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合成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的环状氨基酸Acc5、Acc6,并将这类构型限制型氨基酸用于多肽的固相合成,考察环状氨基酸在多肽固相合成中的应用以及在强酸条件下的稳定性.方法 环状氨基酸通过相应的环酮与KCN和铵盐反应得到含有氰基的环状化合物,再通过氰基的酸性水解而得到,最后在弱碱性条件下与二碳酸二叔丁酯(Boc2 O)反应,得到Boc保护的环状氨基酸;通过1 H NMR和ESI-MS表征其结构;采用对甲基二苯甲基氨基树脂,通过Boc、芴甲氧羰基(Fmoc)的氨基保护策略,对肽序列进行固相合成,最后在强酸HF条件下裂解,通过HPLC对粗肽进行纯度分析,ESI-MS表征其结构.结果 1 H NMR和ESI-MS图谱显示环状氨基酸Acc5和Acc6均为目标化合物.HPLC结果显示,得到的2个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粗肽纯度良好,且易于纯化;ESI-MS图谱确证肽序列结构正确.结论 环状氨基酸在固相合成工艺中有很好的缩合效率,并且能够在强酸裂解条件下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合成能够诱导T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凋亡的花椒属环八肽Zanriorb A1.方法 通过9-芴甲氧羰基(Fmoc)固相合成法,以2-氯三苯基氯树脂(CTC)为载体,Fmoc-Gly-OH为起始原料,N,N-二异丙基乙胺(DIEA)/6-氯苯并三氮唑-1,1,3,3-四甲基脲六氟磷酸酯(HCTU)为缩合体系,在液相经1-羟基苯并三氮唑(HOBt)/苯并三唑-1-基氧三吡咯烷基六氟磷酸(PyBOP)/DIEA实现环合,所得化合物通过RP-HPLC、MS等光谱表征.结果 通过本法顺利得到纯度>98%的花椒属环八肽Zanriorb A1,总收率为48%.结论 该合成方法具有可行性,操作简单,总收率高,目标化合物可用于抗Jurkat细胞的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3.
头孢唑肟钠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简化头孢唑肟钠的合成路线.方法 以7-氨基-3-去甲基-3-头孢烷酸为原料,与2-(2-氨基-4-噻唑基)-2-甲氧亚胺-乙酰-苯并噻唑硫酯反应制得头孢唑肟酸,再与异辛酸钠反应制得头孢唑肟钠.结果与结论 所制得的产品质量好,产率达87.4%.本方法操作简便,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肉桂提取物醇质体透皮吸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合成一长链肽47肽。方法 采用Fmoc/t-Bu正交保护多肽固相合成策略,使用9-芴甲氧羰基(Fmoc)保护氨基酸的α-氨基,用Liberty微波多肽合成仪,每个耦合循环用20%哌啶脱除Fmoc保护基团,连续添加氨基酸,并用茚三酮法检测反应终点,有效检测反应的进度,最后用82.5%的三氟乙酸将多肽从树脂上切割下来,得到47肽粗品。经过反相高效液相制备系统纯化得到多肽纯品,用反相高效液相分析仪和傅里叶高分辨质谱仪验证该产物。结果 高分辨质谱仪验证了该产物,纯品质量分数达98%。结论 微波可促进多肽特别是长链肽的合成。  相似文献   

5.
头孢唑肟钠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头孢唑肟钠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研究. 方法 以廉价的乙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经亚硝化、溴化、环合、甲基化一锅反应,水解后得氨噻肟酸,与N-羟基邻苯二甲酰亚胺反应合成邻苯二甲酰亚胺氨噻肟活性酯,然后与7-氨基-3-去甲基-3-头孢烷酸(7-ANCA)缩合制得头孢唑肟酸,再与成盐剂反应得头孢唑肟. 结果 该合成工艺切实可行,其产率达到93.5%. 结论 该合成工艺操作简单,原料易得,总收率高,副反应少,同时降低了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对特拉万星工艺路线进行了研究,以癸醇为原料,经甲磺酰化、乙醇胺亲核取代、Fmoc保护和Parikh-Doering氧化得到N-(9-芴基-9-甲氧羰基)癸基氨基乙醛(5)。盐酸万古霉素与5通过还原胺化反应、脱Fmoc保护、曼尼希反应制备得到特拉万星。本研究对还原胺化和曼尼希反应这两步关键反应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优化了反应条件。以万古霉素为起始原料,该路线总收率为46%。  相似文献   

7.
目的 使用氯化血红素催化氧化的方法合成利那洛肽.方法 采用9-芴甲氧头羰基(Fmoc)固相合成策略,以Wang树脂为载体和三苯甲基(Trt)为保护基的半胱氨酸合成利那洛肽线性肽,使用氯化血红素-空气催化氧化体系一步氧化法构建3对二硫键,并与传统的空气、二甲基亚砜和碘(I2)氧化法进行了对比.结果和结论 相对于传统氧化法,氯化血红素催化氧化法可更快速、更高效地得到目标利那洛肽,为多肽合成中的二硫键形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那格列奈的合成新方法.方法 β-蒎烯经氧化得到诺蒎酸,诺蒎酸开四元环得到二氢枯茗酸,再经过催化加氢、异构得到反-4-异丙基环己烷甲酸,反-4-异丙基环己烷甲酸转变成酰氯后和D-苯丙氨酸反应得到N-(反-4-异丙基环己烷羰基)-D-苯丙氨酸,即2型糖尿病新药那格列奈的原料药.结果 那格列奈及反-4-异丙基环已烷甲酸经红外、核磁、质谱证实.结论 本法采用天然原料,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总收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合成10-O-己二酸-[2′-甲氧基-4′-(3″-酮-1″-丁烯基)-苯酯]-双氢青蒿素酯。方法以香草醛为起始原料,在碱性条件下,与丙酮缩合生成脱氢姜酮,再与己二酸在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对二甲氨基吡啶(DMAP)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再与双氢青蒿素通过DCC法缩合制得最终产物。结果与结论合成产物总产率为26.9%,熔点为57℃,其结构经1^H-NMR、MS确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合成1-(3-甲氧苯基)哌嗪盐酸盐.方法用乙二醇胺与氯化亚砜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双氯代二乙醇胺盐酸盐,再与3-甲氧基苯胺反应.结果得白色针状结晶并通过熔点、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核磁共振氢谱(1H-NMR)等对合成的化合物进行结构分析得合成化合物为1-(3-甲氧苯基)哌嗪盐酸盐.结论所合成的化合物与目标化合物一致.  相似文献   

11.
An analytical methodology based on an O-[2-(methacryloyloxy)-ethylcarbamoyl]-10,11-dihydroquinidine(MQD)-silica hybrid monolithic column was developed for the enantioseparation of 9-fluorenylmethoxycarbonyl(FMOC)derivatized amino acids by nano-liquid chromatography.The mobile phase was optimized including the apparent pH,content of ACN,and concentration of the buffer to obtain a satisfactory enantioresolution performance.27 FMOC derivatized amino acids including 19 protein and 8 non-protein amino acids were tested,and 19 out of them were enantiomerically discriminated obtaining baseline separation for 11 of them.Analy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thod were evaluated for norvaline and tryptophan in terms of linearity,precision,accuracy,limits of detection(LOD)and quantitation(LOQ)showing good performance to be applied to the enantiomeric determination of these amino acids in dietary supplements.LOD and LOQ values were 9.3 and 31 mM for norvaline enantiomers and 7.5 and 25 mM for tryptophan enantiomers,respectively.The contents of D-norvaline and D-tryptophan were below their respective LODs in all the analyzed samples.Quantitation of L-tryptophan and L-norvaline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labeled contents except for one sample which did not show presence of L-norvaline,contrary to the label indicatio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人巨细胞病毒 PPU L44蛋白单克隆抗体 CH13在 PPU L44上的抗原决定簇位置 ,探讨随机多肽文库在研究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方面的应用。方法 :用 CH13在一个随机多肽文库中筛选出能与CH13结合的克隆 ,测定上述克隆随机多肽的 DNA序列 ,用随机多肽的氨基酸同源序列与 PPUL44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比较。结果 :能与 CH13结合的随机多肽的氨基酸序列显示出高度的一致性 ;随机多肽同源序列NEGEAFGPDVSG与 PPUL44蛋白位于第 32 1~ 332的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 ;而随机多肽序列 FQIL VCVESVL R与 PPU L44位于第 181~ 184的氨基酸序列有 4个相邻的氨基酸一致。结论 :CH13的抗原决定簇位于 PPU L44蛋白第 32 1~ 332氨基酸序列附近 ;CH13与 PPU L44位于第 181~ 184氨基酸序列可能有一定反应。随机多肽文库在研究相互作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新合成的荧光试剂柱前衍生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建立其测定方法,并测定小鼠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含量。方法 以1,3,5,7-四甲基-8-苯基-(4′-O-(N-琥珀酰亚胺乙酸酯))-二氟化硼-二吡咯甲烷(TMPAB-OSu)作为柱前荧光衍生试剂,在pH 8.8的硼酸-硼砂缓冲溶液中,30℃衍生反应5 min后获得稳定的荧光衍生产物,在反相色谱柱上,采用梯度洗脱进行5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标准品衍生物的分离检测,荧光激发波长为497 nm,检测波长为509 nm。结果 5种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线性范围为0.01~1.2 μmol/L,线性回归系数均大于0.998 1,检出限为1 nmol/L(S/N=3∶1)。小鼠脑脊液中天门冬氨酸、谷氨酸、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和丙氨酸的含量分别为0.06、0.20、0.26、0.03和0.07 μmol/L,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6%~104%,RSD为0.7%~2.9%。结论 该方法的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为小鼠脑脊液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分析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3S 1 ,2 ,3,4 四氢 β 咔啉 3 羧酸 ( 1 )是来自我国南方蔬菜的具有抗血小板活性的吲哚生物碱 ,在水和有机溶剂中都很难溶解。考虑到引入氨基酸可以改善某些水溶性差的化合物的生物利用度 ,本研究对1进行氨基酸修饰。在H2 SO4存在下L 色氨酸与甲醛发生Pictet Spengler缩合 ,以 95 %收率生成 1。 1和Boc2 O反应以 76%收率生成 3S N Boc 1 ,2 ,3,4 四氢 β 咔啉 3 羧酸 ( 2 )。 2和L 氨基酸甲酯偶联 ,以90 %~ 98%收率生成 3S N Boc 1 ,2 ,3,4 四氢 β 咔啉 3 甲酰 L 氨基酸甲酯 ( 3a n)。皂化后 3a n以90 %~ 98%收率转化为 3S N Boc 1 ,2 ,3,4 四氢 β 咔啉 3 甲酰 L 氨基酸 ( 4a n)。脱Boc以 80 %~ 95 %收率生成 3S 1 ,2 ,3,4 四氢 β 咔啉 3 甲酰 L 氨基酸 ( 5a n)。体外和体内评价表明 ,引入L 氨基酸可以导致 1的抗血栓活性发生不同的变化。例如引入酸性和刚性环侧链氨基酸 ,1的抗血栓活性不增强 ,引入疏水侧链氨基酸 ,1的抗血栓活性适度增强 ,引入碱性和杂环侧链氨基酸 ,1的抗血栓活性明显增强。引入L 氨基酸导致 1的跨膜能力按与抗血栓活性相同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013年4月流行的新型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的表面蛋白血凝素(HA)基因的进化,以及氨基酸的变异情况。方法从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和全球禽流感基因共享数据库(GISAID)中下载H7N9流感病毒以及有代表性的H7N2、H7N3、H7N7亚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运用Molecular Evolutionary Genetics Analysis(MEGA)version 5.05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用邻接法构建基因进化树;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HA蛋白受体结合位点、糖基化位点和裂解位点的变化。结果 2013年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与2011年浙江禽类H7N3流感病毒株(JQ906573.1)的相似性达到95.3%~95.6%;受体结合位点氨基酸发生变异,为Q226L,5个糖基化位点高度保守;HA裂解位点位于aa339和aa340之间,仅有1个碱性氨基酸:R。结论 2013年新型甲型H7N9流感病毒HA基因是由中国禽类H7亚型进化而来,Q226L变异导致的受体结合位点的变化可能是新型流感病毒具有人感染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产地泽泻中氨基酸含量及其特征性。方法 采用邻苯二甲醛(OPA)、氯甲酸芴甲酯(FMOC)联合柱前衍生RP-HPLC测定泽泻中的17种氨基酸。结果 氨基酸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在0.99以上。不同产地泽泻中氨基酸含量有一定差别。结论 该方法适宜泽泻药材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旋毛虫抗原模拟表位抗原的筛选及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旋毛虫抗原模拟表位的抗原性及其序列。方法 利用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Ts-Ig)筛选噬菌体12肽库,以旋毛虫幼虫抗原(TsA)为对照,通过ELISA鉴定筛选所获抗原模拟表位(T1-T6)的抗原性,同时检测这些模拟抗原的DNA序列并分析其氨基酸组成。结果 T1-T6灵敏性及特异性与TsA无明显差异(P>0.05),其中T3,T6与肺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高于TsA(P<0.05),T6与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亦高于TsA(P<0.05)。T1-T6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有同源性,其末端三个氨基酸残基均相同,依次为:苯丙氨酸(F),天冬酰胺(N),脯氨酸(P)。结论 筛选噬菌体12肽库获得的旋毛虫抗原模拟表位具有较好的抗原性,有望发展成为新型旋毛虫病诊断抗原,而F,N,P三个氨基酸残基可能与其较好的抗原性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设计、合成抗肿瘤药物吉西他滨与聚谷氨酸的偶合物,通过调节连接子的结构以控制药物的释放,提高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方法 首先合成吉西他滨3′-或5′-的氨基酸酯衍生物,然后在DCC作用下,氨基酸的氨基与聚谷氨酸分子中的羧基缩合,得到以氨基酸为连接子的吉西他滨-聚谷氨酸偶合物;用紫外法测定偶合物载药量;用HPLC法测定偶合物在水溶液或血浆中的稳定性。结果与结论 共合成目标化合物11个,载药量为25%~30%。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偶合物在水溶性或血浆中能够稳定地释放游离药物,氨基酸类型及连接位置可影响药物的释放速率,偶合物PG-Ala-3′-Gem的释放速率最快,4 h释放50%的药物,而PG-Val-3′-Gem和PG-Ala-5′-Gem在48 h分别释放30.3%和43.5%;偶合物在血浆中的释放速率略快于水溶液中的释放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