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的技术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对15例正常志愿者行双侧臂丛神经成像:包括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T1W/T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T2W/T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加SPIR脂肪抑制(T2W/SPIR)冠状位扫描以及弥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序列(DWIBS)轴位扫描。结果:T1W/TSE、T2W/TSE、及T2W/SPIR对臂丛节后神经同层显示率分别为53.3%、56.7%和83.3%;DWIBSMIP重建图像对臂丛神经的全貌显示较为完整、清晰、直观;T1W/TSE、T2W/TSE、T2W/SPIR及DWIBSMIP重建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0.9±0.9、10.7±1.3、18.5±6.8和29.9±13.3,T2W/SPIR序列和DWIBSMIP重建图像的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T1W/TSE和T2W/TSE序列。结论:T2W/SPIR序列对臂丛神经的同层显示率及图像的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常规T1W/TSE、T2W/TSE序列,DWIBSMIP重建图像能够显示臂丛神经的全貌,两者为臂丛神经成像较为有效的技术方法,对于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臂丛神经MRI正常表现及检查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正常臂丛神经在MRI不同成像序列中的表现,确定臂丛神经损伤时最佳MRI检查方案。方法20名正常志愿者行常规及MR新技术检查。观察各序列中臂丛神经的表现及显示情况。结果常规T1WI、T2WI臂丛神经呈等信号,STIR上呈高信号。冠状面T1WI、T2WI及STIR图像对比噪声比分别为:4.96±0.31、6.07±0.18、23.09±1.20,STIR图像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常规组(P=0.000);对节后段C5,6神经根及上干的显示评分STIR序列明显高于常规序列。3D-FIESTA-c序列清晰显示椎管内神经前后根,为脑脊液高信号环绕下的等信号丝状结构。3D-FSPGR图像可清晰显示臂丛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结论联合常规及MRI新技术,可全面、清晰地显示臂丛神经,作为臂丛神经的常规检查方案。  相似文献   

3.
背景信号抑制弥散加权成像在臂丛神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结合STIR-EPI背景抑制技术在臂丛神经成像的技术参数及其可行性。方法对32名接受颈部MR检查的患者(17~66岁,男15例,女17例)行常规臂丛神经冠状位STIR/longTE序列及横断位STIR-EPIDWI序列扫描。对STIR-EPIDWI序列原始图像行MIP重建,获得臂丛神经任意角度的冠状位图像。观察两种成像方法获得的臂丛神经图像,计算32例患者共64侧可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的数目,并对两者臂丛神经的显示率进行配对资料的χ2检验。结果在总共64侧臂丛神经中能清晰显示的臂丛神经根、神经节、锁骨上神经及锁骨下神经在STIR-EPIDWI的冠状位重建图像分别为60/64、57/64、56/64、50/64;在STIR/longTE序列为37/64、28/64、52/64、44/64。在STIR-EPIDWI的冠状位重建图像上,能较充分展现臂丛神经的走行。STIR-EPIDWI序列对臂丛神经根及神经节的显示率要高于STIR/longTE序列(χ2=18.983,P<0.05;χ2=33.072,P<0.05),而且有良好的背景信号(脂肪、血管)抑制效果。对锁骨上和锁骨下神经的显示,两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背景信号抑制STIR-EPIDWI序列与常规STIR/longTE序列相比,能同样满意地显示臂丛神经,而且对神经根和神经节的显示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评价磁共振臂丛神经成像在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30例拟诊为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设为观察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分别行3.0T磁共振臂丛神经成像(MRN)的3D-STIR序列平扫+增强扫描检查,前后进行图像配准分析;对照组为20例非颈肩部疼痛的同龄段健康人,行3.0T磁共振臂丛MRN的3D-STIR序列平扫和增强检查,与观察组治疗前进行图像比对分析;观察臂丛神经及其周围斜角肌组织情况。 结果:治疗前的30例患者臂丛神经MRN平扫检查,其中有27例臂丛神经走形正常,2例提示臂丛神经根有神经鞘囊肿,1例臂丛神经存在压迫,增强扫描臂丛神经和周围斜角肌组织未见异常强化;治疗1个月后复查臂丛神经MRN平扫和增强图像,与治疗前图像对比观察,臂丛神经和周围斜角肌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20例同龄段非颈肩上臂疼痛体检者,17例臂丛神经MRN正常,3例提示臂丛神经根有神经根鞘囊肿,增强后扫描臂丛神经和周围斜角肌组织未见异常强化,与患者治疗前图像对比未见异常变化。 结论:高分辨率3.0T臂丛MRN平扫和增强可以检查出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神经卡压部位。  相似文献   

5.
弥散加权神经成像术诊断臂丛神经病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神经成像术(DW-MRN)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定量诊断价值. 方法对52例受检者行常规MR序列及重T2脂肪抑制(T2WI/SPIR)和DW-MRN.其中20例臂丛神经病变患者按病理类型分为损伤组、炎症组和肿瘤组. 结果 与T2WI/SPIR比较,DW-MRN臂丛C7神经节的对比噪声比和病灶对比噪声比均较高(t=2.19、3.91,P均<0.05),对臂丛神经病变诊断的灵敏度亦较高(χ~2=4.44,P<0.05).臂丛神经病变的ADC值高于正常神经节和中干(t=4.80、5.69,P均<0.05);损伤组和肿瘤组的ADC值高于炎症组(F=6.99、5.28,P均<0.05). 结论 DW-MRN对臂丛神经及其病变有良好的显示能力,ADC值可作为臂丛神经病变的定量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三种MR序列对臂丛节后神经显示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显示臂丛节后神经的较理想的MR检查序列.方法 采用1.5T MRI对30名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神经冠状面扫描,三种序列分别为T 2/FSE序列、STIR序列、T2/FSE/FAST,各序列所用层厚、层间距及扫描范围均相同.由两位高年资MR诊断医师和一位MR技师根据所得图像评估每一序列对正常臂丛节后神经的显示情况.结果 三种序列均能显示臂丛节后神经,T2/FSE/FAST序列优于T 2/FSE和STIR序列(χ^2=12.38, P〈0.05;χ2=9.32,P〈0.05),而T 2/FSE、STIR二种序列显示臂丛节后神经相当( χ^2=0.268,P〉0.05).结论 T2/FSE/FAST是显示臂丛节后神经较满意的序列.  相似文献   

7.
3.0T MRI IDEAL序列显示正常臂丛神经节后段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3.0T MRI IDEAL序列对正常人臂丛节后神经的显示及其可行性。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神经MR冠状位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I、STIR、IDEAL序列。各序列所用层厚、层间隔及扫描范围均相同。3种序列对臂丛神经节后段的组织对比度、边缘锐利度、图像质量几方面进行观察。结果:3种序列均能显示臂丛神经节后段;图像质量、组织对比度及边缘锐利度比较,IDEAL序列优于T1WI和STIR序列(P<0.05)。MPR重建后IDEAL效果最佳。结论:IDEAL是显示臂丛神经较满意的序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匀场辅助装置在3DCube T2W序列正常臂丛神经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相同参数对30名健康志愿者双侧臂丛神经进行2次斜冠状位3DCube T2W序列扫描,第2次扫描时使用匀场辅助装置,测量神经、肌肉、背景噪声信号,并进行MIP、CPR等后处理和图像质量评级,计算神经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结果常规扫描图像常出现颈部低信号伪影、颈肩部脂肪抑制不均匀现象,神经根、斜角肌、胸锁关节和腋动脉水平臂丛神经成像质量分级分别为2.38±0.64、2.45±0.53、1.73±0.66、1.95±0.53。使用匀场辅助装置后,图像颈部伪影消除,颈肩部脂肪抑制效果明显改善,神经根、斜角肌、胸锁关节和腋动脉水平臂丛神经成像质量分级分别为3.95±0.21、3.82±0.39、3.38±0.55、1.97±0.41;其中神经根、斜角肌、胸锁关节水平臂丛神经成像质量分级高于常规扫描图像(P均<0.001)。常规扫描图像的SNR及CNR分别为13.14±4.37、6.65±2.96,使用匀场辅助装置后分别为15.10±5.91、8.03±3.63(P均<0.05)。结论在3DCube T2W序列臂丛神经成像中,应用匀场辅助装置可改善局部磁场均匀度,提高臂丛神经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与背景抑制DWI(DWIBS)、基于3D短T1反转恢复(3D-STIR)序列对比,探讨3D-nerve序列对新生儿臂丛神经的成像效果。方法 对15例臂丛神经损伤的新生儿行MR扫描,扫描序列包括3D-nerve、DWBIS、3D-STIR,评估每个序列图像的血管搏动伪影、脂肪抑制均匀性及臂丛神经分支的显示效果,并测量神经-脂肪比,神经-肌肉比。结果 臂丛神经在DWIBS序列图像上显示效果差,无法观察;3D-nerve血管搏动伪影和脂肪抑制不均匀与3D-STI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D-nerve、3D-STIR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根、神经干的显示率均为100%(15/15);3D nerve对神经束、神经支的显示率为100%(15/15)和66.67%(10/15),3D-STIR对神经束、神经支的显示率为93.33%(14/15)和53.33%(8/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71)。3D-nerve序列神经-脂肪比和神经-肌肉比优于3D-STIR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D-nerve序列在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中的成像效果明显优于DWBIS及3D-STIR序列。  相似文献   

10.
兔坐骨神经背景信号抑制扩散加权成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DWIBS周围神经成像扫描参数的优化方案.方法 对5只健康新西兰白兔行坐骨神经冠状位MRN成像,评价不同参数组合DWIBS序列及T2WI/SPIR图像兔坐骨神经的显示效果以及图像信号噪声比(SNR)与对比噪声比(CNR).制作兔坐骨神经组织切片.结果 T2WI/SPIR图像和b值=200 s/mm2、层厚=2 mm的DWIBS序列兔坐骨神经成像效果较好.T2WI/SPIR图像SNR和CNR最高.DWIBS中,以b值:200 s/mm2、层厚=1.5 mm序列SNR、CNR最高.结论 采用适当b值(200 s/mm2)和薄层扫描(1.5mm)能够获得较好的兔坐骨神经DWIBS图像.  相似文献   

11.
扩散加权成像用于中央型肺癌与肺不张鉴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扩散成像用于鉴别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不张的可行性及与常规的T1WI,T2WI,STIR序列和增强CT间鉴别能力进行比较。方法对33例中央型肺癌合并阻塞性肺不张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病例均经病理证实诊断。采用GE1.5T超导磁共振机检查。扫描序列包括:SE-TIWI、FRFSE-T2WI、STIR、扩散加权成像(DWI),b=0,500s/mm2,4个NEX,分次屏气扫描。CT检查采用GE64排CT,常规增强扫描,扫描时间为注药后28~30s。结果扩散加权图像基本上能满足诊断需要,33例中32例可用于研究。DWI图像对肺癌、肺不张的鉴别能力优于T1WI及增强CT(P<0.05);DWI、T2WI及STIR三种序列间鉴别能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7个T2WI无法鉴别的病例在DWI能够鉴别,联合T2WI与DWI鉴别能力明显高于单独运用T2WI。DWI图像的信号强度比明显高于T2W和STIR;DWI图像的对比噪声比高于T2WI,与STIR图像无明显差别。扩散图像上肺癌的信号强度高于肺不张(P<0.001);肺癌的ADC值低于肺不张(P<0.001),肺癌和肺不张的ADC值分别为(1.48±0.56)×10-3s/mm2、(2.91±0.66)×10-3s/mm2。结论扩散成像可用于鉴别中央型肺癌与肺不张,并且是T2WI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2.
3D-FS-FLASH序列在肝细胞癌MRI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MRI三维 ( 3D)FS FLASH序列诊断肝细胞癌的价值。方法  2 0名患者 2 8枚病灶运用二维和三维序列行二次动态增强检查。观察各序列对病灶的显示能力 ,测量信号值 ,计算对比噪声比 (CNR)和增强指数 (EI)。并对三维资料运用多种方法重建。结果  3D FS FLASH动态增强发现病灶 2 8枚 ,优于二维增强的 2 4枚 (P <0 .0 5 )。二维增强动脉期、T2WI和三维增强动脉期CNR高于二维和三维平扫及增强实质期 (P <0 .0 0 1)。三维序列中病灶的EI >二维序列病灶EI>三维序列肝实质EI >二维序列肝实质EI (P <0 .0 0 1)。经重建 ,5枚病灶可显示供血动脉 ,1枚显示引流静脉 ,1例静脉曲张避免了误诊为肿瘤。结论  3D FS FLASH动态增强扫描不但诊断肝细胞癌优于 2D序列 ,还能提供更多有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HR-MRI)评估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患者高危斑块的价值。方法 选取88例症状性MCA粥样硬化患者(症状组)和23例无症状狭窄者(无症状组),行头颅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覆盖MCA的M1段的轴位T1WI、T2WI和对比剂增强T1WI(CE-T1),以及脑DWI。定量分析狭窄率、最小管腔面积、斑块负荷以及各序列中斑块的信号强度指数。结果 症状组中,责任斑块88个,非责任斑块20个;无症状组非责任斑块23个。症状组责任病变的狭窄率和斑块负荷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非责任病变者(狭窄率:63.61%±24.13% vs 55.61%±24.83%,P=0.002;斑块负荷:86.24%±13.83% vs 75.40%±17.08%,P<0.0001);且责任病变的最小管腔面积明显低于非责任病变[(0.95±0.70)mm2 vs (2.22±0.65)mm2,P<0.0001]。责任斑块与非责任斑块间斑块的T2WI和T1WI信号强度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责任斑块呈混杂信号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责任斑块(P均<0.05),症状组责任病变的CE-T1信号强度指数也明显高于无症状组非责任斑块(1.66±0.59 vs 1.37±0.62,P=0.0002)。结论 与单纯应用狭窄率对MCA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评价相比,HR-MRI的MCA管壁成像能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评价MCA粥样硬化责任斑块时除了狭窄率,还应结合斑块负荷、斑块信号和强化等形态学指标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4.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志愿者及13例胰腺癌患者在3.0TMR上行胰腺DWI成像。比较DWI与T1WI、T2WI序列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信号强度比(SIR);比较胰腺癌、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并绘制ADC值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结果DWI及T1WI图像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SIR均明显高于T2WI(P<0.05),而DWI与T1WI相比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胰腺癌与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39±0.088)(P<0.05)。结论DWI成像及ADC值的测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协助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观察MR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3D-SPACE)-短时反转恢复(STIR)与三维双回波稳态(3D-DESS)序列显示锁骨上臂丛神经的价值。方法 纳入41例疑诊臂丛神经损伤患者,均接受MR检查,其中11例臂丛神经损伤、30例未损伤,观察平扫和增强3D-SPACE-STIR及3D-DESS序列图像,比较4组图像显示神经效果、背景抑制评分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 锁骨上臂丛神经于平扫3D-SPACE-STIR序列呈高低混杂信号,损伤后信号更高;于增强3D-SPACE-STIR序列呈高信号,损伤后信号更高;于平扫3D-DESS序列呈稍高信号,损伤后信号无明显变化。上述3组图像均可清晰显示神经连续性及其径线,其中增强3D-SPACE-STIR序列效果最佳。增强3D-DESS序列中,锁骨上臂丛神经呈等信号,与周围肌肉信号相仿;损伤后信号无明显变化。显示锁骨上臂丛神经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增强3D-SPACE-STIR、平扫3D-DESS、平扫3D-SPACE-STIR及增强3D-DESS序列(P均<0.05);背景抑制评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增强3D-SPACE-STIR、平扫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