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90年1月至2000年9月对41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术,并与一般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75例均为我院住院病人,经头颅CT和腰穿确诊为SAH,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27~70岁,其中有头痛者40例。对照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30~69岁,其中有头痛者3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症状、体征等方面经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2.
张广佩 《河北医药》2000,22(12):888-888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所有例病均来自 1995年1月~ 2 0 0 0年 4月住院病人。诊断标准 :(1)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2 )脑膜刺激征阳性 ;(3)均匀一致的血性脑脊液 ;(4)头颅CT。所有病人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其中男 2 7例 ,女 2 1例 ,年龄 32~ 6 3岁 ,平均 5 2 .3岁。就诊时间 6h~ 2d。1.2 方法 所有病例确诊后 ,即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脑脊液置换术。方法 :常规腰穿放脑脊液 ,每次取脑脊液 5ml,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后 ,再取脑脊液 ,共置换 15~ 2 0ml ,于最后一次置换术时鞘内注入氟美松 5mg。根据病情 ,隔 2~ 3d置换一次…  相似文献   

3.
谭晓帆  叶诚 《江西医药》2007,42(12):1133-1135
目的 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的不良反应,探讨其适应症.方法 回顾分析22例行脑脊液置换术的SAH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发生再出血,7例置换后病情反而加重.基本为出血量大者;出血集中在脑千周围,脑室或在脑沟表面形成血块者:有意识障碍者;以及脑脊液压力过低者.结论 对于出血量大的,或出血集中在脑干周围.脑室或在脑沟表面形成血块的.有意识障碍的,以及脑脊液压力过低的病人,慎行脑脊液置换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治疗组(n=46),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方案。观察指标: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情况,脑脊液血红蛋白(Hb)清除时间,并发症发生概率,治疗效果评价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患者头痛、颈项强直、意识障碍恢复情况等症状体征,脑脊液Hb清除时间,脑积水、脑血管痉挛、脑梗死等并发症,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能明显改善临床表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头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患者多伴有头痛。我们 2000-2003年对42例住院SAH伴头痛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加用脑脊液置换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罗状英  刘少勇 《哈尔滨医药》2014,34(1):77-77,79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行脑脊液(CSF)置换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提高SAH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2012年1月至12月的12例SAH患者,通过腰穿反复多次用生理盐水置换出血性脑脊液.结果 本组12例SAH患者经CSF置换术和精心护理,95%临床症状改善,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痊愈出院.结论 CSF置换术及护理配合,降低了SAH患者颅内压,改善脑脊液循环,缓解头痛,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脊液置换术的观察护理方法与措施,认为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在治疗和防止疾病复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效果。方法: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给予吸氧、降颅压、止血、防止脑血管痉挛等一般治疗;治疗组在一般治疗的同时行脑脊液置换治疗,将两组病人的临床症状改善,脑脊液正常,意识转清、CT改变的时间及残死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脑脊液正常,意识转清,CT改变的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提前,残死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效果肯定,基层医院即可开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脑脊液置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把我院诊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脑脊液置换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和并发症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脑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脊液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7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结果两组体征的改变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能减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脑梗死等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恢复,操作简单易行、安全,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CSF置换治疗SAH的疗效。方法治疗组行腰穿放出CSF10ml,再注入生理盐水10ml重复3~4次后加入地塞米松5mg鞘内注射每周2次。结果治疗组头痛迅速缓解,脑膜刺激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死亡率低。结论腰穿CSF置换是治疗SAH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疗效。方法53例SAH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为内科常规治疗、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头痛缓解时间明显缩短(P<0.05);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的并发征发生率显著减少(P<0.05);再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联用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缓解头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置换加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附26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HA)的患者 ,采取早期大剂量脑脊液置换加尼莫地平治疗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治疗组26例 ,其中男11例 ,女15例 ,年龄28~60岁 ,平均44岁 ;另选择1996~1998年收治的SHA患者26例为对照组 ,男12例 ,女14例 ,年龄25~70岁 ,平均47 5岁 ,均在发病后3天入院。诊断标准为急性起病 ,伴剧烈头痛、呕吐 ,颈强直 ,脑膜刺激征阳性 ,腰穿为血性脑脊液。大部分患者经CT或MRI证实。按Hunt和Hess分级标准 :治疗组 :Ⅰ级8例、Ⅱ级9例、Ⅲ级7…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托拉塞米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方法将2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给予相同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托拉塞米20mg及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给予呋塞米20mg及20%甘露醇125mL,两组均间隔6h给药,7d后逐渐减量。腰椎穿刺测量用药前后颅内压力变化情况,抽取静脉血送检电解质,及记录24h尿量。结果于疗程相同时间段,治疗组颅内压降低明显低于对照组,24h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治疗组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托拉塞米协同甘露醇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水肿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70-172
目的探讨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后TSAH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引流术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腰椎穿刺放液,观察组给予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蛛网膜下腔积血的清除时间,及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GOS评定疗效。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神经刺激症状,脑梗死,感染,脑积水,癫痫。结果观察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48,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积血清除时间(7.32±3.63)d,明显少于对照组(13.63±3.77)d,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GOS预后评价,观察组预后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有效的清除蛛网膜下腔积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预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置换术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87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并对实验组行护理干预.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预后以及相关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脑脊液置换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不同置换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置换量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大量脑脊液置换组)30例、B组(小量脑脊液置换组)30例。对A、B组腰椎穿刺用三通管行脑脊液置换,置换总量A组50~70ml做,B组10~30ml/次。结果头痛缓解时间A组〈B组(P〈0.01);继发脑血管痉挛、脑积水的发生率A组〈B组(P〈0.05),但再出血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总有效率A组〉B组(P〈0.05)。结论 早期大量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效果优于小量脑脊液置换,但都不能减少再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 采集35例SAH患者脑脊液标本,采集时间为入院后第1~3、7~9、13~15天,采用放免法检测脑脊液中内皮素1(ET-1)浓度.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 出血后第3天脑脊液中ET-1浓度即有明显升高,在出血后第7天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血管痉挛患者ET-1浓度明显高于未痉挛者.结论 SAH患者脑脊液中ET-1浓度的升高参与SAH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其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CVS)程度有关,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治疗脑外科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间收治的108例经脑外科治疗术后切口发生脑脊液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10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术,对照组采用漏口旁头皮下引流术.结果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相当(P>0.05),实验组治疗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持续蛛网膜下腔引流脑脊液治疗脑外科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的临床治愈率高,治疗时间短,病人痛苦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脊液溶血磷脂酸(LPA)含量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脑积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和辅助检查确诊的aSAH患者72例,于发病1、7、14、28d测定脑脊液中LPA含量,观察LPA含量与脑积水发生在时程上的相关性。结果 72例SAH患者中有23例(31.9%)发生脑积水,平均发生时间为(12.6±9.7)d。发病7d时aSAH患者脑脊液中LPA含量与发病1d时相比明显升高(P=0.002),14 d时开始下降,28d时与发病1d时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931)。发病7、14d时脑积水组脑脊液LPA含量显著高于无脑积水组(t1=11.15,P1=0.000;t2=4.90,P2=0.001),1、28d时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t1=1.126,P1=0.286;t2=0.726,P2=0.484)。结论脑脊液aSAH LPA水平在SAH后7~14d明显升高,且在时程上与脑积水的发生有明显关联;脑脊液LPA可能参与了aSAH后脑积水的形成,检测脑脊液LPA含量对预测aSAH后脑积水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