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鼻内镜技术的发展,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itis,FS)的治疗日益趋于早期、微创、综合并具有针对性。而FRS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匮乏,加之受诊治条件的制约,所以还存在漏诊、误诊以及诊断不准确、分类模糊甚至错误等问题。我们回顾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63例FS的诊断治疗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1998年7月至2005年6月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32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32例,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24~67 岁,病程3个月至18年.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2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真菌性鼻窦炎为鼻窦的真菌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CT等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对真菌性鼻窦炎的认识不断深入,使本病的术前诊断率明显提高。真菌性鼻窦炎可分为非侵袭性与侵袭性两类,需经病理检查确诊。本文对1998~2004年我院诊治的4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鼻内镜手术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4年,治愈77例,好转20例,复发5例。结论鼻腔鼻窦解剖异常是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手术的彻底性、术后鼻腔鼻窦处理有关。  相似文献   

5.
7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鼻内镜手术在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采用Storz鼻内镜对72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病例行鼻内镜手术,彻底清除鼻腔、鼻窦病变组织,充分开放鼻窦,扩大上颌窦自然口,使其直径达1.0cm以上,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3次。结果:随访6个月~6年,全部病例均治愈,无复发。术前症状如鼻塞、流脓涕、血涕、鼻腔异味及头痛症状消失,经鼻内镜检查:全部病例中鼻道、上颌窦口通畅,鼻腔及窦腔内黏膜正常,腔内无真菌团块及异常分泌物。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主要手段,辅以大扶康液冲洗术腔,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治疗真菌性鼻及鼻窦炎(fungal rhinosinusitis,FRS)的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FRS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经FESS治疗FRS的疗效及预后,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和筛选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结果①随访6~72个月,总体疗效为100%,其中痊愈为49.06%,显效为28.30%,有效为22.64%。②鼻窦发病为单窦或多窦、是否伴有鼻息肉与患者的总体疗效相关(OR=4.37,P=0.004;OR=3.90,P=0.036)。多鼻窦发病以及伴有鼻息肉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病程、是否有骨质破坏、术后是否使用激素以及术后是否使用抗真菌药等因素与总体疗效不相关(P>0.05)。③术后是否使用激素对患者症状恢复时间的长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FESS对FRS的治疗安全、有效,多鼻窦发病以及伴有息肉的疗效差于单窦发病及不伴有息肉者。术后激素的使用对整体疗效的改善无显著差异,但能显著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7.
随着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真菌性鼻及鼻窦炎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而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及鼻窦炎(chronic 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CIFRS)临床上又有其特殊表现,我们对2000~2006年曾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23例CIFRS患者的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内镜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及与鼻腔解剖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确诊的31例真菌性鼻窦炎(fungal Sinustis,FS)的鼻内镜检查和CT扫描的病变特征、临床表现以及鼻内镜下鼻窦开放术式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效果。结果 CT扫描或鼻内镜检查显示31例患者鼻腔均有不同程度的解剖异常或病变及窦腔内病灶;全部病例病理学检查均发现真菌孢子、菌丝和黏膜炎症,临床分型均属非侵袭性FS,其中5例为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llergic fungal sinusitis,AFS)。术后随访2-4年,治愈27例(87.1%),显效2例(6.5%),无效2例(6.5%)。结论 鼻腔解剖异常及局部病变与FS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59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致病原因、临床特征、鼻内镜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01—2006—12的59例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5年,无一例并发症,57例一次性治愈,复发2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手术清除病灶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最有效方法,手术中应尽量扩大鼻窦的自然开口,手术后定期冲洗窦腔及定期复查可防止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和激素的广泛应用,上颌窦真菌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传统治疗方法是采用柯-陆手术,随着鼻内镜手术日臻成熟并不断完善,已逐渐成为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主要方法。2007年12月~2010年6月,我科共收治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38例,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对36例66侧儿童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镜鼻窦手术。结果36例患儿治愈28例(77.78%),好转6例(16.67%),无效2例(5.56%),总有效率94.44%。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修正性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复发的原因及影响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54例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34例(63.0%),好转14例(25.9%),总有效率88.9%;无效6例(11.1%).术后出现轻度眶周血肿1例,无术中大出血、脑脊液鼻漏及鼻泪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充分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熟悉鼻腔重要安全标志及掌握熟练的鼻内镜手术操作技巧是提高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45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治疗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镜下对45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清创术,部分病例加行下鼻道开窗术,彻底清除鼻窦病变组织及鼻病变黏膜和骨质,充分开放鼻窦,术后应用大扶康冲洗术腔,并定期行鼻内镜检查。结果随访6个月至6年,治愈41例,复发4例。复发病例经再次鼻内镜手术后治愈,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鼻窦清创术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重要手段,术后定期复查并辅以大扶康术腔冲洗,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鼻内镜下开放额窦口治疗额窦炎性病变。方法38例患者术前常规鼻窦CT证实有额窦炎性病变。根据CT扫描以钩突附着为参考标志,判断额窦引流方式,以其进行额窦R开放引流。结果38例患者均为额窦口阻塞,原因分别为额窦口被肿胀黏膜、息肉样变黏膜和过度发育气房阻塞,额窦引流受阻引发额窦炎。术后随访6个月至18个月,治愈22例,好转9例,复发7例。结论额窦炎性病变主要原因是额窦口引流受阻,为额隐窝及窦口鼻道复合体处病变阻塞所致。鼻内镜下充分开放额隐窝,去除额隐窝处病变,充分开放额窦口引流是治疗额窦炎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中上颌窦自然开口处理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682例采用不同途径寻找上颌窦开口并根据窦口的形态和上颌窦本身的病变情况,决定开口方式与处理方法。结果:随访6个月,发现窦口开发率为84.22%(574/682例),闭锁率为16.88%(106/682)。结论:上颌窦口的处理方法是鼻内窥镜手术重要步骤,也是影响疗效与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哮喘伴慢性鼻窦炎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伴有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行鼻内镜手术(endoscopicsinussurgery,ESS)的治疗效果。方法1998年8月~2002年10月,对25例支气管哮喘伴有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采用鼻内镜手术,按Messerklinger’s术式,切除钩突、摘除息肉、开放筛窦及上颌窦,清理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组织;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和类固醇皮质激素等。结果随访18个月~3年,支气管哮喘症状疗效为:有效10例,好转10例,无效5例;鼻窦炎及鼻息肉疗效为:治愈10例,好转12例,无效3例。结论ESS对支气管哮喘伴有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患者的治疗,可降低哮喘的发作频率和对类固醇皮质激素的依赖。  相似文献   

17.
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细菌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成年人慢性鼻-鼻窦炎(chronicrhinosinusitis,CRS)患者鼻内镜手术(endoscopicsinussurgery,ESS)后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性特征。方法实验组来自87例CRS患者ESS术中中鼻道、上颌窦、筛窦和术后1、3、6个月复诊时的术腔分泌物;对照组为30例鼻中隔偏曲(无鼻炎、鼻窦炎)患者的中鼻道分泌物。所取标本分别作细菌培养、药物敏感实验及B内酰胺酶菌株检测。结果464份标本共检出细菌645株26种,总细菌检出阳性率78.9%(366/464)。其中革兰阴性菌(Gramnegativebacteria,GNB)占51.2%(330/645);革兰阳性菌(Grampostivebacteria,GPB)占48.8%(315/645);73.6%(64/87)的患者为混合菌生长。需氧菌为主占95.3%(615/645),厌氧菌仅占4.7%(30/645)。CRS患者术后GNB检出阳性率较术前明显增加,以产气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最为常见;术后1个月、3个月组厌氧菌检出阳性率为3.4%(3/87)和2、3%(2/87),较术前9.2%(8/87)明显降低,而迁移不愈组反而升高,占15.4%(2/13)。术后多重耐药(mutipledrugresistance,MDR)菌株检出阳性率较术前明显增加。迁移不愈组B内酰胺酶检出率为30.8%(4/1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而术前阳性检出率为19.5%(17/8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5,P〈0.05)。痊愈组与对照组间B内酰胺酶阳性率和菌种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GNB是CRS患者术后不容忽视的重要条件致病菌或致非条件病菌,CRS术后迁延不愈与MDR-GNB的优势生长有一定的关系。术后痊愈患者鼻腔和鼻窦的细菌微生态逐步恢复平衡。  相似文献   

18.
鼻窦炎鼻窦内窥镜术后迁延性炎症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窦内窥镜手术的开展,为提高鼻窦炎、鼻息肉手术的治愈率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本文报告80例经鼻内窥镜手术的鼻窦炎病人术后3个月至1年的随访结果,一期治愈率为43.8%,延期治愈率为41.3%,迁延性炎症为12.5%,无效为2.5%。迁延性炎症及无效共12例(15.O%),原因是伴过敏性鼻炎者9例;10例有鼻腔手术史,为术后复发病例。认为手术中如技术不熟练,或曾行鼻腔手术,解剖关系不清楚,无法彻底清除病灶,或不能系统进行鼻窦内窥镜下复查,术中出血及身体的过敏体质,致使术后鼻腔结构改变,均可影响手术愈合,形成迁延性炎症而导致手术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