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常人不同视盘类型和早期青光眼盘沿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翠然  徐亮  杨桦  李建军 《眼科》2002,11(3):136-140
目的 :探讨正常人 (本文所称正常人为非青光眼者 ,下同 )不同视盘类型和早期青光眼盘沿形态学特征 ,以指导各种视盘类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方法 :检查对象分五组 :①正常人小视盘 4 1只眼 ;②正常人大视盘 4 0只眼 ;③视盘斜入 4 2只眼 ;④正常人正常大小视盘 4 2只眼 ;⑤早期开角型青光眼 4 5只眼。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 ,测量视盘面积、盘沿面积、视杯面积和一周 (每 10°)的盘沿宽度 ,以此形态指标分析正常人不同视盘类型和早期青光眼的盘沿形态差异。结果 :①正常人不同视盘类型盘沿形态共同特点是盘沿从鼻侧到下 /上方逐渐变宽 ,在下 /上方偏鼻侧有一宽带区 ;而早期青光眼盘沿从鼻侧到下 /上方逐渐变窄 ,无变宽区。②视盘斜入上下方盘沿宽度基本相同 ,而大视盘下方盘沿最宽 ,小视盘上方盘沿最宽 ;鼻侧次之 ,颞侧最窄。大视盘C/D较大而盘沿宽度较窄 ,小视盘C/D较小而盘沿宽度较宽 ,视盘斜入也具有较大的C/D和较窄的盘沿宽度。③经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 ,盘沿面积加C/D的正确判别率为 88 4 % ,以系列盘沿宽度为指标 ,下方偏颞侧 (6∶2 0 )和上方偏鼻侧 (1∶0 0 )两个盘沿宽度最为相关 ,其正确判断率为 90 6 %。结论 :正常人不同视盘类型和早期青光眼各具有不同的盘沿形态特征 ,计算机图像测量系列盘  相似文献   

2.
生理性大视杯及早期青光眼的盘沿形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亮  刘磊 《中华眼科杂志》1996,32(2):114-117
目的探讨生理性大视杯与早期青光眼的差异。方法侧重分析、研究盘沿的形态。研究对象分两组:(1)生理性大视杯:C/D>0.6,视盘面积大于2.8mm2,随诊3~6年盘沿无改变,眼压及视野均正常,共54例(88只眼)。(2)早期青光眼:在随诊中有盘沿丢失或视野缺损,但C/D<0.8者共68例(89只眼)。反映形态的指标有:(1)系列盘沿宽度;(2)视杯形态参数,即垂直C/D与水平C/D的比值。结果生理性大视杯与早期青光眼在形态上的差异:(1)前者视盘大;(2)前者的视杯为横椭圆形,后者视杯呈竖椭圆形;(3)前者的盘沿以下方最宽,上方次之,鼻侧、颞侧盘沿宽度较窄;后者因早期以下方盘沿丢失最常见,所以下方盘沿宽度较上方者窄或相同。结论视杯形态+盘沿面积+视盘面积的组合,在多因素判别分析的回代中符合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正常人不同类型视乳头及早期青光眼患者视乳头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Xu L  Xia C  Yang H  Li J 《中华眼科杂志》2002,38(6):325-328
目的:探讨正常人不同类型视乳头及早期青光眼患者视乳头形态学特征,以指导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方法:将收集到的眼底照片分为4组:正常人小视乳头组41只眼,正常人大视乳头组40只眼,正常人大或小视乳头组42只眼,早期开角形青光眼组45只眼。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视乳头、盘沿、视杯面积向周围(每10^0)盘沿宽度。结果:(1)正常人不同类型视乳头组的盘沿宽度曲线均在下或上方形成双峰,在鼻、颞侧形成谷底。大视乳头组下方盘沿最宽,小视乳头组上方盘沿最宽,鼻侧次之,颞侧最窄。(2)早期青光眼盘沿宽度典线下或上方双峰消失,其曲线低于鼻侧象限、高于颞侧象限。(3)经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盘沿面积加杯/盘比值的正确判断率为85.7%,以系列盘沿宽度为指标,下方偏颞侧(6:20)和上方偏鼻侧(1:00)两个盘沿宽度最为相关,其正确判断率为90.6%。结论:评价盘沿形态时应以其自身的鼻侧盘沿宽度作为标准,比较其上、下方盘沿宽度是否变窄,有利于生理性大视杯与早期青光眼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三要素及其盘沿丢失的识别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Xu L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3):196-198
诊断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三要素为盘沿丢失、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NFLD)及视盘线状出血。三要素中如有两要素改变应诊断为视神经损害。对于盘沿丢失已往的教科书中均无明确描述,笔者认为识别盘沿丢失必须首先认识正常盘沿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大多数的正常盘沿形态符合ISNT法则,生理性大视杯也符合该法则。不符合ISNT法则者为盘沿丢失,或者为正常盘沿形态变异。后者如部分小视盘下方盘沿可比上方盘沿窄,判断是否上、下方盘沿丢失时应将其与鼻侧盘沿进行比较;横椭圆视盘鼻侧盘沿较宽,应上、下盘沿比较;视盘主干血管发出位置偏位、视盘倾斜也会影响盘沿形态。如果参照ISNT法则认识正常盘沿变异因素,就不难发现盘沿丢失。然而不是所有的盘沿丢失均为青光眼所致,应鉴别非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相似文献   

5.
代静  王洪钢 《国际眼科杂志》2009,9(6):1099-1100
目的:探讨青光眼病情发展阶段盘沿缺失的形态特征。方法:对青光眼92眼和正常人124眼进行立体彩色视盘照像,侧重分析盘沿的形态。结果:与视力正常眼比较,青光眼不同病情阶段盘沿缺失有其好发区域。早期青光眼盘沿缺失在视盘颞下极明显,中期青光眼盘沿缺失在颞上极较为明显,极晚期青光眼盘沿仅保留视盘鼻侧区域,并且鼻上区大于鼻下区。结论:青光眼盘沿缺失的形态特征与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的发展及筛板的形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青光眼诊断中,视盘大小的评价是一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采用测量方法不同,视盘大小结果也有差异.视盘的实际大小可因种族而有所变化,也可能与其他一些人口统计学因素有关.此外,视盘大小也与视盘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结构变异有关.这些与视盘大小相关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青光眼易感性或对青光眼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8.
本从C/D值、盘沿面积、盘周萎缩区、视网膜血管直径以及视盘出血等方面综述了青光眼视神经损伤进展的视盘形态学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视杯深度变化及其诊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青光眼视杯深度变化规律及视杯深度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正常人116例(116只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3例(99只眼)进行了共焦激光扫描眼底镜(HRT)检查,获得12个视盘相关的参数,选取平均视杯深度(MCD)、最大视杯深度(MxCD)和视杯形态测量(CSM)进行两组间的比较。统计学采用双侧-t检验,方差分析,其在青光眼诊断中的作用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结果MCD正常组和青光眼组分别为0.196±0.096mm和0.389±0.167mm;MxCD正常组和青光眼组分别为0.559±0.228mm和0.821±0.253mm;CSM正常组和青光眼组分别为-0.213±0.076mm、-0.056±0.088mm。正常人与青光眼患者间三个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正常人MCD和MxCD一般以颞侧最深,青光眼患者则多为上方最深。在诊断分析中,CSM、MCD和MxC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2,0.850和0.757。结论视杯深度随着青光眼视杯的扩大、视网膜神经纤维的丢失逐渐加深,以上方的改变最明显。CSM、MCD和MxCD在青光眼的诊断分析有较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跟踪对青光眼早期诊断治疗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的立体视下图象闪烁比较法,以先后两幅图象快速交替闪现法为基础,作为改进建立了立体象对,在立体镜下观察视杯的变化,并用互相关扫描法客观搜索两象间的相对位移。利用计算机图象处理系统,易于实现摄入校正的图象,快速图象闪烁,发现变化部位,计算出两者差值。本研究用此方法对北京同仁医院及德国Erlangen大学眼科医院317只青光眼的视盘进行了跟踪随诊,其中27只眼的视杯发生了变化,最小的匀称性视杯改变为0.048mm~2,最小的局限性视杯改变为0.027mm~2。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为慢性进行性视神经病变, 其特征为疾病早期无症状, 进入中晚期病情难以控制, 可导致不可逆盲, 因此早期诊疗极为重要。视野缺损是其重要的诊断标准。近年来临床针对POAG提出视野前期青光眼(PPG)概念, 即临床标准全自动视野计检查结果正常, 但已存在明确的青光眼视神经结构改变, 病情进展可导致视野缺损, 由视野无缺损阶段(临床极早期青光眼)进入功能损伤阶段(临床早、中、晚期青光眼)。本文通过阐述和分析PPG的定义、发生机制、临床证据以及诊断方法、治疗价值等, 提出临床正视PPG的存在, 有助于及时发现POAG病情, 重视随访并准确判断和把握治疗时机, 这是预防POAG视野缺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视野前期青光眼(PPG)是指视野缺损出现前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 其存在与否以及如何判断尚无普遍共识。本文从正确看待眼压测量的临床意义, 努力以POAG病因分类为基础, 重视随访对PPG诊断的价值, 提高检测设备和方法的准确性, 结合POAG的遗传学因素5个方面, 强调并指导临床谨慎诊断PPG, 以便在临床实践中真正了解并不断深入认识PPG, 进一步达成共识性意见, 提高青光眼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3.
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及视盘参数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  徐亮 《眼科》1997,6(1):24-26
青龙眼的主要病理过程是视网膜神经纤维及视乳头盘沿的丢失。青光眼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可分为局部缺损和弥漫缺损,这两作缺损的存在可能预示着存在两种或多种造成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机制。本文总结分析了75例开角型青光眼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131只眼的彩色立体眼底象.根据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损害形态的不同,将131只限分为局限性RNFLD;弥漫性RNFLD;混合性RNFLD三组。对各组眼的视盘参数进行定最测量并参照Airaksinen法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进行半定量评估,根据视杯扩大的形态及盘沿面积的大小将各组中的病眼分为0、Ⅰ、Ⅱ、Ⅲ、Ⅳ、Ⅴ几个阶段,采用SYSTAT统计软件对三组病人的c/D、沿盘面积比进行对比分析;且对各级RNFLD的半定量值与盘沿面积进行直线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组间的C/D及沿盘面积比存在着相当显著性差异(P=0.000),且局部缺损组主要处于青光眼的早期和中期,混合缺损组主要分布于中期,弥漫缺损组主要分布于中晚期。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的半定量值与盘沿面积低度相关。青光眼视网膜纤维层缺损的不同形态表现,不同缺损形态组的视盘参数的差异及视杯扩大形式的差异,可能预示着存在多种造成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青光根盘沿面积的图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亮  刘磊 《中华眼科杂志》1991,27(6):326-328
  相似文献   

15.
16.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视盘荧光血管造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荧光血管造影表现和视盘血供状态。方法 用海德堡视网膜造影仪 (HRA)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chronicangleclosureglaucoma ,CACG ) 1 7例 2 5只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primaryopenangleglaucoma ,POAG) 1 8例 32只眼和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nor maltensionglaucoma ,NTG) 1 4例 2 7只眼进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分析了视盘影像特点 ,并对视盘荧光充盈缺损和渗漏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比较。结果 CACG视盘荧光充盈缺损发生率为 50 %( 1 1 / 2 2 ) ,POAG为 56 7% ( 1 7/ 30 ) ,NTG为 6 0 % ( 1 5/ 2 5)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χ2 =0 4 88,P =0 783)。CACG视盘渗漏发生率为 2 0 8% ( 5/ 2 3) ,POAG和NTG为 1 5 4 % ( 8/ 52 )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χ~2 =0 . 344,P =0 . 558)。视盘荧光充盈缺损 ( + )组的MD为 ( 1 1. 52± 7 .35)dB ,( - )组为( 8 .2 7± 7 .0 3)dB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Z =- 2 0 .0 7,P =0 . 0 4 5)。视盘荧光充盈缺损 ( + )组以及视盘渗漏 ( + )组的年龄均大于 ( - )组 (t =2 . 379和 2 .1 0 3,P =0 . 0 2和 0 . 0 4 )。视盘荧光充盈缺损和视盘渗漏均以男性多见 ( χ2 =4 1 1 ,P =0 . 0 4 2 ,P =0 . 0 0 0 8)。结论 CACG与POAG、NTG一样 ,视盘FFA有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