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六味地黄丸"肾肝脾三阴并补,补中有泻"的立法配伍原则,加减化裁了很多滋补肝肾之阴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加味在眼科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峪  苏航  梁秋丽 《光明中医》2007,22(8):23-25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名医钱乙将汉代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方减去肉桂、附子而成.本方六种药物酸苦甘辛咸淡六味具备,故名"六味地黄丸".方中熟地为君药,有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大补真阴的功效;臣药山萸肉补肝养肾而涩精,山药健脾固肾而固精,上述三味药相配伍可滋肾、养肝、益脾,肝、脾、肾三阴并补,故为"三补".  相似文献   

3.
进补与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六味地黄丸“肾肝脾三阴并补,补中有泻”的立法配伍原则,加减化裁了很多滋补肝肾之阴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在妇科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六味地黄丸为宋代钱仲阳所创,后世医家根据其肝、脾、肾三阴并补,“补中有泻”的立法配伍特点,广泛用于主治肝肾阴虚,腰膝疫软,头目眩晕,耳聋耳鸣,遗精盗汗,或虚火上炎所致骨蒸潮热等各种证候。笔者常以此方治疗妇科疾患,亦颇有效,现择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马琳 《中医临床研究》2010,2(5):114-115
六味地黄丸方中用熟地补肾阴为主;辅以山芋肉养肝肾,山药补益脾胃;又配茯苓淡渗脾湿以助山药之益脾;泽泻清泄肾火,并防熟地之滋腻;丹皮清泻肝‘肾虚火,并制山芋之温。该方组方严谨,三补三泻,补泻结合,并兼清虚热。方中各药合用,补中有涩,涩中有渗,成为甘淡和平补而不滞的平补之剂,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出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卷下。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组成。该方“三补三泻”:熟地补肾阴,泽泻清热利水;山茱萸补肝,丹皮泻肝火;山药补脾,茯苓渗脾湿,补泻结合,相辅相成。历代医家用来治疗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聋耳鸣、遗精盗汗、骨蒸潮热,小便频数,均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近年来临床上又发现其许  相似文献   

7.
桂附地黄丸,立法以肾、肝、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后世医家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又衍变了许多方剂,扩大了治疗范围。桂附地黄丸及其衍变方,均有补肾之作用。但治疗上又各有侧重,只要辨认得法,施治用药准确,方能达到治疗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刘立华是万州区中医院主任医师,重庆市第2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重庆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从事医、教、研工作近50载,善用经方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屡起沉疴。现将其应用六味地黄丸的部分临床经验总结如下。六味地黄丸源自宋代儿科专著《小儿药证直诀》,原方主治小儿发育不良,表现为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的"五迟"证。其肝、脾、肾三阴并补,补中有泻的立法配伍特点,被历代医家推崇为滋补肝肾之基  相似文献   

9.
“六味地黄丸”属经典处方,出自良医名家之手,历经漫长岁月的反复筛选、验证变化,沿用至今。处方则由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皮、白茯苓6味药组成,为肾、肝、脾三阴并补而以补肾阴为主的成药。  相似文献   

10.
六味地黄丸由地黄、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等 6味药物组成 ,是滋补肾阴的名方。从其组方的内涵看 ,体现了三补三泻的原则 ,即地黄滋肾精 ,萸肉养肝阴 ,山药补脾土 ,三药补益肾肝脾 ;而泽泻清肾火 ,丹皮泄肝热 ,茯苓渗脾湿 ,三物降泄虚火湿邪。通过六味地黄丸滋阴精 ,泄虚火的作用 ,使患者紊乱的脏腑功能重新趋于水火相济 ,阴阳平衡的状态。近几年来 ,我们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因精神情绪紧张、身体劳累过度引起的一些心身疾病 ,取得较好效果。略举案例如下。张某某 ,男 ,4 2岁。两目胀、干涩半年余 ,伴两胁胀痛 ,遇怒加剧 ,时有头痛 ,口…  相似文献   

11.
六味地黄丸组方科学严谨,药味精简,三补三泻,降泻不伤正,滋补不留邪,补中有泻,寓泻于补。辨证加减用于复发性口腔溃疡(口疮)、高血压(眩晕)、慢性咽炎(喉痹)等,滋阴降火,补肾益阴,柔肝潜阳,补肾养阴,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 ,又名地黄丸 ,出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用于治疗小儿“五迟” ,为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晴多、面色白光白等证而设。由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本方为补阴名方 ,以熟地黄滋阴填精为主 ;山药健脾胃 ,养肺肾 ;山萸肉酸温收敛 ,养肝涩精 ;泽泻祛肾之湿浊 ,使熟地滋而不腻 ;丹皮清泻肝火 ,并抑制山萸肉之温 ;茯苓渗湿 ,以助山药健脾 ,合而为三补三泻 ,补中寓泻 ,补泻结合 ,以补为主 ,被后世医家推崇为滋补肝肾之阴的代表方剂。七味都气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明…  相似文献   

13.
痛泻要方,中医知名方剂名称。此方具有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肝旺脾虚病证。痛泻要方最早记载于中医典籍《丹溪心法》,因主治痛泻被普遍认为是治疗肝脾不和证泄泻的经典方剂。但对痛泻要方证的治疗机制的注解,历代医家存在不同的认识。开阖枢理论首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中一个重要的理论。文章另辟蹊径,从《黄帝内经》的“开阖枢”理论来探究痛泻要方证的病因、病机、组方机制,以三阴三阳“开阖枢”对痛泻要方病证进行解读,以期进一步挖掘痛泻要方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六味地黄丸类方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惠 《国医论坛》2003,18(1):11-12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名医钱乙方 ,药物组成有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牡丹皮。功效以滋补肝肾为主 ,并能补脾阴 ,为三阴并补之方剂。方中以熟地滋肾填精为主药 ,辅以山萸肉养肝涩精 ,山药补肾固精 ,这是补的一面。又用泽泻清泻肾火 ,并防熟地之滋腻 ;牡丹皮清泻肝火 ,并制山萸肉之温 ;茯苓淡渗利湿 ,以助山药之健运 ,共为佐辅药 ,这是泻的一面。六味药物互相配合 ,补中有泻 ,泻中有补 ,相辅相成 ,是通补开合之剂 ,补益肝肾之方 ,可治疗肝肾不足、阴虚火旺、虚火上炎之证。笔者临床上常以六味地黄丸类方为主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收效颇…  相似文献   

15.
张华 《河北中医》2003,25(10):760-761
六味地黄丸为宋代钱仲阳所创 ,后世医家根据其“肝、脾、肾三阴并补” ,“补中有泻”的立法配伍特点 ,广泛用于主治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聋耳鸣、遗精盗汗或虚火上炎所致骨蒸潮热等各种证候。笔者常以此方治疗妇科疾患 ,亦颇有效 ,现举例如下。1 围绝经期综合征李某 ,女 ,48岁。 1 9980 6 1 5初诊。月经紊乱 1年有余 ,精神忧郁 ,情绪不稳定。于某医院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经西医治疗无效。刻诊 :头晕耳鸣 ,腰膝酸软 ,精神不振 ,失眠多梦 ,月经周期不规则 ,时有潮热盗汗 ,手足心发热 ,口干咽燥 ,小便短少 ,大便干结 ,舌质红 ,…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丸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敏 《陕西中医》2000,21(8):372-372
<正> 六味地黄丸系宋代钱乙化裁古方创制的新方,是滋补肾阴的祖方,后世根据其肝、脾、肾三阴并补,“补中有泻”的立法配伍特点,广泛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遗精盗汗,或虚火上炎所致的骨蒸潮热等各种证候。笔者用此方治疗儿科疾患,亦颇有效,现择例如下: 1 暗风 李某,男,8岁。1995年10月5日初诊。1月前不明原因晚21时四肢抽搐,神昏伴发热(37.9℃),23时止,迭进熄风清热之品罔效。伴精神不振,面色微黄少华,目眦淡白,纳呆,舌质  相似文献   

17.
杨丽 《国医论坛》2002,17(3):3-3
纵观《伤寒杂病论》(即《伤寒论》、《金匮要略》)之方剂 ,处处体现了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其方剂配伍用药的对立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1 阴与阳 即调整阴阳。疾病的发生 ,从根本上说是阴阳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 ,故调整阴阳乃临床治疗的根本法则之一。而调整阴阳之典范当推肾气丸。方中用六味地黄丸滋补肾 (肝、脾 )阴 ,且三补三泻 ,补中寓泻 ,补而不腻 ,更以少量桂枝、附子温补肾中之阳 ,意在微微生长少火以生肾气。这样配伍的目的 ,在于“益火之源 ,以消阴翳”和“阴中求阳”。通过大量滋阴之品配伍少许温阳之药 ,能够使阴化…  相似文献   

18.
“合谷”、“三阴交”下胎机制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睿  李惠  张鸥 《天津中医药》2009,26(1):41-42
针灸下胎在中医古籍中记载丰富,其中"合谷"、"三阴交"使用频率位列第-.补"合谷"、泻"三阴交,,的下胎机制有三:1)泻"三阴交"泻肝之阴血,补"合谷"可补气,使妇女机体处于气旺血衰的状态,不利于胎元生长导致下胎.2)泻"三阴交"使冲任失调,胎失所养;补"合谷"行气而导胎下行,而至下胎.3)泻"三阴交"使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胎元不固;补"合谷"可补肺,肺主气降,气降太过终至下胎.  相似文献   

19.
痛泻要方为《景岳全书》引刘草窗方,由白术、白芍、防风、陈皮组成,临床多用于治疗肝郁脾虚所致泄泻之证。方中白术健脾燥湿,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配伍芳香之陈皮和中化湿,助白术健脾祛湿,理气醒脾,并用味辛性温、归肝入脾之防风,散肝疏脾。四药相伍,补中寓疏,泻肝补脾,调和气机,实为抑肝扶脾之良方。笔者据其方意,用于妇科疾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举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20.
六味地黄方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方中用熟地滋肾填精为主 ,辅以山萸肉养肝肾而涩精 ,又配茯苓淡渗健脾 ,泽泻清泻肝火 ,并制山萸肉之温。本方组方严谨 ,三补三泻 ,滋补而不留邪 ,降泄而不伤正 ,是通补开合的代表方。本文就近十多年来有关六味地黄丸 (汤 )及其拆方的实验研究文献作了综述。1 对心血管系统与血液系统的影响1.1 对血脂调节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六味地黄汤全方和“三泻”组有明显降血脂的作用 ,六味地黄汤煎剂还能明显降低高血脂饲料组大鼠肝中脂肪含量 ;山茱萸、丹皮组和熟地、泽泻组也有一定的降血脂作用 ;“三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