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探讨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的证候规律。方法收集265例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症状、舌、脉等临床资料,运用因子分析法,对37个症状和舌脉指标进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7个证候,即肝郁化火、脾虚证,脾虚痰湿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气郁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证,血瘀证。结论一些不能直接观测到的证候规律通过分析间接反映出来,为临床提供一些较为客观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症状分布规律和证候特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收集、记录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和中医四诊所得证候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排名前4位的症状是倦怠乏力、形体肥胖、肝区不适、胸脘痞满;前4位的舌脉象是腻苔、薄白苔、弦脉、淡胖舌。涉及的临床主要证型为脾虚湿盛型(32.41%);肝郁气滞型(24.53%);痰瘀互结型(18.52%);湿热内蕴型(17.13%)。肝郁气滞型、脾虚湿盛型、湿热内蕴型到痰瘀互结型BMI逐渐增高。轻度NAFLD中以肝郁气滞型多见,重度NAFLD中以痰瘀互结型多见。结论:脾虚湿盛型、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湿热内蕴型是NAFLD的主要证型,中医辨证分型与脂肪肝严重程度密切相关。NAFLD患者中医证候学研究有助于探讨其中医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9)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中医辨证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证型为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且轻度脂肪肝以肝郁气滞多见,而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多见,男性患者多发。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多与气滞、痰凝、湿热因素有关,临床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而且证候分布与病情轻重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中医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述了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simple fatty liver,NAFL)的发病机制及中医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s,NAFLD)初期阶段,主要特征为脂肪贮积及肝脏脂肪变性。NAFL患者一般无明显症状,在组织学上以肝细胞脂肪变性为主。目前我国对NAFL已有统一的西医诊断标准,但中医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中医辨证论治参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NAFLD的辨证标准。由于NAFL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临床治疗尚无特效药,常用药物单一且疗效不佳。相比之下,中医药在NAFL的防治上有独特的见解与优势,不良反应少,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与B超、血清生化指标等的关系。方法:对诊断为NAFLD的235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观察其证型与B超分度、血脂、肝功能酶学、血尿酸(UA)、血糖(Glu)等的关系。结果:各证型发病率由高到低分别为脾虚湿滞型、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各证型出现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4160岁;轻度NAFLD多集中于肝郁脾虚型,中度多集中于脾虚湿滞型,重度多为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谷酰转肽酶(GGT)水平较其他两型低,湿热困脾型甘油三酯(TG)水平较其他两型高。结论:NAFLD患者客观化指标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中医证型与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实验室结果等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统一的量化表格,进行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判定证型,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比较各证型与年龄、性别、BMI、实验室结果等的相关性。结果:证型分布:肝郁脾虚型147例(52%),湿热内蕴型81例(28%),痰湿内阻型34例(12%),痰瘀互结型21例(7%),肝肾不足型2例(1%)。各证型出现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30-50岁,男性发病率多于女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MI越大,脂肪肝检出比例越大,二者呈正相关,体重超重、肥胖是NAFLD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在痰瘀互结型、湿热内蕴型患者中升高较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明显,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护〈0.01),提示这2种证型的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可能较明显。肝郁脾虚型患者的总胆固醇(TC)较其余3种证型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本研究中NAFLD中医证型主要为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痰湿内阻型、痰瘀互结型,中老年是NAFLD发病的高峰期,体重超重、肥胖是NAFLD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现有数据库资料进行挖掘,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中医证型分布。方法:检索国内外2000年1月至2021年5月已发表的NAFLD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符合纳排标准的文献并构建数据库。运用Excel表统计数据库中所有NAFLD证型频率及证型构成比;对数据库中采用同一NAFLD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标准,异质性较小的文献数据运用Stata16.0进行Meta分析计算NAFLD证型合并构成比。结果:共纳入110篇文献进行中医证候频率及证型构成比的分析。其中NAFLD中医证型频率>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湿热内蕴证、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及痰湿内阻证;证型构成比>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湿热内蕴证、肝郁脾虚证、痰湿内阻证和痰瘀互结证。统一NAFLD证候诊断标准2011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后选取8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NAFLD证型合并构成比>10%的证型(由高到低)为:痰湿内阻证合并构成比为28%,95%CI为0.26~0.30、肝郁脾虚证合并构成比为25%,95%CI为0.23~0.28、湿热蕴结证合并构成比为20%,95%CI为0.18~0.22和肝郁气滞证合并构成比为15%,95%CI为0.13~0.16。结论:结合文献分析和Meta分析结果提示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是NAFLD主要的证型。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证型关系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脂肪肝的发病与肥胖、高脂血症密切相关 ,肥胖、高脂血症常存在高粘滞血症。为了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下称脂肪肝 )血液流变学变化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 ,我们对 79例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同时分别测定了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 ,并以不嗜酒的 3 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观察对象79例中男 46例 ,女 3 3例 ;年龄 1 9~ 70岁 ,平均 50 .6± 9.8岁。均来源于脂肪肝专科门诊及中医门诊 ,符合脂肪肝的 B超诊断标准〔1〕,并根据 B超图象表现区分〔1〕,轻度 3 1例 ,中度2 8例 ,重度 2 0例。均无嗜酒史 ,并排除糖尿…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艾滋病常见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1632例,选取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湿热内蕴、湿热蕴毒、痰热蕴肺、邪结皮肤、脾气虚弱、气阴两虚、气血亏虚和肺脾气虚8个证型患者130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HIV/AIDS中医证候调查表》获取研究对象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据症状的频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和专家意见,最终筛选45个症状体征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值大于1"原则,共从45个症状体征中提取15个公因子。因子1表现为肺脾气虚;因子2、因子15表现为湿热内蕴;因子3表现为痰热蕴肺;因子4表现为脾气虚弱;因子5表现为风寒袭肺;因子8、因子10表现为脾虚湿盛;因子9表现为邪结皮肤;因子12、因子14表现为气阴两虚;因子6、因子11、因子13表现为气血亏虚;因子7表现为湿热蕴毒。结论因子分析结果提示艾滋病常见临床证型有10个,分别是肺脾气虚、湿热内蕴、痰热蕴肺、脾气虚弱、风寒袭肺、脾虚湿盛、邪结皮肤、气阴两虚、气血亏虚及湿热蕴毒。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脂肪肝患者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 ,即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IR)。我们对符合 B超诊断的 8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同时测定空腹血糖 (FBG)和血胰岛素 (FIS) ,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ISI) ,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 (IR)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的关系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观察对象 :85例来源于本院门诊 ,均符合张青萍等主编的《B型超声诊断学》中脂肪肝的诊断标准 ,并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入选病例均无嗜酒史 ,同时排除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肝炎及遗传性疾病等因素。其中男 4 6例 ,…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降脂合剂治疗湿热中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湿热中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口服降脂合剂方(绞股蓝15 g,虎杖15 g,茵陈9 g,丹参9 g,干荷6 g)2次/d,每次200 mL;对照组口服强肝颗粒,2次/d,每次1袋(5g)。均治疗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肝功能、血脂水平、B超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组证候总有效率(83.34%)高于对照组(8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三酰甘油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在肝脏B超有效率评定上,治疗组有效率(33.34%)高于对照组(23.33%)。结论降脂合剂健脾化痰、清热解毒,可明显改善湿热中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候、血脂水平、B超情况,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吉林中医药》2014,(4)
目的研究胆宁片对大兔脂肪肝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胆固醇膳食致兔脂肪肝模型,研究胆宁片对大兔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防治作用。结果模型组与胆宁片组的TC数值分别为(15.36±9.01)mg/dL、(2.67±5.35)mg/dL,TG分别为(1.11±0.42)mmol/L、(0.56±0.2)mmol/L,LDL-C分别为(13.16±7.39)mmol/L、(1.98+5.00)mmol/L,HDL-C分别为(0.49±0.23)mmol/L、(0.90±0.29)mmol/L,2组数据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新西兰兔的肝脏组织CYP7A1 mRNA表达较胆宁片组低,其中模型组与胆宁片组条带值分别为(0.56±0.14)(1.02±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模型组CYP2E1 mRNA表达较胆宁片组高,其中模型组与胆宁片组条带值分别为(1.49±0.31)(1.22±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宁片对实验性大兔脂肪肝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6,(2):206-208
目的:观察保肝降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例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治疗组(保肝降脂汤),对照组(非诺贝特片),给药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肝功、血脂水平和B超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血脂水平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均有明显降低;治疗后B超检测表明,两组患者脂肪肝程度均有改善,且总体疗效治疗组的优于对照组。结论:保肝降脂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胜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6):831-83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储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疾病谱随病程的进展表现不一,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目前,NAFLD已是导致转氨酶异常的首要病因,并且有部分患者进展到终末期肝病,有些与肝脏肿瘤有关[1],人们对于NAFLD越来越重视,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现将NAFLD的最新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分期辨证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笔者总结多年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阶段,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湿热内蕴、痰浊郁结、瘀血阻滞,最终形成痰瘀互结,闭阻肝脏脉络。根据其发展规律,可将非酒精性脂肪肝按早期、轻度、中度、重度分期辨治,或以治痰为主,或以治瘀为主,或痰瘀同治,或从脾论治,或从肝论治,或肝脾肾同调,灵活对待,随证施治。肝气郁滞是脂肪肝初期的主要病机;轻度脂肪肝属牌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生痰浊;或气机郁滞,水湿不化聚而成痰,日久化热;中度脂肪肝痰之既成,气滞血瘀日久,痰瘀互为因果,最终由痰瘀互结致病;重度脂肪肝肾精亏耗,水不涵木,肝失所养;或肾气已虚,气化不及,水运失司,浊阴内生。以上分型为指导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影像学检查(B超、CT)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进行定性定量诊断分析,探讨NAFLD影像学指标与中医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NAFLD患者200例,辨证分为肝郁脾虚、痰湿内阻、湿热内蕴、痰瘀互结、肝肾不足5个中医证型,同时运用B超、CT两种影像学方法对脂肪肝进行分度和定量诊断,分析脂肪肝严重程度与各中医讧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NAFLD中医辨证分型以湿热内蕴最常见(37.00%),肝肾不足最少(6.00%)。2种检查方法均提示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非酒精性脂肪肝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经’X^2检验,各中医证型间的脂肪肝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NAFLD各中医证型肝/脾CT比值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各组间比较,从肝郁脾虚型、痰湿内阻型、湿热内蕴型、痰瘀互结型到肝肾不足型,肝/脾CT比值逐渐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D各中医证型与影像学指标(B超、CT)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B超、CT检查可为脂肪肝的中医辨证规范化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涤痰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易善复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加服涤痰汤中药煎剂,疗程均为12周,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涤痰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有消痰散结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