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和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4月-2022年1月在本院行颅脑高分辨率(HR)MRI检查的8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临床资料分为无糖尿病组(40例)、血糖控制良好组(10例)和血糖控制不良组(32例)。基于HR-MRI图像,测量每例患者颅内动脉最狭窄处斑块的长度、厚度和管腔狭窄率,并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3组之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分别按照颅内动脉最狭窄处斑块的长度、厚度及管腔狭窄率的中位数,将82例患者分成两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度、厚度及管腔狭窄率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无糖尿病组、血糖控制良好组及血糖控制不良组之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1.454,P<0.001);三组之间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和管腔狭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控制不良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长度的独立风险因素(OR=1.98,95%CI:1.15~3.41,P=0.013),甘油三酯升高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和管腔狭窄率的独立风险因素(OR=3.36,95%CI:1.27~8.89,P=0.014;OR=4.04,95%CI:1.48~10.99,P=0.006)。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HR-MRI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血糖控制不良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病变与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近两年在我科住院的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大血管并发症者70例,合并大血管并发症者82例,检测其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踝臂指数(ABI),并测定其血糖、血脂、尿酸及体重指数,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①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与无血管病发症组比较,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比例、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水平及HDL-C有差异。②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颈动脉IMT值显著增高,斑块发生率高,ABI异常率高。结论 2型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与多种因素相关,ABI与常见心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存在聚集性。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评价贫血与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单中心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共91例接受DCB治疗的股腘动脉ASO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患者是否存在贫血分为贫血组(n=36)和无贫血组(n=55)。对比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再狭窄危险因素。 结果 91例患者平均年龄(70.76±7.51)岁,男63例。Kaplan- 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DCB 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为80.2%。共有18例患者发生再狭窄,其中贫血组12例(33.3%),无贫血组6例(10.9%),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9);再狭窄组贫血患者占比(66.7%),大于无再狭窄组(32.9%)(P=0.009);贫血组患者术后12个月一期通畅率(66.7%)显著低于无贫血组患者(89.1%)(Log-rank P=0.0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贫血(OR=5.297,95%CI=1.179~23.800,P=0.030)、重度钙化(OR=12.213,95%CI=1.806~82.579,P=0.010)是股腘动脉ASO患者DCB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贫血与股腘动脉ASO患者DCB术后再狭窄风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旭  吕豪  万建平  刘清源  于显钊 《武警医学》2010,21(10):869-871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发病情况,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异常的危险因素.方法 41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踝臂指数<0.9和≥0.9分为外周动脉疾病组和非外周动脉疾病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确定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PAD者为83例,总发病率为20.05%;PAD组平均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高于非PAD组(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是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踝臂指数是筛查2型糖尿病合并外周动脉疾病的简单易行的可靠指标,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是2型糖尿病踝臂指数降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通过CT血管成像(CTA)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脂肪组织(PCAT)炎症与斑块特征的相关性,探讨头颈部CTA检查在颈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头颈部CTA检查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Hcy值分为高Hcy组和Hcy正常组,再根据是否患高血压分为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对照组,记录各组PCAT的衰减值(平扫期及增强期),斑块特征参数(斑块面积、斑块负荷和重构指数),并计算净增强值,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组间PCAT炎症变化和斑块特征参数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结果表明,H型高血压组、单纯高Hcy组与对照组在PCAT增强期衰减值与净强化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组易损斑块率与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型高血压(OR=8.228,95%CI:2.371~28.549,P=0.001)、Hcy值(OR=1.183,95%CI:1.049~1.334,P=0.006)、管腔狭窄程度(OR=1.087,95%CI:1.054~1.122,P<0.001)及净强化值(OR=1.205,95%CI:1.101~1.319,P<0.001)是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颈部CTA在定量斑块特征、PCAT衰减方面有重要作用,H型高血压、Hcy值、管腔狭窄及PCAT净增强值是评估斑块易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在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5例症状性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4例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9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CFDS)检查。MS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每段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成分比例由GEAW4.3工作站AVA软件自动测量。其中狭窄程度与DSA相比较,评价MSCTA自动测量血管诊断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粥样硬化斑块密度分析与CFDS相比较,评价MSCTA彩色编码技术分析成分比例的准确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91.0%,阴性预测率为97.6%,阳性预测率为86.9%,准确性为93.1%。MSCTA检出的粥样硬化斑块图密度分析与CFDS的符合率为80.3%,其中诊断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8.2%,准确性为96.7%,阴性预测率为98.2%,阳性预测率为83.3%。结论: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以及诊断钙化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制订手术方案,选择介入材料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6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92条下肢进行MSCTA检查,所有血管分为552个节段,重点对股浅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进行分析,46例中9例与血管造影对照,14例与手术对照,25例与超声检查对照研究.结果 MSCTA与血管造影符合率91.26%,与手术符合率92.13%,与超声符合率93.09%.结论 MSCTA能准确直观地显示下肢动脉的立体解剖特点,清楚显示下肢动脉狭窄、闭塞,为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是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较为理想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DM)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非DM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下肢动脉检查,测量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管腔狭窄部位、管腔闭塞部位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DM患者下肢动脉管腔的硬化斑块、狭窄、闭塞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硬化斑块发生在股动脉最常见,而管腔狭窄、闭塞发生在腘动脉远侧动脉多见,胫前动脉受累最为明显。结论:CDFI对DM患者下肢动脉病变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预测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型狭窄性闭塞(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related occlusion,ICAS-O)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机械取栓治疗并取得再通的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使用CTA进行侧支循环评分。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究ICAS-O的相关预测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患者109例,其中37例(33.9%)为ICAS-O。多因素分析显示,较好的侧支循环(OR=5.343,95%CI=1.969~14.497,P=0.001)、吸烟史(OR=4.655,95%CI=1.384~15.653,P=0.013)患者合并ICAS-O的比例较高;而心房颤动(房颤)病史(OR=0.188,95%CI=0.064~0.555,P=0.002)是ICAS-O阴性预测因素。结论 较好的侧支循环及吸烟史是急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患者合并ICAS-O的阳性预测因素,而房颤病史是其阴性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方法对200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研究,采集人口学因素、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实验检测等临床资料。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吸烟、高血压病史、TG、TC和纤维蛋白原的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1.868)、年龄(OR=2.307,OR=5.608)、BMI(OR=2.214)、高血压病史(OR=12.409)和TC(OR=2.542)是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高龄是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人群,肥胖、高血压病史和高TC是导致出血性脑卒中的显著危险因素。良好的血压和血脂控制,合理膳食,加强锻炼,改善肥胖是预防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利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研究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胸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特点。方法收集120例胸痛患者(糖尿病组60例,非糖尿病组60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像资料,观察2N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分布特点与类型,并进行对照研究。并将糖尿病组60例患者根据病程将其分成3组(〈5年,5-10年,〉10年),并对各组冠状动脉狭窄及斑块性质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20例患者共计1800段血管进行分析,其中糖尿病组存在斑块297段,而非糖尿病组存在斑块119段(χ2=99.057,P〈0.01),糖尿病组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少于非糖尿病组,糖尿病组2支及以上的病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受累血管段分布中,以左冠前降支受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6,P〈0.05),而左冠主干、回旋支及右侧冠状动脉均无明显差异。在斑块类型分布中,糖尿病组以软斑块和混合斑块为主(P〈0.05)。60例糖尿病患者中,〈5年组斑块发生率14.2%(64/450),病变以软斑块为主,管腔以轻度狭窄为主;5~10年组斑块发生率为46.7%(112/240),病变以混合性斑块为主,管腔呈现中度狭窄为主;〉10年组斑块发生率57.6%(121/210),病变以混合斑块和钙化斑块为主,管腔多呈中.重度狭窄。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糖尿病和非糖尿病胸痛患者的粥样斑块之间的差异,同时能够准确识别斑块分布和特征,进行危险评估,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糖代谢异常对非靶病变进展的影响。方法 分析中国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多变量回顾分析研究(RIPPER)中2010年1月至2016年7月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并在12~24个月复查CAG的冠心病患者病变进展多变量数据,共1 108例患者第1次CAG记录到至少1处冠状动脉非靶病变,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方法分析2次造影病变程度。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非靶病变进展定义:病变冠状动脉先前有≥50%狭窄,其直径减少≥10%;或先前有<50%狭窄,其直径减少≥30%。根据是否出现非靶病变进展分两组,比较两组间人口学特征、临床和实验室检验、QCA分析结果,评估非靶病变进展危险因素。 结果 1 108例中264例(23.8%)有靶病变进展(进展组),844例无进展(无进展组)。进展组患者男性比例明显高于无进展组[80.3%(212/264)对 74.3%(627/844),P=0.047],随访期C-反应蛋白(CRP)、基线期餐后2 h血糖均明显高于无进展组[1.18 mg/L对0.80 mg/L,P=0.026;8.33 mmol/L对 7.90 mmol/L,P=0.016],非靶病变数明显多于无进展组(P<0.001)。两组间其他糖代谢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期餐后2 h血糖(OR=1.082,95%CI=1.029~1.138,P=0.002)、非靶病变数(OR=1.741, 95%CI=1.447~2.094, P<0.001)为冠心病患者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基线期餐后2 h血糖每升高1 mmol/L,非靶病变斑块进展风险提高8.2%,非靶病变数每增加1枚,非靶病变斑块进展风险提高74.1%。 结论 基线期餐后2 h血糖升高、非靶病变数是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非靶病变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MSCTA分析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其发生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而行MSCTA检查的31例患者的CTA资料,分为膝以上动脉组、膝以下动脉组,将存在病变的动脉段纳入研究范围,分析病变好发部位及狭窄程度。结果:本组294支动脉段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较多累及双侧多支动脉;膝以上动脉组血管以Ⅰ、Ⅱ级狭窄为主,膝以下组血管则以Ⅲ、Ⅳ级狭窄为主;膝以上动脉组中股动脉段Ⅲ级、Ⅳ级狭窄较其他为著;膝以下动脉组中腓动脉段Ⅲ级、Ⅳ级狭窄相对较轻。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大多累及双侧多支血管,以膝以下远段血管为著。  相似文献   

14.
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ABI)常用于下肢外周动脉病(Perip 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的诊断,近年研究显示踝臂指数(ABI)降低对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和死亡也具有很高的价值。本研究对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患者同时测量踝臂指数,探讨踝臂指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CT血管造影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30例编入TIA组,选取同期40例体检者编入对照组,均行常规CT和CT血管造影。评估椎基底动脉的病变,包括椎基底动脉狭窄、走行迂曲、变异。结果:30例TIA组25例有椎基底动脉异常表现:椎基底动脉管腔狭窄27支;狭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阻塞管腔14支,椎动脉迂曲致局部狭窄6支,骨质增生压迫椎动脉狭窄2支,先天发育细小5支;狭窄部位:V1段5支,V2段3支,V3段3支,V4段13支,基底动脉狭窄3支;其中轻度狭窄8支,中度狭窄11支,重度狭窄7支,闭塞1支;椎动脉明显迂曲6支;基底动脉起源异常1支;椎动脉一侧发育细小3支;椎动脉窗1支。40例对照组,8例8支椎基底动脉狭窄,其中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2支,同时伴椎动脉迂曲1支。两组暴露率有统计学差异(2=27.59,P〈0.001)。椎基底动脉异常是发生椎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OR=20)。结论:CTA是一种很好的显示椎基底动脉解剖关系及其病变的检查方法,对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因有很好的显示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青海西宁地区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联合彩超(CDFI)筛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2月在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西宁地区2型糖尿病人群150例和147例非糖尿病人群进行ABI检测,对ABI≤0.9、ABI≥1.3异常者同时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50例糖尿病组中ABI异常检出18例,占总数的12.00%,在147例非糖尿病组中ABI异常检出9例,占总数的6.12%,两组ABI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异常经下肢血管彩超证实有病变的糖尿病组7例(38.89%),非糖尿病组1例(11.11%),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联合踝臂指数与下肢血管彩超在早期筛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30例病人(男19、女11,41~85岁)的31条股腘动脉施行了经皮准分子激光血管成形术。所有病人均有周围血管疾病症状,血管造影均证实了病变范围及严重程度。19例作了下肢术前彩色多普勒血流图。所有病例都测定了基线踝-臂指数。术前平均踝-臂指数是0.62±0.10(0.41~0.75)。股腘动脉狭窄9例,闭塞22例。狭窄度93.5%±4.7%(85%~99%),闭塞长度3~40cm(平均10.9nm±9.5)。所用激光是308nm氯化氙脉冲准分子装置。对狭窄病变及完全闭塞血管分别采用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CE MRA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者,行3D-CE MRA数据采集,原始图像减影后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多平面重建(MPR),获得双下肢CE-MRA图像。结合原始图像进行综合观察和分析,并运用图像工作站上的测量工具对血管狭窄进行准确测量并分级。均作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3D-CE MRA检查结果与DSA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显示动脉包括腹主动脉、髂总动脉、髂外动脉、髂内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以及各侧支循环,显示率100%。38例中显示硬化而无明显狭窄3例,轻度狭窄8例,中度狭窄12例,重度狭窄6例,动脉闭塞9例。DSA检查部位符合率95%,狭窄程度符合率90%。结论:3D-CE MRA能全面准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与DSA检查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在一定程度上可替代传统DSA检查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进行术前血管评价及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与糖尿病足Wagner分级、踝肱指数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9例疑有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CE-MRA扫描。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重建获得下肢整体血管图像,并结合原始图像综合分析血管狭窄情况,记录血管狭窄评分。同时采集患者临床资料,记录Wagner分级及踝肱指数。分析血管狭窄程度与临Wagner分级及踝肱指数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下肢动脉狭窄评分与Wagner分级呈正相关(r=0.791,P0.01),与踝肱指数呈负相关(r=-0.871,P0.01)。结论下肢动脉CE-MRA能较为客观、全面的反映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狭窄情况,为临床诊治及预防糖尿病足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易损斑块与颈动脉支架置入(CAS)术后30 d不良事件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接受CAS的患者临床资料,分为稳定斑块组(A组,19例)及易损斑块组(B组,38例),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及术后30 d发生不良事件的情况,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稳定性与术后30天不良事件的关系。 结果57例患者术后30 d发生不良事件10例(17.54%),其中稳定斑块组1例,易损斑块组9例,其中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塞)4例(7.01%)。术后严重不良事件3例(3/57,5.26%)均为B组患者,其中急性脑梗塞2例,颈动脉溃疡斑块破裂渗血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OR=18.789,95%CI =1.648~214.220,P=0.018)、易损斑块(OR=21.806,95%CI= 1.278~372.177,P=0.033)及应用开环型支架(OR=14.645,95%CI= 1.407~152.417,P=0.025)为CAS术后30 d发生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结论CAS术后30 d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与易损斑块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