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细菌产生灭活酶为主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药物联用,增强后者抗菌活性.扩大其抗菌谱,已成为提高抗感染疗效的重要手段.Tazobactam(TAZ)是继克拉维酸、舒巴坦(Sulbactam)之后的又一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该品由日本大凤公司开发并转让给美国Cyanamid公司生产.目前它与哌拉西林(PIP)的复合制剂(PIP/TAZ)已完成了临床试用,呈现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该品的抗菌作用、药代动力学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G)自40年代初应用临床以来,由于其高效、低毒,成为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的强有力武器,但由于长期广泛的应用,使多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人们通过研究发现,β-内酰胺酶(β-lase)是大多数致病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等β-内酰胺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因此酶能使β-内酰胺环水解开环而失  相似文献   

3.
Tazobactam/哌拉西林的药理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哌拉西林(PIPC)是日本富山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经临床使用多年,其安全性、有效性得到了较高评价.PIPC对各种细菌耐药株产生的β-内酰胺酶均不稳定.目前,全球有90%以上金葡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因此,由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类导致耐药问题日趋严重.为解决耐药问题,已成功开发并应用了数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复合制剂,扩大了抗菌谱,增强了抗菌活性.紧随舒巴坦(SBT)和克拉维酸(CVA)后,日本大鹏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开发的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tazobac-tam(TAZ)并与PIPC制成合剂(1:8),目前已在西班牙、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上市.TAZ/PIPC比已使用的Unasyn(舒巴坦/氨苄西林),Aug-mentin(克拉维酸/阿莫西林)等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适应症.现将TAZ/PIPC的药理和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非典型β-内酰胺类等,为品种最多、研究进展最快、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大类药物.在世界抗生素市场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占主导地位.从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G上市至今将近60年的历史,由于长期大量的应用,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比较严重.细菌产生耐药性机制很多,包括靶位结构或亲和力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住改变、细胞膜主动外排系统及细菌产生灭活酶等.而产生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了解决产酶耐药问题,近年来通过研制耐酶的药物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等途径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临床的应用开创了广阔前景.本文论述了β-内酰胺酶分类、生物活性及各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抑酶作用特点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主要品种及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舒他西林颗粒剂体内 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抗感染选择药物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其毒性低、显效强的特点始终占有优势地位,过敏问题随着产品质量的提高及临床检测手段的不断完善亦得到了相应的控制.但近年来,细菌对该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日益严重,特别是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等临床常用抗生素,据报道常见致病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已达70%.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产生β-内酰胺酶,从而水解β-内酰胺抗生素,使之失去抗菌活性.因此合成β-内酰胺酶抑制剂,以解决细菌的耐药性势在必行.舒他西林即为新开发的氨苄西林与舒巴坦钠综合的酯类药物,舒巴坦钠为不可逆竞争性β-内酰胺抑制剂,与β-内酰胺酶亲和力高于β-内酰胺抗生素,与氨苄西林组成复合制剂保护后者不被破坏,而维持其抗菌活性.舒他西林(sultamicillin)制成颗粒剂具有较好的口感,易于老人和小儿服用.  相似文献   

6.
β—内酰胺酶的基本特性及其检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霉素问世以来的50余年间,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种类已达数十种,由于它们具有活力高、毒性低的优点,因而成为临床各类感染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治疗剂。但是,每当一种新β-内酰胺类药物投入临床使用,不久即呈现出程度不同的耐药性,极大地威胁着临床的疗效。β-内酰胺酶(简称β-lase)是大多数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该研究领域已引起了国内外临床微生物学界和药学界的高度重视;为了保证临床疗效,防止耐药性的传播,临床迫切需要建  相似文献   

7.
头孢匹罗抗菌活性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目前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一种主要抗菌药.然而其疗效由于耐药菌株的扩散而受限.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孢菌素)的耐药机制有如下三种:(1)改变β-内酰胺类抗生素作用的靶位点,降低药物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亲和力;(2)细菌细胞外膜渗透性降低;(3)抗生素分子被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简称β-lase)水解.  相似文献   

8.
张素红  唐亚娟 《首都医药》2012,19(22):36-37
目的探析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方法通过分析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抗生素的剂型,阐述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结果与结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各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等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均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临床研究确认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合制剂,用于呼吸系统、腹腔、皮肤和软组织等感染的经验治疗有效,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热、院内感染也有效。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治疗混合感染疗效突出。  相似文献   

9.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诸林俏  黄晨 《海峡药学》2003,15(5):97-98
简述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并着重阐述β-内酰胺酶抑制的特点及其常见的复合制剂在临床的应用,以解决日趋严重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提高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10.
郑斌  刘茂柏 《海峡药学》2005,17(2):26-28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使用是减少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有效方法。本文综述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同配比复方制剂体外体内抗菌作用的研究概况和最新进展,为进一步开发复方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合制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有效地控制了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生命的威胁 ,但以细菌产生灭活酶为主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并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我国 ,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 ,细菌耐药性问题更为严重。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言 ,以细菌产生 β-内酰胺酶引起的耐药性问题最为突出。由 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的联合制剂 ,既通过β-内酰胺酶抑制剂抑制了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对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破坏作用 ,又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发挥原有的抗菌作用。这是控制细菌产酶耐药的有效的新思路。1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特点…  相似文献   

12.
β-内酰胺类是临床应用广泛、抗感染效果强大的一类抗生素,但细菌的耐药性目前已成为此类药物的严重问题.细菌耐药最主要机制是细菌通过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而解决细菌产生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内酰胺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使不耐酶的抗生素发挥它原有的抗菌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品种日益增加,且涉及多种组方、多种配比,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主要有舒巴坦、克拉酸和他唑巴坦的复方制剂[1,2].本文对2008-2012 年本院使用这类制剂临床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许恒忠 《中国药业》2008,17(7):64-66
目的介绍β-内酰胺酶抑制利、复合剂的临床应用,复合剂配比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对近年来的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结果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合使用是减少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有效方法:结论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剂品种多,同样成分的组方配比变化大,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丁天然  张永信 《上海医药》2011,32(5):222-226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各种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等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均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临床研究确认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复合制剂用于呼吸系统、腹腔、皮肤和软组织等感染的经验治疗有效,用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热、院内感染也有效。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治疗混合感染特别有效,用于多重耐药菌如不动杆菌属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所致感染治疗亦在增加。本文简要介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发展和开发近况。  相似文献   

15.
滕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5):1555-1555
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控制了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生命的威胁,但以细菌产生灭活酶为主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并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我国,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细菌耐药性更为严重。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言,以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引起的耐药性最为突出。由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组成的联合制剂,既通过β-内酰  相似文献   

16.
第一类抗生素即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的抗菌药物.但目前细菌对这类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细菌耐药机制之一是细菌通过产酶来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去活性.解决耐药问题的方法之一是开发β-内酰胺酶抑制剂,通过酶抑制剂灭活β-内酰胺酶,保护β内酰胺环,从而使这些抗生素发挥它们原有的抗菌作用.体外试验结果证明,BRL4271效果最明显,他唑巴坦、克拉维酸钾第二,舒巴坦作用最弱.这些酶抑制剂必须与抗生素合用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因此国内外许多药厂生产出一批复方制剂用于临床,现将这些抗菌复方制剂处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临床上抗菌药物应用甚广,尤其是β-内酰胺环抗生素应用更广,导致致病菌产生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酶能破坏β-内酰胺环,使β-内酰胺环类抗生素的疗效急剧降低。因此寻求一种既耐酸又耐酶的新抗生素的任务愈来愈重要,舒氨西林是由氨卡青霉素和舒巴坦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而成的广谱抗生素,能克服因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导致细菌对氨卡青霉素的耐药性,扩大氨苄青霉素的抗菌作用而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8.
阿莫西林是氨苄西林的半合成羟基衍生物,其杀菌活性及肠道吸收情况均较氨苄西林好,且组织分布更广.替卡西林是一个非肠道抗生素,与氨苄西林及阿莫西林具有相似的广谱活性,且对铜绿假单胞菌也有作用,当今产β-内酰胺酶菌株日益广泛流行,影响了很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治疗大多数细菌感染中的应用.众所周知,细菌对β-内酰胺类的耐药性,主要是由于产生了能将β-内酰胺环水解,并使其转化为无活性衍生物的β-内酰胺酶.解决β-内酰胺酶引起耐药的主要方法,是将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酶抑制剂如克拉维酸、舒巴坦及tazobactam联用,制成耐β-内酰胺酶的合剂,在治疗由这类微生物引起的感染中起到增效作用.克拉维酸盐对多种β-内酰胺酶都是一个强力的抑制剂,1997年Reading等报道克拉维酸  相似文献   

19.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因其具有广谱抗菌潘性,一直以来被广泛使用,然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其耐药机制主要为病原菌产生BLA,约占80%,是细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旧目前认为克服产酶菌耐药的手段主要有两个,寻找能抵抗BLA水解的抗生素或者发展特异性BLA抑制剂与β-内酰胺抗生素联用,使β-内酰胺抗生素免遭酶的水解,发挥其应有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2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与其酶抑制剂复方制剂分析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生素品种.为了抵抗细菌的耐药性,临床常与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联用,其中常用的有克拉维酸的联合制剂,舒巴坦的联合制剂和他唑巴坦的联合制剂。本文就上述三大类复方制剂的分析方法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