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从奇经论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昶  谭程  赵吉平 《北京中医药》2010,29(3):196-198
“脑为元神之府”理论指出,元神在五志中起主导作用,五志的异常变化可责之于脑神失调。故抑郁症精神症状可责之于脑神紊乱,躯体症状则责之于脑神紊乱后神不导气,五脏不安。依“经之所过,治之所及”之说,“奇经人脑”是通过奇经而调理脑神,治疗抑郁症的生理基础。针灸治疗抑郁症宜奇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相结合,调督脉以振奋阳气,调整脑神紊乱;调阴维脉、冲脉以解郁畅神:调阴阳跷脉以交通阴阳;调治任脉以平降胸腹逆气。再配合脏腑辨证标本兼治,以获佳效。  相似文献   

2.
针灸治疗抑郁症临床思路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脑神失调是抑郁症的主要病理,病变还涉及肝、心、脾、肾等脏腑。由于脑神失调,使脏腑经络气机郁滞、痰浊瘀阻,日久形成气血阴阳亏虚。针灸的治疗方案,重在健脑调神以纠正情志异常,并配合辨证论治以使整体阴阳平衡,对症选穴以缓解多样症状。  相似文献   

3.
“脑为元神之入府”是明代李时珍首先提出的,李氏初衰,虽非博奥,细细究之,其理深,其义博,颇有指导价值。之所以谓之“元神”,含义有五:一谓元神志指脑藏之神;二谓元神为诸神中居于第一尊位之神;三指此神与生俱来;四是为诸神之源;五则谓其为诸神之中最大,最尊,主宰生命的神。此神以髓为物质基础,肇端于先天而赖后天之养。元神失常之病理可分虚实两者,依据脏腑虚实治之为临证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风后抑郁症是脑中风后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其发病率为25%~80%且逐年增涨,研究发现抑郁障碍的发生不仅会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抑郁症状的不及时诊治也会加重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损害。导师张金生教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和现代医学研究,依据“因郁致病”“因病致郁”“脑为元神之府,主持五神,以调节脏腑阴阳,四肢百骸之用”(《锦囊录》)的理论,提出了“从肝脑论治中风后抑郁症”的观点。笔者长期跟师学习,感触良多,因此基于导师“肝脑同治”理论对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病机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胡静  滕晶 《中医药导报》2021,27(11):175-178,186
总结滕晶教授基于中医"五神"辨治抑郁症的临床经验.滕晶教授认为抑郁症为形神同病,根本问题在精神心理层面,将抑郁症与五神和脏腑之间的病理关系概括为神乱脏失调控、脏虚神失所养、脏乱神不归舍3个方面,提出了抑郁症"形神一体"辨证定位方法."神"的病理改变可影响精神状态、思维、语言和睡眠等,"形"的病理改变可影响面色、胸腹、四肢、饮食、二便等.采用调"神"和调"形"的双重治疗手段,调整五神紊乱,调节脏腑功能,标本兼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刘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97-1697
1 情志发于脑情志是由机体内外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复杂反应 ,涉及心理、生理两大系统 ,不仅仅可由客观事物对个体的影响所引起或转换 ,还可由体内脏腑气机的变化所产生。《素问·天元纪大论》曰 :“天有五行御五位 ,以生寒暑燥湿风 ;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思忧恐。”脑位头而象天 ,是精髓汇集之处 ,《颅囟经》云 :“元神在头曰泥丸 ,总众神也。”说明神、魂、魄、意、志虽分属于心、肝、肺、脾、肾五神脏 ,但脑为元首 ,统帅五脏之神 ,是众神之长 ,可主五脏之神而统五志。再者 ,情志发于脑 ,也是由脑的生理功能所决定的 :一方面 ,脑主感觉 …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总结庄礼兴教授运用“调神针法”治疗双心疾病经验。本病以心血管躯体症状及情志异常为突出表现,主要由脑神、心神失调导致,与脏腑功能紊乱相关,针刺治疗时需注意“心脑同调、兼顾脏腑”,取四神针、神庭、印堂以调脑神,取神门或内关以调心神,取合谷、太冲、三阴交以调脏腑,并配合导气同精手法以调气血,用之于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亦为身心同病。其核心发病机制为“脑-肠轴”功能紊乱和脑肠互动异常,与心理因素紧密相关;中医病机为脾胃气机失调,神明之枢失衡,腑气失于通降。庄礼兴教授提出本病应心、脑、肠同调,首重调神,常取调神穴组四神针、神庭、本神、印堂、神门、三阴交、内关、足三里,配以合谷、太冲、申脉、照海等穴位,结合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采用传统针刺导气同精法,形神、气血、阴阳并调,共奏安神定志、调畅气机之效。  相似文献   

9.
抑郁症属中医学中的情志疾病,包括多种精神和躯体症状复杂的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症发生脏腑责之于肝、心、脾、肾、脑、胆等。七情活动以脏腑精气为基础,并受五脏的调节,脏腑功能紊乱,产生抑郁症状,包括郁证、癫病、梅核气、百合病、脏躁等。采用辨证论治,整体调整,舒畅气机,才能脏腑调和,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缺乏对“神”理论的系统认识。基于文献研究,从含义、分类、生理功能、病理变化、调养治疗等方面,初步构建“神”理论的系统框架。研究发现,其以“脑神”“心神”“五神”“五志(七情)”为主要结构,“元神”“识神”“欲神”为其说明系统;脑神(元神)与广义心神的主要区别是脑神在先天时期即开始发挥作用;神的病理变化及调养治疗并不局限于心脑,强调“脑-心-五脏”共主神明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丰富完善“神”理论的系统框架有助于指导临床、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早泄是常见的男性射精功能障碍,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可影响家庭和谐。中医认为早泄病因责之于肾,证型以肾虚、心肾不交多见。郭军教授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脑-心-肾-精室”轴理论,以“肾”作为脏腑辨证的核心,脑、心、肾等功能失调致精室失用,而精室失用为早泄发病的最终环节,治疗倡导“心身同调”“整体与局部同治”,并在此理论指导上拟定了翘芍方。此方以“安心神、调脑神、益肾精”为治则调节脑、心、肾、精室之间联系,养心(脑)神、补肾精,调一身之气、固肾精,整体结合局部,以达到益肾壮阳、固精止泄之效,从而控制精室开阖,全方补中有通,神、体、用共治,以此指导临床治疗且疗效显著,为临床辨治早泄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韩允  张灵虎  刘彦岭 《河北中医》2020,42(2):289-292
失眠是临床中常见的内科病症。刘彦岭教授认为,"神乱"是失眠发生的病机,调整"神乱"在于调神。刘教授基于调神理论运用脏腑经络推拿,以调整"元神—五神—经络气血"轴来达到元神安宁、五神调和、经络通畅、气血调顺状态,减轻或解除失眠症状。兹通过阐述"神乱"导致失眠的发生机制,调神理论及具体方法,总结刘教授治疗失眠经验。  相似文献   

13.
于文晓    晏斌  王浩  杜冠潮  任凯  郭军 《陕西中医》2022,(10):1427-1431
现从脏腑辨证角度以“脑-心-肾-精室”轴辨治早泄,从“脑心之神为精室之主”“早泄病位责之于肾”“早泄的本质是脑心肾精室轴的失调”等探讨“脑-心-肾-精室”轴在辨治早泄中的指导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整体与局部结合”“心身同治”等诊疗思路,同时遵本理论提出治疗早泄的常见组合药物,以期基于“脑-心-肾-精室”轴理论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4.
《奇经证治条辨》说:“奇经辨证是以奇经八脉为纲,包涵了脏腑、奇恒之府、十二经络、卫气营血阴阳等生理病理内容的一种独特辨证论治方法。其以奇经为重点,而往往涉及脏腑病机”。兹举奇经病案6则,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倪金霞认为形质失调是抑郁症的发病基础,脑神失用是抑郁症的主要病机;在"形神合一"理论指导下,针灸治疗抑郁症可采取治神以调形,调形以安神的治疗原则。治神包括医患治"神"、以"神"治"神",神治则形全;调形应注重调畅气机,并且应依据疾病的虚实偏颇辨证施治,形调则神安。  相似文献   

16.
分析历代医家对不寐的认识,主要从病因病机治疗而论;阐述了"通督调神"的理论内涵,指出心脑共为神明之主,安神应心脑皆重,并指出督脉为枢机的心-脑-肾轴,突出督脉在调神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详细阐述督脉的生理功能及经络联系。督脉是人体经络中唯一一条既络肾又贯心、既属脑又络脑的经脉。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脑为元神之府,故"通督"可以起到"调神"的作用。在临床中通过背夹脊、背俞穴作为中间桥梁加强了各脏腑与督脉经气沟通,从而达到调衡阴阳、调和营卫、调整脏腑、通调经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医对脑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邱根全  王锐 《陕西中医》1999,20(1):22-23
根据对文献资料的研究及祖国医学中脏腑经络学说的特色,认为“脑”主藏精,应归属于脏,其生理功能为主元神,统领脏腑;主思维、语言,志为情志;开窍于五官,其华在神。并提出了治疗及中药归纳的设想,以供进一步深入研究及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医经典理论有“心主神明”、“心藏神” ,至于“为髓海”之“脑”虽亦知是“元神之府”却相对论述较少 ,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辨证理论体系对前者的重视和其影响广泛 ,很容易使人生出模糊的概念 ,以至认为中医的“神经系统”体系是“以‘心’为中心”的 ,其实不然。《灵枢·海论》曰 :“脑为髓之海” :《素问·脉要精微论》曰 :“头者 ,精明之府” ;《本草纲目》指出 :“脑为元神之府” ;而“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 (《灵枢·邪客》)。这里有“精明之府”、“元神之府”与“精神之所舍”之不同 ,亦有“元神”与“精神”之…  相似文献   

19.
所谓“神”即“神气”。“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它包括精神、意识、心理活动等。《灵枢·本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可见“调神”在针治疾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调神包括审神、治神和守神三个方面。五脏之神,统归于心而出乎于脑,故“脑为元神之府”。因此,只有脑灵,才可神旺。在治疗上调神离不开醒脑这一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20.
介绍杨硕教授“调神针法”治疗情志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调神之要,在于脏腑气血、在于阳气充沛,取穴以五脏背俞穴和五志穴配伍夹脊穴为主;针对近期、远期情志发病的不同,强调治疗时毛刺背俞穴、五志穴和深刺夹脊穴的不同;毛刺左侧背俞穴和五志穴时,针尖指向头侧,毛刺右侧背俞穴和五志穴时,针尖朝向足部,以实现温阳养神、调神必调五脏、调五脏必调气机的目的。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