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方强  曹玉洁  夏惠 《中国热带医学》2024,(4):400-406+421
疟疾是一种危害严重的全球性传染疾病,曾在我国严重肆虐。近年来全球疟疾防控形势停滞不前,我国也面临巨大输入性疟疾威胁,亟需有效的疟疾疫苗作为现有防控措施之外的新增手段。相对于红内期疫苗和传播阻断疫苗,以预防感染为主要目标的红前期疫苗一直受到更多的关注,并在近年取得一系列进展。目前仅有的2款获WHO推荐使用的疟疾疫苗均为红前期疫苗。本文简要综述红前期疟疾疫苗研发现状和趋势,以期为后续疟疾疫苗研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红外期是疟原虫侵入宿主的第一个时期,有效的红外期疟疾疫苗对控制疟疾的发病和流行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研究中的红外期疟疾疫苗主要有亚单位疫苗和全虫疫苗两种,其中后者包括了放射减毒子孢子疫苗和基因减毒子孢子疫苗.全虫疫苗虽然能够诱导完全性的免疫保护作用,但是其生产及运输方式却限制了它的现场应用.目前的亚单位疫苗不能达到让人满...  相似文献   

3.
疟疾疫苗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疟原虫抗药性及疟蚊对杀虫剂抗性的产生和迅速扩散迫切需要研究新的疟疾防治方法,以控制该传染病的流行.根据自愿者试验、动物模型及现场研究结果,研制疫苗预防疟疾是可行的.当前,全球科学家正在研制3种类型的疟疾疫苗--抗红内期原虫疫苗、抗红前期原虫疫苗和传播阻断疫苗,其中一些候选疫苗已进入临床试验,并产生有意义的结果.由于疟原虫具有复杂的生活史、抗原变异和多种入侵途径,有效疫苗的研制将面临极大的困难,但是这种疫苗终究能够研制成功.  相似文献   

4.
疟疾疫苗抗原研究进展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王星,徐大为关键词疟疾,疫苗抗原,抗原结构,基因结构疟疾目前仍是严重威胁热带地区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寄生虫病,近年来因疟原虫抗药性和蚊媒耐药物的产生与蔓延,促使科学家们重新考虑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来控制乃至彻底消灭疟疾...  相似文献   

5.
6.
疟疾红内期免疫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疟原虫在宿主红细胞内的免疫调节机制其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归纳近几年来有关疟疾红内期免疫调节机制的部分文献、资料。结果疟原虫通过免疫逃避,诱导宿主免疫细胞凋亡及对免疫细胞的调节等手段得以在宿主体内存活。结论疟原虫对免疫系统调节机制的阐明将有利于疟疾疫苗及抗疟药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外扩增间日疟原虫(深圳株)红内期小亚单位核糖体核糖核酸编码基因(SSUrDNA)片段,克隆测序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应用。方法: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间日疟患血样中扩增出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用PUC19质粒T载体构建重组子导入大肠杆菌JM109;阳性克隆双酶切鉴定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定序列;以SSUrDNA为靶基因,PCR诊断间日疟,双盲法检测40份血样(28份镜检阳性的血样,12份健康血)。结果:间日疟原虫SSUrDNA扩增片段大小约为341bp;阳性克隆双酶切及PCR扩增均得到预期大小的片段;序列测定插入片段为341bp,与SalI株顺序相比,仅在第151位处缺失1个碱基C;以SSUrDNA为靶基因,双盲法检测镜检阳性及健康人血样,结果完全正确。结论:所克隆的间日疟原虫SSUrDNA片段序列在间日疟原虫虫株间高度保守,以其为靶基因建立的PCR检测方法适用于间日疟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9.
由于引起疟疾临床症状的主要时期是红内期疟原虫,其发育规律的研究有助于疟疾的治疗。本文着重研究的是疟原虫进入红细胞进行裂体增殖的全过程。采用数学模型的方法研究红内期变化规律,不仅定量地描述了红内期各阶段的转化过程,而且为进一步探索红内期发育过程与免疫、吞噬、营养等因素的联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亚特兰大讯据报道,华盛顿Walter Reed Army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将于近期开始进行一项疟疾疫苗的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PfCP2E9),并在毕氏酵母中进行高效分泌表达.方法 选取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融合蛋白PfCP-2.9与疟原虫红内期疫苗候选抗原EBA175IIF2,按一定的次序拼接成该融合基因,并克隆至酵母表达载体,用电转化方法将拼接基因导入毕氏酵母中进行分泌表达.结果 拼接的基因在毕氏酵母中高水平分泌表达.结论 构建的恶性疟原虫多表位融合抗原基因能在毕氏酵母中高水平分泌表达,为探讨其免疫学功能及作为多价联合疫苗的成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输入性疟疾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1例输人性疟疾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示间日疟带虫组(35例)仅存在轻度的肝损害,间日疟发作组(20例)及恶性疟组(6例)入院前误诊率分别为30%、3/6,同时二组分别有80%、4/6的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C反应蛋白均显著升高。间日疟发作组血小板减少程度与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555,P〈0.05);恶性疟组有2例发生黑尿热,其中1例发生急性肾衰竭。血小板减少是疟疾发作的标志之一,恶性疟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玉溪市2000年疟疾发病情况调查,结果;全市除峨山、澄江二县无疟疾病例报告外,其余六县一区共报告疟疾549例,发病率为27.57/10万,比1999年的1007例下降了45.48%,其中恶性疟76例,占13.84%,下降了44.19%,基本消灭疟疾县的华宁、易门、峨山发病率仍然控制在5/10万以下。疟疾发病高峰期为7~8月。  相似文献   

15.
疟疾预防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焱  王秋生 《海南医学》2014,25(4):547-549
疟疾是一种以按蚊为传播媒介的虫媒传染病,是最重要的媒介传播疾病,是全球主要健康问题.2010年,全世界因疟疾致死人数达120万以上.理论上,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疟疾流行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采取有效措施,都能阻断疟疾的传播.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完全阻断其传播,因此,目前仍提倡综合性预防措施.各部门之间与各学科之间的合作对于以环境为基础的疟疾控制干预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勐腊县疟区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状况问卷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勐腊县疟区居民疟疾防治知识知晓的基线情况。方法在全县不同疟区乡(镇、农场)、村、社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村(点)进行逐户逐人问卷调查。结果抽取调查的3个镇9个行政村14个社的4104人口中共问卷2852人,其对蚊虫传播疟疾、疟疾一般治疗方法、使用蚊帐防护疟疾和服药预防疟疾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9.25%、8.74%、5.47%和2.77%。结论勐腊县疟区居民对疟疾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较低,需要做大量的卫生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疟疾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儿童疟疾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临床确诊为疟疾的住院儿童的临床资料。结果27例患儿均有发热,15例(55.6%)表现为周期发作的寒战、高热、出汗;伴有贫血23例(85.2%),脾肿大19例(70.4%),肝脾均肿大15例(55.6%);血常规检查三系均降低6例(22.2%),血涂片检出疟原虫12例(44.4%,12/27例),骨髓涂片20例检出疟原虫18例(90%);ALT增高10例(37%);本组病例误诊率达48.1%(13/27例)。结论儿童疟疾,尤其是婴幼儿临床表现多样化而不典型,病情特殊往往较易误诊。氯喹、伯喹是治疗疟疾病安全、有效的首进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SARS病毒E、M、N基因疫苗,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通过PCR扩增获得SARS-CoVE、M、N基因片断,将其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VAX1,将所得真核表达质粒pVAX1-E、pVAX1-M和pVAX1-N分别肌肉注射小鼠和兔子,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体,观察实验期间动物的体重变化,处死后对重要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pVAX1-E、pVAX1-M和pVAX1-N基因测序结果与基因库中公布的一致。3种基因疫苗肌肉注射免疫小鼠和兔子后均能诱导产生特异性抗SARS-CoV抗体;动物一般状况和体重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重要脏器无明显病理改变。结论pVAX1-E、pVAX1-M和pVAX1-N疫苗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的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SARS疫苗的研制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疟病感染情况 ,为山区流动人口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连续 8年通过血检监测山区流动人口疟疾感染情况。 结果 山区流动人口平均疟疾患病率为 9 4% ,是当地居民患病率 2 5 %的 3 8倍(P <0 0 1)。 结论 山区流动人口疟疾感染的危险度仍然较高 ,应把流动人口的疟疾防治作为当前疟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