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胸腹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平扫和增强CT以及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资料,分析本病的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9例孤立性纤维瘤(SFT)中,发生在胸腔6例,腹、盆腔3例。9例肿瘤直径均在5cm以上,其中2例发生在胸腔者最大径超过10cm,2例可见条片状、点状钙化,4例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所有病例不均匀强化,其内有条状、小片状坏死区,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尤其在静脉期表现更明显,呈"地图样"强化,3例动脉期可见较多血管影。结论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仔细观察、分析可达到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胸部SFT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总结其CT影像特征。结果:本组10例均为原发灶,9例单发,1例多发。1例多发病灶位于左侧胸膜、胸壁;9例单发病灶中2例位于胸腔内(肺内),6例位于胸膜下,1例位于纵隔内主动脉弓旁;4例位于右肺,5例位于左肺。10例肿块边缘均光整,无毛刺,2例有分叶,3例伴胸腔积液。肿瘤长径1.0~15.6 cm,平均(7.4±5.4)cm。7例行CT平扫,2例密度不均,2例伴低密度区,余3例呈软组织密度肿块。10例均行增强扫描,4例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血管影,呈"肿瘤包绕血管征",其中2例伴低密度区及边缘强化,低密度区轻度强化;边缘明显强化;余6例表现为均匀强化。结论:胸部SFT的CT平扫表现为软组织密度肿块,可有分叶但无毛刺征,不侵犯周围组织;增强扫描较大肿块(直径10 cm)呈不均匀强化,可呈"肿瘤包绕血管征",同时伴轻度强化的低密度区与边缘强化区,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MR表现,以提高对其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 19例的CT和MR表现。结果共19例,其中头部3例,眼眶1例,颞下窝1例,胸部7例,腹盆部7例,其中多发2例,6例恶性。肿瘤直径1.5~25cm,瘤体呈类圆形或轻度分叶,11例有包膜。病灶小者密度均匀,等或稍高于肌肉,较大者中间可变性坏死、囊变,1例钙化。T1WI多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信号变化较大,多呈等低信号。增强表现多样,5例轻中度强化,11例显著强化,其中4例渐进延迟强化,呈"地图样"改变。结论 SFT是一种少见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的富血供肿瘤。影像学上病灶孤立,体积较大,境界清楚,T1WI等低类似肌肉信号,T2WI表现为等或略高信号为主,增强后显著强化或渐进延迟强化,应考虑到该肿瘤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征象,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结果 11患者中,6例发生于腹部,5例发生于盆腔,肿瘤大小在4.6cm×4.0cm×3.0cm~10cm×14cm×21.3cm之间,9例病变呈类椭圆形,2例呈不规则形,10例病变边缘清楚,1例病变边缘不清,其中2例盆腔肿瘤带蒂。CT平扫4例呈均匀稍低密度,7例呈等低混杂密度,其中2例病变内见点状钙化影,增强扫描3例病变呈明显均匀强化,8例呈不均匀性强化,其中3例患者在中度及明显强化肿块内见散在轻度强化斑片状及纵形索条状影,5例病变在动脉期呈轻度-明显不均匀强化,门脉期肿块实质部分进一步强化,内见线条状、斑片状及片状无强化区,肿块内及周围见增粗、迂曲血管影。结论腹部及盆腔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但最后确诊仍需结合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5.
胸膜孤立性纤维瘤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PSFT)的MSCT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FT的MSCT资料.结果 7例均表现为胸腔内边缘光滑的孤立肿块,1例肝脏多发转移.6例平扫密度均匀,1例不均匀.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内见弯曲肿瘤血管,1例见周围侧枝开放.6例见"假包膜征",4例见"胸膜尾征"或"胸膜蒂".结论 MSCT的多平面重组技术可显示PSFT与胸膜的关系,为其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脏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肾脏SFI的临床、CT影像表现.结果 6例均为单发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长径3.2~12.4 cm.6例三期增强扫描,5例肿瘤密度均低于周围正常肾皮质,1例前两期强化后等于或高于肾皮质,最高强化在排泄期或实质期各3例.4例三期强化密度均匀,3例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分别呈轻、中、重度强化,呈“渐进持续”型强化;1例呈“快进快退”型强化,表现皮质期显著强化,实质期强化密度迅速增高,排泄期强化骤降.2例不均匀强化,呈“慢进慢出”型强化,表现为皮质期至实质期强化缓慢增高,排泄期缓慢下降,低密度囊变区始终未见强化.5例动脉期肿块内见点、条状小血管影.4例密度及强化均匀者病理为良性,2例密度及强化不均匀或多发点状钙化者病理为恶性.结论 肾SFF三期强化后肿瘤密度大多数低于周围正常肾皮质,最高强化在排泄期或实质期,强化方式多种多样,在CT上较具有特征性,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孤立性纤维瘤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瘤CT、MR平扫和增强的影像学表现,探导其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病例,7例术前经螺旋CT或多层螺旋CT平扫或增强检查,1例经MR动态增强检查.所有病例影像资料均经3名高年医师分析阅片,分别确定病灶境界、大小、密度和强化程度等,并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结果:8例孤立性纤维瘤病例中,位于胸部4例,四肢2例,腹腔1例,盆腔1例.肿瘤直径4.0~22.5cm,<5cm 1例,5~10cm 3例,>10cm 4例,平均9.3cm.边缘光滑,境界清楚.瘤体呈圆形或椭圆形5例,梭形3例;5例肿瘤密度相对均匀或略不均匀,内可见两种明显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3例可见不规则坏死区,坏死面积相对很小.较小病灶形态规则,巨大病灶多呈分叶状.CT增强病灶呈地图样强化和匐形线条样强化,动脉期轻微强化~显著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强化趋于均匀.MR SE T1WI呈等信号,T2WI为略高信号,T2WI脂肪抑制为高信号,MR动态增强强化显著.结论:SFT典型影像学表现包括:肿瘤密度相对均匀,境界清楚,瘤内常见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MR T2WI多表现为略高信号中夹杂片状低信号区,动态增强强化差异大.  相似文献   

8.
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少见的梭形细胞肿瘤,发病率较低,多发生于胸部,胸膜外如颅内、鼻腔、腹腔等部位的报道较少,术前诊断正确较困难。笔者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征象,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  相似文献   

9.
刘伟  李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836+1851-1836,1851
患者男性,60岁.因"体检发现左下肺占位6个月"入院,患者体检时发现左下肺占位,未行特殊处理,今复查并准备手术切除.胸部CT平扫示左肺下叶近膈顶处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大小约3.7cm×3.4cm×3.3cm,增强扫描呈中等程度强化,边缘可见条索影,诊断:良性病变可能性大,注意复查.3个月后复查无明显变化.术中发现左肺下叶见一大小约3cm×4cm×3cm肿物,质硬,与胸壁无明显粘连,并见瘤蒂与肺组织界限清楚.术后诊断:(左下肺)孤立性纤维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泌尿生殖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的影像学资料,6例均行CT检查,1例行MRI扫描.结果 6例SFT中,肾脏、前列腺、睾丸、子宫、阴道及尿道各1例,均为单发圆形或类圆形肿块,5例边界清楚,1例边界欠清,大小约1.0 cm ×0.9 cm~ 15.2 cm×14.1 cm,平均约8.3 cm×7.1 cm.CT平扫3例呈等稍低均匀密度,3例呈不均匀等密度,伴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延迟期肿块进一步持续强化,3例内见坏死无强化区;4例肿块内或表面可见粗大供血血管.MRI 1例T1WI呈等稍低信号,T2 WI呈等稍低信号,其内见小斑片状高信号及粗大的流空血管.结论 CT或MRI表现为孤立性、类圆形、实性肿块,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肿块进一步持续强化,尤其看到肿块内粗大的供血血管时,应考虑SFT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腹盆腔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及征象,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断的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腹盆腔SFT患者[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41~71(53.0±10.6)岁]的影像学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18例患者中,13例行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5例行MRI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分析肿瘤的大小(最大径)、形态、密度或信号、动态增强特点、动脉期肿瘤体内血管及肿瘤周围有无血管等情况。采用卡方精确检验分析肿瘤大小、边界及形态与良恶性肿瘤的关系;Fisher检验比较三者在良恶性肿瘤中表现的差异性。 结果 ① CT影像学表现:13例患者的肿瘤直径为(10.53±6.21) cm,最大直径为2.7~23.4 cm。12例患者肿瘤的病灶边界清晰;8例呈分叶状,7例出现囊变,1例有钙化。CT动态增强扫描显示有11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8例病灶内出现延迟强化区,2例表现为轻中度强化;10例动脉期病灶内显示强化血管;8例病灶周围出现迂曲血管。② MRI影像学表现:5例患者的肿瘤直径为(11.93±3.21) cm,最大直径为10.0~13.4 cm。5例患者的病灶边界均清晰;4例病灶呈分叶状;T2加权成像显示有3例出现囊变,4例病灶内见瘢痕状及片状低信号区,1例均匀等高信号;5例出现流空血管影。4例病灶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病灶内出现延迟强化区;1例表现为均匀强化;5例动脉期在病灶内显示强化血管。③病理结果显示:18例SFT患者中,7例为恶性、11例为良性。7例恶性SFT患者中,有5例病灶最大直径超过平均直径[(10.88±5.62) cm],而良性SFT患者中仅有2例最大直径超过平均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3,P=0.039)。 结论 腹盆腔SFT的CT及MRI表现呈多样性,当腹腔内出现丰富的血供伴瘢痕状、片状延迟强化肿瘤,同时瘤体周围出现迂曲血管及瘤体内出现点、条状动脉期强化血管的表现有助于诊断,且MRI中T2加权成像出现低信号也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14/16)或穿刺活检(2/16)病理证实的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及手术病理.所有病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CT表现为胸部单发肿块,11例病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强化;5例病灶中央可见坏死区,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地图样强化),内见低密度无强化区,8例见增强血管影.2例内散在钙化.5例位于肺内,11例位于肺与胸膜之间,与邻近胸膜呈宽基地.5例见蒂状结构,1例见血管蒂.病理:瘤细胞稀疏区(胶原化明显)和密集区(由梭形细胞构成)共存,可见血管外皮瘤样分支状血管.免疫组化:所有肿瘤CD34、Vimentin阳性,大部分肿瘤Bcl-2(14/16)、CD99(13/16)阳性.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大小、形态、位置、血供、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仔细分析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确诊仍需要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13.
王玉婕  黄遥  唐威  刘莉  吴宁 《放射学实践》2015,30(2):136-140
目的:分析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3例SFTP患者的MSCT表现(增强扫描24例,平扫12例,其中3例行平扫+增强扫描)及临床资料。结果:33例SFTP共检出35个病灶(其中2例为多发病例,均有2个病灶)。病灶可发生于胸膜任何部位(以宽基底贴邻于肋胸膜、纵隔胸膜、膈肌胸膜、叶间胸膜分别为14、12、7和2个),好发于中下胸腔(32/35,占91.4%)。病灶最大径为1.0~19.0cm(中位7.7cm),≥10.0cm者15个,<3.0cm者3个。13个CT平扫病灶中(平扫共12例,其中1例为多发病灶),密度均匀6个(最大径均<10.0cm),密度不均7个(最大径≥10.0cm 5个)。26个增强扫描病灶中(增强扫描24例,其中2例为多发病灶),均匀强化6个;"地图样"不均匀强化19个(最大径≥10.0cm 11个),其中13个可见条状、纡曲走行的"匍样血管"(最大径≥10.0cm 8个);另1例仅见"匍样血管"。伴囊变、坏死者11个,其中最大径≥10.0cm者10个(10/11,占90.9%),<10.0cm者1个,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伴钙化者7个,其中5个最大径≥10.0cm(5/7,占71.4%)。3例恶性SFTP的4个病灶(4/35,占11.4%)中,最大径≥10.0cm者3个,伴囊变、坏死3个,伴钙化3个,破坏邻近肋骨骨质2个,伸入纵隔生长1个。结论:SFTP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良、恶性SFTP在CT上常难以鉴别,当病变侵蚀周围组织时可提示恶性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扫描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0例E-SFT患者术前CT检查影像资料和术后病理、免疫组织化学资料,评估CT检查在E-SF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90例E-SFT患者均为单发肿瘤,免疫组织化学及病理学检查示良性80例,恶性10例;CT检查结果为良性72例,平扫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软组织密度影,密度不均匀,大部分边缘清晰,增强扫描表现为均匀强化;恶性18例,平扫示肿瘤体积较大,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可见大片不规则低密度区,增强扫描瘤体强化不均匀,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CT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性阳性率、阴性率分别为60%(6/10)、82%(74/90)、85%(68/80)、33%(6/18)、94%(68/72)。结论 E-SFT的CT检查影像图像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增强扫描有助于评估纤维瘤的良恶性,可将其作为术前诊断及术后复查评估的有效依据用于临床诊疗工作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 CT、FDG-PET/CT 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孤立性纤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患者均行 CT 平扫和增强扫描,4例行 PET-CT 检查。对9例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9例 SFT 中位于胸部5例,腹腔内2例,腹盆部脊柱旁2例,1例位于胸部为多发。肿瘤直径为0.9~12.3 cm,平均(4.2±2.0)cm。CT 平扫示肿瘤密度均匀、呈等低密度灶7例,2例内部及周边可见小片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呈中度-明显强化6例,轻度强化3例;门脉期均呈渐进性强化。5例以宽基底与肋间胸膜、纵隔胸膜或腹膜相连,2例与小肠系膜相连。4例在 FDG-PET/CT 图像上均可见 FDG 摄取增高,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为2.7~19.2,平均6.7±7.0。结论:SFT 的 CT 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在 PET-CT 上表现为 FDG 摄取增高,SUVmax 值对于良恶性的鉴别帮助不大,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xtrapleural solitary fibrous tumor,ESFT)的cT和MR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ESFT的CT和MRI表现。结果8例ESFT中,发生在眼眶和腹膜后各2例,小脑、肾脏、胰腺和食管各l例。cT或MRI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肿块,4例密度或信号均匀,4例不均匀。增强后肿瘤实质区均明显强化。病理学检查肿瘤均由梭形细胞构成,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具有特征性。结论ESFT的CT和MRI表现呈多样化。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胸膜以外部位孤立性纤维瘤的CT和MRI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泉桦  黎军强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167-1169
目的:探讨胸膜以外部位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CT和MRI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ESFT的CT和MRI表现度病理学表现.结果:本组ESFT的主要CT表现为略低密度软组织肿块.主要MRI表现为T1WI上肿瘤呈低信号~稍高信号,T2 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示早期肿瘤...  相似文献   

18.
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位置隐匿,临床征象出现较晚且无特异性。但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超声、CT、MRI等影像检查中可被发现,有利于临床诊断及治疗,但也需要与腹膜后边界较清楚的良性肿瘤及个别边界相对清楚的恶性病变鉴别,最终确诊需要病理学检查。对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临床、病理表现及影像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学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为巨大的境界清楚的肿块,由两种不同密度的实质成分组成,增强扫描显著强化,动脉期瘤内可见肿瘤血管影,静脉期肿瘤持续强化,并可见强化的包膜。病理学检查肿瘤细胞呈梭形,间质为增生的胶原纤维,肿瘤由细胞密集区和细胞疏松区组成,免疫组化示CD34阳性。结论腹膜后孤立性纤维瘤的CT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