现,MDR3基因变异与突出胆囊结石及严重并发在5月号的美国肠胃病学专业杂志上。 据法国专家介绍,胆囊结石中有80%属于胆固醇结石,而胆固醇结石主要是由于胆汁内胆固醇含量过高造成的。该院拉乌尔·普蓬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早在几年前就发现,在50岁以下胆囊结石症患者中,常常会出现诸如肝结石、肝内胆汁淤积等综合症状。近年来,他们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出现上述综合症状的患者体内的胆汁磷脂含量下降。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最终证实导致此症发生的原因是MDR3基因发生突变。 专家们说,正常情况下,MDR3基因控制着决定人体内胆汁磷脂浓度的蛋白质的活动,而胆汁磷脂可以使胆固醇保持溶解状态,从而避免结石生成。  相似文献   

17.
碳酸钙是胆囊结石的一个重要成分,它一旦成为沉淀析出,就能起晶核作用,在其周围逐步沉积形成胆固醇性结石或色素性结石。正常人体胆汁含有一个或多个抑制因子能够阻抑氯化钙和碳酸氢钠过饱和溶液中碳酸钙为沉淀析出。临床研究发现钙性胆石症患者体内胆囊胆汁中抑制因于水平低于健康人。本文报告体外试验中胆红素对胆囊胆汁中碳竣钙沉淀析出的抑制作用。体外试验所用的胆石和胆囊胆汁取自3组共24例接受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其中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碳酸钙结石和胆固醇结石患者各8例。试验用25mmol/L碳酸氢钠溶液10ml,在100rPm速度搅拌下…  相似文献   

18.
胆囊结石发生有多种原因,任何影响胆固醇与胆汁酸浓度比例改变和造成胆汁淤滞的因素都可能导致结石形成。药物应用不当同样可导致胆囊结石的发生,本例阑尾切除术后出现胆囊结石与围手术期所应用抗菌药物头孢曲松钠有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探讨高脂饮食诱发家兔胆囊结石形成的机制和阿斯匹林的预防作用;实验分三组A组:对照组;B组:高脂饮食组;C组:高脂饮食和口服阿斯匹林(75mg/kg/日)组。6周后处死动物作胆囊和胆汁标本分析。实验发现:B组胆囊胆汁胆固醇和粘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组,胆囊结石形成例数为5/5,C组胆囊胆汁胆固醇含量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但粘蛋白含量明显减低,胆囊结石形成仅为1/6例;表明高脂饮食诱发胆石形成机制在于增加胆囊胆汁胆固醇和粘蛋白的含量,阿斯匹林减低胆汁粘蛋白含量,预防胆石形成。  相似文献   

20.
胆石症(Gallstones)是最常见的胆道疾病,是指原发于胆道系统(包括胆管和胆囊)内的自发性的结石形成,一般认为以右上腹或右胁疼痛,有放射痛、恶心、厌油腻、脘胀纳差等为基本症状,甚至出现剧烈绞痛、寒颤高热、黄疸等,一般通过B超、胆囊造影即可确诊。胆石症的发生是胆汁成分异常与胆道运动功能失调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结石所含成分分为3类: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混合型结石。按发生的部位来分,可分为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近年来,胆石症患者急剧增加,加上并发症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