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进行良恶性鉴别和诊断,采用实时弹性成像评分法进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效能分析。结果以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3分以下(包括3分)为良性病灶标准,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在4分以上(包括4分)为恶性病灶标准,进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鉴别诊断乳腺病灶良恶性的效能分析发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对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21%、95.83%、76.19%、97.46%。结论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无痛重复性较好等各种优势,在乳腺方面的应用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诊治的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采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进行良恶性鉴别和诊断。结果本文45例患者的58个病灶中良性病灶42个(增生结节4个,滤泡性腺瘤4个,炎性结节3个,结节性甲状腺肿31个);恶性病灶16个,均为乳头状癌。在58个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良性病灶中大部分病灶弹性评分在3分以下(包括3分),而恶性组的大部分病灶弹性评分在4分以下(包括4分),经统计学分析良性病灶和恶性病灶的弹性分级情况比较有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按照上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3分以下(包括3分)为良性病灶标准,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在4分以上(包括4分)为恶性病灶标准,进行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鉴别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效能分析发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评分对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7.50%、92.86%、82.35%、95.12%。结论超声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具有无创、无痛、操作便捷,对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意义会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3.
乳腺肿块的超声弹性成像和外科检查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对超声弹性成像和外科检查乳腺肿块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这两种检查方法在乳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分别用弹性成像技术和外科触诊检查对61枚乳腺肿块进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并与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超声弹性成像和外科触诊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中,超声弹性成像的准确性要高于外科触诊。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为超声鉴别诊断良、恶性乳腺肿块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尤其在一些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_目的:分析弹性成像评分与免疫组织化学因子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关系,探讨弹性成像评分对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选取乳腺肿瘤患者100例,运用彩色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患者的病灶进行探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患者新鲜活检组织标本进行处理,记录其 ER 和 PR 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乳腺肿瘤弹性成像评分与 ER(rs=0.835,P=0.000)及 PR(rs=0.816,P=0.000)的表达程度均呈正相关。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总体符合率达到73%,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近似(ER:71%,PR:61%),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弹性成像评分与病灶 ER 及 PR 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对鉴别乳腺肿瘤良恶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尤焕焕  李京京  毛伦 《武警医学》2015,26(6):587-588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我院186例患者的205个乳腺肿块,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评分采用改良5分法,4~5分为恶性,1~3分为良性,并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结果 灵敏度80%,特异度98.7%,准确率94.1%,阳性预测值95.2%,阴性预测值93.9%,一致性检验χ2为138.9,P<0.01。被误诊为良性的肿块分别是浸润性癌4例,黏液腺癌1例,髓样癌3例,纤维腺癌2例;被误诊为恶性的均为纤维腺瘤。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在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方面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收治的125例乳腺肿块分别采用超声弹性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诊断方法进行检查。结果以弹性评分为4~5分高度预测恶性的标准,对比并统计超声弹性成像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诊断方法在乳腺良恶性鉴别中效果,结果显示超声弹性成像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02、5.68、4.79,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无创评价组织弹性的显像方式,可以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肿块进行更加客观的评价分析,其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均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乳腺疾病良恶性鉴别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8例在本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乳腺疾病患者采用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乳腺病灶按照良恶性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观察两组弹性图特征并进行评分,测量两组病灶灰阶面积(GA)和弹性成像面积(EA),计算二者比值,并对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良性组患者中UE评分在4分及4分以上病灶8个,而恶性组则有28个,经统计学分析发现两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良性组的EA/GA比值为(1.05±0.14),恶性组的EA/GA比值为(1.43±0.32),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恶性组的EA/GA比值明显高于良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分及其图像特征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灶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乳腺病变良恶性上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随机来我院检查的400例患者共433个乳腺病灶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及弹性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结果:常规超声成像和弹性成像在鉴别乳腺病灶良恶性上价值相当(灵敏度、特异度及正确率分别为84.8%、82.8%及83.6%和83.6%、78.2%及80.4%,P〉0.05),但联合应用2种技术灵敏度提高至93.0%,比常规超声检查显著提高(P≤0.01)。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恶性病变较敏感,能帮助诊断常规超声较难鉴别的良恶性病变,两者联合应用可进一步提高超声技术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组织弹性成像面积比在鉴别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方法:用组织弹性成像技术对192例患者进行检查,计算弹性面积比,绘制ROC曲线,确定判别良恶性肿瘤的面积比界值.结果:乳腺良性和恶性肿块的组织面积比有显著性差异,以面积比=1.65作为良恶性肿瘤诊断的界值,则其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6.47% (52/68)、96.77% (120/124)、89.58%(172/192).结论: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在鉴别乳腺肿块良恶性方面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超声弹性成像鉴别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良恶性的诊断效用。278例女性,共293个BI-RADS(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3~5级不可触及的乳腺病灶,在进行超声引导活检之前先用B超而后使用弹性成像进行评估。在293个病灶中(体积大至2cm)110个(37.5%)组织学表现是恶性的,183个(62.5%)是良性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502例患者,共567个肿块纳入本研究,分为良性组及恶性组,对比2组患者间临床资料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常规超声联合UE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3.8%,特异性为88.1%,准确性为90.3%,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9.5,P<0.001),同时也高于单项UE(χ2=332.2,P<0.001)。结论:在规范评分指标的前提下常规超声联合UE对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前分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ltrasonic elastography,UE)联合常规超声(coventional ultrasonogaphy,CUS)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分别对98例(119个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均以手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单独应用常规超声、单独应用弹性成像、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综合诊断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粗符合率(CA)、阳性预测值(PV+)、阴性预测值(PV-)。结果: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高于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应用可以明显提高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乳腺肿瘤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对经病理证实的139例148个乳腺肿瘤病灶分析,比较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诊断结果的差异。结果148个病灶中,病理结果显示良性病灶76个,恶性病灶72个。超声造影联合常规超声在对恶性肿块诊断中的灵敏度为86.1%,特异度为93.4%,准确率为89.9%,均优于单纯常规超声(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88-2%,准确率为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超声对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超声弹性成像(UE)中肿瘤深度对于判断乳腺肿物的良、恶性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0月间收治的178例因乳腺肿块行手术切除患者为观察对象,纳入病灶200个。依据肿瘤深度不同分4组。对所有的患者在术前均予以常规超声检查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不同深度肿瘤的UE成像情况、分析诊断效能(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以及阴、阳性预测值),对比良恶性乳腺肿瘤UE成像检查的阳性率。结果诊断良性病灶114个、恶性病灶86个;D组成像效果与A、B、C组相比的UE成像效果更差(P<0.05);A组特异度与B、C、D组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准确度显著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E成像技术对恶性病灶的诊断阳性率显著更高(P<0.05)。结论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中,对于乳腺肿物的良、恶性成像质量,诊断的特异度与准确度均受到肿瘤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及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西门子3.0T磁共振后处理工作站对病理证实的75例卵巢占位性病变囊实性部分ADC值进行测量,对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ADC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其最佳诊断阈值;卵巢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各组间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MRI及MRI+CA125两种方法分别与病理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2检验和Kappa检验进行分析。结果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囊性部分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15,最佳良恶性阈值为2711.6×10-3 mm2/s;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实性部分ADC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858,最佳良恶性阈值为920.3×10-3 mm2/s;卵巢囊性占位性病变整体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卵巢恶性肿瘤及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分别与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实性占位性病变整体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多重比较分析,卵巢恶性肿瘤与其余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MRI+CA125两种方法分别与病理吻合分析,MRI诊断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为90.0%,特异度为82.2%,准确度为85.3%,约登指数为72.2%;MRI+CA125联合诊断卵巢良恶性占位性病变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86.7%,准确度为89.3%,约登指数为80.0%;检验吻合系数MRI+CA125(0.783)>MRI(0.703),表明MRI+CA125联合诊断与病理的吻合度更好。结论 MR扩散加权成像及联合血清CA125对卵巢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提高卵巢占位性病变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超声造影对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拾命  黄道中   《放射学实践》2011,26(5):553-55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良恶性肝脏局灶性病变(FLL)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应用超声造影反向脉冲谐波显像(PIH)技术实时观察52例(57个病灶)FLL血流灌注增强方式,并通过TIC定量参数对FLL血流灌注进行定量评估。结果:37个恶性病灶与20个良性病灶比较,各参数(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始消时间、消退后强度、峰值强度与延迟期强度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将病灶峰值强度与消退后的差值为7dB作为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区分点时,诊断良、恶性病变的符合率分别为91%和90%。结论:肝脏局灶性病灶峰值强度和消退后强度的差值对于FLL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包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高频探头对85例各种原因引起的乳腺包块进行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并与超声诊断对照分析。结果85例乳腺包块经病理证实良性者32例,二维+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30例,诊断符合率为93.8%;恶性者53例,二维+多普勒超声准确诊断50例,诊断符合率为94.3%,且无论良性或恶性,二维+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均较单纯二维声像图诊断率高。结论二维声像图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可大大提高诊断的正确率,对乳腺疾病的早期发现及良恶性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气管肿瘤及肿瘤样变的MSCT特征及评价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9例经病理证实的气管肿瘤及肿瘤样变的MSCT表现,并结合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如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技术(VR)、CT仿真支气管镜(VB)图像进行分析诊断。结果:根据病灶的MSCT表现分为四种类型:①管腔内窄基底息肉样结节型;②管腔内广基底结节或肿块型;③单纯沿管壁浸润增厚型;④管腔内外肿块型。29例中,良性肿瘤4例CT表现为管腔内圆形或类圆形结节影,轮廓光滑,呈窄基底与管壁相连,局部管壁不增厚。低度恶性肿瘤17例表现为广基底结节或肿块或沿管壁浸润增厚为主。恶性肿瘤5例CT表现为管腔内外肿块,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此外2例炎性假瘤和1例气管硬结病患者亦具有良性病变的CT特征。结论:MSCT薄层横轴位及MPR、VR、VB图像重建技术能很好地显示气管病变的形态特征,定位准确,根据病变不同CT表现亦有助于定性诊断及肿瘤良恶性的鉴别,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及可靠的影像学信息。MSCT是一种诊断准确性高,实用性较强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钼靶X线鉴别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钼靶X线表现特征 ,以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对经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 98例乳腺肿瘤钼靶X线表现特征进行对照分析 ,其中恶性 67例 ,良性 3 1例。结果 毛刺状肿块、细微簇样钙化是乳腺恶性肿瘤特异性X线征象。良恶性肿瘤X线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84%和 89.6%。结论 乳腺钼靶X线摄影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