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9 毫秒
1.
张晓芬 《海南医学》2011,22(16):57-58
目的探讨头孢替安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2010年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头孢替安治疗,观察组给予头孢替安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皮肤疼痛消失时间、表皮剥脱面干燥时间、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替安联合免疫球蛋白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用头孢替安,是治疗该病的理想方法 。  相似文献   

2.
柯晓苹  林维嘉  李钟洙 《吉林医学》2012,33(19):4065-4066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探讨在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治疗中糖皮质激素使用的必要性。方法:选取近5年来我科收治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病例52例(排除有严重中毒症状和合并证的病例),随机分成使用抗菌素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组和单纯使用抗菌素的对照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抗菌素联合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组与单纯使用抗菌素的对照组在尼氏征转阴、触痛消退时间及痊愈时间上无明显差异。结论:在没有严重中毒症状和合并证发生的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治疗时可不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综合征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并对其在治疗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创面采用不同的皮肤护理措施,在护理结束后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100例患儿经过护理后,除1例放弃治疗出院外,其余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护理,能够有效的控制患儿病情的发展,促使患儿痊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改性几丁质喷雾剂用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皮肤护理效果。方法: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足量敏感抗生素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配以支持疗法、严格消毒隔离、做好眼部及口腔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炉甘石洗剂和生理盐水皮肤护理,观察组给予改性几丁质喷雾剂皮肤护理。观察两组退热时间、皮损控制时间、痊愈出院治疗时间;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度;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退热时间、皮损控制时间、痊愈出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改性几丁质喷雾剂用于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皮肤护理,护理效果好,操作简便,患儿易于接受,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李向荣 《求医问药》2014,(21):96-97
目的:探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4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所有患儿住院期间,我院均对其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和护理,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地促进患儿病情的康复,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加用水溶维生素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支持治疗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及不加用水溶维生素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治疗的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10年6月收治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不加用水溶维生素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治疗,观察组加用水溶维生素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支持治疗,其余按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水溶维生素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支持治疗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明显优于不加用水溶维生素和小儿复方氨基酸支持治疗小儿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护理方法及要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经治疗,本院收治的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全部治愈出院,且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常规的药物治疗配合精心的护理干预,能极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水平,有效促进患者的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的护理方式。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两组之间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患儿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为患儿的健康成长及生活质量带来更多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的影响因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岁以下儿童为好发人群,39例患儿发病前有明显诱因,178例临床标本培养,有12例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20例患者经抗生素治疗均痊愈。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好发于3岁以下儿童,大部分病例无法找到明确诱因,细菌培养阳性率低,一代、二代头孢类抗生素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陶珂  陈建容 《四川医学》2011,32(8):1280-1280
目的观察静脉丙种球蛋白佐治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疗效。方法 2007年3月~2010年8月我院的住院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44例,分为对照组22例,治疗组22例。观察两组患儿皮肤发红疼痛消失、水疱消失、脱皮、出院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皮肤发红疼痛消失、水疱消失、脱皮、出院的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抗生素治疗SSSS,缩短病程尤其在皮肤发红疼痛方面能较迅速缓解,而且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8年12月诊治的4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对照组21例,两组均消毒隔离、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25例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每天400mg/L,连用1-3d。记录并统计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皮肤红斑和疱疹停止进展时间.表皮剥裸区干燥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25例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在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后.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丙种球蛋白治疗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冉琴  王敏  徐海涛  蔡文玉 《四川医学》2009,30(8):1255-1256
目的探讨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临床表现及治疗效果。方法对8年住院儿童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治疗方面对于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两组,45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其他青霉素,90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头孢霉素治疗,比较其触痛消失时间、红斑水疱停止发展时间、红斑消退出现脱屑时间、治疗时间、病程等情况。结果新生儿并不多见仅有占4.7%。患病集中与1—3岁占43%,〉5岁患病并不少见占16%。本组患儿中98例(65.8%)有明确的感染因素,其中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5例,免疫功能检查52例,40例(76.9%)显示IgA低下;予以新青霉素Ⅱ联合其他青霉素或头孢霉素治疗,全部治愈,但联合头孢霉素治疗在临床疗效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球茵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并不局限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较大儿童患病也较多。加强免疫、防止和治疗感染是重要的预防措施,首选有效的治疗药物仍是新青霉素Ⅱ联合头孢霉素治疗,在抗菌素治疗疗效不佳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我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本病一经确诊,即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加强局部治疗,多数患儿在7~14天内治愈。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一种重症感染性皮肤疾病,早期诊断、及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且减少并发症,大多愈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并汇报2例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临床护理心得.方法 我院于2005年6月~2009年12月共收治2例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患儿,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及悉心护理,总结经验.结果 2例患儿经过11~13天住院期间的综合护理,包括隔离消毒护理、皮损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出院指导护理等,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正确及时的治疗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疗效满意,患儿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5.
刘丽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7):1271-1272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替安治疗生殖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永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70例生殖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头孢替安治疗,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白细胞和中性粒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替安治疗生殖道感染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减轻感染症状,且未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实施头孢呋辛与氨溴索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诊治的小儿支气管炎患儿中抽取66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2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84.85%(P0.05);2观察组平均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是(2.75±0.15)d,短于对照组患儿的(5.96±1.73)d(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炎患儿实施头孢呋辛与氨溴索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见效快,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萄)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临床资料。结果:34例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一般见于1~4岁婴幼儿,占总病例的70.6%;34例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中有26例发病前有感染因素;儿童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急性起病并且皮肤损害严重,部分患儿临床表现凶险,对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所有患儿在治疗7~20 d之后均痊愈出院。结论:金葡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发病前诱因多为感染,与患儿的免疫力有关。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早期、足量、有效的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将毛细支气管炎5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控制感染,吸氧,支持对症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咳嗽、喘憋、气促、肺部哮鸣音和湿啰音等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8.0%(P<0.01)。结论:人免疫球蛋白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可明显缩短病程,快速缓解患儿症状体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症状缓解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小儿疱疹性咽峡炎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利巴韦林雾化吸入治疗。连续治疗1周,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76.19%(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包括IgG、IgA及IgM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儿上述指标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5);观察组患儿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疱疹性咽峡炎采用利巴韦林雾化吸入辅助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提高患儿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缩短症状缓解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金黄色葡萄球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实施护理,观察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金黄色葡萄球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40例,给予消毒隔离、皮损护理、口腔护理、眼部护理、脐部护理、饮食补液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40例患儿经过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后,全部患儿的病情得到控制,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平均为8.1天。结论: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的护理,能改善患儿病情,减少并发症出现,促使其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