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骶管阻滞麻醉是小儿外科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近几年来,本院将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肢手术9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究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该院收治ASA Ⅰ-Ⅱ级妇科手术病人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不同划分为两组,Ⅰ组40例连续硬膜外麻醉组,Ⅱ组腰硬联合麻醉组30例,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起效时间.结果:Ⅱ组不需强化率86.7%明显高于Ⅰ组,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Ⅱ组麻醉起效时间(5.6±1.2)min明显短于Ⅰ组(21.6±2.6)min,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Ⅰ组病人术中在不加醉强化药的时候出现恶心、呕吐、鼓肠、腹肌紧张等内脏牵拉反映.Ⅱ组病人在手术中骶神经阻滞完善、无牵拉反应、肌松好、血流动力学较稳定、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和探讨的麻醉方法.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妇科手术过程中,效果确切,可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小儿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远较成人差,且易出现药物蓄积或毒性反应,所以在较大手术、较长时间麻醉过程中,单一的麻醉方法难免有某种麻醉药物因重复追加或较高浓度、较长时间应用而出现蓄积或毒副作用;另外,小儿对手术等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较强,易出现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紊乱。所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对提高小儿手术的安全性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上蔡县人民医院择期进行下腹部手术的96例患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给予观察组单次骶管阻滞复合持续泵入丙泊酚进行麻醉,给予对照组持续泵入丙泊酚复合间歇性追加芬太尼麻醉,对比手术不同时间段两组患儿的平均脉压(MAP)、心率(HR)、脉搏饱和度(Sp O2)、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0、T1、T2、T3时,观察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T1时MAP、HR水平高于T0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1时,观察组MAP、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0、T2、T3时,对照组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儿苏醒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无Sp O2<95%情况发生,对照组有8例患儿发生呼吸抑制,给予面罩加压给氧后,Sp O2回升至100%;两组患儿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单次骶管阻滞复合静脉持续泵入丙泊酚能给小儿下腹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麻醉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骶管阻滞是硬膜外阻滞的一种,因其操作简便,现常用于〈5岁小儿腹部以下的手术麻醉。应用得当就可获得满意的效果。但小儿常不合作,不能顺利完成静脉穿刺和骶管阻滞操作。七氟烷无刺激性,有芳香味,而且较异氟烷诱导迅速,苏醒快,麻醉效果强,适用于小儿麻醉。本文探讨骶管阻滞复合七氟烷麻醉用于小儿疝气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小儿下腹部、下肢及会阴部手术可采用多种麻醉方法,其中骶管阻滞因其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对患儿生理干扰小,血压比较稳定等特点,更易被患儿和家长接受,临床应用价值明显。我科自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小儿手术中采用氯胺酮基础麻醉辅助下行骶管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探讨基础麻醉+改良骶管麻醉在小儿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97例小儿下肢手术进行基础麻醉+改良骶管麻醉,对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麻醉效果满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基础麻醉+改良骶管麻醉是小儿下肢手术的有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笔者对 3 8例小儿斜疝手术应用了骶管阻滞麻醉 ,效果良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年龄 3 8岁 ,体重 13 2 3kg ,全部应用了骶管阻滞麻醉。术前 3 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 3 5mg/kg(总量 <10 0mg) ,阿托品 0 .0 2mg/kg(总量 <0 .3mg)。麻醉前建立静脉通道。患儿取伏卧位 ,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 ,骨盆下垫一小枕。常规消毒铺巾定位 ,以 6号针尖行骶管穿刺 ,用 5ml针筒回抽无血液及脑脊液 ,注入试验剂量麻醉药 1%利多卡因 1 2ml,观察P、SPO2 ,麻醉平面 3 0s内无反应后继续推注局麻药。2min全量注入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的腰丛-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ASA Ⅰ~Ⅲ级拟行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腰丛-坐骨神经-股神经联合阻滞组(A组,n=55)和硬膜外阻滞组(B组,n=55),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开始时和手术结束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观察两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阻滞效果。结果 手术开始时B组患者的血压明显降低,心率增快,并持续至手术结束以后(P<0.05),而A组患者均无明显变化(P>0.05)。A组患者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感觉和运动阻滞的维持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均未出现止血带疼痛现象。结论 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三点法神经阻滞麻醉具有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善持久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用于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12.
程鹏   《中国医学工程》2012,(8):24-25,29
目的探讨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小儿疝气手术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0月-8岁、择期行疝气手术40例,随机分为2组,七氟烷吸入麻醉组(S组)和骶管阻滞组(C组)。入室后静脉给予0.1mg/kg咪唑安定、1mg/kg盐酸氯胺酮,S组给予面罩吸入七氟烷,根据血压、心率调节吸入麻醉药浓度;C组在左侧卧位下行单次骶管阻滞,穿刺成功后一次性骶管注入0.2%罗哌卡因1mL/kg。围麻醉期间连续观察SBP、DBP、HR、SpO2,记录手术结束后、清醒的时间及苏醒质量,记录患儿苏醒期并发症的发生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体重、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麻醉时间和清醒时间有明显差别(P〈0.05),两组在麻醉前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差别,在手术开始时S组心率明显高于C组(P〈0.05),在苏醒时及清醒时S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SpO2无明显变化,S组在苏醒期有30%患者出现屏气,SpO2〈90%,经面罩吸氧后能维持SpO2≥98%,50%患者出现恶心、呕吐,80%发生苏醒期躁动;而C组仅有5%患者出现屏气(P〈0.05),10%患者出现恶心(P〈0.01)、呕吐,25%发生苏醒期躁动(P〈0.01)。其余不良反应如喉痉挛、低氧血症、呼吸抑制等两组均未发生。结论小儿骶管阻滞用于疝气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躁动发生率低于七氟烷吸入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与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1年5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儿140例,患儿均行腹腔镜疝气手术治疗,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全身麻醉复合骶管阻滞(GS)组、全身麻醉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GT)组,每组70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60例择期进行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手术患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联合静脉麻醉组(A组)和单纯静脉麻醉组(B组)。A组静脉给药后进行骶管阻滞,B组单纯静脉麻醉。分别观察诱导前(T0)、鞘管置入时(T1)、动、静脉轨道建立时(T2)、封堵器安放时(T3)、术后10min(T4)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记录全麻药氯胺酮和丙泊酚的使用量;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5 h疼痛评分、术中体动例数、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 A组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B组在T1、T2、T3、T4时间点患儿心率、平均动脉压较诱导前升高(P<0.05);A组术中体动例数少于B组(P<0.01),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A组患儿全麻药氯胺酮和丙泊酚的使用量少,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等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1),苏醒质量高,手术后5 h疼痛评分显著低于B组(P<0.01)。结论手术期患儿血液动力学平稳,术中体动少,麻醉效果确切;苏醒时间短,术后躁动和恶心呕吐等苏醒期不良反应少,苏醒质量高;术后镇痛作用时间持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纯布比卡因组(A组),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A组给予布比卡因7.5 mg+0.9%氯化钠注射液0.5 ml,B组给予布比卡因7.5 mg复合舒芬太尼5 μg+0.9%氯化钠注射液0.4 ml。观察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术后瘙痒、恶心呕吐情况。结果:2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明显延长,感觉阻滞最高平面明显升高(P<0.01),2组患者改良Bromage评分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肛周神经阻滞麻醉在肛肠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外科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采用肛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肛管内齿状线上黏膜穿刺麻醉。结果两组患者均有心慌、疼痛、尿潴留、肛门下坠感等不良反应症状,与治疗组相比较,对照组局部肿胀及出血的例数增多明显,经统计P<0.05。结论肛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肯定,可减少肛肠手术的术中或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7.
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老年人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用于老年人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将择期行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G组)和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GE组)两组,每组35例。观察麻醉开始前、气管插管5min后、手术开始1h后、术后24h血压、心率的变化。同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维持用药量和苏醒拔管时间,拔管时、拔管后躁动及术后随访术中有无知晓等。结果:术中血压、心率,麻醉药用量GE组均低于G组(P均<0.05~0.01),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苏醒时间GE组明显低于G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手术,血流动力学稳定,全麻药用量减少,术后苏醒快,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唐莹  罗丽  王亚峰 《广东医学》2021,42(7):787-791
目的 探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外科行腹腔镜下单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婴幼儿(1个月至3岁)60例,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全麻复合骶管阻滞组(A组)30例,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组(B组)30例。记录入室(T0)、切皮(T1)、手术结束(T2)、清醒(T3)各时间点患儿的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变化;记录麻醉持续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住院时间、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术中、术后不良事件。于患儿清醒(T3)、术后2 h(T4)、4 h(T5)行FLACC疼痛评分。结果与A组比较,B组患儿SpO2在T3时点较高,拔管时间较早,离院时间较早,术后各时间点FLACC疼痛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需追加芬太尼镇痛2例,且术后出现尿潴留1例。两组患儿HR、SBP、DBP在各时间点对比、麻醉持续时间、麻醉苏醒时间、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安全性高,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同时可减少阿片类药物使用,且术后苏醒拔管快,缩短治疗周期,是婴幼儿腹股沟区日间手术较好的麻醉方案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通过应用连续腰麻(CSA)和腰-硬联合麻醉(CESA)行下肢手术的对比,探讨CSA的临床麻醉效果、术后并发症等情况。方法收集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70例,随机分为CSA组和CESA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选择L弼或L3-4椎间隙穿刺,成功后CSA组向蛛网膜下腔置人Spinocath管1~2cm并注入0.5%左旋布比卡因1.2mL,CESA组通过腰-硬联合麻醉针的内针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5%左旋布比卡网2mL.然后向头端硬膜外腔置管3-4cm。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醉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感觉及运动阻滞参数、Bromage评分、加用辅助药、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平均动脉压麻醉后最低值与术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且CESA组较CSA组平均动脉压下降明显(P〈0.05);两组感觉和运动阻滞参数、麻醉效果评定及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SA组不良反应及辅助药用量明显多于CSA组(P〈0.05)。结论连续腰麻应用于下肢手术具有麻醉效果佳、血流动力学稳定、可控性强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尤其适用于中老年患者的下肢手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在胸部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苏醒时间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普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GA+EA组)和单纯全麻组(GA组),每组20例。两组全麻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复合组在全麻诱导前先行胸段T4~5或T5~6硬膜外穿刺置管,给药测定麻醉平面同控制在T2~4~T8~10并在术中定时追加局麻药,分别记录麻醉前(T0)、插管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探查时(T3)、气管拔管时(T4)的血液动力学指标,清醒、气管拔管时间及全麻药的用量。结果GA+EA组各项指标各时间点变化不明显(P>0.05),而GA组则显著升高(P<0.01);术后清醒及气管拔管时间对照组明显长于GA+EA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GA组全麻药的用量明显多于GA+E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术中应激反应明显减轻,循环功能相对稳定,麻醉用药量减少,苏醒快,缩短苏醒、气管拔管时间,是一种安全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