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定量脑电图(QEEG)对颅内大动脉狭窄的脑梗死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rt—PA)静脉溶栓后脑功能的评估作用。方法:给予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rt—PA静脉溶栓治疗,分颅内大动脉狭窄组(30例)及无狭窄组(40例),在治疗前、治疗后2h、24h、7d、14d、90d等6个时间点进行QEEG检查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计算EEG大脑对称指数(BSI)及δ+θ波与α+β波的比率(DTABR),最后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与30例狭窄组比较,4例无狭窄组的BSI从治疗后2h、DTABR从治疗后24h及NIHSS评分从治疗后7d起各时间点均明显减低(改善)(P〈0.01);而狭窄组各项指标则相应分别从治疗后24h、2d、7d起减低(均P〈0.05)。无狭窄组各时间点BSI、DTABR及7~90d的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QEEG能及时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脑功能的改善,而且这种改善明显要早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其中以BSI的敏感性更高。颅内大动脉无狭窄者溶栓治疗后QEEG提示脑功能好转改变早于狭窄者,但两者NIHSS评分的改善时间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超早期脑梗死TOAST分型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静海区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9例,将所有脑梗死患者根据TOAST分型划分为LAA组、CE组、SAO组及SOE+SUE组共四组,所选患者均为发病时间在4.5 h内,行规范性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效果和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 LAA组、CE组、SAO组、SOE+SUE组溶栓治疗前后NIHSS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治疗后各组NIHSS评分比较,SAO组低于LAA组、CE组、SOE+SU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LAA组、SAO组、SOE+SU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早期脑梗死4.5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患者均可获益,且SAO型效果最佳;针对于CE患者应注意病情变化,降低其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指导下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6例符合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院溶栓试验(NINDS)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多模式CT检查,对符合溶栓标准的8例患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0.9mg/kg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4h、7d、30d的美国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前NIHSS评分为(12.8±5.33),治疗后24h、7d、30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0.01±6.69)(6.77±3.56)、(4.12±3.09),治疗前和治疗后7d、3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为(20.63±8.67),治疗后24h、7d、30dBarthel指数分别为(22.77±8.96)、(45.78±23.89)、(59.45±31.03),治疗前和治疗后7d、30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因再梗塞死亡。结论多模式CT指导下的急性脑梗死早期rt—PA静脉溶栓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有助于减少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使更多的患者从溶栓治疗中获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甙(panax notoginseng saponins,PNS)对急性脑梗死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出血性转化(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H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早期(发病后就诊时间<4.5 h)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PNS+rt-PA静脉溶栓治疗(PNS组)66例和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65例.两组均常规治疗,PNS组中PNS注射液400 mg+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1次/d,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24 h和15d后的治疗效果,用试剂盒检测两组患者血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细胞纤维连接蛋白(human cellular fibronectin,c-Fn),CT检测两组HT情况,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和Barthel指数评价其神经功能.结果:溶栓后24 h,与溶栓前相比,两组MDA,MMP-9,c-Fn及Barthel指数均显著升高,SOD及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NS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t=2.54,2.50,2.52,2.55,2.55,2.57,均P<0.05).治疗15d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MDA,SOD,MMP-9,c-Fn,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均P<0.01),且PNS组较对照组显著改善(t=4.61,4.98,4.46,4.68,4.38,5.87,均P<0.01);CT检测显示PNS组患者出血性转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x2=4.15,P<0.05).结论:PNS减轻急性脑梗死患者rt-PA静脉溶栓后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降低溶栓后出血转化率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20-08-2021-12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溶栓治疗,观察组在rt-PA溶栓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7天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下降≥4分率、治疗90天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分率、治疗过程中出血性转化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同型半胱氨酸(Hcy)、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IHSS评分和mRS评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7天后NIHSS评分下降≥4分的发生率和治疗90天后mRS评分≤2分的发生率分别为86.00%和78.00%,高于对照组的68.00%和5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mRS评分、血清Hcy、NS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7天、90天NIHSS评分、mRS评分下降(P<0.01),血清Hcy、NSE水平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观察组出血性转化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00%和18.00%,与对照组的12.00%和12.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rt-PA溶栓术后,应用依达拉奉右莰醇联合丁苯酞治疗可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害,降低Hcy、NSE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王娜 《医学信息》2019,(23):180-182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溶栓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9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流程,观察组实行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诊效率(转诊时间、采血时间、抢救时间)、护理前后NIHSS评分与Barthel评分。结果 观察组采血时间、抢救时间、转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3.44±0.19)min vs(6.03±0.15)min]、[(45.96±4.23)min vs(70.11±6.25)min]、[(37.30±4.15)min vs(62.35±3.1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7.99±2.16)分vs(10.11±2.75)分],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54.36±9.25)分vs(48.30±8.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脑梗死溶栓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修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影响因素.方法 将2018年2月~2020年4月期间就诊的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8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ACI患者给予重组人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分析治疗后出血性转化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血管再通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和对照组(采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神经功能恶化率、100d后病死率以及治疗后(24h、15d、20d)神经功能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71.66%,明显高于对照组(35.00%)(P0.05);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率和100d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h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15d、20d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率,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瑞通立,Reteplase(rPA)for InJection)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08年10月~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瑞通立溶栓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在急性肺栓塞患者溶栓治疗中的有效率、死亡率及出血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9%高于对照组的60.0%,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氧气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溶栓禁忌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进行溶栓治疗,快速改善肺血流动力学,具有安全性高,溶通率高,出血风险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脑梗死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01/2008-12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组, 80例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 检测其外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急性期、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 TNF-α及sI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0.01或P<0.05), 脑梗死组急性期较恢复期明显增高(P<0.01);中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IL-1β、 TNF-α及sICAM-1水平均较轻度损伤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 重度损伤组患者TNF-α及sICAM-1水平较中度损伤组明显增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IL-1β、 TNF-α及sICAM-1表达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线性正相关, 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618、 0.613和0.606.结论:IL-1β、 TNF-α及sICAM-1互相作用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炎症反应和再灌流损伤.对它们的监测可为早期临床治疗及康复干预提供试验指标, 以便控制脑卒中的进展及复发.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重组梅毒螺旋体蛋白Tp47(rTpp47)对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合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的调控及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通透性的影响。方法用rTpp47刺激THP-1细胞24 h后,分别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和THP-1细胞,用ELISA和Western blot检测THP-1细胞表达的uPA含量;用THP-1细胞培养上清刺激人单层血管内皮细胞后,使用FITC-葡聚糖评价单层内皮细胞通透性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检测uPA对HUVECs细胞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表达的影响以及PKC信号通路是否参与rTpp47诱导的THP-1细胞表达uPA。结果重组蛋白rTpp47刺激THP-1细胞合成和分泌的uP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01);用rTpp47与THP-1细胞共培养24 h后收集的细胞培养上清刺激单层血管内皮细胞12和24 h,实验组血管内皮细胞相对通透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00 1);uPA活性抑制剂阿米洛利(amiloride)抑制了rTpp47刺激THP-1细胞分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