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分析南通市职业病发病现状,分析疾病谱特征、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以及发病趋势。方法汇总2006—2013年职业病信息网络报告和职业病报告卡数据,以确诊的职业病病例为分析对象。结果 2006至2013年南通市职业病发病180例,包含7大类,其中以尘肺(80例)、职业中毒(46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31例)为主,职业中毒又以急性中毒(38例)为主;地区分布以崇川区(41例)、港闸区(31例)、如东县(28例)为主;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101例)及中小型企业(119例);行业以机械(40例)、船舶(21例)、化工(21例)为主。结论南通市近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未得到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病情况不容乐观,职业病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2009年-2011年无锡市职业病发病现状,分析疾病谱特征、地区和行业分布特点以及发病趋势.方法 对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职业病信息网络报告和职业病报告卡数据,以确诊职业病病例为分析对象.结果 2009-2011年无锡市职业病发病623例,包含6大类,其中以尘肺(518例)、职业中毒(29例)、职业性眼病(37例)及职业性皮肤病(22例)为主,职业中毒又以慢性中毒为主;地区分布以江阴市、宜兴市及锡山区为多,其余各区亦有发生;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及中小型企业;企业性质以轻工、建材、化工、建设、船舶、机械等行业为主.结论 无锡市近三年职业病发病情况未得到有效控制,职业病发病情况不容乐观,职业病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006—2017年南通市新发职业病发病现况,分析疾病谱特征、地区、行业、性别和工龄分布特点及发病趋势等。方法汇总200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网络上报的尘肺病报告卡和职业病报考卡数据,以确诊职业病病例为分析对象。结果2006—2017年南通市新发职业病病例350例,包含7大类,其中以尘肺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123例)、职业中毒(92例)和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93例)为主,职业中毒又以急性中毒(63例)为主;地区分布以港闸区(60例)、崇川区(57例)和通州区(49例)为主;企业分布主要集中在私营(225例)及中小型企业(248例);行业以机械(93例)、船舶(50例)和化工(40例)为主。结论南通市近10年职业病发病趋势未能有效控制,职业病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2006—2013年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诊断现状、职业病发病数量、种类、分布及发展趋势。方法收集汇总2006—2013职业病网络报告系统的职业病病例及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13年苏州地区5家诊断机构共诊断职业病1 615例,其中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1 237例,占总病例的76.59%;除尘肺外的其他种类职业病384例,占89.71%。2006—2013年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诊断尘肺853例,慢性职业中毒174例,急性职业中毒119例,物理因素所致疾病31例,职业性耳鼻喉疾病60例;经济类型分布:尘肺以集体企业为主,物理因素所致疾病以私营企业为主;急性中毒第1顺位为私营企业,慢性中毒第1顺位为港澳台企业,耳鼻喉疾病第1顺位为外资企业。行业类型分布:尘肺第1顺位为采矿业,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的第1顺位均为电子信息类,中暑和噪声聋第1顺位均为制造业。急性职业中毒、慢性职业中毒、耳鼻喉疾病发病逐年上升,尘肺逐年下降。结论职业病诊断机构发展不均衡,职业病诊断机构亟待加强;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对职业病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影响。不同经济类型、不同行业存在不同的发病特征,职业病防治面临新的形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镇江市2006—2013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当地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镇江市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3年镇江市共确诊职业病7大类31种659例,尘肺病、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发病数位居前3位,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9.97%、6.07%和5.61%。尘肺病以矽肺为主(占尘肺病例数的59.20%)。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占职业中毒病例数的32.5%,其中氯甲烷中毒病例数居首位,占53.85%;慢性职业中毒占职业中毒病例数的67.5%,其中以正己烷和苯中毒引起的病例数为主,分别占慢性中毒病例数的62.96%和25.93%。职业性皮肤病中主要是化学性皮肤灼伤,占职业性皮肤病例数的54.05%。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病例均为噪声聋病例。职业病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集中分布于建筑、电力、非金属矿采选业、水泥制造、煤炭行业,并以男性为主。[结论]尘肺病、氯甲烷、正己烷和苯引起的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和噪声聋为镇江市重点职业病。职业病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集中分布于建筑、电力、非金属矿采选业、水泥制造、煤炭行业,应把这些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作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06—2013年海南省职业病发病状况,探讨职业病的发病和分布规律。方法以2006—2013年海南省确诊的职业病病例为研究对象,对职业病时间分布、疾病分类与病种分布、行业及地区分布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6—2013年海南省共诊断新发职业病764例,2007年新发职业病病例数最少(占2.88%,22/764),2010年新发职业病病例数最多(占37.43%,286/764)。共涉及4大类职业病。发病种类居前2位的依次为尘肺病512例(以矽肺为主,占99.22%,508/512)和急性职业中毒235例(以农药中毒为主,占97.45%,229/235)。新发尘肺病病例主要分布于地质矿产行业(占63.48%,325/512)和有色金属行业(占33.59%,172/512);地区分布以东方市(占88.09%,451/512)为主。新发急性职业中毒病例主要分布于农业生产行业(占97.45%,229/235),地区分布以保亭县(占37.02%,87/235)和澄迈县(占25.53%,60/235)为主。结论海南省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应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的尘肺病及职业中毒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回顾性分析2006—2013年广东省各级诊断机构报告的658例女工职业病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种构成中最多的是慢性职业中毒(56.4%),主要是苯中毒、正己烷中毒、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其次是急性职业中毒(15.0%),包括二氯乙烷中毒、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职业性肿瘤主要为苯所致白血病。期间死亡6例。职业病发病以2012年发病人数最多,2013年有所下降。行业以制造业为主(64.0%),企业类型以中小型私营企业为主。病例分布在379家企业,曾发生过群体性职业病危害的工厂有46家,占12.1%,其中,最多的是由正己烷引起的群体性职业性中毒事故,共有19起,134例。提示广东省女工职业病发病呈总体上升趋势,有机溶剂是引起女工职业病的主要危害因素,应作为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深圳市职业病的发病情况,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子系统(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数据对2006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该市的职业病报告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年间共报告职业病520例,其中以尘肺(138例)、职业中毒(234例)、职业性皮肤病(67例)为主;尘肺病以矽肺为主(83.33%),主要发生在建筑业;职业中毒以有机溶剂危害为主(82.05%),其中以正已烷、苯中毒高发为特点,主要发生在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结论 该市2006-2010年职业病发病形势严峻,主要以尘肺、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为主,中小型私营企业是职业病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对2003—2012年佛山市职业病诊断病例的职业病种类、用人单位性质、年龄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0年来佛山市职业病仍然以尘肺病为主,职业中毒及职业性噪声聋呈上升趋势,职业病发病企业以非公有经济居多。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6—2020年湖北省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病特征。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及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信息系统收集2006—2020年湖北省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对其基本情况、职业史、企业性质以及行业分布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2020年湖北省职业性噪声聋病例共325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病例中男性占93.21%;发病年龄中位数为47岁,实际接噪工龄中位数为20年。病例涉及135家企业,主要集中在十堰市、荆州市、武汉市、宜昌市和襄阳市,占全部病例的83.95%。行业主要以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通用设备制造等制造业和采矿业为主,分别占83.69%和6.15%;经济类型以内资企业为主,占89.54%;规模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占82.15%。结论湖北省职业性噪声聋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具有地区、行业和企业相对集中的发病特点。应针对发病特点,强化防噪降噪工作措施,保护职业人群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和分析"十一五"期间深圳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及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实施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10年深圳市新诊断的职业病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病种类、地区、行业分布等特征。[结果]"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共发生504例职业病,自2007年开始有逐年上升趋势。新发职业病以正己烷、苯等引起的职业性慢性中毒为主(153例,占30.36%);其次为尘肺(128例,占25.40%)、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45例,占8.93%)、职业性噪声聋(36例,占7.14%)。新发职业病多分布在宝安、龙岗两个工业区,且以中小型私有企业为主,轻工业、电子行业病例数最多。[结论]正己烷、苯、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性慢性中毒及药疹样皮炎、尘肺、职业性噪声聋等是深圳市常见职业病,应重点开展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的预防控制,尤其要加强对中小型私有企业的监管,遏制职业病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杨春  温妍  陈庆良 《职业与健康》2014,(14):1901-1903
目的分析广州市黄埔区职业病发病特点,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新发职业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①2010—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新发职业病37例,其中男性36例(97.3%)。②以青壮年为主,〈45岁病人占75.7%。③诊断病种包括尘肺、噪声聋和苯中毒;其中尘肺占78.4%(29例),噪声聋占13.5%(5例);苯中毒占8.1%(3例)。④平均发病工龄为(17.2±5.6)a,其中噪声聋为(17.2±5.6)a,苯中毒为(3.3±1.1)a,尘肺为(9.8±4.2)a;工龄〈10 a的占54.1%。⑤行业分布以船舶修造、石油加工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占全部病例的94.6%(35/37)。⑥企业性质与规模:私营(27例,73.0%),中小型企业(28人,75.7%)发病为多。⑦多数企业3年新发尘肺病超过2人,个别企业一年内新发4例尘肺。结论黄埔区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预防尘肺病、噪声聋和苯中毒是工作重点,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做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刘清香  张献兴  刘松 《职业与健康》2014,(13):1748-1750
目的通过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职业病发病情况,了解该区高风险职业病因素,掌握其发病特点和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该区职业病诊断和调查处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诊断各类职业病和职业中毒48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年龄34.29岁;尘肺17例,占病例总数35.42%,有机溶剂职业中毒17例,占病例总数35.42%;噪声聋6例,占病例总数12.50%。主要集中在五金塑胶、电子、新能源材料和家具行业。结论混合性粉尘、噪声、正己烷、三氯乙烯和苯为该区高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五金塑胶、电子、新能源材料和家具企业为该区职业病高风险行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四川省2006 - 2016年职业性噪声聋的时间、地区、人群及企业行业的发病特征及规律,为噪声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 - 2016年四川省职业病网络直报系统上报的职业性噪声聋进行统计描述分析。结果 2006 - 2016年四川省职业性噪声聋共380例。2006 - 2016年职业性噪声聋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4.20%,2010年之前报告例数较少,每年均小于10例,从2011年起报告例数呈明显增加趋势。其中男性报告例数高于女性,35~54岁年龄段、5~14年工龄段所占比例最大,集中分布在四川省德阳市(144例37.89%)、成都市(126例33.16%)2个地区。四川省职业性噪声聋主要来自于制造和采矿行业,在大中型的国有和私人企业的报告例数较高。结论 2006 - 2016年四川省职业性噪声聋总体呈增长的趋势,主要分布于制造和采矿行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上海市原浦东新区各类慢性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病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措施和职业卫生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0年职业病报告卡,根据职业病目录进行分类后采用Excel表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尘肺病特别是电焊工尘肺居原浦东新区慢性职业病病例之首,其次为铸工尘肺和苯中毒病例;船舶制造、机械加工和铸造企业为目前职业病病例高发单位;职业病病例数特别是电焊工苯中毒和噪声聋等病种有增长趋势;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慢性职业病发病人数占据前三位;实际接触工龄大部分为5年以上。[结论]2004—2010年各类慢性职业病病例主要为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船舶制造、机械加工和铸造等用人单位的尘肺病、慢性职业中毒和职业病耳鼻喉口腔疾病,应进一步加强存在粉尘、有机溶剂、噪声等重点单位、重点岗位、重点人群的监督检查,同时加强宣传培训和教育指导,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制度,切实保障广大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  相似文献   

16.
高华北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266-2268
目的了解2006-2010年湘潭市职业病发病情况,为进一步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新发职业病的发病特征、行业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06-2010年湘潭市共发生职业病新病例523例,其中尘肺占67.69%、职业中毒占28.68%;尘肺主要分布在煤炭行业,平均发病工龄18.69年,有逐年缩短的趋势,2010年比2006年提早5.0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职业中毒主要分布在化工行业,主要发病为一氧化碳、镉及其化合物、氨、硫化氢中毒,病死率最高为急性硫化氢中毒(42.86%)。结论尘肺、职业中毒是该市常见职业病,应重点加强对煤炭、化工等行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加强个人防护,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赵丽  路建超 《职业与健康》2012,28(7):810-811
目的了解宝鸡市职业病发病动向,为政府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0年宝鸡市的职业病报告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宝鸡市共报告职业病新病例44例,其中职业性噪声聋23例,占总病例数的52.3%,急性职业中毒10例,占总病例数的22.7%。结论职业性噪声聋是该市的主要职业病,职业病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病状况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分析广州市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和职业病发病的特点。方法对1993至2002年全市劳动卫生工作情况汇总资料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发病状况的回顾性研究。职业健康监护体检资料按时间顺序每5年分一组,共分两组,即1993至1997年为第1组,1998至2002年为第2组。结果10年职业健康监护体检年平均受检率均在75%以上。第2组噪声听力损伤、观察对象、物理因素重点监护人员和粉尘、化学因素禁忌证人员明显高于第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组新发慢性职业病共91例,第2组181例,两组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化学中毒和噪声听力损伤的发病率上升明显,两组尘肺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年共发生各类职业病581例,其中急性中毒309例,占53.18%,慢性职业病272例,占46.82%;慢性职业病中尘肺占16.70%,铅和苯化学中毒占16.87%。随着时间的推移,尘肺、化学因素中毒和总职业病患者发病工龄趋于年轻化,发病工龄也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广州市初步建立了一个较规范的职业健康监护体系。体检中检出的噪声职业性重点监护和粉尘、化学因素禁忌证人员明显上升;职业病发病明显上升,以急性职业中毒和尘肺、铅和苯中毒为主;慢性职业病患者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发病工龄缩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掌握某工业型城市女工职业病发病现状和特点,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研究地区2006 - 2017年女工职业病报告数据,以确诊职业病病例为分析对象,按职业病种类、地区、经济类型、行业、规模等进行分析。结果 8 360家用人单位共有接害女工67 066人,占女性职工总数的67.2%;2006 - 2017年共诊断报告各类女工职业病216例,尘肺病137例(占63.4%),重点发病地区为博山区、张店区和淄川区,重点发病行业为制造业,女工职业病例在私有企业及小型企业分别占38.4%和32.4%;女工职业病发病平均年龄45.7(41.1~50.1)岁,平均接害工龄13.4(7.0~19.9)年。结论 该地区女工职业病分布呈现区域和行业聚集性,尘肺为职业病主要病种,且尘肺病发病趋于年轻化,尘肺潜伏期缩短。应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控力度,有效预防和控制女工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