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关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诊治的日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4,1(2):91-91
从第二期起,本刊将增加《医师心路》专栏,每期以日记的形式,描述医师诊治病人过程中的思考及理念。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投稿及点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行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方案、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5年6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切除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亚急性期(末次出血后2~6周)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手术效果及随访预后。结果 13例患者中,病灶位于大脑脚-中脑-桥脑1例,中脑1例,桥脑7例,桥脑延髓交界1例,延髓3例;最大径2 cm 1例,2 cm≤最大径3 cm 7例,3 cm≤最大径4 cm 5例;末次出血至手术时间为(31±15)d;肢体无力或麻木7例,头痛3例,小脑功能障碍3例,面瘫及外展神经麻痹3例,饮水呛咳1例,言语不清1例,咳嗽无力1例,呼吸微弱1例;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例,经小脑延髓裂桥脑侧方入路1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枕下后正中经四脑室底入路8例;全切12例,1例手术切除后复查发现有肿瘤残留行二次手术全切;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海绵状血管瘤;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早期神经功能障碍改善9例,同术前2例,加重2例;平均随访(33±14)个月,仍有2例患者遗留轻度面瘫并外展神经麻痹,术后6个月卡氏评分为(83±15)分。未见复发,亦无再次出血。结论对有手术适应证的脑干海绵状血管瘤,于亚急性期选择合适手术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病灶,疗效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海绵窦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也称海绵状血管畸形,缺乏明显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属于良性血管错构瘤,占所有脑血管畸形的8%~15%.海绵状血管瘤多位于脑实质内,而颅内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较少见,多位于海绵窦区,通常侵入鞍底海绵窦.由于其部位特殊,血供丰富,手术切除困难,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神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海绵窦血管瘤多主张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03年12月至2004年6月收治3例海绵窦区海绵状血管瘤,并将其全部切除,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如何选择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绵状血管瘤占脑血管畸形的5%~10%,其中位于脑干的约为13%~35%,主要发生在脑桥。这类畸形极为危险,因为它们长在生命中枢,而且容易出血。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方法,目前仍有争议。一般来说,熟练的神经外科医师手术切除病灶,降低致残率是可能的。最近也有学者根据海绵状血管瘤的自然史,提倡保守治疗,但这一观点未得到大多数学者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7.
患者女,18岁,因黑便4个月、上腹痛1个月入院。4年前因月国窝海绵状血管瘤行手术治疗。体检:发育、营养可,神清,贫血貌。心肺听诊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83g/L,红细胞压积0.275,血小板271×109/L,红细胞5.13×1012/L,白细胞10.58×109/L,HBsAg(+),抗HBc(+),粪便隐血(+)。胃镜示胃窦大弯侧1.8cm×1.8cm亚蒂息肉样隆起,表面紫红色,渗血。胃底、胃体大弯侧各见一类圆形息肉样隆起,0.7cm×0.8cm,表面紫红色,糜烂。拟诊胃海绵状血管瘤并出血收入院。入院后行内镜下血管瘤电凝电切术,手术顺利无出血。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15例血管成像隐性海绵状血管瘤引起颅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经CT/MRI证实。全部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12例只采用病变切除,1例病变在桥脑经第四脑室基底人路并经面神经上三角切除了海绵状血管瘤,2例颞叶海绵状血管瘤有顽固癫痫,做颞叶及病灶切除。所有手术标本均经病理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结果15例全部切除了病变,获得良好的效果,组织病理学证实为海绵状血管瘤。结论手术有效而安全,即使在脑功能区也能获得优良效果。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29岁。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便血,为新鲜血,量较多,当地医院肠镜检查示“结肠肝区黏膜血管畸形破裂出血”(具体不详),给予止血等对症治疗后血止。入院前1d无明显诱因再发便血3次,为新鲜血,量共约1000ml,无明显腹痛、腹泻,无反酸、嗳气、呕吐,伴头晕、乏力、出冷汗,以“下消化道出血”收入我科。查体:血压60/30mmHg,心率120次/min,脉搏细弱。神志不清,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的临床表现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CT或MRI证实的42例脑干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干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常见有头晕、头痛、呕吐。构音障碍,吞咽困难,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及多项眼部体征等。经神经内科保守治疗后,42例中痊愈8例(19.0%),好转16例(38.0%),植物生存3例(7.1%),死亡15例(35.7%)。死亡者中均有脑干功能衰竭、脑疝及其他严重并发症。出血量〈2ml 10例无死亡及植物生存状态,2—5ml 19例死亡3例,〉5ml 13例死亡12例。结论脑干出血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影像学检查在诊断中有重要地位;脑干出血的预后与出血量、并发症等相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0岁,主因"头晕20余天"收入北京医院神经内科。患者20余天前出现持续性头晕,左侧卧位时头晕加重,伴恶心、呕吐,胃纳差,近20 d体质量减轻6 kg。无耳鸣和听力改变,无视物旋转及视物成双,无肢体麻木、无力。既往病史:2年前诊断反流性食管炎,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病史。家族史:父母曾有脑血管病病史,已故;大哥已故,死因不详;二哥40多岁时曾患脑血管病(具体不详)。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32岁 ,因反复解鲜血便 30年 ,加重 3d入院。患者自 1岁左右开始反复解血便 ,每周 1~ 5次不等 ,开始时量少 ,每次约 5~ 10ml,随着年龄增长 ,出血次数渐频 ,出血量渐多 ,因经济原因限制 ,未引起重视。直到剖腹产时发现腹腔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及脾肿大 ,在行脾切除术后未作其他处理。入院检查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正常 ,消瘦 ,中度贫血貌 ,心肺检查无异常 ,肝肋下未及 ,下腹部可触及约 2 0 .0cm× 2 0 .0cm× 6 .8cm包块 ,活动性差 ,轻度触痛。B超 :腹腔巨大网络样包块 (血管瘤 ) ,位于剑突下与耻骨上之间 ,约2 3.0cm× 2 0 .0c… 相似文献
16.
程从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6,(12)
消化道多发性海绵状血管瘤1例程从乐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内科246003主题词血管瘤,海绵状内窥镜检查小肠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32231病例报告男,17岁,学生。反复解柏油样大便,伴头昏、耳鸣、乏力,面色苍白1年,于1992-09-06入院。查体...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特征与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动静脉畸形(AVM)首次出血相关的血管构筑特征。方法回顾性研究277例颅内AVM患暂(281个颅内畸形团)的临床表现,其中出血组畸形团167个(59.4%),非出血组114个(40.6%),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脑血管造影的血管构筑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闪素分析模式对其进仃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统计分析表明,小畸形团(〈30mm)、幕下畸形、深部畸形、单支深静脉引流、单支静脉引流、引流静脉直径/供血动脉直径r≤2与出血表现具有卡相性;引流静脉扩张、狭窄及合并颅内动脉瘤与畸形出血无关。当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时,只有小畸形团(OR:3.72;95%CI:1.76~7.85)、幕下畸形(OR:6.54;95%CI:2.07~20.72)、r≤2(OR:2.55;95%CI:1.32~4.94)与出血表现相关(P〈0.01),当r≤1.5时,OR为7.08(95%CI:2.90~17.27,P〈0.001)。结论位于幕下、小畸形团、引流静脉直径/供血动脉直径r≤2是颅内AVM出血的高危因素,当r≤1.5时,颅内AVM出血的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8.
随着 MRI 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发现脑海绵状血管瘤(CA)的发病率有升高趋势。其最常见发生部位是大脑半球。临床表现以癫痫、头痛、局灶神经损害症状及颅内出血为特征。高场强 MRI是目前诊断和随访评估 CA 的最佳检查方法。CA 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及手术时机应依病灶部位、发病情况及严重程度等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