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提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本文总结了课堂提问的内容要精心设计;提问的时机要合适;提问要因人施问;提问要有灵活性;提问时要有"度"等,旨在通过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生理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课堂提问,课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方法:提问要难易适度,符合广泛性;提问要紧扣教学内容,发创造性,提问要看准时机,注意灵活性,提问要讲究技术,注意趣味性;提问要给予恰当的评价,注意鼓励性,结果:生理学教学中巧妙地运有课堂提问,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求和欲望,使学生做到既动脑又动口,好学、乐学。结论:巧妙地运用课堂提问,是活跃课堂和启发学生思维的有效方法,能充分调动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逐步走进中等职业学校英语课堂,这一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把好课堂提问这一关。但目前英语课堂提问中存在诸如单项交流、提问无针对性、评价不当等问题。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就英语课堂提问的技巧及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教师提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本文总结了课叠提问的内容要精心设计;提问的时机要合适;提问要因人施问;提问要有灵活性;提问时要有“度”等,旨在通过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怎样提高课堂提问的效果,如何把握课堂提问的技巧呢?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了初步尝试和探讨,归纳出课堂提问的"十要素"。1提问要有目的课堂提问的内在意图要清楚,否则提问也是徒劳的。备课时,教师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应研究提问的目的,使每一次提问都有意义,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可设计目的明确的提问,如温故知新的复习性提问,组织学生的定向性提问,理解知  相似文献   

6.
德育教学课堂提问要做到"八个要":设计问题要合规、问题难度要相宜、提问方式要灵活、题型设计要多样、提问要面向全班、要营造好的问答氛围、要及时点评答案、要认真做好"三备".  相似文献   

7.
周进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3):46-47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它是公元15世纪苏格拉底研究教学法的基础(谈话法),是实现教学反馈的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和手段。因而,提问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虽然好的提问有明显的教学价值,但是似乎教师很少关注如何有效提问的主题。我们通过一堂初中英语课的课堂提问实录,探讨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的内容及现状。1课堂提问…  相似文献   

8.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护理观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一定的护理思维能力,在护理教学中尝试进行培养学生护理思维能力,有效方法是:设计高质量的提问;利用病例分析;增加临床见习机会;改革评价。  相似文献   

9.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同方式的提问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要想运 用好科学的方法进行提问,应注意把握好提问时机、提问难易程度,预测提问效果,做到有 的放矢。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怎样完整地、系统地掌握和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几个方面的结合:科学体系的全面阐述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结合;基础考核与理论分析相结合;一般的表述与各种教学媒体相结合;教师队伍与教材改革相结合;教师提问和学生提问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要提高提问的质量与效果,笔者以为要做好以下几点。1不问之失策提问要问得高明、巧妙,问得适时有度,问得富有启发性,就要在备课时认真“备问”。即在吃透教材和掌握学生实际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层次性、连贯性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等,对问什么、怎么问、何时问、何处问须充分构思,精心设计;要避免灵机一动、随心所欲的盲目提问,或缺乏准备、前后脱节的孤立提问,这样使提问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2不问之失重提问要“击中要害”,问题必须主次分明。即选“点”要准,突出重点,以达到以点…  相似文献   

12.
黄岚  吕江  王晓慧  唐根富 《安徽医学》2016,37(1):97-100
目的 分析网页上网民需求的高血压相关信息分布特征和准确性,为高血压网络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以关键词"高血压"在百度知道上搜索相关网页,选取共计591个提问及对应的2 121个回答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提问中,涉及高血压预防或生活方式改变(59.73%)和药物治疗(50.42%)两个领域的提问比例最高。所有回答中,有用的信息占57.94%,误导性的信息39.27%,无关的信息2.78%。结论 根据网民的需求,针对性进行网络高血压健康教育;建立信息评价体系,提高网络高血压健康教育资源的可及性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观察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眼科病例讨论课中的教学效果;方法:参与对象为五年制和七年制本科学生451名;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教学,47个讨论小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教学,42个讨论小组;观察指标为主动提问次数、提问相关性和回答教师提问的正确率;结果:讨论课主动提问共计156次,实验组提问107次,对照组49次,实验组提问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提问相关性,实验组有相关性占86%,对照组占57%,两项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回答教师提问正确率,两组回答提问共198次,实验组回答正确率76%,对照组为73%,两组正确率相近.结论: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构评价方法差异与儿童护理教学质量的关系。方法在《儿童护理》教学中,对我院2008级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081~084班218名学生(分甲乙两组),用小笔测试与口头提问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结果期中、期末考试中小笔测试组儿童护理成绩高于口头提问组儿童护理成绩(P〈0.05);问卷调查显示,97.25%的同学是赞成和比较赞成小笔测试法的。结论用小笔测试法评价儿童护理教学效果,有助于提高《儿童护理》教学的质量,对《儿童护理》教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每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要提问,但要做到科学、艺术、有效的提问却并非易事.许多教师提问目的单一,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对知识死记硬背了多少,而有的提问形式简单、难度不够,起不到提问的功效.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培养有创造性的、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解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内容多且枯燥乏味.为提高教学质量,解剖学教师掌握问题设计的原则和提问的细节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寻找提高护生学习效率、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方法 将4个教学班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采用提问导入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结果 实验组护生在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和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提问导入法具有提高护生学习效率、学习能力的作用.应用提问导入法时,教师要转变教学思想和方法,提问的问题要全面、客观地反映知识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将"双向提问教学模式"应用到口腔颌面外科临床教学中,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方法:以某大学附属医院口腔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双向提问教学模式"(实验组)和传统PBL教学模式(对照组)的比较研究,通过笔试和操作进行考核评价,以无记名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结果分析评价。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和临床技能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双向提问教学模式"在培养创新型和实用型口腔医学人才的过程中比传统PBL教学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恰当的提问,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认为,要使课堂提问获得成功必须重视“课堂提问的设计艺术、提出艺术、导答艺术和评价艺术”4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提问作为一项可操作、演示、评价、把握的课堂教学技能,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研究和重视。1提问的作用提问技能在课堂上的应用,能起到激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调控课堂教学过程、强化知识信息的传播、评价学生学习状况、沟通师生感情等功能。1.1激发兴趣,鼓励参与有目的的提问不仅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稳定课堂秩序,刺激学生的好奇心,更能激发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其参与教学活动。1.2启发思维,加深理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深度,在讲授中以问题引路,牵引学生的思维,为学生学习创造条件,使之沿着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步步深入地进行学习。1.…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学生需求和期待的角度提出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方式,以提高学生语言输出的主动性,促进课堂互动。方法:随机选取大一、大二四位英语教师进行课堂观察以研究其课堂提问模式,并对他们所教授的223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教师提问模式的教学期待,对10名学生和8名教师进行师生访谈以进一步探究现存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并实施后再进行第2次问卷调查,以明确实施后的效果。结果:根据学生教学期待实施相应对策,如适当延长提问等候时间和有效运用提问策略后,学生课堂互动积极性明显增加。结论:大学英语教师课堂提问时应适当增加参考性问题比例;提供更多学生主动回答机会;适当延长提问后等候时间;适当引导学生纠错;有效运用提问策略;注重课前提问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