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倪恩珍  王亚非   《放射学实践》2012,27(1):89-92
目的:总结分析外周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恶性神经鞘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11例中行CT检查3例,行MRI检查4例,CT和MRI均检查4例。结果:CT平扫表现为等、低混合密度软组织肿块影,形态不规则,病灶边缘较光整2例,边缘毛糙5例。CT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坏死区不强化,网格样强化2例,不均匀强化5例。T1WI呈等、略低信号,内见局灶性长T1信号影;T2WI序列以略高信号为主,内见局灶性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见片状浸润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的 CT 和 MRI 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资料与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7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患者中,21例行多层螺旋 CT 检查,9例行 MRI 检查.观察 CT、MRI 平扫和增强时肿瘤的特征性改变.结果27例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边缘规则光整,直径多在5~10cm之间,CT 平扫肿瘤呈实性或囊实性.CT 增强后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10例,主要呈云絮状、索条状强化;动脉期9例可见纤细血管显影.门脉期及延迟扫描轻度渐进性强化13例.MRI 平扫呈不均匀长 T1长 T2影,DWI 呈高信号,4例可见靶征改变,增强后门脉期及延迟呈渐进性强化.无一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腹膜后良性神经鞘瘤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CT 结合 MRI 检查及多期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患儿的MRI表现与病理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诊疗的15例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患儿MRI检查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MRI示8例肿瘤以囊性为主,囊性占位表现为较均匀的长T1、长T2信号,病理类型为II级室管膜瘤。4例肿瘤以实性为主,MRI表现为小均匀长或短Tl、长或短T2信号,病理类型为II级室管膜瘤。3例肿瘤为囊实性,MRI表现为稍长、长T1信号,不均匀长及短T2信号,病理类型为III级间变型事管膜瘤。MRI增强扫描示15例肿瘤均强化,其中6例均匀强化,9例不均匀实性强化,其中7例呈典型的环状强化。结论大脑半球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I主要表现为囊性或实性,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相应的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胰腺导管内管状乳头状肿瘤(ITPN)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影像学表现,提高对ITPN的认识和影像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5例ITPN病人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例ITPN中4例为胰管内实性病灶,CT平扫上呈等或稍低密度,未发现钙化灶。MR T1WI上呈稍低及等信号,T2WI上呈稍高及等低信号,DWI呈高信号,ADC信号较周围胰腺实质减低,病灶长轴与主胰管长轴相一致;1例在CT/MRI表现为弥漫囊性病灶,伴不规则增厚的囊壁及分隔,无钙化灶。增强后在CT/MRI上实性病灶及囊性病灶实性成分均呈轻度渐进性延迟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周围胰腺实质。CT/MRI可见"双色导管征",MRCP可见"酒瓶软木塞征"。结论 ITPN罕见,胰腺导管内生长方式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卵巢Brenner瘤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卵巢Brenner瘤10例,病例有完整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典型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结果 10例卵巢Brenner瘤均发生于老年女性,单侧发病,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为10.3 cm,类圆形,浅分叶样改变,病灶内部多出现颗粒样钙化灶;良性9例,交界性1例;6例单纯性卵巢Brenner瘤表现为实性肿块或实性肿块部分囊变;4例合并囊腺瘤表现为囊实性病变,增强后9例病灶实性部分表现为轻度增强;7例CT检查实性部分为软组织密度;3例MRI检查实性部分呈T1等低信号,T2为低信号为主,内散在高信号影;1例交界性肿瘤内部可见多发分隔样改变,间隔较粗大,信号较混杂,少量腹水.结论 卵巢Brenner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及MRI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徐焱  姚振威  韩芳 《放射学实践》2014,(9):1031-1034
_目的:总结分析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 MRI 及 CT 表现,并与病理分级进行对照分析,以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影像及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均行颅脑 CT 或MRI 检查。结果:7例病理分级为Ⅱ级,病灶多较小,位置多表浅;11例病理分极为Ⅲ级,病灶多贴近侧脑室;17例病变为囊、实性占位,其中16例囊变位于病灶周边,当病灶较大时,较大囊变部分多位于脑深部;18例病变均呈混杂性长 T1、长T2信号改变,实质部分可见多发点状低信号灶,实性部分 DWI 呈稍高信号;其中5例行 CT 检查者病变呈稍高密度。14例扫描呈不均匀、分房分隔样强化;病灶周围的水肿程度与病理分级没有明确相关性。结论: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I 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 检查对提高诊断符合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颞下窝肿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21例原发性颞下窝肿瘤的CT及MRI资料,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21例中良性肿瘤10例(47.6%),包括血管瘤4例,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3例,脂肪瘤1例;恶性肿瘤11例(52.4%),包括横纹肌肉瘤3例,滑膜肉瘤2例,腺样囊性癌2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2例,纤维肉瘤和淋巴瘤各1例.血管瘤呈渐进性显著强化,常伴钙化,MRI T2WI病灶内见流空信号.神经鞘瘤表现为不均匀强化的软组织肿块,伴有出血、坏死、囊变.神经纤维瘤密度/信号较均匀,内含有散在钙化灶.脂肪瘤CT及MRI均表现为脂肪密度/信号肿块,边界清晰.横纹肌肉瘤、纤维肉瘤及淋巴瘤浸润性生长并向邻近间隙蔓延,增强扫描均匀或不均匀强化.滑膜肉瘤边界较清楚,强化明显,可伴不规则钙化.腺样囊性癌表现为浸润性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内可见“筛状”改变.腺泡状软组织肉瘤为不均匀软组织肿块,病灶中央及周边有流空血管为其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论 颞下窝原发性肿瘤少见,熟悉其影像学特点有利于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I与病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收集术后病理证实的18例脑实质室管膜瘤,术前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其MRI表现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以囊性为主的肿瘤10例,均位于幕上,肿瘤囊性部分MRI表现为较均匀长T1、长T2信号,肿瘤实性部分呈等及稍长T1、稍长T2信号,其病理类型为室管膜瘤.以实性为主的肿瘤8例,幕上5例实性肿瘤MRI表现为不均匀长或短T1、长或短T2信号,其病理类型为间变型室管膜瘤;幕下3例实性肿瘤MRI表现为稍长、长T1信号,不均匀长及短T2信号,其中2例为室管膜瘤,1例为间变型室管膜瘤.肿瘤增强扫描:15例呈环形强化,3例肿瘤呈不均匀实性强化.结论 多数以囊性为主和实性为主的肿瘤能反映各自的病理类型,其MRI表现各具一定特征.  相似文献   

9.
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回顾性分析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搜集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病人12例,术前均进行了CT或MRI检查。结果CT表现平扫上为等、低密度混合的软组织肿块影,外形不规则,边界清楚(n=9)或模糊(n=3);增强扫描时呈不均性强化,坏死区不强化。MRI表现边界模糊,信号混杂。T1WI序列上多与肌肉等信号(n=11),内示局灶性长T1信号影;T2WI抑脂序列上以略高信号为主,边界清楚(n=2)或模糊(n=10),内示局灶性长T2信号,周围软组织浸润表现为片状高信号;增强扫描时呈不均性强化。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膜瘤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告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非颅神经主干的神经鞘瘤,并结合文献讨论其组织发生及CT、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颅内非颅神经的神经鞘瘤,复习其病理特点,分析其起源与CT、MRI表现。结果 CT平扫肿瘤多为低等混杂密度,瘤内多有坏死、囊变区,甚至以大的囊性变为主要特征;MR平扫肿瘤T1WI以低和稍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CT及MR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及囊壁呈中等程度强化。病理的苏木精和伊红染色有2种组织学形态,即Antoni A型和Antoni B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蛋白强阳性。结论 颅内非颅神经主干的神经鞘瘤影像学表现与颅神经鞘瘤相似,但有更高的囊变率,若在非颅神经位置出现类似颅神经鞘瘤的影像学征象时,应想到此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鞍区囊性病变的MRI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诊断水平。方法:37例鞍区囊性病变包括垂体腺瘤囊变16例、囊性颅咽管瘤5例、Rathke's囊肿5例、表皮样囊肿3例、蛛网膜囊肿5例、垂体脓肿3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其中32例行增强扫描。结果:鞍区病变以垂体瘤囊变最常见,主要表现为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囊壁强化;颅咽管瘤、Rathke's囊肿信号较复杂,与囊内容物有关;蛛网膜囊肿、表皮样囊肿显示为与脑脊液信号;垂体脓肿增强扫描囊壁呈明显环形强化。结论:鞍区不同囊性病变具有一定MRI表现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多数病变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腺少见囊性肿瘤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少见胰腺囊性肿瘤的临床特征及术前平扫和增强的CT、MRI表现,其中表皮样囊肿4例, 淋巴上皮囊肿4例,淋巴管瘤3例. 结果 (1)表皮样囊肿病变位于胰尾部,囊壁光滑完整,CT平扫囊性病变内的实质成分和脾的密度相同.CT和MRI增强后实质成分表现出和脾完全相同的强化方式.(2)淋巴上皮囊肿老年男性多见,病变呈现多房状境界清楚的肿块.CT平扫呈等密度,MRI T_1WI和T_2WI上混杂的等高信号,增强后囊壁分隔强化.(3)淋巴瘤表现为体尾部的分叶状多囊性病变,CT平扫密度略低于胰腺实质,MRI平扫呈长T_1长T_2信号.增强后分隔和囊壁轻度强化,肿瘤不与胰管交通,胰管轻度受压移位.结论胰腺少见的囊性病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ICA)的CT和MRI不典型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ICA9例,男5例,女4例,年龄11~72岁,平均35岁.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其中4例行CT扫描.结果 9例均位于脑内.病灶最大径平均值5.5cm.行CT检查的4例中,2例表现为等、高密度,2例表现为等、低密度;3例病灶内可见钙化.9例T1WI和T2WI呈混杂信号,周围低信号环4例,囊实性病灶5例,囊内见液平面3例,其中囊变伴附壁结节4例,6例出现明显灶周水肿.增强扫描8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1例无明显强化.结论 发现瘤体巨大伴有囊性变、瘤体占位效应、病变多种形式的强化等ICA不典型的CT和MRI征象时,应考虑ICA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资料与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位于颅内鞍旁的血管平滑肌瘤的CT及MRI表现。2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1例行MRI动态增强,1例行CT平扫。结果 2例均位于右侧鞍旁。例1行CT平扫示中颅窝鞍旁类圆形稍高密度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未见水肿,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低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可见条状低信号。病灶周围见薄层环状水肿带,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局部可见脑膜尾征;例2 MRI平扫示鞍旁卵圆形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右三叉神经受压,增强扫描早期示病灶中心斑片状强化,增强晚期示病灶逐渐从中心向周边强化。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呈中心性渐进性强化可能为颅内血管平滑肌瘤特征性表现,有助于其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肉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前列腺肉瘤的CT、MRI表现,并作文献回顾。结果本组4例均行CT平扫,1例行CT增强扫描。平扫显示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平均前后径为60.5mm。其中3例肿瘤呈分叶状不均质性低密度,中心部呈更低密度,并与周围结构分界不清;1例呈类圆形较均质性稍低密度,与周围结构分界尚清楚。增强扫描,肿瘤边缘实质部分呈不均质明显强化,中心区未见明显强化。2例行MRI扫描,T1WI呈不均质性低信号,T2WI均呈中心高信号、外周稍高信号的混杂信号影。结论CT及MRI是诊断前列腺肉瘤较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A)的CT、MRI表现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肝脏HEA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4例接受CT平扫+增强扫描,2例接受MRI平扫+增强扫描,2例接受CT、MRI平扫+增强扫描.结果 8例患者中,7例为女性,均为单发病灶,病灶最大径42~68 mm,边界均清楚.6例CT表现稍低密度,其中1例可见脂肪密度,2例片状低密度囊变区.4例病灶MRI表现为T1 WI呈稍低信号,1例在反相位可见信号减低,T2 WI呈稍高、高信号.8例增强扫描,7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5例呈"快进慢出",2例呈"快进快出",1例呈"延迟强化".6例增强扫描见"中心血管征",2例见不完整假包膜.结论 HEA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中心血管征、"快进慢出"强化方式及无假包膜表现有助于提示诊断,其确诊仍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7.
肝段MRI异常信号对肝脓肿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肝脓肿的MRI表现,特别是肝段MRI异常信号,探讨其在肝脓肿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肝脓肿的41个病灶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4例肝脓肿,单发13例,其中单房7例,多房6例;多发脓肿11例。肝段性异常信号灶29个,均表现为T2WI高信号,其中4个病灶T1WI呈低信号,其余T1WI无异常信号;22个表现为楔形,7个为圆形,范围、大小不一。8例行增强MRI者中,5例平扫表现肝段性异常信号的病灶均呈肝段性强化。另有2例MRI平扫呈肝段性T2WI高信号灶,CT增强检查见动脉期一过性肝段性强化。无论MRI增强还是CT增强其强化形态和范围与平扫MRI肝段性异常信号一致。结论 肝段MRI异常信号是炎症导致门静脉分支狭窄、血流减少,肝动脉血流代偿性增加所致,对肝脓肿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内单发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的下一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20例颅内单发转移瘤患者,采用T1WI、T2WI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功能MRI,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瘤体的MRI表现。结果20例颅内转移瘤均为单发病例,幕上17例,幕下3例。 MRI表现囊实性和实性,囊实性病变14例,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或短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及囊壁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囊性病变有5例,囊壁呈等信号,囊内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囊壁明显强化。单体素磁共振频谱(MRS)检查:未见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胆碱(Cho)峰明显升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病例病灶均以囊性为主,囊壁弥散稍受限,囊内弥散不受限,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囊壁呈等信号,囊内呈高信号。结论颅内单发转移瘤的MRI表现有其相对特征性,在结合病史及功能磁共振检查,可较大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17例行CT平扫,12例行MR检查,10例行MR增强扫描。结果21例共发现24个病灶,其中单发19例(眼眶2例,斜坡2例,额骨9例,颞骨1例,顶骨4例,枕骨1例),多发2例。CT像上主要表现为颅骨板障的破坏,边界清楚,部分病灶内可见残留的小骨片以及大小不等的软组织肿块,密度不均匀。MR表现为T1低信号,T2高信号,CT和MRI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结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CT和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CT和MRI有助于明确颅骨嗜酸性肉芽肿的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结核的CT和MR I表现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肝结核的CT和MR表现特点,并作文献复习。2例肝结核行CT平扫及CT动态增强扫描,1例行MR平扫。结果CT平扫1例呈不均质性低密度,病变内伴有更低密度坏死区,1例接近等密度;CT增强扫描动脉期2例病变均未见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平衡期2例病变轻度强化,其中1例伴有坏死囊变区周边轻微环形强化。1例MR平扫,T1W I呈低信号,T2W I呈等高混杂信号。结论肝结核少见,易误诊,CT及MR I能显示肝结核的一些特征,尤其是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