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管理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收集本社区糖尿病患者200例,给予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检测并对比干预管理前后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未干预管理前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为(8.13±1.69)mmol/L,实施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后3个月患者空腹血糖为(5.77±0.59)mmol/L,较干预管理前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干预管理前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8.62±1.97)mmol/L,实施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后3个月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为(6.28±1.27)mmol/L,较干预管理前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良好的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尿病饮食疗法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沽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管理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糖尿病患者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强化饮食疗法教育,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18±1.43)mmol/L、(8.31±1.75)mmol/L和(5.12±1.5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26±1.58)mmol/L、(9.60±2.05)mmol/L和(6.17±1.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增加饮食疗法内容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改善社区糖尿病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150例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的社区糖尿病管理方法管理,观察组进行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两组均干预1年,干预前后空腹抽血检测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脂水平,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6.32±1.02)mmol/L比(9.43±2.42)mmol/L、(9.03±2.78)mmol/L比(12.93±5.48)mmol/L、(6.02±0.66)%比(8.39±1.62)%、(1.86±1.52)mmol/L比(3.21±1.61)mmol/L、(1.67±0.36)mmol/L比(1.28±0.4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明显改善[(6.89±1.57)mmol/L比(9.34士3.04)mmol/L、(7.83±1.12)%比(8.31±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G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73.33%(55/75)、32.00%(2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能够更加系统、规范地防治糖尿病,有效改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尤其利于T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有助于稳定病情,降低并发症,值得在诊治社区糖尿病中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个体化饮食处方应用于初诊糖尿病病人的效果。[方法]2009年5~10月,对在即墨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糖尿病门诊就诊的初诊糖尿病人69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均给予饮食指导,观察组同时发放相应的个体化饮食处方。[结果]指导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66±0.39mmol/L、7.48±0.55mmol/L、6.51±0.49%,对照组分别为6.98±0.79mmol/L、8.34±0.73mmol/L、6.77±0.38%(P〈0.05)。指导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指导前下降(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处方更易被初诊糖尿病病人接受,在糖尿病营养治疗中有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联合测定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在诊断糖尿病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同期的54例糖尿病患者和5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检验对象,分别测定其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空腹血糖水平(9.08±3.22)mmol/L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8.86±9.41)%均高于对照组(4.19±0.81)mmol/L、(4.23±0.26)%,差异显著(P<0.05);结论 联合检测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是诊断糖尿病的有效方式,在该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东丽区无瑕街社区7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和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社区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变化。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17±1.28)mmol/L、(7.90±1.14)mmol/L和(6.14±1.38)%,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8.92±1.41)mmol/L、(10.69±1.79)mmol/L和(7.68±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更好地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社区糖尿病人血糖控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及影响因素,为社区糖尿病人的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抽样调查社区糖尿病患者,了解其基本情况、生活方式,检测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结果218名患者空腹血糖平均值为8.8mmol/L,空腹血糖控制在6.1mmol/L以下的有45人(20.64%);214名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平均值为8.9%,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的有70人(32.71%)。每周运动时间较多的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运动时间较少的患者(P<0.05),控制较好的患者数所占比例较高。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空腹血糖水平的均值从病程≤2a的7.2mmol/L上升到病程≥6a的9.5mmol/L,空腹血糖控制较好的比例从44.44%下降到16.00%;糖化血红蛋白均值从7.8%上升到9.5%,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较好的比例从53.85%下降到23.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及饮食类型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无显著作用。结论应进一步加强社区糖尿病人的管理,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通过适当的糖尿病管理干预即使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也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对高血糖的治疗应依据病程分阶段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营养干预效果,为糖尿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高桥社区在册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220例,分为干预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通过社区营养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生化指标和糖尿病营养知识知晓率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比对照组的空腹血糖(6.79±2.62)mmol/L、(8.58±2.53)mmol/L(t=5.15,P0.05)、餐后2 h血糖(7.92±2.58)mmol/L、(10.11±2.55)mmol/L(t=6.33,P0.05)、总胆固醇(6.88±1.13)mmol/L、(7.25±1.16)mmol/L(t=2.40,P0.05)、糖化血红蛋白(4.88±1.33)%、(5.25±1.21)%(t=2.16,P0.05)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明显增高(1.45±0.21)mmol/L、(1.40±0.15)mmol/L(t=2.03,P0.05);患者糖尿病营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升(80.18%、70.18%,χ~2=29.76,P0.01)。结论社区营养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营养知识知晓率,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化指标效果明显,值得长期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镇江市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试点项目的效果。方法选择2个社区495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1年的规范化管理、合理干预和治疗,通过自身前后对照分析项目效果。结果管理对象的空腹血糖由(8.81±3.12)mmol/L降低到(7.65±4.04)mmol/L,达标率由35.15%提高到54.1%;糖化血红蛋白由(7.08±1.40)%降低到(6.78±1.19)%,达标率由54.94%提高到68.48%;血压达标率由31.31%提高到35.35%。结论通过项目管理,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下降,达标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社区综合管理对2型糖尿病防治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2017年2-12月期间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社区综合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社区综合管理,观察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干预前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分别为(6.41±1.05)mmol/L、(8.08±1.02)mmol/L和(5.75±0.61)%,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分别为(8.58±1.18)mmol/L、(9.76±1.24)mmol/L和(6.9 1±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综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社区一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方法对中华、厦港两个社区医疗中心所管辖的701例糖尿病患者实施社区、医院一体化管理,通过社区一医院的双向转诊,让患者得到“无缝化”的医疗服务。比较管理前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生活方式变化情况。结果701例糖尿病患者建档时空腹血糖平均为(7.6±2.3)mmol/L,餐后2h血糖平均为(9.9±2.5)mmol/L,管理2年后空腹血糖降至(6.9±1.7)mmol/L,餐后2h血糖降至(9.0±2.0)mmol/L,随着管理时间的延长,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呈下降趋势(P〈0.05);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限盐、运动、饮酒控制、体质量控制)有明显改善,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医院一体化糖尿病规范化治疗和管理服务模式中双向转诊是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是提供无缝式管理和连续性服务的重要手段,“院办院管”能有效消除医院与社区间双向转诊、技术支持和信息共享等一体化协作的阻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正常高值血压患者血管重构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7—10月在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2例,根据血压水平分组,A组:糖尿病合并正常高值血压组96例,B组:糖尿病合并理想血压组86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禁饮食12 h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5 ml,测定空腹血糖、TC、TG、HDL-C及LDL-C水平,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7,BMP-7)。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指标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组收缩压[(124.62±10.51)mmHg(1mmHg=0.133kPa)]及舒张压[(86.04±3.62)mmHg]明显高于B组[(108.45±8.52)、(74.54±4.74)mmHg];A组TG[(2.49±1.19)mmol/L]、LDL-C[(2.90±0.17)mmol/L]、TGF-β1[(279.58±98.76)ng/L]水平明显高于B组[(2.07±0.97)、(2.82±0.14)mmol/L、(207.72±48.65)ng/L],HDL-C[(0.97±0.40)mmol/L]、BMP-7[(185.46±112.48)ng/L]水平明显低于B组[(1.09±0.33)mmol/L、(358.19±187.67)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血清TGF-β1水平与收缩压及空腹血糖、血脂间存在相关性,血清TGF-β1及BMP-7与空腹血糖、血脂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正常高值血压患者存在导致血管重构的危险因素,对2型糖尿病合并正常高值血压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早期干预可能有助于延缓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基于社区的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从杭州市米市巷街道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筛选出1 02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所在社区进行分组,对照组501例,干预组523例.干预组采用糖尿病强化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和健康干预,对照组采用一般社区糖尿病管理方法.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比较强化管理前后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等各项指标变化.结果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4,P>0.05),两组间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P>0.05),其他基线资料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均>0.05).经过强化管理,干预组HbA1c、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的达标率分别为75.4%、30.4%、85.6%、49.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40、4.710、6.542、3.674,P<0.05).干预组血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为(1.5±0.9) mmol/L、(6.2±1.3)mmol/L、(8.3±2.4) m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8、4.926、4.523,P<0.05).结论 糖尿病强化管理模式在社区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糖尿病的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糖尿病角色缺如者自我管理能力。方法对121例糖尿病角色缺如者采用集体教育结合个体辅导的教育方法,并对其受教育前、后血糖、血脂及体质指数进行比较,健康教育前、后的比较采用配对的t检验。结果教育后糖尿病角色缺如者糖尿病知识增加(79.37±12.45VS31.69±9.36,t=2.860,P〈0.05)、自我管理能力加强(9.21±2.85VS4.43±1.72,t=2.812,P〈0.05),空腹血糖(6.3±1.8VS8.1±2.1,t=2.736,P〈0.05)、餐后2h血糖(8.1±3.7vs12.8±4.1,t=3.549,P〈0.05)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6.4±2.5VS7.1±2.7,t=2.603,P〈0.05)、胆固醇(5.2±2.3VS6.3±2.4,t=2.036,P〈0.05)、三酰甘油(1.7±0.7 VS 2.4±0.8,t=2.368,P〈0.05)及体质指数(25.6±6.2 vs 27.3±6.5,t=2.546,P〈0.05)较教育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糖尿病角色缺如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上海市卢湾区淮海社区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随机调查淮海社区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量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血脂、血压及其中171例糖化血红蛋白值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①空腹血糖为(7.53±1.67)mmol/L,血糖异常率(FBG≥7mmol/L)为58.5%;②171例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HbAlc)值为(7.60±1.61)%,其中HbAlc〈6.5%占25.15%。HbAlC与病程、饮食控制等因素有关;③收缩压平均值为(137±16)mmHg,舒张压为(82±10)mmHg,35~55岁组和≥75岁组患者收缩压平均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血脂异常率约为73%。结论淮海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控制满意率低,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BSI)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患者早期动脉硬化指标的影响,为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病变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8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病变患者(PAD组),随机分为加用DCBSI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并选取未并发PAD的糖尿病患者32例(非PAD组)作为基线时指标对照。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Ab1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检测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心踝血管指数(CAVI)、踝臂指数(ABI)及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EDD)。结果 PAD组Hb A1C、甘油三酯、LDL-C、空腹胰岛素及cf-PWV、CAVI均明显高于非PAD组,HDL-C、ABI、EDD均明显低于非PA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应用DCBSI治疗前后比较,治疗组甘油三酯[(2.5±0.52)mmol/L]、空腹胰岛素[(10.2±0.35)m U/L]、HOMA-IR(0.9±0.67)、cf-PWV[(10.0±2.80)m/s]和CVAI(8.2±0.74)较治疗前[分别为(3.0±0.85)mmol/L、(13.9±4.60)m U/L、1.4±0.46、(11.8±3.00)m/s和9.6±1.70]明显降低,EDD(10.3%±2.50%)较治疗前(8.0%±3.20%)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照组治疗后cf-PWV也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VAI和ED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ABI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糖尿病确诊初期部分患者已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和下肢动脉病变,早期检测和干预十分必要。DCBSI是治疗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以健康食堂为载体的营养健康促进模式的干预效果,为向其他单位食堂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2年选择江苏省常州市1所创建健康食堂大学的429名教职工为干预组,另1所未采取任何干预措施的947名大学教职工为对照组,此外,干预组进一步按是否经常在食堂就餐分为经常食堂就餐组(≥2次/周)和偶尔食堂就餐组(<2次/周);分别在干预前、后(1年)测定血压、体质指数(BMI),检查脂肪肝发生情况,测定血清中的葡萄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进行干预组和对照组间干预前后的对比,并进一步进行干预后干预组中经常食堂就餐组和偶尔食堂就餐组间的对比分析以评价其干预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后的血糖(5.06±0.62) mmol/L、血尿酸(310.57±71.79) μmol/L、血总胆固醇(4.88 ±0.86) mmol/L、血三酰甘油(1.39±0.67)mmol/L及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1 ±0.62) mmol/L均显著低于干预前,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3 ±0.34) mmol/L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13、2.126、2.062、3.731、8.891、-2.309,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的血糖和血尿酸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1、-7.703,P<0.01),血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干预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后的血糖、血尿酸、血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BMI的异常率及高血压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02、3.940、4.031、7.305、59.422、4.273、7.385,P<0.05);而对照组除干预后血尿酸异常率和脂肪肝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40、7.408,P<0.05)外,干预后的血糖、血总胆固醇、血三酰甘油、血低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个体化管理和营养治疗对妊娠期糖尿病( GDM)孕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至12月确诊为GDM的孕妇90例和同期血糖正常的孕妇92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个体化管理和营养治疗后,比较GDM孕妇和对照组孕妇血糖、妊娠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前GDM组孕妇空腹及餐后1h和2h 血糖分别为(5.25±0.44) mmol/L,(8.30±0.89)mmol/L和(7.75±1.51)mmol/L;治疗后分别为(4.78±0.30)mmol/L,(7.22±0.46)mmol/L和(6.44±0.59) mmol/L,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8.286、10.204和7.604,均P<0.05)。治疗前后,GDM组孕妇HbA1c值分别为(4.91±0.58)%和(4.69±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4,P<0.05)。个体化营养治疗后,GDM组和对照组孕妇空腹及餐后1h和2h血糖分别为(4.78±0.30)mmol/L,(7.22±0.46)mmol/L,(6.44±0.59)mmol/L和(4.80±0.32) mmol/L,(7.16±0.42)mmol/L,(6.29±0.44)m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19、0.962和1.967,均P>0.05)。两组孕妇剖宫产率、早产率及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94、0.122和0.000,均P>0.05),两组巨大儿的出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得出P=0.275)。结论个体化管理和营养治疗可有效降低GDM孕妇的血糖,并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自我管理相关行为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 2012年4—5月在苏州市金阊区随机抽取四个街道社区,招募社区T2DM患者,患者在签订知情同意书的前提下被纳入调查。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收集并记录调查对象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病程、家族史、DM微血管并发症等资料。正态分布资料用x珋±s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资料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两组间比较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的比较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自我管理水平与DR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87例患者中,有34.3%的患者HbA1c控制达标。有DR的T2DM患者比无DR的T2DM患者具有更长的病程[7(3~11)年vs.5(2~9)年]、更高的收缩压[(140.0±16.1)mm Hg(1mmHg=0.133kPa)vs(137.0±16.9)mm Hg]、更高的空腹血糖(8.01±2.73)mmol/L vs(7.57±2.30)mmol/L)和HbA1c水平[(7.84±1.40)%vs.(7.53±1.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HbA1c未达标者相比,HbA1c达标者合并DR的危险性显著降低,其OR(95%CI)为0.63(0.44~0.91)。结论 HbA1c达标是T2DM患者合并DR的保护因素,控制血糖并使其达标是防止T2DM患者合并DR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治疗现状,并评价对其实施一体化管理的效果,为促进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完善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88例,按患者意愿,纳入传统的自我管理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纳入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管理的42例患者作为一体化组.随访1年,所有患者随访前后均评估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A-DQOL),进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并计算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相关医疗费用.结果 两组管理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体化组管理后1年FPG、2hPG、HbA1c、月均低血糖次数、TC、TG、LDL-C、DBP、住院费用、直接医疗费用、HAMA评分、A-DQOL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7.36±1.21) mmol/L比(9.11±1.82) mmol/L、(9.01±2.14)mmol/L比(14.22±3.23)mmol/L、(7.26±1.19)%比(8.84±1.80)%、(0.84±1.08)次/月比(3.13±2.58)次/月、(4.37±0.48)mmol/L比(4.96±0.52) mmol/L、(1.44±0.29) mmol/L比(1.75±0.27) mmol/L、(2.38±0.38) mmol/L比(2.90±0.60) mmol/L、(80.37±10.42) mmHg(1 mmHg=0.133 kPa)比(89.23±14.76) mmHg、(478.70±544.65)元比(977.85±585.35)元、(1 681.92±623.62)元比(1 950.43±563.36)元、(14.50±3.55)分比(17.23±4.28)分、(96.29±15.67)分比(107.90±1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BP、HAMD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130.66±12.52) mmHg比(138.87±16.41) mmHg、(18.55±4.16)分比(21.10±4.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均血糖监测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30.55±16.98)次/月比(8.65±7.47)次/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策略的一体化管理,可以改善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减少住院费用,并且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