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观察27例癌症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显著性差异(p<0.01)。探讨了癌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意义,为抗凝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测定40例不同性别健康人(健康对照组)、42例正常HCY脑梗死患者(正常Hcy组)和50例高HCY脑梗死(高HCY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粘度(ηbL)和高切粘度(ηbH)、血浆粘度(ηp)、红细胞压积(Hct)、血沉(ESR)、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变形指数(TK)、红细胞聚集系数(AI),分析HCY水平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高HCY血症组男女性ηp、ηbL、ηbH、AI、TK、Fib及ESR与健康对照组和正常HCY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高HCY水平与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指标异常明显正相关。结论:高HCY血症是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异常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调查了48例Binswanger病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并与44例正常老年人及47例脑梗塞患者作对照。结果表明;(1)Binswanger病组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沉方程K值、全血还原粘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全血粘度、血浆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全血还原粘度与脑梗塞组相似。(2)Binswanger病组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但显著高于脑梗塞组(P<0.01)。结论:Binswanger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处于一种高粘状态。  相似文献   

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血流变指标和血脂水平的变化。方法对52例妊高征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血流变指标和血脂和检测。结果妊高征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及刚性指数、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及甘油三脂浓度等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 (P<0.05,P<0.01,P<0.001)。结论妊高征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和血清脂质代谢的紊乱 ,这些异常改变监测其变化对妊高征患者诊断和治疗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活血化瘀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102例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并与6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质的影响 .方法 对 4 2例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 ,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疗效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 85 % ,对照组有效率 6 1.9% .治疗组全血粘度 (低切、高切 )、毛细血管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较前明显下降 ,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 (p<0 .0 5 ) .结论 激光血管内照射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 ,改善微循环 ,增加脑血流量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对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性质的影响. 方法对42例脑梗死随机分成两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He-Ne激光血管内照射治疗,观察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疗效.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5%,对照组有效率61. 9%. 治疗组全血粘度(低切、高切) 、毛细血管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较前明显下降,红细胞变形指数较治疗前增加(p<0.05). 结论激光血管内照射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视网膜动脉阻塞(RAO)患者血液流变性变化。方法:用血液流变学技术和方法测定RAO患者(RAO组,男20例,女10例)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经与健康对照组(男、女各30例)比较后,再行不同性别RAO患者血流变指标分析。结果:RAO组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无明显差异(P>0.05)。男性RAO患者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沉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或P<0.01)。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升高可能在RAO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硬皮病患者血液流变性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硬皮病患者与血液流变性的关系。方法采用R -80自动血液粘度仪 ,测定22例硬皮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结果硬皮病患者 ,全血高切、中切和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血沉方程K值和全血低切相对粘度等多项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均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硬皮病患者有血液流变性的异常改变。这种变化可为硬皮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隐性心肌缺血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隐性心肌缺血者血脂及血液流变指标的变化,为早期发现和防治冠心病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选择性别和年龄大致相同的隐性心肌缺血者和心电图正常的健康对照人群,同时进行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比较两组两类指标的差异。结果:隐性心肌缺血者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液低、中、高切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每项指标的异常率在两组间相差明显。结论::血脂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可作为隐性心肌缺血和冠心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发生脑出血后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和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方法 :对 40例脑出血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 (RCIA)和血液流变学 11项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脑出血患者RBC C3 bRR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0 1) ,而RBC ICR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 0 1) ,全血粘度低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纤维蛋白原、甘油三酯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结论 :脑出血的发病与RCIA功能紊乱和血液流变性异常有密切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在高压氧(HBO)治疗前后的变化,探讨HBO治疗脑梗死疗效及机理。方法:将脑梗死患者(54例)随机分为HBO治疗(HBO组)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治疗组)两组,同时设立一健康对照组(60例)。所有对象均检测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脑梗死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C、TG、LDL-C、LP(a)明显升高(P<0.01),HDL-C明显降低(P<0.01),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经治疗后,HBO治疗组血液流变学所有指标明显下降(P<0.01);血浆HDL-C浓度升高(P<0.05),其它血脂浓度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治疗组变化不明显。结论: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高血脂及高血粘。HBO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度,但对血脂改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病人的全血粘度与血液成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1例脑梗塞与35例脑出血病人的全血粘度和血浆成份的测定结果表明,脑梗塞与脑出血病人的全血粘度、血球压积及纤维蛋白原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脑出血和脑梗塞病人之间却没有差异。血球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增高是脑卒中后的一种继发性改变。全血粘度增高不是引起脑卒中的原因,而是脑卒中的后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异常特征及脑蛋白水解物(元活苏)合用曲克芦丁对其的治疗作用。方法:69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合并治疗组35例和丹参治疗对照组34例。30名健康老年人作正常对照。比较治疗前后各组病人血液流变性及血脂变化。结果:合并治疗组总有效率(94.29%)优于丹参对照组(73.52%)(P<0.05);两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指标均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后均有显著改善(P<0.01);合并治疗组降脂降粘效果明显优于丹参对照组(P<0.05)。结论: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及血脂明显异常,元活苏合并曲克芦丁治疗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特征及通心络胶囊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年龄 60岁以上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型 ) 60例 ,检测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再随机分为治疗组 (通心络胶囊组 ) 3 3例和对照组 (尼莫地平组 ) 2 7例作比较 ,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及临床症状的治疗作用。结果 :气虚血瘀症患者治疗前甲襞微循环中度及重度异常者 5 2例 ( 86.67% ,5 2 /60 ) ,其中治疗组 2 9例 ( 87.9% ,2 9/3 3 ) ,对照组2 3例 ( 85 .7% ,2 3 /2 7) ,以形态积分 ( 2 .5 8) >流态积分 ( 2 .2 2 ) >袢周积分 ( 0 .83 )为主要特征 ;血液流变学指标两组异常率同为 10 0 % ,其中以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明显升高 ,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为主要特征。治疗 3 0天后 ,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 (P均 <0 .0 5~ 0 .0 1)。并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临床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为 90 .9% ,对照组为 70 .3 9 %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老年气虚血瘀证患者甲襞微循环异常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率极高 ,通心络胶囊对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6.
观察36例脑出血及38例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5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两组患者的10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17.
观测26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结果表明脑梗塞后全血可滤性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流变性和白细胞计数及血细胞压积可显著影响全血可滤性。白细胞流变性与血TG和HDL_3—ch密切相关,红细胞流变性与Tch和血糖密切相关。此结果揭示血微观流变性改变在脑梗塞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指导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同性质脑卒中急性期血液流变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65例脑梗塞、46例脑出血急性期经头颅CT证实的住院病人进行了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四项流变学指标检测,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结果:脑出血组三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脑梗塞组,血小板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脑梗塞有一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血液流变性异常并非仅见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而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同样存在血液流变性异常。故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缺血性和出血性脑血管病无鉴别价值,可认为是二者发病的共同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血粘度和凝血纤溶动态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粘度和凝血纤溶动态图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FASCO-94全自动粘度快测仪和凝血纤溶动态图仪对38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进行血粘度和凝血纤溶动态图的测定。结果血粘度指标中除血沉和血沉方程K值外,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35~0.001);凝血纤溶动态图中的凝血指标凝固启动时间、1分钟凝固程度、最大凝固程度、到达最大凝固时间和纤溶指标平衡时间、1分钟纤溶程度、完全溶解时间、平均溶解程度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别(P< 0.036~0.001)。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和高粘血症,并且两者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