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4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鳃裂囊肿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及CT表现(其中第二鳃裂囊肿13例,第一鳃裂囊肿1例,合并感染4例)。结果:单纯鳃裂囊肿表现为颈前三角区,沿胸锁乳突肌前内侧,呈上、下走行的囊状密度影,边界清晰,其内密度均匀,壁薄,轻度强化;伴有感染时,囊壁不均匀增厚,部分囊壁有明显强化,囊内密度增高,与周围组织有明显的粘连;癌变时囊壁结节样增厚,甚至呈实质性占位,并可侵犯周围组织结构。结论: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鳃裂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尤其是冠状及矢状重建图像,病变显示得更加清晰,易于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可提示是否合并有感染及癌变。  相似文献   

2.
鳃裂囊肿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鳃裂囊肿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12例,分析其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根据Bailey的分型,本组12例中属Ⅰ型有5例,Ⅱ型有7例。表现为边界清晰、密度均匀的囊样肿块。结论:CT可显示囊肿的部位、大小及范围,结合临床特点可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鳃裂囊肿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高鳃裂囊肿的MR I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鳃裂囊肿的MR I表现。结果:鳃裂囊肿的MR I表现为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内侧、颈动脉外侧长T1长T2信号的囊性病变。1例合并感染,边界较模糊,囊壁可增强。结论:MR I检查可对鳃裂囊肿做出准确诊断,可以清晰显示囊肿部位、形态、大小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为手术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性质及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为肠梗阻的22例患者的CT平扫和/或强化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肠梗阻的CT表现。结果 22例患者CT均诊断为肠梗阻,20例(91%)病因诊断与手术病理一致,包括肠道肿瘤3例,肠粘连6例,肠套叠2例,斜疝2例,小网膜囊疝1例,肠扭转2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1例,粪石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快速准确的显示肠梗阻的部位及病因,并能清晰显示肠管周围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囊肿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多层螺旋CT检查和手术病理证实的肠系膜囊肿6例患者的CT表现。结果 6例患者均表现为卵圆形囊性低密度影,边界清晰,其内密度均匀,壁菲薄,囊内容物无强化,部分病灶囊壁有强化,邻近组织受压移位。结论多层螺旋CT在肠系膜囊肿诊断中对病变的定性有较高价值,对病变的定位有其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卵巢蒂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蒂扭转的临床资料与CT图像。术前均采用多层螺旋CT平扫,部分行多期增强扫描和多平面重建(MPR)后处理图像。结果:26例患者均表现为盆腔囊实性肿块,子宫均向实性肿块侧偏移,23例囊壁局限性增厚,3例囊壁均匀增厚,3例囊内渗血。其中17例患者经过CT增强扫描,12例实性成分无明显强化,5例轻度强化。17例见盆腔少量积液。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结合多期增强扫描和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更好地观察卵巢蒂扭转CT表现特征,有助于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鳃裂囊肿和瘘管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认识鳃裂囊肿影像学表现和提高诊断准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分析了经临床诊治,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鳃裂囊肿和瘘管21例的超声、CT、MRI表现.结果:①12例超声检查表现为颈中、上部两侧与胸锁乳突肌、颌下腺、腮腺、颈鞘血管关系密切的低回声囊肿或囊实性病灶.②10例CT检查表现为位于颈前三角区、胸锁乳突肌前缘的囊性肿块;合并感染时,病灶边界模糊,囊内密度增高,囊壁强化.③1例MRI检查表现为颈侧部、胸锁乳突肌深面、下颌角后下方、颈动静脉外侧的囊性肿物,为短T1长T2信号,边缘异常对比增强,与周围组织界限清.仅有1例第一鳃裂瘘管未能显示.结论:超声的诊断价值有限,CT和MRI显示病变的位置、范围、形态、密度和信号较佳,多断面成像和信号变化使M RI在诊断中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CTU)在诊断输尿管梗阻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5月~2012年6月的输尿管梗阻性病变30例,均行腹盆腔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1 mm薄层重建图像传输至Vitrea2工作站,对所获得图像进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方式后处理.结果 本组术前CTU诊断正确28例,另2例术前怀疑输尿管肿瘤,后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输尿管结核,CTU的诊断准确率为93%(28/30).CTU成功率100%,图像清晰,诊断准确率高.结论 CTU通过VR、MIP、MPR、CPR后处理,能清晰显示输尿管扩张的整体形态,明确梗阻部位、病变性质、病灶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对输尿管梗阻病变的诊断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俞国有  戴戬  陈浩军  唐海标  许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7):1198-1200,1223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62例跟骨骨折的螺旋CT重建图像的表现、CT分型,根据分型指导临床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结果多层螺旋CT的MPR、VR图像能清楚显示各型跟骨骨折,明确骨折线的走行、骨折片的数目,可发现X线平片不能看到的关节腔内骨折片,关节囊和软组织显示清晰。结论跟骨骨折的多层螺旋CT检查能准确的对跟骨骨折进行分型,为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估计提供帮助准确地参考。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搜集行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颈动脉体瘤12例,应用Aquilion1.42软件工作站对CT图像进行二维和三维后处理,总结颈动脉体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结果 12例病变均为单发。CT平扫病变为密度均匀软组织肿块,CT值39~48HU,边缘清晰;动脉期图像显示所有病变明显强化且较均匀,CT值高达200HU以上;延迟扫描病变密度明显降低。12例均位于颈动脉分叉水平,其中3例包绕颈总动脉和颈内、颈外动脉,9例骑跨于颈动脉分叉处,压迫颈内动脉向后外推移、颈外动脉向前或前内推移。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可以对颈动脉体瘤作出定性、定位诊断,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颈部囊性病变的高频超声及CT表现.方法: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痛变患者,均行超声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和CT特点.结果:48例中甲状舌管囊肿21例(43.8%),颈淋巴管瘤18例(37.5%),鳃裂囊肿9例(18.8%).颈部囊性病变各有其好发部位.甲状舌管囊肿多见于颈中线附近、舌骨上下;淋巴管瘤多见于颈侧部、锁骨上,范围较广;腮裂囊肿多见于中上侧颈部.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呈单房性,淋巴管瘤多为多房性.结论:高频超声和CT检查可清晰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和延伸范围,对颈部囊性病变具有重要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颈部间隙囊性肿块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颈部囊性肿块的MR I和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囊性肿块,其中淋巴结病变12例,脓肿2例,涎腺病变4例,神经鞘瘤3例,甲状舌管囊肿7例,鳃裂囊肿9例,囊性水瘤5例,皮样囊肿1例,喉气囊肿1例。结果增强CT和MR I可以显示肿块的囊性特征。淋巴结病变为液化坏死所致,有较厚的囊壁;涎腺囊性病变表现各异;先天性囊肿常表现为光滑、薄壁和无增强的肿块,多数囊肿具有特定的解剖位置,如甲状舌管囊肿主要位于颈前中线和舌骨水平,第二鳃裂囊肿多位于颌下腺后方和颈动脉间隙外侧,囊性水瘤最常见于颈后间隙,皮样囊肿位于口底。结论MR I和CT影像学检查能准确评价肿块的性质和位置,对诊断和术前理想方案制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颈部先天性囊肿的CT表现特点及其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甲状舌管囊肿9例,鳃裂囊肿6例,淋巴管瘤3例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结果:颈部先天性囊肿表现为光滑、壁薄和无增强的肿块.甲状舌管囊肿多位于颈正中线,与舌骨关系密切,鳃裂囊肿多在胸锁乳突肌前缘,淋巴管瘤常位于颈后三角.结论:CT能准确判断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的性质和位置,结合临床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CT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 2 0例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CT表现。结果  14例位于中纵隔气管旁 ,其中 12例位于右侧 ,2例位于左侧 ;5例位于右中纵隔隆突部支气管旁 ;左后纵隔食管旁 1例。呈圆形或卵圆形肿块 ,12例呈囊性密度 ,8例呈软组织密度 ,增强 5例囊内容物无强化 ,3例软组织密度病变强化后呈囊样低密度。结论 支气管源性囊肿多发于中纵隔气管旁 ,CT平扫加增强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结合临床资料多数可确诊。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鳃裂囊肿的CT与MRI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鳃裂囊肿的CT与MRI表现及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对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新生儿鳃裂囊肿的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3例均为第2鳃裂囊肿.根据Bailey分型,Ⅰ型4例,Ⅱ型9例.CT与MRI表现为颈侧部圆形或椭圆形,壁薄、均质的囊性肿块,胸锁乳突肌受压向后或后外移位,颈动脉鞘内大血管向内或内后移位,颌下腺向前移位,囊壁强化的厚度取决于感染的程度.结论 CT与MRI可定位、定性诊断鳃裂囊肿,其中"气-液征"是新生儿期鳃裂囊肿特有的征象.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卵巢巧克力囊肿的CT征象。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巧克力囊肿14例。全部患者均做了CT检查。结果14例中共18个病灶,其中囊性征象14个,囊实性征象4个。14个囊性影中,单房13个,多房1个;4个囊实性影中以囊性为主要表现。单侧病变10例,双侧病变4例。病灶长径平均6cm。囊腔内CT值在14-45HU之间。所有病灶均与周边组织分界不清。结论CT能清晰显示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组织情况,且CT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可为盆腔肿块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以及术前病变评估提供有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第二鳃裂囊肿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aileyⅡ型第二鳃裂囊肿在MRI上的特征表现,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第二鳃裂囊肿的MRI表现,其中6例行MRI增强扫描,总结其特征讨论其形成机制。结果:本组11例全部为BaileyⅡ型;MRI表现为薄壁、均质的囊性肿块,囊腔在T1WI上呈低、等、高信号(其中低信号7例,等信号2例,高信号2例),T2WI常呈等、高信号(等信号2例,高信号9例);DWI均呈等、高信号(等信号3例,高信号8例);囊壁强化或不强化,并发感染者囊壁增厚、强化;胸锁乳突肌受压向后外或向后移位,颈动脉间隙大血管向内或向后内移位,颌下腺受压移位;脂肪抑制序列可更清楚的显示病变与周围关系。结论:对于BaileyⅡ型鳃裂囊肿,磁共振图像具有明显的信号特征及部位特征,对术前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鳃裂囊肿的MRI和CT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讨论鳃裂囊肿的MR和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1例鳃裂囊肿病人(第一鳃裂囊肿2例,第二鳃裂囊肿9例)的CT或MRI的表现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第一鳃裂囊肿表现为耳前区反复感染或瘘,其特征为瘘道与外耳道平行;第二鳃裂囊肿常表现为颈外侧部和颌下区无压痛囊性肿块,CT和MRI表现为薄壁、均质的囊性肿块,胸锁乳突肌受压向后外或向后移位,颈动脉间隙大血管向内或向  相似文献   

19.
甲状舌管囊肿的CT诊断(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甲状舌管囊肿CT表现及手术病理的关系。方法 分析 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舌管囊肿的CT、临床及手术病理资料。结果  12例中 8例位于颈部中线 ,4例偏左侧 ,CT均表现为圆形或扁圆形囊性占位 ,5例囊壁光整 ,增强后无强化 ;7例毛糙 ,强化明显 ,镜下见炎性细胞浸润 ;8例见囊壁内结节 ,镜下为血管 ,横纹肌及结缔组织 ,较小者CT往往不能显示。结论 CT可以对甲状舌管囊肿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