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瓶颈,作为中医理论和中药研究不可或缺的技术平台,它既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又必须能够以科学的实验方法去证实。研究认为,结合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与自体内膜移植方法,建立EM s肾虚血瘀证SD大鼠模型;研究模型的宏观表征、微观指标以及与方药的对应关系,综合评价其可靠性。这种EM s肾虚血瘀证SD大鼠模型的造模方法与评价过程,体现了中医对疾病发展的规律性认识,是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与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 FD)是常见无器质性病变的消化系统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案策略亟待进一步探索,建立合适的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有助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评价中药方剂的治疗效果。本文对FD常见中医证型脾虚证、肝郁证、肝郁脾虚证常用动物造模方法及评价指标进行整理分析。分析发现造模过程中结合饮食不节法或劳倦过度法更利于模型的稳定。脾虚是FD的发病基础,设计合适的FD脾虚动物造模方法或可为治疗FD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和更好的治疗策略。现有FD病证结合模型评价指标普遍存在主观性过强、客观证据不足的问题,如何完善F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系统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动物实验对促进新药研发和明确药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病证结合动物实验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广泛应用,动物模型的构建与评价体系也在逐步完善。脾胃系疾病发病率高,不易治愈,中医药治疗脾胃病具有独特优势,为深入研究中医中药治疗脾胃病的分子机制及药效效果,制备其相关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意义重大。单纯西医疾病模型具有一定局限性,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对脾胃病的病机阐明和新药研发尤为重要。因此,笔者通过对常见脾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各证候的构建方法和评价系统进行归纳总结,阐述脾胃病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发展概况和建立特点,以期解决动物实验模型病证评价指标的关键问题,完善病证造模与测量标准,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依据,推动中医药治疗脾胃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相对成熟,模型复制方法较多,主要有化学法、免疫法、复合法、基因模型、细菌感染模型。而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主要有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困证、寒热错杂证模型,其复制方法多以“病证结合”为基础。这些病证结合模型存在较多问题,如部分动物模型研究过于集中,评价指标缺乏客观性及科学性,模型可重复性不强。因此,总结探索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证候模型复制方法,对探究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肌缺血的预防及治疗是心血管领域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既存在西医的疾病特征,又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通过实验手段在模型动物身上复制中医“证”以出现中医的症候特点,是中医药研究的有效工具。本文就冠心病心肌缺血已构建的寒凝血瘀证、痰瘀互结证、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以及评价指标进行归纳整理阐述,并且总结目前中医药的治疗情况,同时分析冠心病心肌缺血病证结合模型的主要不足,为相关动物模型的建立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医动物模型重复性差,割裂了病与证的联系;单纯借鉴西医病理模型制备中医病和证的模型,不符合中医理论的要求;病证结合模型体现病与证的紧密联系,符合临床实践,已成为中医实验动物模型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对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优势及评价体系的构建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最佳建立方法,并探讨所建立模型的中医证候属性。方法:分别采用母婴分离法、冰水灌胃法、限水法、母婴分离结合冰水灌胃法、母婴分离结合限水法制作便秘大鼠模型,观察大鼠一般行为学变化、体重和24h进食量,测定4h内排便颗粒数,并对大鼠粪便进行Bristol分型积分和含水量测定,采用直肠扩张实验评价内脏敏感性,观察各组大鼠肠组织形学变化,筛选出符合IBS-C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建立方法。并采用复方中药逍遥散进行反证,判定模型的中医证候范畴。结果:采用母婴分离结合冰水灌胃法建立的模型具有排便颗粒数减少,粪便含水量降低, Bristol分型积分显示为便秘型的特征,且其肠道敏感性显著升高,结肠组织无形态学改变,符合IBS-C的临床特征。经逍遥散验证,该IBS-C模型属于中医“肝郁脾虚证”范畴。结论:母婴分离结合冰水灌胃法能够建立中医肝郁脾虚证IBS-C大鼠模型,能高度拟合IBS-C的临床特征,造模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以探索建立一种可靠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与痰瘀互结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为目的,为中医药防治AD提供相应的动物模型以及为建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以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为AD模型动物,并以冰水浴模拟“瘀”的病理状态;给予高脂饮食饲喂模拟“痰”的病理状态;二者结合以模拟“痰瘀互结”的病理状态。不同组小鼠给予不同的处理,分别建立AD-疾病模型组、AD-痰证组、AD-瘀证组、AD-痰瘀互结组。同系非转基因C57BL/6J小鼠为对照组。造模14 d后检测不同组小鼠的AD样行为学改变、舌象的客观变化、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改变,以及海马组织中相关蛋白含量的差异。结果 造模14 d后,与对照组比较,AD各组小鼠行为学均存在明显改变、相关蛋白含量均升高。与AD-模型组比较,AD-各病理状态组小鼠舌色偏暗红、AD-瘀证组血液流变指标及AD-痰证组血脂指标均升高,其中AD-痰瘀互结组相关指标均显著升高。结论 通过冰水浴联合高脂饮食饲喂处理APP/PS1双转基因小鼠14 d,可以成功建立AD-痰瘀互结证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此方法建模成型率...  相似文献   

9.
心绞痛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30年来人们成功地运用药物触发、手术损伤等方法建立了基于西医病理的多种心绞痛动物模型。为适应中医药的特点,有研究者建立了几种病证结合的心绞痛模型。但是,现有的病证结合模型还不能满足心绞痛中医证型多样化的需求,继而影响了相应中药处方的合理评价。为了更好地研究心绞痛的本质和提供更好的中药评价工具,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临床心绞痛的表现为依据,结合现代病因、病机研究,研制更符合临床实际和中医理论的心绞痛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法对产后缺乳肝郁脾虚证大鼠泌乳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甲磺酸溴隐亭溶液+慢性束缚法复制大鼠产后缺乳肝郁脾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中药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通过大鼠宏观表征、体质量、每小时泌乳量、仔鼠窝净增重、旷场实验、D-木糖排泄率观察疏肝健脾法的干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西药对照组和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均可改善缺乳大鼠的宏观表征、增加大鼠体质量和仔鼠净增重,增加大鼠每小时泌乳量,增加大鼠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次数,增加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P0.05),且中药中剂量组效果最好。结论疏肝健脾法能促进肝郁脾虚证产后缺乳大鼠泌乳,同时可改善大鼠宏观表征、行为学表现及脾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胃肠神经-内分泌学的角度探讨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的病理实质。方法选肝郁气滞证、肝气乘脾证和脾胃虚弱证三种中医证型的患者及正常对照者各20例,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5-HT的浓度,比较血清5-HT浓度在三个证型中的变化。结果肝气乘脾证和脾胃虚弱证中血清5-HT的浓度升高显著,且肝气乘脾证有高于脾胃虚弱证的趋势。结论5-HT有可能成为IBS中医微观辨证的客观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肝失疏泄对小肠吸收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从动物实验的角度探讨了“肝失疏泄”的两个类型即肝气郁和肝气逆对小肠吸收功能的影响,运用酶组织化学技术和电镜技术,证明“肝失疏泄”证型在小肠肌电活动、吸收细胞的酶活性和吸收细胞的超微结构三方面均低于正常组,且肝气郁组显著低于肝气逆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逍遥散配合针灸对产后抑郁症肝郁脾虚型患者的疗效。方法采取随机、对照、盲法的原则,将180例患者分为中药组、针灸组、中药加针灸组、安慰剂组。使用制订的《中医证候量表症状评定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评定,观察中医药治疗的有效率,测定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及孕酮水平。结果中药组、中药+针灸组在治疗2、4、6周的总有效率优于安慰剂组(P<0.01),而针灸组仅在治疗的4周、6周总有效率优于安慰剂组(P<0.05)。与安慰剂组比较,中药组、针灸组、中药+针灸组治疗前后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针灸组较单独使用中药或针灸组具有更好的趋势。结论中药+针灸组治疗肝郁脾虚型产后抑郁症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丁甘仁医案著作中外科病案的辨证规律。方法 采用Apriori算法建模,对丁氏外科医案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结合传统的文献研究及频数统计,探索丁氏外科的辨病、辨证特色。结果 丁氏外科医案中疽为优势病种,痈、骨槽风、瘰疬等病也较为常见。与《中医外科学》中辨证对比,丁氏对疽的辨证更注重里证,而非表里同病;丁氏对大头瘟的辨证以表实热证为主要证型,而非内热证。此外,丁氏医案中辨证为血虚气滞或阴亏气滞的病案比气滞血瘀、痰瘀互结、气血两虚等常规外科证型更为常见。结论 丁甘仁外科医案所体现的辨证规律对当下外科疾病的辨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阴血亏与气滞两种病机的并存多出现在瘤、癌、瘰疬、附骨疽等病案中,反映了丁氏对“因虚而滞”和“因滞而虚”两种病变机理的认识,丰富了中医气血关系的理论,扩充了中医外科辨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逍遥散防治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作用及其机理。方法研究逍遥散预防和治疗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小鼠皮肤模型HMB45标记的皮肤黑色素细胞的病理形态,统计逍遥散防治肝郁脾虚型黄褐斑的疗效,并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皮肤黑色素细胞NOS的表达和原位杂交法测定皮肤酪氨酸酶mRNA表达,探讨该药的作用机理。结果模型组HMB45标记的小鼠皮肤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颗粒的阳性面积比例、IOD、MOD均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逍遥散治疗和预防组有明显下降趋势,表明逍遥散对于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小鼠具有良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其中治疗作用优于预防作用。预防组和治疗组中,NOS的表达与酪氨酸酶mRNA表达阳性细胞较模型组均有一定的减少。结论逍遥散对于肝郁脾虚型黄褐斑小鼠模型具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预防皮肤黑色素细胞的NOS和酪氨酸酶mRNA表达,以减少皮肤黑色素的生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3):165-168
在中医辨证论治中,辨证是整个治疗过程的第一道关卡,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道关卡,辨证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后期的潜方用药,故治疗疾病必须提高诊断该疾病证候的水平。随着科学发展力求中医科学化、客观化,故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慢性乙型肝炎肝郁脾虚证及湿热蕴结证两个代表证型的生物学本质和诊断标志物的探索与研究,提出了中医证候客观化、标准化研究。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辨证分型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抵抗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筛选脂肪肝患者52例及健康对照组15例,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并与对照组作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并进一步对脂肪肝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1)脂肪肝各证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2)肝郁气滞型、痰浊内阻型、气血瘀阻型3型之间的胰岛素敏感性比较,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与肝肾亏虚型比较胰岛素敏感性均显著降低,肝肾亏虚型与健康对照组最接近;(3)胰岛素敏感性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是脂肪肝中医辨证分型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情志证素的分布特点及与血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20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的一般资料、证素相关四诊信息、血脂指标。采用"证素辨证法"理论对证素进行诊断分级,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20例原发性血脂异常患者肝证素的诊断率最高,占78%。病位证素肝、肾、脾明显高于其他。病性证素湿、气滞、气虚、阴虚明显高于其他。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脂载脂蛋白(ApoA1)均与肾、阴虚证素呈负相关,且随着证素程度加重,HDL-C、ApoA1有减少的趋势。结论原发性血脂异常的中医病位病机主要责之肝,其次为肾、脾。病性特点为虚实夹杂,虚多为阴虚、气虚,实多为湿和气滞。而肝气郁滞、肝肾阴虚考虑是原发性血脂异常中与中医情志相关的主要病机。HDL-C、ApoA1降低,定位在肾,定性为阴虚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肝郁证现代医学临床研究诊断规律。方法制定检索标准,对1992~2012年期间符合检索标准的肝郁证临床研究文献收集、整理,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肝郁证的相关疾病、疾病类别、阳性指标频率分布。结果检索到40篇文献中涉及疾病16种,病例总频次2013,归为8大种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占42.50%,居第一位,消化系统疾病占27.50%,居第二位,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病例频次分别为706、388,居疾病第一、第二位;相关阳性指标总频次6354,共69类,肝郁积分频次840,居第一位,雌二醇频次825,居第二位。结论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是肝郁证主要相关病种,更年期综合征、乳腺增生是其主要相关疾病,肝郁积分、雌二醇是其现代临床辨证的主要相关因子。  相似文献   

20.
亚健康发生率一直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现代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缺乏行之有效的调理方法,中医药干预具有独特优势。肝郁脾虚证是亚健康临床常见的证候之一,为中医证候学研究的主要方向,不仅涉及"治未病"的范畴,也对更进一步揭示"证"的内部作用机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中医学理论,对亚健康进行辨病辨证相结合,对肝郁脾虚型亚健康进行中医药立体化、多样化干预,可达到理想效果,提高亚健康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