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9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琼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0):114-114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经验。方法:对89例急性心肌梗死致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严密心电监测,仔细分析及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做出正确的判断评估,采取不同的抢救及护理措施,严密观察抗恶性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效果,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结果:本组20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发缓慢性心律失常病人得到及时的抢救、护理,无一例死亡。结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及时识别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是降低本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抢救与护理。方法:对我院急诊科2010年1月~2013年6月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根据不同类型的恶性心律失常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和护理。结果:通过对病情的严密观察和心电监护及心电图实时监测结果,能及早发现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并及时进行抢救治疗。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通过临床的密切观察及心电监护的监测结果,能及早发现恶性心律失常,可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万良明 《吉林医学》2013,34(13):2606-2607
目的:总结并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急救护理的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发病时间及相关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的要点。结果:91.76%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得到了成功救治并痊愈出院;心律失常的高发期为AMI发生后24 h内,绝大多数心律失常都发生在AMI后72 h内。结论:对AMI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及时、全面地救护,抢救成功率较高,另外24 h内应对AMI患者进行严密监护,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给予积极抢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心电监测及护理经验。方法: 对11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行心电监护并观察,及时处理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结果: 密切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可早期发现恶性心律失常,除1例心室颤动患者家人拒绝除颤自动出院外,其余均抢救成功好转出院。结论: 早期完善的心电监护能及时发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并及时处理,利于早期救治。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死致恶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元月至2004元月人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分段统计急性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和病例数。各时段进行X^2检验。结果急性心梗后恶习性心律失常发生以凌晨5时至下午4时较多,较少发生在其它时间。结论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是有一定规律性。建议应在急性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段内加强护理观察,减少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王茜  阚新梅  梁晓丽  李娟  阙静 《安徽医学》2010,31(11):1364-1365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急诊抢救,护理措施,掌握急诊护理及观察要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抢救资料。结果 1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过积极的抢救与护理,10例患者抢救成功。结论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恶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及观察要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反馈信息予医师并提供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杨海燕 《大家健康》2016,(11):224-225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理后恶性心率失常发生情况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心律失常发病情况与护理方法。结果:80例急性心梗患者中有61例患者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结论:通过临床护理,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心律失常,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促使患者满意度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及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元月至2004元月入我 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200例。分段统计急性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出现的时间和病例数。各时段进行x2检验。 结果 急性心梗后恶习性心律失常发生以凌晨5时至下午4时较多,较少发生在其它时间。结论 心肌梗死后 恶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是有一定规律性。建议应在急性心梗后恶性心律失常易发生的时段内加强护理观察,减 少死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讨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急救措施以及护理方法。方法:本组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经临床急救与护理后,有105例(95.45%)患者抢救成功,有5例(4.55%)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全部患者中,有17例室性期前收缩,有18例房室传导阻滞,40例室性心动过速,35例室性心动过缓。结论:就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来说,在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抢救的前提下,还应给予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由此显著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确保患者生存质量,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美托洛尔治疗对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8例分为对照组62例(常规治疗:抗凝、抗血小板、调脂、对症等),治疗组66例(常规治疗+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入院行心电图检查后即刻口服美托洛尔6.25~50mg;治疗期间二组患者行心电、血压监测,观察二组患者在梗死后24h内,第1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心肌梗死后24h内,第一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比例、次数均明显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能减少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美托洛尔治疗,能明显减少梗死后24h内、第1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比例、发生次数,并能减少其它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对心梗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平  王冰 《中国医疗前沿》2013,(22):75-75,64
目的:应用动态心电图(Holter)对心源性晕厥进行诊断和分析。方法对50例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分析总结晕厥发作时24h动态心电图表现。结果50例患者中,晕厥15例(30.00%),晕厥发作与心律失常有关,其中缓慢性心律失常8例,快速性心律失常2例,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快速性心律失常并存5例。结论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晕厥的重要原因。通过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可及时捕获晕厥发作时心电变化,明确心源性晕厥的病因,更好地指导临床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防止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安瑞  苏玉凤 《黑龙江医学》2005,29(2):149-150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闷、疼痛 ,常伴发心力衰竭、休克及心律失常 ,是心脏病猝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 ,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急性病死率高 ,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因此 ,早期诊断、及时抢救及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我院从 2 0 0 2 - 0 1~ 2 0 0 3- 12共收治心肌梗死患者38例 ,现就临床监护与护理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病人 35例 ,男 2 0例 ,女 15例。年龄在 2 5岁~ 72岁之间。发病最短 2h ,最长 4 8h。所有病人均经心电及心肌酶学检查确诊 ,其中下壁心梗 13例 ,广泛前壁心梗 6例 ,前间壁心梗 15例 …  相似文献   

13.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系统化整体护理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学兰 《当代医学》2010,16(4):105-105
实践中,我们认识到对AMI病人实行全方位的护理,从接诊到康复期的指导,每一个环节都是不可忽视的,下面介绍一下护理体会。 1把好接诊关及时发现并发症 1.1心电监测 AMI病人并发心律失常,一般多发生于24h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连续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室颤及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窦缓、房性心律失常等,及时给予纠正,可有效地控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因此,应及时给予心电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主要对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病理机制进行详细研究,以找到更加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 以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心肌梗死部位、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至冠脉再通时间及发病类型之间的关系.结果 急性心梗溶栓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发病率为46.36%,急性心梗溶栓后6 h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比率显著高于6~12 h者(P<0.05).大部分患者心律失常为单纯室早,还有部分患者属于短暂性室速、室颤或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急性心梗溶栓后,患者的胸痛症状会显著缓解,但是溶栓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较大,所以应该持续地观察患者心电图及血压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护理干预提高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129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病人进行严密心电监测、血压监测,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的表现,采取相应的抢救及护理措施;同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结果129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病人得到及时的抢救治疗、护理,病人仅5例死亡。结论护士严密观察病情,早期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抢救措施及护理措施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正>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的主要原因,以24小时内最多见,而心电监护是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的有力措施。持续的心电监护能及时发现心律失常,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因此早期心电监护十分重要,我院心血管病房监护室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用心电监护仪进行监护,及时地发现了各种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心律失常的早发现,使28例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及护理而痊愈出院。现将心电监护情况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交感风暴是指24h内反复发作2次或2次以上,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室颤动和(或)心动过速,通常需要电转复和电除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电生理不稳定,易发生各种类型心律失常,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室颤动和(或)心动过速,是一种急危重症,如抢救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死亡。所以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室颤动和(或)心动过速,抢救过程中的监护、转复、除颤尤为重要,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积极配合有效的药物治疗,降低交感神经兴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室性早搏的发生机理及室性早搏的分级进行了探讨,尤其对急性心梗室早及恶性室早的监测及急救处理提出了可行的办法,促进临床护理工作达到早诊断、早处理、早抢救,对减少因室性心律失常引起的死亡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有效急救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 对79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的救治和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79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轻度及中度患者一般在3--10h内清醒;重度患者经治疗后意识恢复正常,呼吸、血压正常,24h内全部清醒.结论 对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有效监护,同时采取科学的护理措施,以减少病死率的发生。方法 2011年6月-2012年5月期间,我院对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做心电监测分析,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并发心律失常的有30例,还有两例患者出现室颤、诱发室速。1例患者自行转复。通过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患者的救治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密切进行观察,及早发现,采取积极措施,可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