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治疗的策略。方法:对2003年以来我院所有COPD呼吸衰竭患者分为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组(上机组)和未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组(对照组)的两组患者的病死率进行观察。结果:上机组较对照组病死率显著降低(P〈0.01)。结论:机械通气是抢救COPD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在实施机械通气过程中,采用适时上机、序贯治疗、及时撤机、慢频率长通气、加用PEEP等策略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无创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iPAP在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将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4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同时给予BiPAP无创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血气分析指标。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所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降低,血气分析pH值、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下降,而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APF)是呼吸内科临床上最常见的使用机械通气的原因.COPD合并ARF病情复杂,支气管肺部感染,呼吸肌疲劳,多脏器功能不全等交错存在,治疗效果差.以往认为待患者呼吸微弱、神志不清甚至直到呼吸停止才行机械通气,延误了抢救时机,严重缺氧和酸中毒造成重要脏器严重损害,其结果是病死率高.近十多年来,由于高科技应用于该病的病理生理、呼吸机及其机械通气的生理学效应研究,加之多年的临床实践,从以下方面对机械通气加以改进,可以在比较大的程度上使COPD急性发作合并呼吸衰竭治疗发生改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试验选取在2011年5月份到2011年12月份到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60例为对象,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30例观察组(有创和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组)和30例对照组(有创通气治疗组),后进行统计和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撤机失败、呼吸机相关肺炎、住院时间情况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时采取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序贯疗法,可以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7月来我院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70例,平均年龄72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3~39年,COPD诊断均符合全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议诊断标准,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平均心率120次/min,入院后给予心电监护仪生命体征进行连续监护。除常规给氧、解痉、祛痰、补充电解质、重要脏器功能维护治疗、营养支持、使用抗生素以及酌情应用利尿、强心剂治疗。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机械通气。结果本组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的pH、PaO2较治疗前升高,PaCO2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意义,说明呼吸机机械通气对提高动脉氧分压及纠正高碳酸血症有明显作用。结论机械通气是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治疗时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指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气流阻塞呈进行性发展,但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呼吸道高反应性。急性呼吸衰竭是晚期COPD的常见并发症,也是COPD患者急诊和住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mv)对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次不同程度的COPD并呼吸衰竭病人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成功30例次,失败6例。结论: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的抢救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引起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之一,对于COPD急性发作,在采取积极综合保守性治疗措施后,部分能够缓解,若治疗后呼吸功能仍无改善或呈进行性恶化,则需考虑行机械通气治疗。2000年12月~2002年12月,我们对27例COPD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患采取辅助机械通气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将68例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对照组为经鼻导管氧疗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就动脉血气分析观察,经无创正压通气给氧与鼻导管给氧对COPD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患者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功能,纠正低氧血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0例AECOPD伴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常规联合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予鼻导管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pH、PaCO2、PaO2)的变化及气管插管率的差异.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2h后动脉血pH、PaO2、PaCO2分别为7.30±0.05、(71.5±8.3)mmHg、(68.6±5.2)mmHg;治疗72h分别为7.39±0.02、(80.4 ±7.8)mmHg、(51.4±6.3)mmHg.对照组患者治疗2h后动脉血气pH、PaCO2、PaO2分别为7.26±0.03、(65.4±6.8)mmHg、(74.6±6.2)mmHg;治疗72h后动脉血气pH、PaCO2、PaO2分别为7.32±0.02、(69.6±6.7)mmHg、(63.9±5.5)mmHg.两组患者治疗2、72h后血气分析pH、PaCO2、P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的气管插管率(28%)明显高于治疗组(4%)(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对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优点是纠正缺氧,改善二氧化碳潴留.减少气管插管率,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2009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无创正压通气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无创正压通气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正压通气(VPAPⅢ),经口鼻面罩通气治疗.通气后... 相似文献
13.
非侵入性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非侵入性通气(NIV)是指不需要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无创伤性机械通气的方法.近几年来,随着对呼吸生理认识的不断深入,呼吸机和联接装置的不断改进与提高,经鼻(面)罩机械通气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就其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2月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序贯组(序贯机械通气)和传统组(有创机械通气),每组20例。比较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呼吸机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费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均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序贯机械通气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和死亡率下降,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是较好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无创正压通气(NPPV)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5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德国CARAT呼吸机经口鼻正压通气,记录通气治疗前及通气治疗后2、4 h的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饱和度(SaO2)指标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2型呼吸衰竭,提高PaO2和SaO2,降低PaCO2,纠正PH,疗效满意,简单实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合理性及实用性。方法选择60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NIPPV组)和B组(临床对照组),在综合治疗的前提下,A组采用提早的无创通气治疗,B组在鼻导管吸氧不能改善且病情恶化后使用有创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0h)、治疗后2h、48h、出院时动脉血气结果、呼吸频率、心率、呼吸困难分级、辅助呼吸肌动用评分、气管插管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NIPPV组与临床对照组治疗后2h、48h比较PaO_2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与0h相比,2h、48h患者的RR、HR、PaCo_2和SAARM均明显下降(P<0.05;P<0.01),而PaO_2明显上升(P<0.01),B组48h以上各指标下降的不明显,PaO_2只轻度升高,且气管插管率、vAP及死亡率均较高,也带来长的住院日和高的住院费用。结论对于COPD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惠者提早进行NIPPV,可以迅速改善缺氧,缓解呼吸困难,改善呼吸肌疲劳,减少插管率、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2例老年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两组,试验组26例,对照组26例,同时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观测指标均有所改善,其中试验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COPD合并重症呼吸衰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探讨无创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 将 5 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每组 2 5例 ,在进行抗感染、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的同时 ,分别予持续静脉滴注可拉明及Bi 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 4h。观察血气分析变化和临床结果。结果 经可拉明治疗 4h后 ,患者血 pH值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 )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而使用Bi PAP呼吸机治疗 4h后 ,PaCO2 明显下降 (P <0 .0 1) ,pH明显上升 (P <0 .0 1)。治疗前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 )均有明显增高 (P <0 .0 1) ,且Bi PAP呼吸机治疗 4h较经可拉明治疗 4h的PaO2 增高更明显 (P <0 .0 1)。结论 Bi PAP呼吸机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伴呼吸衰竭患者 ,其改善二氧化碳储留和低氧血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呼吸兴奋剂 ,且使用方便 ,患者易接受 ,还可缩短治疗时间 ,使部分患者能免于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COPD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对照无创呼吸机气道正压通气前及应用无创呼吸机4h后的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R)、脉率(PR)、潮气量、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应用无创呼吸机4h后的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脉率、潮气量、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症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可减轻COPD患者的吸气阈负荷,减少呼吸肌做功,降低耗氧量,促进呼吸肌,膈肌收缩功能恢复,增加通气量,纠正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使相应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