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组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耐酶性、广谱性、高效性和低毒性等优点。其结构有别于青霉素类的青霉烷环,不同之处在于噻唑环中C2和C3间有不饱和双链,1位的硫原子被碳所替代,且其6位羟乙基侧链为反式构象(见图1)。历史上第1个碳青霉素是硫霉素(thienamycins)(见图21,因在固态和浓溶液中化学稳定性差,未用于临床。硫霉素在固态和浓溶液中化学稳定性差,未用于临床。对其结构进行修饰,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的基因型,为临床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ICU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138株,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OXA-23、OXA-24、OXA-51、ISAba1-oxa-23、ISAba1-oxa-51共五种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 在138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中,OXA-51型的检出率是97.1%;OXA-23型的检出率是81.3%;ISAba1-oxa-23基因的检出率是65.94%;ISAba1-oxa-51基因的检出率是21.0%.OXA-51+OXA-23+ISAba1-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表达模式的检出率为44.7%;其次是OXA-51+ISAba1-oxa-51 +OXA-23+ISAba1-oxa-23型表达模式,检出率为21.0%.结论 OXA-51 +OXA-23+ISAba1-oxa-23型碳青霉烯酶基因表达模式是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酶的主要表达模式;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青霉烯类β-内酰胺抗生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霉烯类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非典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其特点是具有广谱抗茵活性,包括对β-内酰胺酶产生菌,对脱氢肽水解酶-Ⅰ稳定,是一类具有发展前景的新型抗生素.本文综述了三类临床研究较多的重要的青霉烯类抗生素法罗培南、利替培南酯和硫培南的抗茵活性.同时对青霉烯类衍生物C-2位取代基分别为硫取代、碳取代和氧取代化合物结构与活性的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产气肠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气肠杆菌16株,采用改良Hodge试验筛选产碳青霉烯酶菌株;采用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技术检测并验证耐药基因;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菌株的外膜蛋白进行分析.结果 改良Hodge试验结果发现16株产气肠杆菌均产碳青霉烯酶;PCR扩增和基因测序结果显示16株产气肠杆菌均存在KPC-2基因,但未携带IMP-1、IMP-2、VIM-1、VIM-2、NDM-1、OXA-1和OXA-9等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16株产气肠杆菌中有5株出现Omp36膜孔蛋白的缺失.结论 16株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产气肠杆菌主要耐药机制可能与产KPC-2型酶且部分菌株合并Omp36膜孔蛋白的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 临床上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上升.以往研究表明舒巴坦联合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仅对部分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Acinetobacter?baumannii,CRAB)有协同作用,这种疗效差异是否与鲍曼不动杆菌产碳青霉烯酶情况有关,尚待阐明.目的 研究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情况对舒巴坦联合碳青霉烯抗生素协同作用的影响,为临床应用这一联合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氨苄西林舒巴坦等抗菌药物对源自全国13家教学医院肺炎患者下呼吸道标本的102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用棋盘法分别检测舒巴坦+美罗培南和舒巴坦+亚胺培南两种联合方案对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菌株的协同抗菌活性.应用等电聚焦电泳、PCR扩增和DNA测序分析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产生β-内酰胺酶的情况.结果 美罗培南+舒巴坦、亚胺培南+舒巴坦两种联合方案协同效应[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ractional?inhibitory?concentration?index,FICI)?≤?0.5]的比例分别为21.57%和12.75%、相加效应(FICI>0.5,≤?1)的比例分别为71.57%和84.31%,无关效应(FICI>1,≤?4)的比例分别为6.86%和2.94%,没有菌株出现拮抗效应(FICI>4).102株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全部产生OXA-23和OXA-51型碳青霉烯酶;其中19株同时产生OXA-58型碳青霉烯酶、13株同时产生GES-5型碳青霉烯酶;同时产生OXA-23、OXA-51和OXA-58碳青霉烯酶的CRAB中,舒巴坦和碳青霉烯抗生素联用产生协同效应的比例最高,达到了56.25%(9/16);在产GES-5型碳青霉烯酶的CRAB菌株中,舒巴坦与碳青霉烯抗生素联合未发现体外协同效应.结论 舒巴坦?+?碳青霉烯两种联合方案对部分产OXA型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可以产生体外协同抗菌效应,对产酶模式为OXA-23?+?OXA-51?+?OXA-58的CRAB的协同抗菌比例较高,但对产GES-5型碳青霉烯酶的鲍曼不动杆菌未见协同抗菌效应.  相似文献   

6.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种非典型β-内酰胺类,由于β-内酰胺骨架以碳代替1位上的硫,而且2、3位以双键结合,具有这种结构的β-内酰胺类与典型的β-内酰胺类不同,因此在抗菌活性、抗菌谱和耐β-内酰胺酶等方面都有其独特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舒巴坦治疗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7年10月-2009年4月在我科确诊为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quired Pneumonia,HAP)17例患者,采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舒巴坦治疗(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0.5g静滴1/6h或美洛培南0.5g静滴1/6h+舒巴坦lg静滴1/8h),记录患者发病时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终点的临床反应及30d病死率.结果 17例患者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菌株,全部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米诺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00%,94.1%,70.6%;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舒巴坦治疗3日临床好转14例,治疗终点(End 0fTherapy,EOT)治愈好转11例,30d归因死亡3例.结论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联合舒巴坦治疗策略的临床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铜陵市人民医院分离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基因型。方法收集2011年5月至2016年8月铜陵市人民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CRKP,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改良Hodge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bla_(KPC)、bla_(IMP)、bla_(VIM)、bla_(NDM)和bla_(OXA-48)),并对各碳青霉烯酶基因阳性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共收集CRKP 90株,其中改良Hodge试验阳性84株(93. 3%),51株(56. 7%)携带blaKPC-2基因,2株(2. 2%)携带bla_(IMP-4)基因,1株(1. 1%)携带bla_(VIM-1)基因。结论该院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主要耐药机制是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基因和分子流行病学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3月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采用VITEK-2 compact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检测;改良Hodge和碳青霉烯酶灭活(m CIM)试验对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检测;PCR检测β内酰类胺类(碳青霉烯酶、ESBL、Amp C酶)和喹诺酮类(PMQR)共19种耐药基因;多位点序列分析(MLST)对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进行分子分型及同源性分析。结果:共收集CRE 13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25株,阴沟肠杆菌4株,大肠埃希菌3株,普罗威登菌2株;改良Hodge试验示114株阳性,碳青霉烯酶灭活(m CIM)试验示125株阳性;所有检测菌株均携带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125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118株携带blaKPC-2基因,另有5株携带blaNDM基因(4株携带blaNDM-1、1株携带blaNDM-5)和4株携带blaIMP-4基因,4株阴沟肠杆菌中3株携带blaNDM基因(2株携blaNDM-1、1株携带blaNDM-5),1株...  相似文献   

10.
陈琳  许小敏  蔡挺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17-817,819,F0002
目的 研究宁波地区5家综合性医院临床分离泛耐鲍曼不动杆菌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收集医院耐药鲍曼不动杆菌117株.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荫浓度值;PCR及克隆测序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型.结果 117株鲍曼小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均耐药,其中有22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中敏.菌株均产OXA-23碳青霉烯酶基因,未检测到其他碳青霉烯酶基因.结论 宁波地区泛耐鲍曼不动杆菌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重庆地区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重庆地区某两所教学医院153株从患者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CRAb,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4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PCR扩增D类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1-like、blaOXA-58-like.用EDTA纸片法检测金属酶表型,PCR检测基因型blaIMP、blaVIM、blaSIM.结果 所有耐碳青霉烯类的CRAb除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等保持一定敏感性外,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所有耐碳青霉烯类的CRAb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在blaOXA-23-like上游连接有ISAba1启动元件.结论 重庆地区流行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CRAb均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演变、同源性、产碳青霉烯酶类型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72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VITEK-Ⅱ药敏分析系统对72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1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采用肠杆菌科基因间一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技术(ERIC-PCR)进行基因分型和同源性比对.用改良Hodge试验检测杆菌的产碳青霉烯酶表型,对碳青霉烯酶基因blaOXA-23,blaOXA-40和blaOXA-58进行PCR扩增及序列分析.结果:72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为8.33%,其次是阿米卡星,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70%以上.ERIC-PCR技术将其分为7个基因型,同源性分析显示其中4个基因型在医院内流行.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有56株,blaOXA-23扩增阳性的有61株,blaOXA-58扩增阳性的有1株.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且存在院内感染传播的现象;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较多,主要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型为blaOXA-23;湖南省存在blaOXA-58阳性鲍曼不动杆菌株.  相似文献   

13.
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多重耐药菌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题.研究发现,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主要是灭活酶的产生,其中以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各种碳青霉烯酶最为重要.而舒巴坦和β-内酰胺类药物合用对不动杆菌有一定的治疗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及研制开发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特色的非典型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该类抗生素是由链霉素菌产生的硫霉素,在硫霉素的基础上经半合成而制得的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的一类新型抗生素。目前在临床上已应用的有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以及正在研究开发的百阿培南、DX-8739、BO-3482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厌氧菌和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厌氧菌均有抗菌作用。其抗菌机理是与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上-1、-2和-3结合,导致细菌形成无壁球状体,使细菌迅速肿胀、溶解和死亡。此外,对细胞壁有强大的穿透力,可通过鲍林蛋白以外的通道通过细菌膜而起作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与最低杀菌浓度(MBC)非常接近。对多数细菌产生的β--酰胺酶高度稳定,包括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亦稳定,与第三代头孢菌素无交叉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明显的抗生素后效应(pAE)。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罗培南以及百阿培南具有不同的结构,因而产生不同的化学稳定性及体内药动学。新型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研究方向:在1位上引人β-甲基,有利于增强对DPH-的稳定性;在2位侧链上接入碱性基团促进该类抗生素透过0pdD2孔蛋白,从而增强抗绿脓杆菌活性;在2位引入芳香基增强抗RMSA活性;为提高口服利用度,多将3位羧酸化,制成酯质前体;探索具有双重作用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临床分离的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降低的分子机制.方法 对临床分离的1株肺炎克雷伯菌,通过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利用改良Hodge试验、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试验对此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确证;利用PCR及DNA序列分析,确定其基因型;通过质粒提取、质粒接合试验,对耐药基因进行定位.结果 药敏纸片法显示该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其抑菌圈直径16~17 cm,提示分离的菌株可能产碳青霉烯酶,改良Hodge试验、EDTA协同试验确证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s),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发现该菌携带MBLs基因blaIMP,药敏纸片法证实接合子对美罗培南的敏感性降低,IMP-4基因位于接合子约73 000 bp质粒上.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敏感性降低的分子机理是携带MBLs基因的blaIMP.  相似文献   

16.
大肠杆菌(E.coli)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一种重要条件致病菌。碳青霉烯类是临床治疗E.coli最为有效的抗生素之一。但是,临床上对该类药物的滥用情况严重,导致E.coli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迅速上升。目前,全球对此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的研究十分紧迫。E.coli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碳青霉烯酶的水解作用;外排转运系统的增强;青霉素结合蛋白(PBP)的改变;膜孔蛋白缺失合并高产Ampc酶或ESBLs。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阐述E.coli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7.
黎桂芳   《中国医学工程》2013,(3):147-147,149
过度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促成了碳青霉烯类耐药的形成。过度的AmpC酶表达外膜孔蛋白与丢失相联合;结合蛋白与青霉素,改变碳青霉烯类的亲和力;β-内酰胺酶通过碳青霉烯水解产生。上述这些内容都是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其中碳青霉烯酶最为突出。碳青霉烯酶并不多见,其包含在Ambler分类中,现发现的A类碳青霉烯酶较少,将其归于Bush的2f亚群,与碳青霉烯类相比,其对氨苄西林的水解效率较高,克拉维酸可对其活性进行抑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本院近3年临床分离的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状、同源性及碳青霉烯酶基因型.方法 收集2006年1月-2009年7月临床分离存活的、非重复的亚胺培南耐药及敏感对照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扩增性rDNA限制性酶切片段分析(ARDRA)分子鉴定菌种,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菌株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抗菌药物的MIC;采用基因间重复序列引物PCR(REP-PCR)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同源性;用多重PCR、测序等方法分析鲍曼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包括TEM-1型酶、SHV-型酶、GES-型、VEB-型、PER-型及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和OXA型碳青霉烯酶分布特点.结果 274株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对头孢菌素类、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喹喏酮类抗生素敏感率<10%,对米诺环素敏感率为41.2%;对多黏菌素B 100%敏感.2006年1月-2009年7月期间共检出5个克隆,主要为A1耐药克隆株于不同病房的暴发流行.β-内酰胺酶检测出OXA-23、-66、-69、-72、-58型碳青霉烯酶及PER-1型酶.blaOXA-23-like与blaOXA-51-like基因同时存在的CRAB株为53.6%(147/274).未检出IMP-、VIM-型碳青霉烯酶及TEM-1型酶、SHV-型酶、GES-型、VEB-型β-内酰胺酶.结论 CRAB克隆株的传播是造成我院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增加的重要原因.OXA-51-like、OXA-23型酶为对CRAB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碳青霉烯酶.  相似文献   

19.
阎欢 《陕西医学杂志》2011,40(3):364-367
<正>肺炎克雷伯菌(K.pneumoniae,K.pneu)是院内感染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由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大量使用,现已出现了碳青霉烯类耐药的K.pneu。通常,其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机制主要是:AmpC酶过度表达联合外膜孔蛋白  相似文献   

20.
王璐  黄新明  章杰  彭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2):1707-1711
目的评估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表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六安市人民医院2020-2021年分离自临床标本的耐碳青霉烯、非重复肠杆菌目细菌共227株。采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并以PCR试验扩增常见5种碳青霉烯酶基因为金标准,评估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对CRE菌株A类和B类碳青霉烯酶的检测价值。结果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结果显示,产A类酶菌株有167株,产B类酶菌株有53株,5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产气肠杆菌未检出A类或B类酶。与PCR方法比较,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单独产A类酶的灵敏度为100.0%(164/164),特异度为95.2%(60/63),对于单独产B类酶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均为100.0%,两种检测方法之间一致性高。结论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操作简便、结果易判读,适合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普遍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