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应用体内法和体外法测定新生儿免疫功能,国外已不乏资料报道。国内自1979年报道有关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的研究以来,应用植物血凝素(PHA)皮试测定新生儿细胞免疫功能及根据 T 淋巴细胞表面 IgGFc 受体和 IgMFc 受体不同测定新生儿脐血 T 细胞亚群的研究相继有所报道。但有关新生儿 PHA 皮试反应、E 玫瑰花结形成率、Tγ细胞、非 T(non—T)细  相似文献   

2.
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对结合纯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雏鸡红血细胞(ChRBC),即所谓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以作为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细胞免疫性的一种参数。本法检测的结果是,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淋巴细胞平均细胞毒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乙肝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亚群、CD8 T淋巴细胞亚群CD28分子表达变化。探讨外周血T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对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学意义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乙肝患者。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CD8 、CD28 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1)。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和重度患者CD4 、CD28 T淋巴细胞、CD8 、CD28 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 、CD28-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乙型肝炎患者CD4 /CD8 T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的表达情况可以作为判断乙型肝炎病情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 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和功能上成熟的微环境。T淋巴细胞干细胞由骨髓进入胸腺后,在胸腺内发育和进一步分化,成为功能上不同的T细胞亚群,然后输入到外周淋巴器官(脾脏、淋巴结)和血液内。胸腺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细胞表面抗原发生一系列的明显变化,待细胞分化成熟后,功能不同的细胞呈现不同的表面抗原。测定细胞表面抗原能够反映出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或细胞的不同功能亚群。小鼠的淋巴细胞干细胞在分化为胸腺细胞的开始阶段就获得了TL(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Thy-1(θ抗原)和Ly1,2,3表面抗原。随着进一步发育,胸腺细胞变为TL~-,Thy抗原减少和H_2抗原(组织相容性抗原)增加。同  相似文献   

5.
本实验表明:正常家免 PHA 皮试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有明显的昼夜时辰变化。皮试后外周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昼夜时辰变化,可能反映 T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规律,且皮试后外周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日节律,与祖国医学子午流注肾的气血盛衰按时辰周期循环的节律又相一致,从而提示机体血液 T 淋巴细胞免疫水平,与中医肾的功能可能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TCL)表达与血清HBVDNA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对153例慢性乙型肝炎按血清病毒载量分为HBVDNA阴性组和HBVDNA阳性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百分比,并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特异性和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表达的差异性。结果 75例HBVDNA阴性的慢乙肝患者平均特异性T淋巴细胞为45.27%±8.25%,平均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为20.25%±5.18%。78例HBVDNA阳性的慢乙肝患者平均特异性T淋巴细胞为25.58%±7.36%,平均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为33.17%±6.42%,两组患者无论是特异性T淋巴细胞还是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水平与特异性、非特异性T淋巴细胞相关,通过T淋巴细胞检测可为抗病毒提供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病毒性肝炎(简称肝炎)和原发性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的免疫机理研究工作,随着免疫学实验技术的进展而不断发展。本文运用T淋巴细胞表面不同的免疫球蛋白—Fc受体的原理检测Tμ和Tγ细胞,以了解肝病患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同时运用肝特异膜脂蛋白(LSP)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为抗原的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LMIT),观察患者的特异性细胞免疫状态,初步探讨肝炎,肝癌患者Tμ和Tγ细胞变化与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D4+和CD8+T淋巴细胞上PD-1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测定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7例HBV携带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PD-1,并与19例健康人群对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PD-1的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强,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和HBV携带者CD4+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量和荧光强度都高于对照组。CD4+和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与血清中乙肝病毒载量无明显关系。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淋巴细胞异常激活现象,CD4+和CD8+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与其病情发展和转归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植物血凝素(PHA)皮试及体外淋巴细胞转化两种方法观察木犀草素治疗64例慢性支气管炎前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患者治疗前PHA皮试平均红斑直径,淋巴细胞转化3H—TdR掺入量cpm值及RI值均较健康对照(50例)者低(P<0.01及P<0.05)。男女病人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大部分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淋巴细胞表面抗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这一方法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已得到广泛重视。检测猕猴T细胞表面抗原可获得淋巴细胞分化和功能性亚群的资料,不仅有助于了解猕猴兔疫功能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而且通过与人类T细胞表面抗原比较,在研究灵长类进化及其与人类亲缘关系上也有很大价值。现将我们采用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猕猴T细胞亚群的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法1.研究对象健康猕猴14只,年龄3~8岁,雄性4只,雌性10只。2.试剂实验中采用的单克隆抗体列于表1,所有单克隆抗体及兔抗鼠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荧光抗体均由史良如教授惠赠3.猕猴淋巴细胞的分离取猕猴静脉血2ml,肝素抗凝,加Ficoll-Hypaque(比重1.077)分层液,离心(1800rpm)20分钟,分离淋巴细胞后,用含5%  相似文献   

11.
HBV感染所致肝细胞损伤的轻重,主要取决于以宿主细胞毒性T细胞(LTL)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HLA调节着免疫反应,尤其是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HLAⅡ类抗原(HLA-DR和HLA-DQ)是机体细胞主要的表面抗原之一,在介导淋巴细胞活化、抗原呈递增免疫应答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单染与双重染色技术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中HIA-DR和-DQ的表达状态,并探讨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永昌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17-2418
目的:本文对7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进行了T淋巴细胞亚群及淋巴细胞反应的检测。方法: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液RSV抗体,毓抗人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单克隆抗体检测T淋巴细胞表面抗原,鉴别T淋巴细胞反应,用PHA(植物血凝素)法测定LTT(淋巴细胞转换率)。结果:CD3(T淋巴细胞总数)全部低于正常[均值为(37.7±6.8)%],CD4(辅助性T细胞)24例低于正常[均值为(28.5±9.2)%],CD8(抑制性T淋巴细胞)20例低于正常,[均值为(19.1±6)%]。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CD4/CD8为(1.57±0.57),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LTT(淋巴细胞转换率)全部明显低于正常值。结论:实验室结果表明:RSV能严重抑制细胞免疫,引起继发免疫缺陷。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测定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NK细胞及T细胞亚群)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比较分析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0例键康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外周血CD3^ CD4^ 细胞降低,淋巴细胞CD4^ /CD8^ 比值下降。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存在辅助性T细胞减少及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比例失衡等异常表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体外联合培养条件下睾丸足细胞能否诱导 T淋巴细胞凋亡。方法 :用 TU NEL 标记、核酸电泳、电镜、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照组 (T淋巴细胞 )、A组 (T淋巴细胞 +培养睾丸足细胞 2 4h培养基上清 )、B组 (T淋巴细胞 +睾丸足细胞 )等 3组中小鼠成熟 T淋巴细胞的凋亡及其数量的变化。结果 :3组 T淋巴细胞在电镜下均可见细胞染色质浓集 ,核固缩裂解 ,凋亡小体形成 ;TUNEL 标记见部分细胞核染色呈深蓝色 ;核酸电泳出现典型 DNA梯状带 ;流式细胞术检测 A,B两组 T淋巴细胞凋亡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B组 T淋巴细胞凋亡数量显著高于 A组 (P<0 .0 1)。 结论 :体外培养条件下小鼠睾丸足细胞能够诱导成熟 T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末梢血T淋巴细胞的体外培养,在特异性抗元或非特异性刺激物(如PHA)的刺激下,可以转化为淋巴母细胞,DNA和RNA合成明显增多。~3H—TdR是DNA合成的前体物,而DNA又是淋巴细胞转化的物质基础。在淋巴细胞培养中投入~3H—TdR,经一定时间孵育后,测定~3H—TdR掺入细胞中多少,客观地从细胞复制DNA能力的大小而精确地判定淋巴细胞转化的程度,以此来测定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本文应用同位素掺入法对正常人和部分肿瘤病人作微量血液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同时对PHA的体内(皮试)及体外(淋转)试验作比较。  相似文献   

16.
秦金环  白留江  梁运光   《中国医学工程》2010,(4):103-103,105
目的研究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青年组和中老年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对88例慢性乙型肝炎和44名健康对照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血清中的HBV DNA含量。结果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相似,除CD8增高外,CD3、CD4计数和CD4/CD8比值均明显降低,但中老年组明显低于青年组、两者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P0.05)二者分别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CD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肝病患者的疾病影响因素复杂,不排除CD3+CD4十淋巴细胞数降低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易产生各种继发感染和并发症,在临床诊疗过程中更应全面兼顾。及时使用免疫增强剂,利于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 13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进行了研究 .方法 :采用间接荧光法检测了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 (CD+ 3 ,CD+ 8和CD+ 4 /CD+ 8) .结果 :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表现为严重紊乱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CD+ 3 T淋巴细胞明显下降 (P <0 0 1) ,CD+ 8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 (P <0 0 1) ,导致CD+ 4 /CD+ 8明显降低 (P <0 0 1) .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 ,而使免疫功能紊乱 ,这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是乙型肝炎抗原引起的免疫复合物肾炎。乙型肝炎抗原至少有四种:(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3)乙型肝炎e抗原(HBeAg),(4)DNA多聚酶,均有可能结合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内。但临床上不论在肾小球或血清内,均以HBsAg的检出率最高,故以往有人称之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性肾炎,这种提法是不够全面的。乙型肝炎相关性肾炎的发病率与当地乙型肝炎的流行情况密切相关,截至1977年止,文献中经肾活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来氟米特(leflunomide,LEF)在体外对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在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 PHA)刺激下,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与不同剂量的LEF (5,15,45 μg/ml)共培养.检测各组T淋巴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免疫表型CD152,CD28的表达以及各组T淋巴细胞的IFN-γ,IL-10,TGF-β1 mRNA水平.结果:在体外,LEF对由PHA诱导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凋亡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与LEF呈剂量依赖性.LEF对T淋巴细胞CD152,CD28的表达无明显影响.LEF能促进IL-10,TGF-β1 mRNA的表达,抑制IFN-γ mRNA的表达.结论:LEF可能通过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减少T淋巴细胞凋亡、促进T淋巴细胞IL-10、TGF-β1 mRNA表达及抑制IFN-γ mRNA表达来下调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细胞)在体外与同种异体来源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能否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方法 用SABC法检测T淋巴细胞Fas和Sertoli细胞FasL的表达率.Sertoli细胞和异基因T淋巴细胞共同培养实验分为,A组(对照组)只有T淋巴细胞培养,B组为T淋巴细胞与经过FasL单克隆抗体处理过的等量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C组T淋巴细胞与培养Sertoli细胞24 h的培养液上清共同培养;D组为T淋巴细胞与等量Sertoli细胞共同培养;用TUNEL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 T淋巴细胞Fas的表达率为(91.67±2.08)%;Sertoli细胞FasL的表达率为(90.43±3.52.)%.C组和D组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大于A组和B组(P<0.01);D组T淋巴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大于C组(P<0.01).结论 T淋巴细胞高表达Fas,Sertoli细胞高表达FasL;在体外共同培养的条件下,Sertoli细胞能够诱导异基因T淋巴细胞的凋亡,T淋巴细胞凋亡原因可能与Sertoli细胞产生FasL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