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医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及氟喹诺酮类相关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parC、gyrA两种氟喹诺酮类耐药相关基因.结果 70株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多重耐药,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51.4%、50.0%,其余11种的耐药率在10.0%~100.0%.在70株铜绿假单胞菌中,39(55.7%)株分离菌检出parC基因,18(25.7%)株分离菌检出gyrA基因.结论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严重,携带parC和gyrA基因是本组试验菌株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云南省玉溪市甲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A, SPA)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有效治疗患者、清除传染源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纸片K-B法扩散技术检测玉溪市2005-2011年分离的252株SPA对17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采用 Etest测试条进行喹诺酮类(萘啶酸、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测定。 结果 分离株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头孢噻吩、亚胺培南、奈替米星、复方新诺明、氯霉素7种抗生素均敏感;头孢噻肟的敏感率为99.21%;四环素、氨曲南、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为98.41%;呋喃妥因、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敏感率分别为97.62%、95.63%和36.51%;洛美沙星、萘啶酸的敏感率仅为0.79%,所有分离株对利福平耐药;分离株对洛美沙星的中介率逐年下降,耐药率逐年上升;对环丙沙星的中介率不断上升,敏感性不断降低。250株分离株属于萘啶酸抗性(nalidixic acid-resistant,NAR)株,其余2株属于萘啶酸敏感(nalidixic acid-sensitive, NAS)株, NAR株降低了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NAR分离株MIC值远远高于NAS株的MIC(χ2=244.063, P结论 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作为玉溪境内治疗甲型副伤寒的首选药物;当地SPA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合理应用该类药物,对遏制耐药性的进一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并研究其基因突变.方法 对收集西安地区2004年1月~2009年11月三所三级甲等医院粪便分离的98株志贺氏菌属,经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细菌鉴定系统鏊定,Kirby-Bauer法测定菌株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2种喹诺酮类药物药敏试验,PCR扩增gyrA基因和parC基因并进行酶切分析,选取部分PCR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结果 志贺氏菌属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26.5%(26/98);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3.9%(43/98),对2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均耐药的有12株,占12.2%.对gyrA基因.对药株有93%(40/43)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100%(55/55)被Hinf I酶切;对parC基因,耐药株69.8%(30/43)不能被Hinf I酶切,敏感株有69.2%(9/13)被Hinf Ⅰ酶切.测序结果 :耐药株中的gyrA和parC基因存在突变,敏感株中则不存在突变.结论 西安地区志贺氏菌属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情况严重,其耐药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本地区沙门菌的检出及耐药性,为沙门菌感染的防治和抗菌药物合理选用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番禺中心医院2008年到2012年分离到的112株沙门菌株及临床资料,对沙门菌的分布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2株沙门菌以婴幼儿肠炎分离数最多(79.4%),以鼠伤寒沙门菌(36.6%)和肠炎沙门菌(20.5%)多见;沙门菌的耐药率依次为氨苄西林(45.45%),复方新诺明(23.76%),环丙沙星(8.74%),左旋氧氟沙星(3.6%);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率为氨苄西林(75.76%),复方新诺明(57.14%),环丙沙星(24.32%),左旋氧氟沙星(9.7%).结论 临床治疗时,应及时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缓细菌对药物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武汉地区门诊患者喹诺酮耐药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分析腹泻门诊患者中分离的喹诺酮耐药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机制和遗传关系.方法 对2002-2005年问武汉同济医院腹泻门诊患者中分离的36株喹诺酮耐药鼠伤寒沙门菌进行了耐药谱测定,并通过PCR方法和序列测定对整合子、β内酰胺酶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突变、qnr基因和aac(6')-Ib-cr基因进行了分析,运用脉冲场电泳方法(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所收集的菌株进行了分子分型,分析喹诺酮耐药鼠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机制和遗传关系.结果 喹诺酮耐药鼠伤寒沙门菌均为多重耐药株,普遍携带有Ⅰ类整合子,环丙沙星耐药菌株与敏感菌株在PFGE谱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1株环丙沙星耐药菌株在喹诺酮耐药决定区中至少携带GyrA和ParC上的3个点突变,且在这些菌株中均检出了OXA-30基因,这些菌株对头孢吡肟的敏感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 对环丙沙星耐药的鼠伤寒沙门菌在武汉地区已普遍存在,且这些菌株具有独特的遗传背景,建议在今后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中应对这类细菌的耐药谱变化进行重点监测,尤其应加强对氟喹诺酮-三代头孢类抗菌药物均耐药菌株的针对性预警监测.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临床针对婴幼儿败血症猪霍乱沙门菌感染的抗菌药物合理选用提供依据及预防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流行。方法分析我院2008-2011年经血液分离16株猪霍乱沙门菌的耐药性,并对其对不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的猪霍乱沙门菌80%耐3种以上抗生素,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分别为75%、81.25%、87.25%;对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耐药率低,分别有1株对头孢他啶中介,1株对头孢噻肟中介,5株对环丙沙星中介,1株对左旋氧氟沙星中介。结论猪霍乱沙门菌对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性,头孢类可作为猪霍乱沙门菌感染的首选药,临床治疗婴幼儿败血症猪霍乱沙门菌感染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探讨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突变与耐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关系.方法 用二倍琼脂稀释法检测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60株粪肠球菌临床分离株的体外抗菌活性,随机筛选出11株对环丙沙星不同程度耐药菌,PCR扩增gyrA,gyrB,parC,parE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产物测序后分析.结果 6种药物的相对抗粪肠球菌活性(MIC50,MIC90)从强到弱为: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以妥舒沙星抗菌活性最强,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抗菌活性最差;序列比较发现,有9株耐药株Ⅱ型拓扑异构酶基因发生突变,突变发生在gyrA基因(6株)和parC基因(9株),其中编码gyrA的Ser83→Ile,Arg和编码parC的Ser80→Ile,Arg的密码子表现出高频突变,gyrB和parE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没有改变;未发现gyrA突变单独存在,同时具gyrA和parC突变的MIC值是仅具parC突变菌株MIC值的4倍以上.结论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新品种妥舒沙星、加替沙星和司帕沙星的抗粪肠球菌活性较老一代药物更强;粪肠球菌对老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gyrA基因83,87位突变及parC基因80,84位突变都可引起粪肠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产生耐药,但以parC基因80住突变为主;低耐药株往往是parC基因单位点突变,高耐药株同时合并有gyrA基因双位点突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细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 在统计年限内共检出大肠埃希菌312株,分离率逐年上升,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有普遍上升的趋势并呈多重耐药,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耐药率均达到10%以上,最高达43.9%.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分离率为38.5%.结论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率逐年增加,耐药性逐年增强,应加强其耐药性监测,合理用药,以控制和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4443-4445
目的通过研究解脲脲原体(Uu)对目前临床使用的主要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与敏感性,分析临床分离Uu的耐药表型和长时间低浓度喹诺酮类药物刺激对Uu耐药性产生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及经验性选择有效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续耐药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条件。方法 (1)检测就诊患者标本1123例,并收集阳性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对喹诺酮类药物中敏的Uu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分析临床分离Uu的耐药表型。(2)选10株对左氧氟沙星(LEV)敏感的Uu进行抗生素耐药诱导试验,用亚抑菌浓度(1/2MIC)左氧氟沙星持续4代刺激。结果(1)1123例样本中,筛选出Uu阳性共319株,检出率达28.4%。检出的319例Uu标本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均比较高,以环丙沙星(CIP)及诺氟沙星(NFX)最高,达75.9%与73%;氧氟沙星(OFL)耐药率居中,达37.9%;司帕沙星(SPA)与LEV较低,分别为29.7%和27.9%。(2)对Uu喹诺酮类药物中敏的Uu菌株中,SPA与LEV活性最强,OFL次之,CIP及NFX活性最差。(3)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敏Uu株的第一代诱导中第9管出现亚抑菌(浓度0.5mg/L),第2代与第3代诱导后,亚抑菌管均为第7管(2mg/L),第4代诱导后,亚抑菌管为第5管(8mg/L)。结论 Uu对目前临床常用的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居高不下,加大剂量或长时间使用易产生耐药,药物敏感性测定对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耐药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对氟喹诺酮类和(或)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情况.方法 收集2011年6~9月采用Bactec-MGIT 960检测的30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检测其对氟喹诺酮类及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的药敏结果并进行分析.结果 30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菌株对氟喹诺酮类和二线注射类抗结核药物耐药共21株(70%).单药耐药依次为:氧氟沙星耐药19株(63.33%),莫西沙星耐药13株(耐药率43.33%),左氧氟沙星耐药10株(耐药率33.33%),阿米卡星耐药9株(耐药率30%),卷曲霉素最少(26.67%).氧氟沙星耐药率高于左氧氟沙星耐药和三种氟喹诺酮类药同时耐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氟喹诺酮类任意耐药及两种注射类药物任意耐药共8株[即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氟喹诺酮类任意耐药及两种注射类药物敏感为11株,氟喹诺酮类均敏感及两种注射类药物任意耐药为2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耐多药结核病(MDR-TB)临床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也是早期XDR-TB菌株的耐药主要形式.因此,氧氟沙星不建议作为MDR-TB的治疗用药.而MDR-TB临床分离株对阿米卡星和卷曲霉素敏感性较好,推荐可用于MDR-TB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2012年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情况,分析沙门菌株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方法收集2012年本院腹泻患者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到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分型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χ2检验分析季节差异,比较不同血清型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共检测2 423例标本,分离到69株沙门菌,阳性率为2.85%;共有13种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分别占37.68%(26/69)和31.88%(22/69)。夏季阳性率最高,为4.34%;冬季阳性率最低,为1.02%。沙门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均小于15%。不同血清型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不同,其中对氨苄青霉素、磺胺甲基异唑-甲氧苄啶和诺氟沙星的耐药率:鼠伤寒沙门菌为34.60%、11.50%和19.20%,肠炎沙门菌为65.0%、20.0%和5.0%,其他沙门菌为37.50%、37.50%和12.50%。结论引起感染性腹泻的沙门菌主要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各血清型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有所不同,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作为治疗沙门菌感染的首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广东省中山社区鼠伤寒沙门菌(STM)的同源性及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2年3月~2016年12月临床分离鼠伤寒沙门菌78株(排除同一病人重复送检菌株)。通过琼脂稀释法检测鼠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度; 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方法分析耐药菌株的同源性; 使用PCR和DNA测序法分析gyrA,gyrB,parC和parE基因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s)的突变; PCR检测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qnr(qnrA,qnrB,qnrS,qnrD)和aac(6')-Ib-cr。结果 33株鼠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产生耐药。33株鼠伤寒沙门菌共产生33种不同的PFGE图谱,相似度小于90%。29株耐药株gyrA位点发生单突变导致在第83或87位存在唯一氨基酸替代,其中第83位突变率占93.1%(27/29)。4株喹诺酮高耐药菌株的gyrA同时存在83和87号位双突变导致两个氨基酸发生替代,其中2株菌额外出现parC基因单碱基突变导致第80号位出现氨基酸替代。所有菌株中均未检测到qnr基因,但有15株鼠伤寒沙门菌检出aac-(6')-Ib-cr基因。结论 中山社区鼠伤寒沙门菌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较高,主要机制是gyrA基因的单突变和携带aac-(6')-Ib-cr耐药基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该院临床常见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15-2019年该院住院及门诊患者临床感染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采用VIT EK 2 Com-pact系统进行细菌菌种鉴定、药敏试验,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5年内共分离到27663株非重复致病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0931株(75.66%),革兰阳性菌6732株(24.34%).菌株主要来源于痰、创口分泌物/组织、血液和尿液等临床标本.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最高的前3位细菌分别为屎肠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碳青霉烯酶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2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酶菌株(P<0.01);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对3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甲氧西林敏感菌株(P<0.01).结论 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较大,应加强细菌耐药性及产酶菌株的监测,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监测我院2002—2007年临床分离沙门菌对各类抗菌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各类抗菌药物对95株沙门菌MIC,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结果伤寒沙门菌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敏感率仍分别高达96%~100%和97%~100%,未发现多重耐药株(MDR);52%(13/25)伤寒沙门菌和94%(62/66)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耐药,对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MIC=0.125~1mg/L)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别占24.0%(6/25)和92.4%(61/66);1株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1株鼠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物高耐药(MIC≥16mg/L),且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多重耐药。结论我院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较常见,出现高耐氟喹诺酮类药物且多重耐药的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应加强对沙门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15.
DNA旋转酶编码基因(gyrA和gyrB)和拓扑异构酶编码基因(parC和parE)的染色体突变、多重药物外排泵AcrAB表达水平升高以及存在质粒介导aCC(6’)-Ib-cr和各种qnr基因等耐药机制均可导致氟喹诺酮类药物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升高。已有报道环丙沙星、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和诺氟沙星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大肠埃希菌临床菌株的MIC高,并有很大差异。作者等对153株流行病学信息已知的菌株中选择78株代表不同氟喹诺酮类药物MIC范围的菌株,进行上述各种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基因测序,发现:①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菌株(58株)均存在gyrA突变;  相似文献   

16.
尿中分离的240株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泌尿系感染中的常见菌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在临床上已被普遍关注。为了解我院尿路感染患者中该菌的耐药情况,并验证NCCLS(1997年)的抗生素选用准则,我们对最近从临床尿液中分离出的240株大肠埃希菌以四种常用喹诺酮类药物即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进行药敏试验并对耐药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材料和方法一、菌株来源 240株大肠埃希菌均分离自本院住院和门诊有尿路感染症状病人的中段洁尿标本,并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进行鉴定。二、药敏试验(K-B)法 所用药敏纸片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  相似文献   

17.
李继红  张瑶 《临床荟萃》2008,23(10):736-740
目的 了解本院过去3年临床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 药物敏感试验采用CLSI 2005年版推荐的纸片扩散法(K-B法).耐药性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4软件.结果 3年间从临床各种标本中共分离5 202株病原茵,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绝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敏感,含酶抑制剂的头孢菌素耐药率有所升高,阿米卡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有所下降;铜绿假单胞菌对于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以及加有酶抑制剂的抗生素耐药率逐年上升.鲍曼不动杆茵对多数抗生素耐药性在50.0%以上.3年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发生率分别为56.8%、64.5%、57.4%,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分别为68.2%、65.3%、72.2%.未发现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株;屎肠球茵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红霉素、利福平等药物耐药性较强,且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 细菌耐药性问题是抗感染治疗的主要威胁,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耐药性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采用Phoneix100细菌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irby-Bauer法。结果共分离出632株肠球菌属,其中粪肠球菌403株(63.7%),屎肠球菌166株(26.3%),鸟肠球菌49株(7.8%),坚忍肠球菌14株(2.2%);肠球菌属主要分离自呼吸道分泌物229株(36.2%)、中段尿134株(21.3%);肠球菌属对红霉素耐药率最高,其次是利福平、左旋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其中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肠球菌。在粪肠球菌中分别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5株(1.3%)和耐利奈唑胺菌株2株(0.5%),而在其他肠球菌中尚未检出。结论肠球菌属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明显不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菌株类别和药敏结果合理用药;另外,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肠球菌的出现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9.
一、背景由于多数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其研发过程中,发现能影响幼年动物的软骨组织,导致关节病,并且病变不可逆,所以限制了氟喹诺酮类在儿科患者中的应用。经美国FDA批准用于18岁以下患者的适应证为:复杂性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和暴露吸入性炭疽后预防。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尽管适应证很少,但事实上,仅2002年,美国有约520 000张氟喹诺酮类药的处方是给予18岁以下患者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在各年龄段患者中的使用普遍增多,细菌对其耐药的现象也相应增加。一项研究中,经过14年的治疗后,成人肺囊性纤维化患者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率从100%降至45%。很多地区发现空肠弯曲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和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株。氟喹诺酮类药物用于癌症化疗患者的经验性和预防性治疗,是耐药性进一步增加的原因。另外,肺炎链球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株在各国也不断增加。细菌如果对一种氟喹诺酮药物耐药,就可能对所有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所以,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使用,可能导致肺炎链球菌对所有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其他医院常见病原菌,如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随着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增加,耐药现象也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感染性无菌体液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20份感染性无菌体液阳性标本的细菌培养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首次分离菌株,共检出菌株435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47株,革兰阴性杆菌271株,真菌17株。感染性无菌体液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血液检出菌株172株,脓液检出菌株82株,腹腔积液检出菌株75株,胆汁检出菌株55株,脑脊液检出菌株27株,胸腔积液检出菌株19株,引流液检出菌株4株,关节腔积液检出菌株1株。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90%,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的敏感率>90%,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均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米诺环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较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较为敏感,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及青霉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屎肠球菌,但粪肠球菌对氯霉素、米诺环素、链霉素高耐和四环素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屎肠球菌。结论感染性无菌体液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及时监测病原菌种类、分布和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可有效减少耐药性菌属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