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管升压素在心肺复苏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8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肾上腺素组(对照组)28例,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组(观察组)30例,两组分别观察自主循环恢复率、存活率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两组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39.29%、63.33%,观察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为(7.82±1.91)min,较对照组的(11.71±1.83)min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期间,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升压素较单独应用肾上腺素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王超 《中国卫生产业》2013,(22):159-159,161
目的观察院前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药物复苏时,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联用的方案能否提高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成功率。方法选取肾上腺素与血管加压素联合应用的22例心脏骤停为治疗组,并选取单用肾上腺素的38例心脏骤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达到自主循环恢复3例(13.64%),对照组自主循环恢复5例(13.16%),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院前抢救心脏骤停患者时,肾上腺素和血管加压素联用的药物复苏方案未能明显提高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茶硷和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早期心肺复苏的疗效。方法将51例心脏停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肾上腺素用法相同,治疗组同时给予氨茶硷0.25g静脉注射,5min后重复使用,最大剂量为1.0g,直至心电活动恢复。比较2组心电活动、自主循环恢复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以及存活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心电活动恢复率分别为88.46%(23/26)、52.0%(13/25),(p<0.05);自主循环恢复率分别为69.23%(18/26)、36.0%(9/25),(p<0.05);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分别为(5.63±3.83)min、(11.78±5.97)min,(p<0.005);存活率分别为34.62%(9/26)、16.0%(4/25)(p>0.05)。结论氨茶硷和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早期心肺复苏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其在心肺复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乌司他丁治疗组(简称治疗组,23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标准心肺复苏,治疗组除了进行标准心肺复苏外,还使用了乌司他丁.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自主呼吸恢复、心肺复苏成功和存活情况及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治疗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60.9%)、自主呼吸恢复率(47.8%)、心肺复苏成功率(34.8%)和存活率(26.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2.9%、28.6%、19.0%、14.3%);而且治疗组的自主循环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 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中使用乌司他丁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肾上腺素联合血管加压素、胺碘酮在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术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08年4月年2010年5月于我院施行心肺复苏术的心脏骤停患者68例,所有患者于心脏骤停7min内施行心肺复苏。男性39例,女性29例。年龄16~67岁,平均42.4±4.5岁。随机将2组患者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施行心肺复苏同时给予肾上腺素、血管加压素及胺碘酮。对照组仅给予肾上腺素。观察2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以及生存率。结果实验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时间(8.4±2.3)min,对照组(14.5±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1h存活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优于对照组。结论血管加压素、胺碘酮能有效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与肾上腺素联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缺氧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模型循环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采用气管夹闭窒息法复制大鼠缺氧型CA-CPK模型,治疗组于CPR开始后以参附注射液(2.0ml/kg)及肾上腺素(0.02 mg/kg)静推,而对照组仅以肾上腺素(0.02 mg/kg)静推,两组均每隔2 min重复一次,直至自主循环恢复,比较两组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CPK后10 min、30 min、1 h心指数CI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不仅在心指数CI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大鼠缺氧型CA-CPR模型的心指数,并可明显缩短大鼠缺氧型CA-CPK模型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对促进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纳洛酮早期应用于心肺脑复苏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早期心肺脑复苏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45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予纳洛酮治疗及常规复苏治疗,对照组(22例)仅予常规复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意识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及48 h存活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循环恢复19例(82.61%)、自主呼吸恢复13例(56.52%)、意识恢复时间(35.O±12.5)min、复苏成功12例(52.17%)及48 h存活12例(52.17%),与对照组[分别为11例(50.00%)、6例(27.27%)、(48.0±11.8)min、5例(22.73%)、4例(18.1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洛酮早期应用于心肺脑复苏疗效显著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快速同步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把398例心跳骤停(CA)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对照组130例、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组132例、快速同步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ADE)组136例。采用肘静脉通道应用肾上腺素和氨茶碱:(1)SDE对照组采用1 mg首次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无效后,每间隔3 min快速重复1次首次剂量(。2)HDE组,采用0.1 mg/kg肾上腺素作为首次剂量,无效后每间隔3 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3)ADE组,快速采用同步氨茶碱10 mg/kg和肾上腺素1 mg作为首次剂量静脉注射,若无效后,每间隔3 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同时对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心率、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等进行监测,并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结果(1)ADE组和HDE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出院存活Glasgow昏迷评分与SDE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2)ADE组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明显比HDE组减少,但自主循环恢复率、24 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升高。结论快速同步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能明显提高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率、提升存活率并且能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缺氧型心脏骤停—心肺复苏(CA-CPR)模型循环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只;采用气管夹闭窒息法复制大鼠缺氧型CA-CPR模型,治疗组于CPR开始后以参附注射液(2.0ml/kg)及肾上腺素(0.02mg/kg)静推,而对照组仅以肾上腺素(0.02mg/kg)静推,两组均每隔2min重复一次,直至自主循环恢复,比较两组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CPR后10min、30min、1h心指数CI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不仅在心指数CI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且在肾上腺素用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明显改善大鼠缺氧型CA-CPR模型的心指数,并可明显缩短大鼠缺氧型CA-CPR模型的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对促进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大剂量肾上腺素在急性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0月院前急救处理的52例急性心脏骤停患者视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治疗方式划入常规组与大剂量组(n=26)。常规组使用常规剂量肾上腺素与阿托品治疗,大剂量组使用高剂量肾上腺素与阿托品联合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常规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是57.69%,大剂量组患者的院前急救复苏成功率是84.62%,且常规组患者的自主循环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率均低于大剂量组患者,差距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治疗后发生8例并发症,大剂量组患者治疗后出现2例并发症(P<0.05)。结论大剂量肾上腺素在急性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使用,可提升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循环能力,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机械按压和人工按压对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在院前急救中的复苏效果,评价机械按压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为宜兴市急救中心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救治的122例院外心脏骤停患者,根据不同的按压方式分机械按压组和人工按压组。机械按压组为观察组,人工按压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院前自主循环恢复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心肺复苏后的收缩压、血氧饱和度及呼末二氧化碳分压。结果:共有132例院外心脏骤停符合入组标准,其中观察组65例,对照组67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63(60,86)mmHg,57(53,64)mmHg,P<0.05],血氧饱和度[90%(87%,93%),79%(76%,93%),P<0.05],呼末二氧化碳[23(22,32)mmHg,22(19,23)mmHg,P<0.05],自主循环恢复率(29.23%,14.93%,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10.76%,16.41%,P>0.05)。结论:相比人工胸外按压,机械按压可稳定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生命体征,提升院前自主循环恢复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同步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把398例心跳骤停(CA)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SDE)对照组130例、大剂量肾上腺素(HDE)组132例、快速同步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ADE)组136例。采用肘静脉通道应用肾上腺素和氨茶碱:(I)SDE对照组采用1mg首次剂量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无效后。每间隔3min快速重复1次首次剂量。(2)HDE组,采用0.1mg/kg肾上腺素作为首次剂量。无效后每间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3)ADE组,快速采用同步氨茶碱10mg/kg和肾上腺素1mg作为首次剂量静脉注射,若无效后,每间隔3min重复1次首次剂量,同时对心电图、平均动脉压、心率、自主循环恢复的时间等进行监测,并进行复苏效果的评价。结果(1)ADZ组和HDE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出院存活Glasgow昏迷评分与SDE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2)ADE组肾上腺素平均用量明显比HDE组减少,但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明显升高。结论快速同步氨茶碱与肾上腺素联合应用在心肺复苏中能明显提高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率、提升存活率并且能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肾上腺素递增剂量方程G=(K+2n-1)mg/3min(K=1、2,n=1、2、3……,G≤0.2 mg/kg)与氨茶碱7mg/kg及生脉注射液快速同步联合在心肺复苏(CPR)中的应用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 将328例心脏骤停患者分成3组,即标准剂量肾上腺素组(SDE组)112例、方程G=(K+2n-1)mg/3min(K=1、2,n=1、2、3……,G≤0.2 mg/kg)中首次剂量K=1mg(方程1)组106例及K=2mg(方程2)组110例.同时进行心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等监测,并评价复苏效果.结果 方程2组和方程1组自主循环恢复率、24h存活率、出院存活率、出院存活Glasgow昏迷评分与SDE组比较均显著升高(P<0.01),方程2组和方程1组CPR始用药至自主循环恢复时间与SDE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方程2组、方程1组和SDE组CPR始用药至自主循环恢复中肾上腺素用量明显减少(P<0.05),但方程2组和方程1组达到自主循环恢复所需静脉推注肾上腺素的周期数与SDE组比较显著减少(P<0.01).结论 采用肾上腺素递增剂量方程G=(K+2n-1)mg/3nmin(K=1、2,n=1、2、3……,G≤O.2mg/kg)和氨茶碱7mg/kg及生脉注射液快速同步联合应用,在CPR流程中能显著提高心脏复苏率、提高存活率,并且显著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神经系统及脑功能,提高复苏时效效应,是提高心、肺、脑复苏成功率的又一新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肺复苏(CPR)后静脉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MI合并呼吸、心脏骤停患者70例,其中治疗组29例,CPR后即刻给予尿激酶(UK)或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41例,CPR后给予除静脉溶栓外的积极抢救治疗.观察两组自主呼吸恢复率、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冠状动脉再通率、24 h病死率、出院存活率以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自主呼吸恢复率[48.3%(14/29)]、冠状动脉再通率[75.9%(22/29)]、出院存活率[44.8%(13/29)]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6%(6/41)、9.8%(4/41)、14.6%(6/41)](P<0.01),24 h病死率[44.8%(13/29)]、自主呼吸恢复时间[(60.6±63.4)mini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2.9%(34/41)、(122.3±13.8)min](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CPR后溶栓治疗效果显著,且相对安全.在无条件施行急诊血管重建时,施行静脉溶栓可能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