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冠折年轻恒前牙活髓切断术后临床及X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折年轻恒前牙活髓切断术后的X线表现并进行测量,为行活髓切断术治疗的牙齿在牙根形成后是否需要及时改做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5例(31颗牙)曾行活髓切断术、牙根已形成的冠折年轻恒前牙的病例资料,并对其中的12例仅单侧上中切牙冠折病例(对侧上中切牙正常,无外伤史)和50名志愿者的100颗正常上中切牙分别进行了X线片的测量。结果活髓切断术后牙根继续发育,根长及根尖形态均与正常牙相似,但部分患牙根管可明显缩窄,甚至几乎根尖闭锁。测量结果显示正常双侧上中切牙距根尖为根长1/4、1/2、3/4处根管径的宽度[右上切牙分别为(0.67±0.14)mm,(1.05±0.19)mm,(1.78±0.34)mm,左上切牙分别为(0.66±0.12)mm,(1.04±0.17)mm,(1.76±0.3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活髓切断术后的冠折牙齿与其对侧正常中切牙相比距根尖为根长1/4、1/2、3/4处根管径的宽度明显缩窄[活髓切断中切牙分别为(0.70±0.23)mm,(1.16±0.24)mm,(1.96±0.34)mm,对侧正常中切牙分别为(0.99±0.17)mm,(1.51±0.25)mm,(2.24±0.3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髓切断术后的冠折牙齿其根管有缩窄、钙化趋势,当牙根形成时,尤其是需利用髓腔和根管固位进行修复者,不宜观察时间过长,最终应打通钙化桥进行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2001—04—2004—09我科38例病人(男26例,女12例,年龄10~16岁)41个恒切牙,因外伤完全脱出,进行再植入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影响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术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患牙38颗)全脱位恒牙延迟再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访12~108个月预后情况,将再植牙分为成功、存留和失败。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分析使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性别、年龄、牙齿发育程度、牙齿保存方式、牙髓治疗方式对再植牙生存率的影响。结果:38颗再植牙成功3颗,存留28颗,失败10颗。再植牙9年累积生存率为34.7%。不同性别、年龄、牙齿发育程度、牙齿保存方式组的生存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牙髓治疗方式组的累积生存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现为根管充填组>持续根管换药组>保髓治疗组。结论:延迟再植全脱位恒牙时,保髓治疗的患牙生存预后较差,临床上建议早期进行牙髓摘除,消炎后根管充填。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1983~1997年146例176个行空管再植的脱位前牙进行了随访观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X线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X线影像特点。方法 收集 2 92例患者上颌前牙埋伏阻生的X线片 ,观察埋伏阻生牙的牙位、位置高低、牙冠方向及周围组织情况。结果 2 92例 387枚阻生牙 ,其中 2 92枚颌骨内埋伏 ;6 7枚牙根弯曲 ;5 6枚埋伏阻生牙异位或错位。埋伏阻生的相关情况主要有 :冠部有致密骨壁线包绕 2 11枚 ;萌出间隙不足 94枚 ;受多生牙阻挡 5 2枚。埋伏方向 :平行 15 9枚 ;倒置 32枚 ;斜位 14 0枚和水平 4 7枚。结论 埋伏阻生牙的冠周有骨壁线包绕 ,又不能正常萌出应视为含牙囊肿或囊样变。判断埋伏牙阻生方向应从六面的三维视角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7.
8.
9.
两种方法固定外伤松动恒前牙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扁钢丝+树脂夹板、固定矫治技术固定外伤松动恒前牙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恒前牙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扁钢丝+树脂夹板固定法和固定矫治技术固定法,对比观察两种方法后,外伤牙松动的变化以及牙周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外伤松动牙,经固定治疗后松动度均明显下降,达到固定效果。使用两种固定方法后患牙松动度的下降值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别;两组固定方法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在统计学上差别显著(P〈0.01),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扁钢丝+树脂夹板固定法是一种牙周刺激性小,易于清洁,疗效可靠的松动牙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李含薇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17(12):697-697
病人男,21岁,学生,2007-05从宿舍上铺跌落,撞击到墙上,10min内就诊。检查:右下颌中切牙水平性半脱位,牙长轴与牙弓垂直,右下颌侧切牙与左下颌中切牙有轻度松动,上唇轻度水肿,内侧黏膜擦伤。X线片示:下颌前牙均无根折,无牙槽骨骨折和吸收,未见异物和病变。复位经过:局部用30mL/L过氧化氢液清洗牙周,一次性将牙齿复位到正常位置,有少量血液从牙槽窝内被挤出。酸蚀右下颌侧切牙和尖牙,左下颌中、侧切牙唇面,冲洗干燥,黏结正畸托槽。用0.5mm不锈钢片段唇弓和0.2mm结扎丝固定下前牙。嘱勿用前牙咬物,进软食2周。复查:术后1周,右下颌前牙无疼痛,… 相似文献
12.
13.
摘要] 目的 研究外伤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复位固定治疗的的临床疗效。 方法 39颗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设定为治疗组,根据不同类型:⑴嵌入深度≤2mm时,采用复位至原咬合位固定;⑵嵌入深度>2mm,牙槽窝多发骨折,患牙明显松动时,采用原位固定;⑶嵌入深度>2mm,被锁接在牙槽骨中,不松动,牙合 向复位1mm后固定。41颗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采用原位固定、观察,设为对照组。观察患牙及活髓的保留率。结果 经过1年半的临床观察,采用不同方式复位后固定的治疗组保留患牙成功率约87.18%,活髓率约43.59%。而对照组的保留患牙成功率约58.54%,活髓率约24.39%。治疗组保留患牙、保留活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根据伤后牙齿不同的嵌入深度和周围牙槽骨情况分别采用不同方式的复位和固定,可以更有效的保留患牙,保留活髓,是嵌入性脱位年轻恒前牙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周中苏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3,29(8):478-480
目的:探讨牙根发育完成的外伤冠折露髓恒牙使用MTA预防性控制根吸收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9颗牙根发育完成的冠折露髓恒牙随机分为预防性使用MTA治疗组(55颗)和常规治疗组(54颗),完成根管治疗。2年后,通过临床症状及X线根尖片判断疗效。结果:预防性使用MTA治疗组控制根吸收成功率为98.07%,对照组成功率为86.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恒前牙使用MTA预防性控制根吸收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年轻恒牙嵌入性脱位的X线片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患牙复位、牙根发育和牙根吸收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9年3月发生嵌入性脱位的年轻恒牙病例,分析其X线片,了解患牙复位、牙根发育及牙根吸收情况。结果:所有患牙基本复位,牙根继续发育占66.7%,发生替代性吸收占25%;嵌入程度较轻的患牙利于牙髓存活(P=0.008);自然再萌的患牙可减少替代性吸收(P=0.005);牙髓存活的患牙牙根可发育,且无替代性吸收(P<0.001)。结论:嵌入性脱位的年轻恒牙牙髓可存活,且牙根可继续发育。牙髓存活的患牙利于牙根发育、减少替代性吸收。重度嵌入的年轻恒牙可有萌出潜力。 相似文献
16.
各种不同成分的粘结剂已在临床使用,其效果报道不一。我们将两种不同成分的粘结剂用于前牙的粘结修复,现将4年后的临床疗效作一报道。1材料和方法1.1病例和材料前牙因龋坏、外伤冠折进行粘结修复,共复查97人,193个牙。分为2组:Ⅰ组用ClearfilNe... 相似文献
17.
矫冶前牙反验的关键,是应鉴明其机制骨型还是牙型);识别不协调发生的部位(上颌还是下颌);以及了解发育异常的程度,才能为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供重要依据。笔者认为:在诊治前牙反(牙合)时,仅凭临床检查及模型分析难达上述要求,常须借助于X线头影测 相似文献
18.
梁芮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4,10(3):147-149
本文对63名广东藉表现为3个以前牙反He患者,依牙龄分为混合牙列组和恒牙牙列组,使用电子计算机投影技术进行分析,发现本地区两个牙龄组前牙反He患者具有前牙反He颅面结构的一般特点,但无随年龄增长而进行性加重的趋向,可能与广东人颅面结构表现为较凸上下颌的He特征有关,它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本地区此类错He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20.
梁芮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4,(3)
本文对63名广东藉表现为3个以上前牙反患者,依牙龄分为混合牙列组和恒牙牙列组,使用电子计算机投影技术进行分析,发现本地区两个牙龄组前牙反患者具有前牙反颅面结构的一般特点,但无随年龄增长而进行性加重的趋向,可能与广东人颅面结构表现为较凸上下颌的正常特征有关,它对于正确认识和处理本地区此类错猪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