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例报告:患男.63岁,吞咽困难3月余,加重10天。无肿瘤家族史.上消化道钡透示食管癌.胃镜所见:距门齿35cm至37cm食管前壁见球状肿物向腔内生长,并向周围提润.管腔狭窄.组织脆,易出血。又在贲门部见有不规则肿物生长,表面污秽,组织脆,易出血。两处肿瘤之间的粘膜光精。对两处肿瘤分别活检,病理诊断分别为食管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和贲门高分化腺癌。未行手术.进行化疗及放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癌的病理特点及临床、内镜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经肠镜检出并行病理确诊的86例大肠癌患者的临床、肠镜及病理资料。结果:86例大肠癌中男49例,女37例。直肠癌51例,结肠癌35例(包括乙状结肠癌19例,升结肠癌8例,降结肠癌5例,横结肠癌3例),直结肠癌之比1.46:1。结论:直肠癌发病率大于结肠癌,病理仍以腺癌为主。结肠镜联合病理检查是诊断大肠癌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我今年34岁,女性。去年因间断便血去医院检查,肠镜结果提示:直肠距肛门4厘米处,见菜花样生长肿物,表面糜烂,质硬。病理标本和免疫组化提示:直肠中低分化黏液腺癌,浸润肠壁肌层。被诊断为:1.直肠癌;2.结肠炎;3.乙状结肠息肉;4.内痔。在医院行手术治疗,术后行  相似文献   

4.
李明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1):1397-1398
目的:评价和分析影响扁桃体癌预后因素。方法:对80例扁桃体癌回顾性分析。全组经病理证实,未分化癌41例(50.8%),低分化鳞癌23例(28.6%),鳞癌16例(20.6%)。临床分期:Ⅱ期11例(14.3%),Ⅲ期31例(38.1%),Ⅳ期38例(47.6%)。颈淋巴结转移N。22例(27.0%),N1-3 58例(73.0%)。CO^60γ线加常压X线照射。原发灶DT50-70GY/5-8W;颈转移灶DT60-80GY/6—8W。35例放疗前后采用COF方案每周1次,连用2周后放疗,放疗结束后1月又开始化疗。结果:随诊超过10年80例,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55.6%和44.4%。结论:肿瘤病理类型、临床期别、T分期、原发灶及颈转移灶大小,治疗结束后原发灶及转移灶残留,肿瘤侵犯舌根、臼后三角、张口困难等是影响扁桃体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1994~1998年间,我院应用经阑尾术中结肠道减压灌洗后左半结肠期吻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5例;年龄42~71岁;其中乙状结肠癌6例,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癌3例,直肠上段癌1例,乙状结肠自发性扭转并坏死1例。全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表现,腹部平片均可见肠胀气,4例可见多个液平面。2 手术方法取下腹部正中切口,按常规游离左半结肠,钳夹切断肿物远段结肠或直肠上段,在距肿物10cm处钳夹切断肿物近段结肠,移除已切下的带肿物的结肠段,将近段结肠移至切口外并与切口充分隔离防止污染。找到阑尾,分离阑尾系膜至根部,距根…  相似文献   

6.
1 病情简介 患者,女,56岁,于2011年1月因“便前下腹痛”至某院妇科就诊(就诊前曾在当地某医院诊断为“结肠炎”,行静脉输液抗炎治疗),行彩超提示:右附件区囊性回声,约5.2×4.6×3.5Cm,界清,透声好,内见条状分隔.CT提示:右侧附件区囊性占位.诊刮病理提示:血块及分泌状态子宫内膜.诊断:腹痛待诊:附件炎?给予患者口服抗生素治疗,未行其他诊疗.患者口服药物后症状无改善,于2011年4月17日在另一医院就诊,B超提示:下腹部囊实性占位,范围18.5×9.9×17.6cm,MR提示:下腹腔囊实性异常信号占位,提示卵巢肿瘤,考虑黏液性囊腺癌,不除外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于2011年4月19日手术,术中发现右卵巢一20×30crn囊实性肿物,乙状结肠上段5×4cm大小肿物,行卵巢肿瘤切除术+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1.“乙状结肠”溃疡性中分化腺癌;2.右侧卵巢中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7.
晚期直肠癌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出血、疼痛、肠梗阻等。治疗方法:肝转移病人行Hartmann手术 肝转移癌切除2例,Hartmann手术 肝动脉置管化疗4例,单腔乙状结肠造口术 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2例,双腔乙状结肠造口术 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5例、单腔乙状结肠造口术3例,双腔乙状结肠造口术4例,无肝转移病人行Hartmann手术6例,单腔乙状结肠造口术 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11例,双腔乙状结肠造口术 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8例,横结肠造口3例,非手术治疗12例。原发癌灶的治疗,我们认为晚期病人以微创,姑息或局部切除为主,手术的目的只是为了解除梗阻,缓解疼痛症状,为以后采用其他治疗方法创造了条件和机会,对于中上段直肠癌主要采用Hartmann手术或单腔乙状结肠造口术,Hartmann手术术式简例,而且可以获得一定的根治效果,对于下段直肠癌主要采用双腔乙状结肠造口术,但术后习缩机会较多;本组对不能切除者采用单腔/双腔乙状结肠造口术加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直肠上动脉置管化疗可使肿瘤组织缺血,坏死,肝转移癌的治疗,直肠癌发生肝转移50%~70%,初次就诊肝转移率20%~40%,直肠癌病人自发现肝转移其自然病程7~13个月,五年生存率不足3%,肝转移癌手术切除后五年生存率达25%~40%,故手术是治疗肝转移癌的最佳选择。直肠癌术后肝转移主要发生在2年内,所以术后定期复查,及早发现转移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是各型乳腺癌最多见的一种,约占乳腺癌总数的50%-80%。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超声图像特点,以期提高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马玲 《哈尔滨医药》2009,29(4):36-36
腺样囊性癌好发于涎腺,以小涎腺多见,易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本院对1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进行了治疗,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自2000年~2005年我院共收治1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男性10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47岁(18~69岁)。原发于小涎腺12例,大涎腺4例。T1、T2、T3及T4期分别为1、4、8及3例。病理类型均为腺样囊性癌。1.2治疗方式:单纯手术5例,手术加放射治疗11例;对于手术切缘不满意及病理切缘阳性者放射剂量达60~70Gy。2结果2.1局部复发:共有5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总的局部复发率为31.2%(5/16);其中单纯手术者2例,手术加放射治疗者3例。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0岁。主诉拟以“持续咽部不适伴颈部肿物半年”就诊。查体:胸锁乳突肌背侧可及多发肿物,质软,多个肿物融合,边界不清。 B型超声示:双侧淋巴结呈串珠样改变,最大约5.0cm ×2.5cm ×2.0cm,髓质血流丰富,可见无回声区,占瘤体85%,内可见光带分隔,诊断:双颈部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原因待查(双侧)。颈部CT提示:双侧颈动脉鞘内低回声病灶,性质待定,结核不排除,建议气管插管全麻下行手术活组织检查,术中所见:多发淋巴结肿大,位于胸锁乳突肌侧缘,颈总动脉旁,相当于颈部淋巴结Ⅲ区位置,呈囊性变,淋巴结囊液抽取物似巧克力样为棕褐色,病理镜下:(1)囊性为主,囊性区呈粉红色异染物质,免疫学证实,甲状腺球蛋白为囊液主要成份,浓度不均匀,内有肿瘤组织,呈出血,液化坏死。(2)实性区可见真性分支乳头状结构,淋巴细胞包绕。术后病理:(甲状腺左叶)甲状腺组织见乳头癌成份,(甲状腺右叶及峡部)甲状腺乳头状癌,大小3.5cm ×2.2cm,内见甲状腺旁腺组织,右颈部甲状腺清扫物内见淋巴结(6/15)见癌转移,左侧清扫物,淋巴结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癌(5/10)。诊断为:(1)甲状腺乳头状癌;(2)双侧淋巴结甲状腺乳头状腺癌转移。病理证实后,全麻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并行按照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规范,同时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1个月后行对侧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文献复习,提高膀胱癌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例膀胱癌肉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男女各1例,均以无痛性肉眼血尿为主要症状,B超或CT提示膀胱占位,膀胱镜下见膀胱内肿物,活检病理2例均提示移行细胞癌。结果2例均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后病理均为膀胱癌肉瘤,显微镜下主要由高分化移行细胞癌和肉瘤成分组成。免疫组化显示:CK及Vimentin反应均为阳性。结论诊断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肠扭转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35例成人急性肠扭转的诊疗过程。结果:35例成人急性肠扭转通过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小肠扭转25例,其中,顺时针扭转16例,占64%;逆时针扭转3例,占12%。全小肠扭转6例,占24%,其中肠坏死20例,占80%。乙状结肠扭转9例,均为逆时针扭转,其中肠坏死6例。盲肠扭转1例。本组患者中3例合并中毒性休克;手术方式为单纯小肠复位、肠减压5例;小肠切除端端吻合术19例,肠切除合并回肠造瘘1例,乙状结肠单纯切除4例,切除加造瘘2例,左半结肠切除2例,乙状结肠系膜关闭1例,右半结肠切除1例。转归,治愈33例,占94.3%。结论: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手术方法是提高急性肠扭转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性,41岁,主因发现右下腹肿物3个月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心尖搏动位于右锁骨中线第五肋间,听诊无异常。腹平坦,肝脾未触及,右下腹可触及一约4cm×3cm的肿物,质硬,界清,稍活动,压痛。胸透示:右位心,胃泡位于右膈下,钡灌肠示:内脏左右易位,乙状结肠癌。B超示:右位心,肝位于左上腹,脾位于右上腹。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内脏器左右易位,乙状结肠肿物5cm×4cm×3cm,故行右半结肠切除,肠吻合术,术后病理为腺癌。体会:内脏易位系胚胎发育中所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李斌  徐业  冯燕 《江苏医药》2022,(6):646-648
<正>患者,男,75岁,因“平卧及活动后呼吸困难1周”于2020年10月27日来院就诊。2000年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影像学检查考虑恶性,遂行右肾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肾透明细胞癌。2018年5月发现右肺占位,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示:右肺下叶组织内见一透明细胞性肾细胞癌转移,术后口服索拉非尼治疗4个周期(28 d为1个周期)。2019年12月23日复查腹部彩超示:肝脏弥漫性病变,肝内多发异常实性占位,转移癌不除外,建议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对我院诊治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病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进行B超、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1例因肿物浸润并包绕脾动静脉,2例因肿物与脾粘连紧密,故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余行肿物切除。其中1例经术中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检查证实为本病。术后所有标本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胰瘘,行保守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他均手术顺利,痊愈出院。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免疫组化:孕激素受体(PR)阳性7例(7/8),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7例(7/8),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6例(6/8),触突素(Sy)阳性4例(4/8),角蛋白(CK)阳性3例(3/8)。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瘤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实验室检验,易误诊;但病理学表现特异,术前、术中穿刺可提高诊断准确率。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预后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癌急性肠梗阻的外科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75例结肠癌急性梗阻的外科诊断和治疗资料。结果:75例病人,1期切除吻合51例,其中行右半结肠切除20例,横结肠切除9例,左半结肠切除12例,乙状结肠切除10例,有19例左关绎肠癌和乙状结肠癌行I期切除,近端结肠造瘘,II期闭瘘手术,施行I期结肠造瘘,II期肿瘤切除肠吻合,左半结肠癌I例,乙状结肠癌2例,肿瘤无法切除行盲肠造瘘和乙状结肠造瘘各1例,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2.66%(2/75),结论:充分认识结肠癌急性梗阻是晚期结肠癌的表现,及时明确诊断,尽早手术,根据病人全央状况及术中情况,合理选择术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可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乙状结肠癌是最常见的乙状结肠梗阻的病因之一,约8%23%的乙状结肠癌患者在临床上以肠梗阻作为首发症状[1]。钡剂灌肠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广泛应用,CT检查安全、方便快捷以及应用后处理重建技术,图像更加清楚、直观,现逐渐应用于胃肠道肿瘤的检查,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信息。本文对经过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乙状结肠癌的MSCT及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47岁。因上腹部不规则疼痛伴嗳气,食欲减退3个月,加剧1个月入院。体检及化验无特殊发现。胃肠钡餐X线造影:胃体粘膜肥厚纡曲,窦部小弯侧有一约1.5×2cm大小的胃腔内龛影,周围见一约4.5×3cm大小的透亮区。诊为胃窦癌行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肉眼见胃窦部有一蕈伞状3×2×2cm肿物突入胃腔;肿物呈颗粒状外观,较硬、质脆,切面呈灰白色,窦部小弯侧见3个淋巴结融合成团。镜检见癌肿由腺癌和鳞癌两种成份构成,以腺癌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35岁。以双颞侧顶部包块2月、伴左眼胀疼、视物不见1月收住神经外科。于2002-06-19在局麻下行头皮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双侧颈顶部腺癌(考虑为转移而来)。因左眼胀疼加重。转眼科治疗。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min,血压120/70mmHg(1mmHg=0.133kPa),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疼,肝脾肋缘下未触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O,左眼光感,定位不确切,左眼睑轻度肿胀,眼球混合性充血,角膜透明,前房中轴深约3et,周边部呈裂隙状,房水闪辉(+),周边部虹膜膨隆,瞳孔直径约6ram、圆形,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消失,晶状体透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术前各种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探索一种有较高价值的诊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3年12月至2006年5月行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局部切除术的25例患者术前影像学、十二指肠镜检查资料及术后病理资料。结果25例行B型超声检查的患者中,8例发现壶腹部低回声结节,肿物检出率为32.0%(8/25);13例行CT检查的患者中3例显示壶腹部肿物图像,肿物检出率为23.1%(3/13)。20例十二指肠镜检查的患者中,6例镜下见乳头部菜花样肿物,10例见瘤样肿物,经术后病理证实均为乳头肿瘤;4例镜下仅见乳头增大,术后病理结果亦为肿瘤。十二指肠镜检乳头肿物检出率为80.0%(16/20),与B型超声或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0例患者均在十二指肠镜下取活组织检查,结果12例为恶性病变,与术后病理一致;8例活组织检查提示良性病变,其中4例与术后病理一致,另4例术后病理为恶性。十二指肠镜活组织检查与最终病理诊断比较,定性诊断敏感度为80.0%(16/20)。结论十二指肠镜检和镜下活组织检查诊断敏感度较高,是诊断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有较高价值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