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目前在碳/碳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所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不高。目的:提出一种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高结合强度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新方法。方法:首先利用感应加热法在基体表面制备出无水磷酸氢钙涂层,而后对其进行水热处理,转变为羟基磷灰石相。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的形貌,划痕法测试涂层的临界载荷,顶出法测试剪切强度。结果与结论:感应热沉积法可以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致密的块状晶粒结构的无水磷酸氢钙涂层;通过水热处理可以将其转变成结晶完好致密的羟基磷灰石涂层。涂层的临界载荷为13.31N,剪切强度约为47MPa。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在碳/碳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所制涂层与基体的结合强度不高。目的:提出一种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高结合强度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新方法。方法:首先利用感应加热法在基体表面制备出无水磷酸氢钙涂层,而后对其进行水热处理,转变为羟基磷灰石相。扫描电镜观察涂层的形貌,划痕法测试涂层的临界载荷,顶出法测试剪切强度。结果与结论:感应热沉积法可以在碳/碳复合材料表面制备出致密的块状晶粒结构的无水磷酸氢钙涂层;通过水热处理可以将其转变成结晶完好致密的羟基磷灰石涂层。涂层的临界载荷为13.31N,剪切强度约为47MPa。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多为等离子喷涂法、溶胶-凝胶法、离子束溅射法等,所制备的涂层性能不稳定、成分单一,且涂层物相组成较难控制。目的: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基体上制备含氟羟基磷灰石梯度复合涂层HAF/YSZ。方法:在Ti6Al4V基体上以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含氟羟基磷灰石梯度复合涂层HAF/YSZ,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对涂层的成分分布、形貌、界面结合进行表征。通过模拟体液实验分析和评价HAF/YSZ涂层、HAF1.2涂层及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生物性能。结果与结论:所制备的HAF/YSZ梯度涂层表面粗糙,呈多孔岛状结构,有利于新生骨组织生长;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各层间相互扩散,整体一致性较好;经模拟体液浸泡后,涂层表面有新生物质沉积,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及稳定性,且梯度复合涂层较氟含量单一的氟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更好的抗体液溶解能力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背景:在钛合金基体表面制备涂层的方法多为等离子喷涂法、溶胶-凝胶法、离子束溅射法等,所制备的涂层性能不稳定、成分单一,且涂层物相组成较难控制。目的: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Ti6Al4V基体上制备含氟羟基磷灰石梯度复合涂层HAF/YSZ。方法:在Ti6Al4V基体上以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含氟羟基磷灰石梯度复合涂层HAF/YSZ,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等对涂层的成分分布、形貌、界面结合进行表征。通过模拟体液实验分析和评价HAF/YSZ涂层、HAF1.2涂层及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生物性能。结果与结论:所制备的HAF/YSZ梯度涂层表面粗糙,呈多孔岛状结构,有利于新生骨组织生长;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各层间相互扩散,整体一致性较好;经模拟体液浸泡后,涂层表面有新生物质沉积,表现出较好的生物活性及稳定性,且梯度复合涂层较氟含量单一的氟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更好的抗体液溶解能力及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张金鹏  汤逊 《中国临床康复》2011,(42):7887-7891
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的修复与替代技术,但脆性大限制了其在承载部位骨替换中的应用。目的: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分别以英文检索词"nano-hydroxyapatite(nano-HA),composites";中文检索词"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检索库(CNKI)及PubMed数据库1995-01/2010-10有关文章,纳入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中复合成分得以不断优化,能比较好的模仿天然骨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特点,证明了其优越性,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和生物高分子界面的结合,使复合材料的力学、加工性能和生物性能达到最佳契合点,从而达到临床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背景: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的修复与替代技术,但脆性大限制了其在承载部位骨替换中的应用.目的:对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分别以英文检索词"nano-hydroxyapatite(nano-HA),composites";中文检索词"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检索库(CNKI)及PubMed数据库1995-01/2010-10 有关文章,纳入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3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材料中复合成分得以不断优化,能比较好的模仿天然骨和细胞外基质的结构特点,证明了其优越性,但仍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增强纳米羟基磷灰石和生物高分子界面的结合,使复合材料的力学、加工性能和生物性能达到最佳契合点,从而达到临床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在制备出具有表面活性的纳米羟基磷灰石沉积层/钛酸钾薄层/钛合金(HA/K2Ti6O13/β-Ti)生物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将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与HA/K2Ti6O13/β-Ti生物复合材料、未经处理β钛合金两种骨替代材料共同培养,在既定时间内观察两种骨替代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附着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骨替代材料对成骨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均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它们皆能使成骨细胞附着于各自材料表面,分泌形成胶原纤维样基质。HA/K2Ti6O13/β-Ti生物复合材料较β钛合金具有更优异的的生物活性和成骨性能,是一种很好的生物植入材料。  相似文献   

8.
背景:目前多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钛及其合金表面涂覆羟基磷灰石涂层,制备成复合材料。但由于羟基磷灰石与钛合金基体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涂层在冷却过程中易产生脱落。目的:在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致密、均匀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利用动物实验考查镍钛/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阴极旋转法在低温条件下从含钙、磷离子的电解水溶液中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沉积了磷酸钙涂层,经碱处理获得羟基磷灰石涂层。分析工艺参数对涂层结构的影响。利用动物植入实验对该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并与镍钛/羟基磷灰石与Ca3(PO3)2?2H2O混合涂层复合材料、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医用钛合金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电化学沉积-碱处理方法适合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陶瓷涂层,沉积电压、温度对涂层结构有强烈影响。4种不同材料植入动物体内后周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增生,在骨膜组织切片中都可见软骨细胞且有骨小梁形成,涂覆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植入材料组织反应较轻,相应的组织切片中所显示出的软骨细胞、骨小梁数量最多,分布均匀,表明羟基磷灰石涂层提高了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多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在钛及其合金表面涂覆羟基磷灰石涂层,制备成复合材料。但由于羟基磷灰石与钛合金基体的热膨胀系数相差较大,涂层在冷却过程中易产生脱落。目的:在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致密、均匀的羟基磷灰石生物陶瓷涂层,利用动物实验考查镍钛/羟基磷灰石涂层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阴极旋转法在低温条件下从含钙、磷离子的电解水溶液中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沉积了磷酸钙涂层,经碱处理获得羟基磷灰石涂层。分析工艺参数对涂层结构的影响。利用动物植入实验对该复合材料的生物活性进行研究,并与镍钛/羟基磷灰石与Ca3(PO3)2?2H2O混合涂层复合材料、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医用钛合金进行对比。结果与结论:电化学沉积-碱处理方法适合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表面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陶瓷涂层,沉积电压、温度对涂层结构有强烈影响。4种不同材料植入动物体内后周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增生,在骨膜组织切片中都可见软骨细胞且有骨小梁形成,涂覆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植入材料组织反应较轻,相应的组织切片中所显示出的软骨细胞、骨小梁数量最多,分布均匀,表明羟基磷灰石涂层提高了医用镍钛形状记忆合金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羟基磷灰石/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羟基磷灰石/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克服了单一的生物陶瓷作为骨替代材料使用的脆性及加工困难的缺陷而成引起广泛的重视.目的:基于当前已发展的制备羟基磷灰石/生物高分子材料的方法有共混法、原位复合法、纤维复合法、仿生矿化法、电化学沉积法等,现对这些制备方法的优势与不足做一综述.方法:分别以英文检索词" hydroxyapatite(HA) ,composites, preparation";中文检索词"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制备",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检索库(CNKI)及Elsevier数据库1996-01/2009-12有关文章,纳入羟基磷灰石/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文献.排除与研究目的无关和内容重复者.保留31篇文献做进一步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羟基磷灰石/生物高分子复合材料仍不完全能满足骨组织工程对材料的要求,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备方法,增强羟基磷灰石和生物高分子界面的结合,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及加工性能;同时,精确控制其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骨材料结构相近,使从而使材料同时具有优良的机械性能和生物学性能,达到临床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执行意向的相关概念、理论框架,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执行意向的研究现状,同时对执行意向研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执行意向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背景:前路腰椎椎间融合已成为一种椎间融合的标准技术,广泛应用于椎体滑脱、椎间盘源性疼痛、腰椎失稳等病症的治疗。目的:归纳总结前路椎间融合器的种类、前路腰椎椎间融合的临床应用及内固定器械种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以"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79年1月至2012年1月)。以"前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为检索词,检索万方数据库(1979年1月至2012年1月)。文献语种限制为英文和中文。结果与结论:计算机初检得到567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39篇文献进行分析。近年来,前路腰椎椎间融合在临床应用方面及椎间融合器自外形到材料等都有很大发展,椎间融合率不断提高;多种内固定器械开始用于临床以增强前路融合的稳定性;小切口术式的临床应用,腹腔镜下手术的开展,使手术趋向微创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改善聚碳酸亚丙酯(PPC)耐热性及稳定性较差等缺点,制备了新型生物材料改性聚碳酸亚丙酯(M-PPC),并对其进行生物相容性研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将PPC与聚β-羟基丁酸酯(PHB)共混制备成M-PPC;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其细胞毒性,并进行52周白兔肌肉植入试验以评价其生物相容性。结果 制备出M-PPC;M-PPC无细胞毒性,植入白兔背部肌肉后,机体无任何炎症反应。结论 成功地制备出新型生物材料M-PPC,M-PPC在体内外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4.
天然组织工程材料诱导的血管生成:理论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组织工程产品移植后的血管生成对其恢复缺损器官的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在组织工程中应用较为广泛,其对血管生成的诱导作用可提高组织工程产品移植的成功率,因而近几年这方面的研究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目的:总结国内外天然组织工程材料诱导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为今后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应用临床提出理论基础.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link数据库1995-01/2009-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tissue-engineering products,natural material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应用计算机检索中文期刊CNKI数据库1998-01/2009-06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为"组织工程材料、胶原蛋白、壳聚糖、纤维蛋白"等,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如胶原蛋白、壳聚糖等诱导血管生成的体外体内实验研究.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较陈旧的文献.35篇可反映天然组织工程材料诱导血管生成的最新研究进展文献被纳入.结果与结论: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多由正常组织细胞外的高分子合成,本身包含许多生物信息,能够提供细胞所需的信号,对细胞的黏附及维持具有优势.文章探讨的胶原蛋白、壳聚糖、纤维蛋白3种天然组织工程材料在诱导血管生成方面具有优越性,但是天然材料在力学特性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构建以天然支架材料为主要材料且具有诱导血管生成作用的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腰椎穿刺术后体位管理对病人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腰椎穿刺术后头痛的影响因素,对护理常规规定的腰椎穿刺后采取去枕平卧4~6 h提出质疑.许多研究表明,腰椎穿刺术后垫枕、侧卧或俯卧位均不会增加头痛的发生率,卧床时间长短对头痛也无明显影响,而采取去枕平卧可导致压疮、腰背痛等不适.因此,腰椎穿刺术后去枕平卧可能并非必需.  相似文献   

16.
Kanter结构授能理论及其在护理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介绍Kanter结构授能理论的框架及其在护理领域的适用性,重点阐述了护理人员结构授能与身心健康、工作满意度、离职意向和护理质量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对我国护理领域结构授能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棕色脂肪组织(BAT)是哺乳动物体内非战栗产热的主要来源,对于维持动物的体温和能量平衡起重要作用。位于BAT线粒体内膜的解偶联蛋白(UCP)是决定BAT功能的关键因素,其作为质子通道驱散氧化呼吸时形成的H+梯度,从而增加呼吸,阻止ATP形成,通过将呼吸链与ATP产生过程解偶联来影响体内能量平衡。这些解偶联蛋白的生物学特性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所发现的解偶联蛋白家族成员,主要有UCP1、UCP2、UCP3、UCP4以及UCP5(脑线粒体转运蛋白,BM-CP1)。对近年来关于UCP的动物学研究以及在人体中的研究两个领域中的实验结论做了一个总结,对UCP在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及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逐渐应用于心脏外科手术过程中。微创心脏外科包括小切口心脏手术、电视胸腔镜辅助的心脏手术、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以及机器人辅助的心脏手术等几种手术方式。微创心脏外科相比传统心脏手术疗效更好,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比如创伤小、体外循环时间短、胸腔闭式引流量少、出血少、伤口感染机会小、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符合美容等优点。微创心脏外科很受患者和医生的青睐,已经能够完成心外科领域里大部分手术。本文就微创外科在常见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让昨天告诉今天:生物材料研究的学术与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在欧洲生物材料会议上,专家们给生物材料下的定义是“生物材料是一种用于医药设备的、与生物系统相互作用的非存活性材料”。1990年4月,在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材料学会成立了口腔材料学组。1992年,异体羊膜在眼科应用以来临床证实异体羊膜是重建眼表的理想生物材料具有抗原性低、抗纤维化、抗新生血管和抗炎作用。1995年,膜生物相容性的概念被正式定义,即透析过程中血液和生物材料之间发生的特异或非特异反应。1997年,曹谊林教授在Vacant的实验室,首先在世界上应用生物材料塑型,并以细胞生物材料复合体体外培养,同时还进行了植入方法和技术的改进,在裸鼠体内制成了具有皮肤覆盖的人耳郭形态的软骨。1998年11月,在美国现代生物材料研讨会上,专家的共识是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是临床应用的关键。植入生物材料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复杂的表面化学、表面拓扑结构、荷电状态都与蛋白吸附、补体激活、细胞征集与附着关系密切。2001年,受科技部委托.清华大学与四川大学生物材料工程中心合作,承担了国家“863”计划的重点项目“生物活性经皮骨植入材料和值入式智能假肢研究”将从骨结合材料及可靠的皮密封和假肢的智能化方面,研制这利,具有革命性的新一代假肢,目前已进入动物实验阶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肿瘤热疗中,需要控制加热区域和人体温度,基于生物传热方程,利用有限元方法无损重构人体内部温度场。方法:实验于2004-03/06在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完成。根据上臂的X-CT图像建立其传热几何模型,利用红外热成像获取体表温度,对Pennes方程进行有限元离散化,结合优化算法求解传热逆问题。结果:计算机无损重构的温度场分布与实际的人体组织温度分布较为符合。结论:采用人体组织温度场无损重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