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脉压的影响因素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 以腹透超过6个月且年龄在18周岁及以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以腹透开始6个月内的血压平均值计算脉压作为基线值,所有患者随访至死亡、退出腹透、转其他中心、失访或研究终止日期(2010年12月31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腹透患者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脉压及其影响因素与患者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共入选腹透患者498例.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β=2.34,P<0.001)、血清白蛋白(β=-0.235,P=0.004)、糖尿病(β=4.93,P<0.001)是腹透患者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压与患者的全因死亡(HR=1.017,95% CI 1.007 ~1.027,P<0.001)和心血管死亡(HR=1.016,95%CI 1.003~ 1.030,P=0.019)密切相关;进一步的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老龄(HR=1.065,95% CI1.047~1.082,P<0.001)、低血清白蛋白(HR =0.945,95%CI 0.909 ~ 0.983,P=0.005)和低血红蛋白(HR =0.981,95% CI0.971 ~0.991,P<0.001)是腹透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老龄(HR=1.041,95%CI 1.016~1.066,P=0.001)、低血红蛋白( HR =0.983,95%CI 0.969 ~0.996,P=0.014)是腹透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校正后的分析并未显示脉压是腹透患者全因死亡(HR=1.019,95%CI 0.996 ~ 1.043,P=0.104)和心血管死亡(HR=0.988,95%CI 0.860~1.136,P=0.870)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血清白蛋白、糖尿病是腹膜透析患者脉压的独立影响因素;脉压与腹透患者病死率的关系尚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血磷变异性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5年8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MHD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转归情况。根据血磷变异系数(CV)中位数,将患者分为血磷高变异组(CV≥20.3%)和血磷低变异组(CV<20.3%),分析患者血磷 CV 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入选174例患者,平均年龄(65.3±13.6)岁,全因死亡患者51例(29.3%),其中心血管疾病死亡19例(10.9%)。血磷高变异组糖尿病MHD患者全因死亡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均高于血磷低变异组(分别为61.3% vs. 33.35%,P=0.034;25.8% vs. 3.7%,P=0.029)。COX回归分析显示低血白蛋白(HR=0.386,95%CI:0.174~0.858,P=0.019)和血磷高CV(HR=1.625,95%CI:1.178~2.848,P=0.018)是糖尿病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磷高CV(HR=1.365,95%CI:0.419~2.749,P=0.023)是糖尿病MHD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MHD血磷达标组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与未达标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687和0.596)。Kaplan-Meier 生存分析显示血磷高变异组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糖尿病MHD 患者累积生存率均低于血磷低变异组(P值分别为0.021和0.014)。结论:糖尿病MHD患者血磷变异性大的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更高。血磷稳定达标有助于提高糖尿病MHD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透析患者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591例透析患者,采集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等,通过Cox回归模型探讨合并CVD的透析患者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终末期肾病患者591例,其中合并CVD的透析患者123例(CVD组),无CVD的透析患者468例(无CVD组).CVD组患者平均年龄(59.37±15.94)岁.在总人群中,CVD组患者病死率要高于无CVD组患者(HR=2.893,95%CI:1.804~4.693,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脑卒中(HR=3.802,95%CI:1.752~8.252,P=0.001)为CVD组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糖尿病(HR=2.974,95%CI:1.569~5.668,P=0.001)及高敏C反应蛋白(HR=1.107,95%CI:1.005~1.030,P=0.005)为无CVD组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CVD的透析患者病死率高于无CVD的透析患者,且脑卒中是合并CVD的透析患者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1日—2015年9月1日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上海市浦东医院接受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死亡、失访或至本研究截止日期,收集期间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及死亡原因。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DM与死亡、心血管预后的关系,结果采用风险比例(hazard ratios, HR)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s, CI)表示。结果最终367例MHD患者入选,DM组118例,非DM组249例。随访期间共87(23.7%)例患者死亡,其中合并DM患者死亡45例、心血管死亡27例及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64例。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DM组的全因、心血管死亡率及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DM组(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DM是全因死亡(HR=1.74,95%CI: 1.06~2.88)、心血管死亡(HR=2.17,95%CI: 1.01~4.64)、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HR=1.72,95%CI: 1.19~2.48)的独立危险因素。MHD患者中全因死亡(HR=0.92,95%CI: 0.86~0.98)及心血管死亡(HR=0.90,95%CI: 0.82~0.98)风险与血浆白蛋白水平有关。结论合并DM是MHD患者全因、心血管死亡和非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降低DM发病率可能改善MHD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CVD)及MIA综合征(即同时存在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于2010年6-8月对我院67例MHD患者通过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 评分)方法进行营养评价,测量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作为炎症标志物并记录心血管并发症.然后对这些患者随访24个月,记录其生存、转归情况及死亡原因.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患者的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经过24个月的随访,67例MHD患者中有16例(23.9%)死亡,2例(3.0%)进行肾移植,49例(73.1%)继续在我院行血液透析治疗.死亡原因为心血管疾病7例,感染性疾病4例,消化道出血1例,其他4例.SGA评分营养正常者生存率高于营养不良者(88.2% 和63.6%,P<0.05);hs-CRP<8 mg/L者生存率高于hs-CRP≥8 mg/L 者(83.7% 和59.1%,P<0.05);合并心血管疾病者生存率低于无心血管疾病者(53.3% 和 94.6%,P<0.05);合并MIA综合征3个危险因素者生存率低于合并0~2个危险因素者(33.3%和 85.5%,P<0.05).结论部分MHD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炎症、心血管疾病及MIA综合征,并且上述因素是MHD患者生存率下降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G/HDL-C)比值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患者病死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2014年6月1日~2015年5月31日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进行HD治疗达3个月及以上的19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TG/HDL-C比值根据三分位分为N1组(TG/HDL-C≤0.99),N2组(TG/HDL-C:1.00~1.74)和N3组(TG/HDL-C>1.74),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3组患者的生存率,利用COX回归分析H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CVD)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N3组患者的生存率显著高于N1组、N2组患者(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以N1组为参照,N3组是HD患者全因死亡(HR=0.226,95% CI:0.086~0.595,P=0.003)的保护因素,而与CVD死亡无明显相关(HR=0.405,95% CI:0.115~1.426,P=0.159)。结论 高TG/HDL-C比值是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因素,而与心血管事件死亡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背景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的死亡率较普通人群显著升高,酸碱平衡紊乱是造成蛋白质能量消耗、炎症、内分泌紊乱和骨代谢异常的重要因素之一,更好地控制并维持体内酸碱平衡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目前的研究更多的聚焦于血透析前HCO3-水平,其他影响酸碱平衡的指标,如透析前后血pH值变化及其对MHD患者临床预后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目的 探讨MHD患者透析后与透析前血pH值变化程度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3年6月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血透中心病情稳定的162例MHD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透析龄、随访时间、血清蛋白、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素、B型脑钠肽、肌酐、尿素氮、尿酸、尿素清除指数(spKt/V)、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铁蛋白、收缩压、舒张压、透析前后pH值、透析前后CO2、透析前后HCO3-。根据ΔpH中位数,将患者分为ΔpH<0.099 5组和ΔpH≥0.099 5组。对患者进行随访,1次/3个月,随访终点事件为患者死亡(包括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死亡),随访截止时间为2019年5月。分析患者ΔpH与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关系。结果 最终入选142例患者,全因死亡患者39例,心血管死亡26例。ΔpH≥0.099 5组血磷、肌酐、尿素氮、尿酸、SpKt/V、透析后pH值高于ΔpH<0.099 5组,透析前pH值、透析后CO2、透析前HCO3-、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低于ΔpH<0.099 5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s-CRP〔HR=3.736,95%CI(1.699,8.213),P=0.001〕、舒张压〔HR=0.372,95%CI(0.182,0.760),P=0.007〕、ΔpH〔HR=0.496,95%CI(0.252,0.974),P=0.042〕与MHD患者全因死亡相关;hs-CRP〔HR=2.464,95%CI(1.063,5.711),P=0.035〕、ΔpH〔HR=0.412,95%CI(0.178,0.955),P=0.039〕与MHD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ΔpH≥0.099 5组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死亡患者累积生存率均低于ΔpH<0.099 5组(P<0.05)。结论 MHD患者ΔpH较大,其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风险更低,更充分的纠正血pH值可能有助于提高MHD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原因及导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66例,记录患者开始透析治疗时的一般资料及死亡前1年的透析相关指标和实验室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6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死亡患者的原发疾病中,糖尿病肾病28例(42.4%),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31.8%),高血压肾病7例(10.6%),其他10例(15.2%);死亡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38例(57.57%),感染18例(27.3%),癌症7例(10.6%),其他3例(4.54%)。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透始年龄、透前合并心脑血管疾病、透前合并恶性肿瘤、透前合并糖尿病、血红蛋白、血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磷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透始高龄(HR=1.042,95%CI:1.008~1.076,P=0.014)、透前合并恶性肿瘤(HR=2.709,95%CI:1.243~5.903,P=0.012)、高血磷(HR=2.598,95%CI:1.488~4.536,P=0.001)、血红蛋白降低(HR=0.982,95%CI:0.967~0.998,P=0.031)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HR=1.429,95%CI:1.099~1.857,P=0.008)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最主要的原因。透始高龄、透前合并恶性肿瘤、高血磷、血红蛋白降低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磷变异程度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5年6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肾内科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指标以及临床预后资料根据患者血液透析结果,按照血磷变异系数(CV)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变异组95例(CV≥0.226 mmol/L)和低变异组85例(CV<0.226 mmol/L)。分析血磷变异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180例患者全因死亡43例(23.9%),因心血管病死亡24例(13.3%),高变异组患者的全因病死率28.4%(27/95)高于低变异组18.8%(16/85)(χ~2=2.071,P=0.02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龄、血磷变异度高、低血清白蛋白是血液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82,95%CI 1.712~4.467;OR=0.323,95%CI1.022~2.137;OR=0.372,95%CI 1.621~13.721)。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血磷高变异组患者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明显高于血磷低变异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镁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随访5年。根据血镁水平按中位数和上下四分位数将研究对象分为四组,比较患者基线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合并症和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 法比较各组患者生存率。采用 Cox 回归模型分析Mg与全因死亡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低血镁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22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68.11±14.15岁,男性占57.7%,中位透龄68(39,99)个月,伴糖尿病102例(45.9%),高血压118例(53.2%)。Mg水平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0.94(0.84,1.04)mmol/L。四组组间比较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比例、血钾、血钙、血磷、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占比、合并糖尿病比例、透龄、血钠、iPTH、TG、CRP、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5年,至随访结束死亡98例(44.1%),转腹膜透析1例(0.5%),肾移植3例(1.4%),失访23例(10.4%)。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g< 0.84mmol / L组生存率最低(Log-rank检验χ2=13.11,P=0.004)。将血镁分别作为连续性变量和分类变量,经多因素校正的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镁水平高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保护性因素(HR=0.113,95%CI 0.016~0.789,P=0.028),年龄及糖尿病是MH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HR=1.053,95%CI 1.030~1.076,P=0.000;HR=1.651,95%CI 1.005~2.714,P=0.048)。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OR=3.462,95%CI 1.068~11.222,P=0.038)、高血压(OR=4.483,95%CI 1.331~15.102,P=0.015)及低血钾水平(OR=2.486,95%CI 1.106~5.589,P=0.028)均是基线血清 Mg<0.84 mmol/L 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镁血症易出现在高龄、低血钾、低血钙、低血磷、低血清白蛋白及伴有高血压的MHD患者中。低血镁水平与MHD患者全因死亡风险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1.
石涛涛  张丰萍  石运莹   《四川医学》2024,45(2):171-176
目的 评估血红蛋白、白蛋白、淋巴细胞和血小板(HALP)综合评分与腹膜透析患者预后的潜在关系。方法 研究纳入2个透析中心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774例。主要结局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疾病(CVD)死亡。HALP值计算公式:血红蛋白(g/L)×白蛋白(g/L)×淋巴细胞(g/L)/血小板(g/L)。根据基线HALP值三分位数分为低HALP、中HALP和高HALP组。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Fine-Gray竞争风险模型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HALP组与不良结局的关系。时间依赖性ROC曲线评价HALP预测价值。结果 高HALP组患者总生存率最优(X2=54.9,P<0.001);而CVD累积发生率最低(Gray=35.68,P<0.001)。此外,与低HALP组患者相比,高HALP组全因死亡风险(HR=0.64,95%CI 0.48~0.84,P=0.006)和CVD死亡风险(SHR=0.48,95%CI 0.32~0.58,P=0.013)均较低。时间依赖性ROC曲线显示HALP对3年、5年生存率预测价值优于传统危险因素。结论 基线高HAL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钙化(HV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血管预后的影响。方法入组2009~2011年302例MHD 患者(其中99例伴HVC),所有患者随访2年,采用生存曲线分析心血管终点事件,Cox回归分析心脏瓣膜钙化对心血管预后的 影响。结果患者初始透析的平均年龄为58.2岁,男性占53.6%。随访2年,HVC与非HVC组患者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新 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30.3% vs 16.3%、22.2% vs 6.9%和48.5% vs 25.6%(P<0.05)。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两组在全因死亡率 (Log Rank P=0.006)、心血管死亡(P<0.001)和新发心血管事件(P<0.001)方面均存在统计学差异。Cox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后 HVC 仍然显著增加患者全因死亡[HR 1,88,95%CI:(1.11-3.19)]、心血管死亡[3.47(1.76-6.84)]和新发心血事件风险[1.64 (1.09-2.47)]。结论HVC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及新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全军民  姚琪  陶袁  邱樑  周林丽  陈浩  俞林  吕峰  曲迪  潘金安 《浙江医学》2017,39(17):1440-1444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联合B型脑钠肽(BNP)检测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AHF患者619例,入院后测定甲状腺激素、BNP。根据患者随访结果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应用Cox风险模型、ROC曲线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甲状腺激素和BNP与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低T3综合征(LT3S)发生率为44.4%。在(19±13)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04例(32.9%)。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年龄(HR=1.033,95%CI:1.017~1.049,P<0.01),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HR=0.489,95%CI:0.384~0.628,P<0.01)、BNP(HR=2.136,95%CI:1.114~4.126,P<0.01)和肌酐(HR=1.002,95%CI:1.001~1.003,P<0.05)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FT3(≤2.72pmol/L)和BNP(>2230pg/ml)的切点,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FT3(≤2.72pmol/L)/高BNP(>2230pg/ml)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最高(HR=7.247,95%CI:3.993~13.152,P<0.01)。结论FT3是AHF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低FT3/高BNP患者远期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7月至2014年6月急性STEMI住院患者302例,根据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成AKI组和非AKI组。分析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观察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充血性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随访观察出院后1年全因死亡率。结果 STEMI患者并发AKI 75例,发病率为24.8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OR=0.013,95%CI:0.000~0.327)、KillipⅣ级(OR=20.050,95%CI:6.520~61.654)、利尿剂(OR=3.102,95%CI:1.250~7.697)是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非AKI组患者比较,AKI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5.28%vs 13.33%)显著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1年的生存曲线结果显示,AKI组患者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非AKI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LVEF降低、KillipⅣ级及利尿剂应用是STEMI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STEMI患者并发AKI增加住院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降低患者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全段血清甲状旁腺激素(iPTH)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与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行MHD治疗的患者224例,随访2年,根据患者血清ALP水平的四分位数进行分组,对各组基本情况、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MHD患者全因死亡与心血管事件死亡的危险因素,并进一步分析血清iPTH及ALP水平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纳入患者男126例(56. 3%),女98例(43. 7%),中位年龄61(47,75)岁,中位随访时间21(15,27)个月,全因死亡患者35例(15. 6%),其中心血管死亡31例(13. 8%)。ALP分组中透析时间、原发疾病、性别、白蛋白水平、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反应蛋白、血清iPTH水平组间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 05);通过Cox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LP水平与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相关(HR=1. 001,95%CI:1. 000~1. 004,P=0. 048),血清ALP水平四分位分组时,ALP水平为80~106 IU/L和ALP>106 IU/L相较于ALP水平<62 IU/L,心血管事件死亡风险逐步增加(HR=3. 369,P=0. 05;HR=3. 867,P=0. 014),ALP>106 IU是患者心血管事件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血清ALP水平与患者全因死亡没有显著的关联,血清iPTH水平与患者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死亡都没有显著的关系。结论:血清ALP水平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增加相关,特别是当ALP>106 IU/L时,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在预后方面,ALP水平可作为监测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及骨代谢紊乱(CKD-MBD)更好的指标,控制MHD患者血清ALP水平,从而降低患者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对稳定性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11倾向性评分方法纳入198例行PCI术的SCAD患者按是否合并COPD分为2组:COPD组和非COPD组,每组99例。比较2组患者2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和脑卒中独立事件及以上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的差异。对合并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患者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组患者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非COPD组(P<0.05)。高龄(OR=1.10,95%CI1.01~1.22,P=0.028)、血肌酐增高(OR=1.16,95%CI 1.02~1.31,P=0.025)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OR=1.21,95%CI1.04~1.39,P=0.013)均是合并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合并COPD的冠心病患者有更多的危险因素,临床预后差于无COPD患者。  相似文献   

17.
Chen MH  Wang T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21):1823-1824
许多因素可以影响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心血管疾病仍然是慢性透析患者的最主要死因,尤其是糖尿病腹透患者。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CRP)是并发心血管疾病和心血管死亡率的一个重要预测指标。具有高水平CRP的腹透患者,其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增高,而且也已明确在腹透患者中,营养不良、炎症反应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密切相关,因此又称为营养不良-炎症-动脉粥样硬化(MIA)综合征。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是目前导致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病因,在美国新增的终末期肾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体重指数(BMI)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05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我院符合条件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724例,根据BMI将患者分为三组:BMI正常组(24 kg/m~2,n=238)、超重组[(24~27.9)kg/m~2,n=368]和肥胖组(≥28 kg/m~2,n=118)。主要随访终点为复合心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脑卒中及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临床随访,中位随访事件32个月(四分位随访时间分别为6个月和40个月)。与正常体重的患者相比,肥胖组和超重组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10.2%vs 10.9%vs 17.6%,P=0.032)。全因死亡率、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三组间并未见显著差异。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超重(HR=0.62,95%CI 0.40~0.96,P=0.036)和肥胖(HR=0.58,95%CI 0.34~0.98,P=0.043)均是复合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中,超重和肥胖者表现出更好的心血管预后。  相似文献   

19.
张秋实  谢晓林  林萍  边昶 《浙江医学》2022,44(8):866-869
目的 探讨抑郁对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9年4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MINOCA患者318例,诊断为抑郁85例(抑郁组),非抑郁233例(非抑郁组),随访3年观察两组患者的主要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主要终点为全因死亡;次要终点为发生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复发、心力衰竭和缺血性脑卒中。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期间,发生全因死亡47例,发生心血管事件86例。抑郁与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显著相关(均P<0.05),抑郁是全因死亡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R=2.13,95%CI:1.74~2.72,P<0.05;HR=2.48;95%CI:2.11~2.78,P<0.05)。结论 抑郁与MINOCA患者临床预后的不良风险增加有关,积极治疗抑郁症状可能改善MINOCA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并发蛋白质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的患病情况、PEW及其评估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在笔者医院规律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资料完整的MHD患者125例,进行队列研究,根据国际肾脏营养和代谢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Renal Nutrition and Metabolism,ISRNM)2008 年提出的PEW诊断标准确定MHD患者是否存在PEW,分为PEW组与非PEW组,共随访64个月,以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回归模型评估PEW及其评估指标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125例患者中全因死亡32例。基线资料中29.60%(37/125)的MHD患者合并PEW,PEW组的病死率高于非PEW组(χ2=18.299,P=0.000)。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提示非PEW组的累积生存率高于PEW组(χ2=19.595,P=0.000),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EW是MHD 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837,95% CI:1.109~7.258,P=0.030)。结论 约1/3的MHD患者合并PEW,PEW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ISRNM2008的PEW诊断标准中各个评估指标未发现是MHD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中应使用综合指标评估MHD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