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及其胶囊,并研究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比较阿司匹林原料药、阿司匹林与载体不同比例的物理混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测定比表面积;考察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胶囊的体外溶出度。结果:与阿司匹林原料药、阿司匹林物理混合物比较,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溶出度均有提高,且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越快,但药物-载体比例达1∶6以上时,溶出度增加不再明显;阿司匹林以无定型或分子形式高度分散在载体中;药物-载体在l∶6时,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比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比表面积增大3.2倍;制成固体分散体胶囊后,30 min时药物累积溶出度达99.8%。结论:该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可行,制备的胶囊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2.
潘振华  向柏  刘焕龙  方瑜  敦洁宁 《中国药房》2007,18(25):1955-1957
目的:制备格列喹酮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性。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聚乙二醇6000(PEG)为载体,溶剂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格列喹酮固体分散体,并与原料药比较体外溶出度。结果: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愈快。载体为PVP所制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行为总体优于载体为PEG者。格列喹酮-PVP固体分散体(1∶7)10min内体外溶出度达到70%以上,优于格列喹酮原料药。结论:成功制备了格列喹酮固体分散体。  相似文献   

3.
侯永利  杨建彬 《中国药房》2007,18(16):1239-1241
目的:制备卡维地洛固体分散体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以聚乙二醇(PE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混合物(2∶1、1∶2)为载体,采用溶剂熔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载体与药物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体并比较其体外溶出度。结果:药物溶出度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加;载体与药物比例越小,固体分散体与药物原料粉之间溶出度差异越显著;PEG∶PVP(1∶2)所制分散体体外溶出行为较优,以3、10、30、60min时溶出百分率进行比较,固体分散体是药物原料粉的3~8倍。结论:所制卡维地洛固体分散体能增加药物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及其胶囊,提高其溶出度。方法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K 30)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测定溶出度,采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SEM)考察药物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测定比表面积;制备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胶囊,考察胶囊的体外溶出度。结果 与阿司匹林原料药、阿司匹林物理混合物相比,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中药物的溶出度均有显著提高,且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越快,但药物和载体比例达1∶6以上时,溶出度增加不再明显。阿司匹林以无定型或分子形式高度分散在载体中,药辅比在l∶6时,阿司匹林固体分散体比阿司匹林原料药的比表面积增大3.2倍;制成固体分散体胶囊后,30 min时药物累积溶出度达99.8%。结论 该固体分散体制备工艺可行,制备的胶囊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噁丙嗪固体分散体.方法:以聚乙二醇(PEG 6000)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噁丙嗪固体分散体,桨法测定体外溶出度,X-射线衍射法分析结构状态.结果:噁丙嗪-PEG 6000固体分散体是一种简单低共熔混合物,噁丙嗪以超细结晶状态分散在PEG载体中.1:5,1:7,1:9,1:11比例固体分散体的标示含量均在98%~106%范围.与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相比,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度和程度均显著增加(P<0.01);且随着载体比例的逐渐增大,固体分散体的药物溶出加快.结论:以PEG 6000为载体制备的噁丙嗪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迅速,可用于制备速效、高效的噁丙嗪口服制剂.  相似文献   

6.
杨彩琴  吴海燕  王静  李建强 《中国药房》2008,19(34):2688-2689
目的:将难溶性药物间尼索地平制备成固体分散体,以增加其溶解度及体外溶出度。方法:以泊洛沙姆为载体,共沉淀法制备间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方法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DSC显示间尼索地平与泊洛沙姆形成了低共熔物,间尼索地平原料药及其与泊洛沙姆不同比例的固体分散体(1∶3、1∶5、1∶7)的溶解度分别为0.89、4.50、15.35、23.03mg·L-1,120min时的累积溶出百分率分别为26.80%、38.57%、41.38%、45.92%,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高于同比例的物理混合物。结论:以泊洛沙姆为载体制备间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可增加药物的体外溶出度和溶解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吴茱萸次碱(Rut)固体分散体,提高Rut体外溶出度.方法: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采用溶剂-共沉淀法,制备含不同辅助载体的Rut固体分散体;采用差示热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对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鉴别,并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考察载体用量、载体中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和不同溶出介质对药物溶出特性的影响.结果:Rut以微晶形式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其中,以微粉硅胶和乳糖为辅助载体制备的Rut-PVP-微粉硅胶(1∶2∶1)和Rut-PVP-乳糖(1∶2∶2)固体分散体,其累积溶出度较其物理混合物提高了约6倍.结论:Rut-PVP-微粉硅胶(1∶2∶1)和Rut-PVP-乳糖(1∶2∶2)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CEP-PVP K30固体分散体,考察其物相并提高其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溶剂法制备CEP-PVP-K30固体分散体;利用溶出度法、差示扫描量热(DSC)、红外光谱(FTIR)等方法分析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中药物浓度,与原料药比较,对CEP-PVP K30固体分散体进行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评价。结果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当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5时,固体分散体中CEP以非结晶态无定形存在。大鼠体内血药浓度-时间曲线表明,与原料药相比,CEP固体分散体达峰时间(t_(max))相对不变,达峰浓度(ρ_(max))提高794%,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 572%。结论采用溶剂法制备CEP-PVP K30固体分散体,CEP以无定形存在,其体外溶出速率和大鼠体内吸收均有显著性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壬二酸固体分散体,改善壬二酸的溶出度,从而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PEG)、泊洛沙姆188为载体并选取药物与其不同比例(1:3、1:6、1:9),采用熔融法、溶剂-熔融法制备壬二酸固体分散体,并对其进行体外溶出度的考察及比较;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粉末衍射法鉴别壬二酸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以PEG为载体的固体分散体的药物溶出优于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的固体分散体(90min内溶出分别为100%和80%);且当药物与PEG的比例为1:9时,药物的溶出效果最好,与原料药比较药物溶出50%所需的时间大大缩短(12.65、45.65min)。壬二酸-PEG固体分散体中药物部分呈分子状态分散,部分呈微晶状态分散。结论:壬二酸与PEG(1:9)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0.
吲哚美辛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吲哚美辛(IMC)固体分散体的理化性质,提高IMC的溶出速度。方法:用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用粉末X射线衍射研究原型药物、载体、固体分散体(比例1∶1~1∶5)的物态性质,考察药物在分散体中溶出行为的改变。结果:制得的固体分散体大大提高了IMC的溶出速度,5min内溶出了将近100%的药物。结论:通过溶剂法,成功制备了IMC的固体分散体,药物在分散体中以无定型的状态存在,在溶出介质中药物能够迅速溶出。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吴茱萸次碱(Rut)固体分散体(SD),提高Rut体外溶出度。方法:分别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采用溶剂-共沉淀法,制备含不同辅助载体(微粉硅胶、乳糖、微晶纤维素、去氧胆酸、卵磷脂、滑石粉等)及比例的Rut-SD,评价其体外溶出度并进行处方优选;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差示热分析法对SD进行物相鉴别。结果:处方组成以Rut-PVP-微粉硅胶(1∶2∶1)和Rut-PVP-乳糖(1∶2∶2)较好,其累积溶出度(60 min)较同成分组成的物理混合物提高了约6倍;物相鉴别结果表明Rut以微晶状态存在于SD中。结论:以PVP为载体、适当比例的微粉硅胶和乳糖为辅助载体制备的Rut-SD可显著提高Rut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制备非诺贝特固体分散体。方法:采用熔融法制备,考察药物和载体的比例、混合温度、冷却温度对溶出率的影响,比较固体分散体和物理混合物的溶出率的区别。结果:药物和载体比例达到1∶2时,载体的量足够使药物分散均匀;混合温度对溶出率影响较大;冷却温度对溶出率影响不大。与物理混合物相比,固体分散体将非诺贝特的溶出率显著提高。结论:非诺贝特固体分散体提高了非诺贝特的体外溶出率。  相似文献   

13.
替硝唑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替硝唑固体分散体,增加替硝唑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方法:以聚乙二醇(PEG)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熔融法制成固体分散体,测定表观溶解度,进行体外溶出试验,并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替硝唑的溶出度和表观溶解度随PEG的比例不同而不同,且溶出度随载体用量增加而增加。固体分散体的DSC曲线中替硝唑药物的特征熔融峰消失。结论:所制得的固体分散体能明显提高替硝唑的溶出度和表观溶解度。  相似文献   

14.
杨凌  钟延强 《药学实践杂志》2010,28(5):339-341,344
目的 制备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增加其溶出速度.方法 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制备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通过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了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 尼莫地平在载体中以分子状态存在,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溶出度与尼莫地平原料药和原料药载体物理混合物相比有显著提高,载体比例越大,药物溶出越快,药物载体比例为1:3时t50仅0.972 6 min,结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载体载药量大;喷雾干燥工艺重现性好,分散体颗粒无需粉碎可满足各类固体制剂的制备要求,是一种较理想的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15.
长春西汀自乳化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鹰  陈戈  覃贝 《中国药师》2010,13(6):776-780
目的:制备长春西汀自乳化固体分散体,并测定其体外特性.方法:以自乳化辅料和泊洛沙姆188(F68)为栽体制备长春西汀自乳化固体分散体,考察不同自乳化辅料及用量、不同制备方法、投药量和溶出介质对自乳化固体分散体溶出特性的影响,并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与普通固体分散体(F1)相比,自乳化固体分散体(F8)的溶出度显著提高,药物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自乳化辅料的种类、用量的不同对药物溶出有显著差异;溶剂法和溶剂熔融法好于熔融法;投药量和介质的不同对溶出也有一定影响.结论:与普通固体分散体相比,自乳化固体分散体能进一步提高长春西汀的溶解度和溶出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考察不同载体材料对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溶出度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种类的聚乙二醇、泊洛沙姆、聚乙烯吡咯烷酮为载体材料,与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按质量比1:4混合均匀,分别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固体分散体中总黄酮、牡荆苷、异牡荆苷、水仙苷的90 min累积溶出度作为评价指标,比较不同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释药速率,并采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分析对其物相特征进行研究.结果:与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和物理混合物相比,以PEG和泊洛沙姆所制备的布渣叶提取物固体分散体中总黄酮、牡荆苷、异牡荆苷和水仙苷的体外溶出度与溶出速率均明显增加.其中以泊洛沙姆407为载体材料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总黄酮体外溶出度最佳,90 min累积溶出度达到84%;以PEG 6000为载体材料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牡荆苷、异牡荆苷、水仙苷体外溶出度最佳,90 min累积溶出度均达96%以上.结论:采用固体分散体技术,选择PEG 6000或泊洛沙姆407为载体制备布渣叶总黄酮提取物固体分散体,对提取物中脂溶性成分的溶出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