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提高骨科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方法 调取我院2015年11月?2016年 10月619例骨科I类切口手术病历,对其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9例手术患 者中有514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3.04%,且均为单一用药;预防用药占比前两位的品种为头抱替哇钠 (49.42%)、头抱哇林钠(33. 27%);311例患者在术前0.5?lh给予抗菌药物,占60. 51 %;337例预防用药疗程不超过 48h,占65.56%;不合理用药中,预防用药品种选择不当占比最高,为52.72%。结论 我院骨科I类手术围术期预防用 抗菌药物仍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当、品种选择及给药时机不当、用药持续时间过长等不合理之处,应采取措施加强抗菌 药物管理工作,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孙丽  王宾  魏旭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49-151
目的了解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评估其用药的合理性。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11年1-12月出院的672例乳腺手术、甲状腺手术、骨折内固定取出术、精索静脉曲张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手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其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我院清洁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达90.33%,存在无指征用药、疗程过长、用药时机不当、药物选择不当、联合用药不规范等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较严重的不合理现象,需引起重视,加强抗菌药物围术期使用管理,提高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结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2000~2003年间行结肠切除术的患者291例进行回顾性调查,从抗菌药物的种类、用药频次、联合用药、预防用药的时间和数量、术后用药天数及术后感染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术后医院感染42例,感染例次率14.43%。抗菌药物的预防性用药率为100%,联合用药占89.01%;抗菌药物中应用频率最高的种类是头孢菌素类(占24.05%),其次为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占23.04%)和甲硝唑类(占22.53%)。结论严格按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原则应用者少,存在抗菌药物滥用和联合用药不当情况。临床医生应合理用药,避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不合理的预防性使用。  相似文献   

4.
我院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近年我院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及变化趋势,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抽取2005~2007年Ⅰ、Ⅱ类切口手术病历100份/月,填写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探讨用药合理性。结果2007年围手术期预防用药合理率14.3%,基本合理率39.2%,高于2005、2006年的用药合理率、基本合理率,其中给药时机、持续时间、给药间隔合理率上升幅度较大,而预防用药指征判定、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上升幅度较小;2007年用药不合理率46.5%。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取得一些进步,但总体合理用药水平仍不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方法:对西宁地区某医院2007年3月861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进行调查与分析. 结果:861例患者在1 100次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中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为:用药时间过长,给药时间不当,单次剂量过大,选药不正确,每日给药次数过少. 结论:该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尚有差距,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提高我国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策略。方法:收集1999-2009年间189篇我国医院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文献,综合分析我国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主要类型和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同时介绍美国目前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模式。结果:我国医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存在5类突出问题,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选药不当、预防性用药时机不当、术后预防用药时间过长和联合用药不合理。结论:医院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管理政策,建立抗菌药物使用全过程的标准化、信息化监测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现状。方法:制定《Ⅰ类切口手术病历用药评价意见表》,将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323份病历合理性逐份进行评价。结果:(1)缺陷情况统计: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完全符合要求仅38例(11.76%);不符合要求的病例中出现的缺陷频次总计为573次。(2)预防用药:出现无需预防用药190频次(58.82%)。(3)术后用药时间过长缺陷频次为172次(53.25%)。(4)药物选择起点高,直接使用二、三代头孢菌素148例(45.82%),单次剂量超过治疗剂量范围高限49例。结论:手术科室应规范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提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在加强某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的应用效果,探讨促进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科学化管理。方法:临床药师探寻佐证证据,逐步实施两轮PDCA循环管理以进行阶段性改进,通过计划、执行、检查、处理4个阶段,比较实施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比例、品种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指标合理率,评价实施效果。结果:经过两轮干预后,有效提高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率。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抗菌药物预防用药合理率自32.45%提高至82.53%(P<0.05),预防用药品种选择合理率自65.62%提高至94.13%(P <0.05),预防用药剂量合理率自84.38%提高至96.99%(P<0.05),预防用药时机合理率自48.43%提高至94.88%(P <0.05),预防用药疗程合理率自50%提高至85.84%(P<0.05),但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比例、术中抗菌药物追加给药合理率均无明显改变(P>0.05...  相似文献   

9.
周筠  郑莉莉  卓仪 《广州医药》2011,42(5):63-64
目的 评价我院小儿胸外手术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0年小儿胸外手术出院病历271份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71例患儿在围手术期均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100%.其中预防性使用者165例(60.89%),治疗性使用者106例(39.11%).165例预防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评价医院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抽取我院2011年2~6月出院的甲状腺次全切术、腹股沟疝修补术、乳腺病损切除术三种Ⅰ类切口的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363份,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时机选择、疗程选择及合并用药等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363例患者中,有283例应用抗菌药物(占77.96%),抗菌药物使用占前6位的分别为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克林霉素、哌拉西林+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奥硝唑;用药时机不当者138例(占48.76%)、术后用药时间过长者228例(占80.57%)、无指征联用用药33例(占11.66%)。结论我院Ⅰ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教育培训、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度360份住院病历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依据文献及相关标准进行分析.结果 360份病历中,273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5.83%.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比率为100%,预防用药时机合理仅22例.病原学检测率为22.14%,抗菌药物使用频率较高的是:氨曲南、奥硝唑、头孢西丁.结论 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指征用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不规范、病原学送检率低等.应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促进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方法:依据卫生部出台的相关政策,根据调查目的,设计调查评价表。调出我院2010年1-12月剖宫产手术者的临床资料,按统一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病历共188份,采用调查表项目进行调查、分析及评价。结果:188例剖宫产手术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均为预防性用药,占100%。品种选择不当65例,占34.6%,所有剖宫产患者均在术前0.5~2h开始用药,平均用药天数5.25d,术后用药时间过长182例,占96.8%。结论:剖宫产产妇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品种级别过高、预防用药时间过长。临床药师应按《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加强干预,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3.
吴涛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14-116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对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途径,规范医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与管理。方法选择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我院同期不接受干预的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研究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合理性,并对选用的抗菌药物品种、用程、用药频度、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对比与评价。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硝基咪唑类、第3代头孢、林可酰胺类使用频次较低,而大环内酯类、第1代头孢使用频次明显较高;②观察组单用药使用频次较高,联合用药使用频次明显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非限制级抗菌药物应用频次明显提高,限制及特殊级抗菌药频次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预防用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5),观察组住院的各项费用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⑤接受药学服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后合理用药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恰当的药学服务措施能有效提高医院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钟敏  武钢  肖利民  徐恒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6):80-81,84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抢救室中机械通气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对我院95例急诊机械通气患者抗菌药物的应川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我院急诊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中,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达76.8%,其中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占使用病例数的46.6%。抗菌药物使用率高的病种依次为颅脑外伤(100.0%)、慢性阻塞性肺病(100.0%)、各种中毒性疾病(81.8%)、心肺复苏术后(80.0%)。联合应用抗菌药物比例较高的病种分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83.3%)和心肺复苏术后(75.0%)。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以使用头孢菌素最多,占使用病例数的71.2%;B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也较多使用,分别占31.5%和24.7%。结论急诊机械通气患者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是否给予抗菌药物并注意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5.
急诊手外伤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医院急诊手外伤病例的构成及其分布特征。方法:对1999年1-12月在宁波曙光手外科医院就诊的3324例急诊手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1.9岁,20-50岁青壮年占81.6%,在工作时受伤占76.9%,其他原因受伤占23.1%;开放性损伤占93.4%;手指损伤占所有手外伤的85.1%。结论:手外伤主要发生在青壮年,以工业性手外伤为最常见,这应是开展手外伤预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药学干预措施前后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药学干预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3月I类切口手术病历763份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药学干预前420份,药学干预后343份。结果药学干预前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77.1%,药学干预后使用率下降至48.4%,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药学干预后在给药时机、用药时限、药物选择等方面的合理性均有一定的提高。结论药学干预后,本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17.
王兰  龙宁  龙锐 《重庆医学》2012,41(12):1176-1177,1180
目的介绍本院的干预措施对内分泌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某三甲医院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本科的清洁手术病例进行对照,回顾性调查分析干预前后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干预手段通过宣传教育、行政干预和药师干预3个方面进行。结果干预后,平均住院时间由9.03d下降到5.65d,住院总费用下降了14.1%,抗菌药物费用下降了55.7%,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从80.4%下降到48.0%,术前0.5~2h使用抗菌药物由17.8%上升到50.6%;但在药物选择和术后使用时间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结论本院干预措施能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水平,干预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18.
彭曦  智永刚  胡志林  张洁 《农垦医学》2006,28(6):455-458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评价其合理性,为规范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合理化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5年12月~2006年3月经外科手术病历241例,填写调查表格,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指标,评价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在随机抽取的241例病例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占该类药物的53.5%,其中,药物选择不合理及围手术期术后用药时间不合理居多,分别占总比例的52.4%和51.4%。结论: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的使用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有必要加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管理及用药督导力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采取干预措施前后血管介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方法从该院2011年3~5月归档的血管介入手术患者出院病历中,随机抽取100份病历作为非干预组,另抽取100份病历为干预组。制订统一的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表进行调查,分别从抗菌药物使用率、药物选择、开始用药时机及用药疗程等方面对纳入的每份病历进行评价。结果实施干预后,该院血管介入手术预防用药合理率由干预前的6%上升至干预后的99%(P<0.01),在用药时机、品种选择、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均显著提高,而抗菌药物使用率、费用及使用强度(AUD)等均显著降低。结论该院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血管介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干预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该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控制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6月收治的289例行I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非干预组,另选2012—2014年上半年收治的行I类切口手术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分析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情况。结果非干预组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总使用率为99.3%,干预组1,2,3的使用率分别为79.5%,69.4%,56.5%。干预前一代头孢菌素在I 类切口中的预防使用率为22.6%;干预组1,2,3分别为43.1%,55.4%,65.8%;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该院预防用药的选药、用药指征、给药时机、使用剂量与用法、术中追加情况、预防用药疗程等各方面的合理率都有所提高。结论该院实施的干预措施对规范I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起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