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术前急性高容血液稀释在麻醉诱导后 1小时内快速输注超出传统认为的生理需要量的液体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②方法  2 2例ASAⅠ、Ⅱ级患者在腰硬联合麻或硬膜外麻 +气管内吸入异氟醚。麻醉成功后 ,快速静脉输注 70 6代血浆2 0mL/(kg·h)。监测SP、MVP、DP、CAP、Hb、Hct、pH、PaO2 、SaO2 ,并进行稀释前、后与术毕、术后第 1天比较分析。③结果 SP、MVP、DP、CAP均比稀释前升高 ,而只有稀释后SP、CVP有意义 (P <0 .0 5) ;Hb、Hct各时段始终低于稀释前 (P <0 .0 1 ) ,然而PaO2 /FiO2 >30 0 ,SaO2 保持 97%以上。④结论 在麻醉扩张血管的情况下 ,快速输入 70 6代血浆 2 0mL/(kg·h)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控制性低血压联合高容量血液稀释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33例ASAⅠ~Ⅱ级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进入对照组(单纯控制性低血压组,n=17)与实验组(控制性低血压高容量血液稀释联合组,n=16).对照组手术中平均动脉压维持于55 mmHg~60 mmHg;实验组采用同样的低血压水平,且在此基础上大量输入6%羟乙基淀粉与乳酸林格液的混合液体,使手术中血球压积降低至接近25%.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失血量、库血输入量、尿量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失血量、库血输入量无显著差别.实验组手术中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控制性低血压联合高容量血液稀释技术血液保护的效果与单纯的控制性低血压技术相当,但联合技术对改善低血压下的内脏灌注有益.  相似文献   

3.
如何减少术中失血,减少或避免异体输血引起的输血反应、疾病传染、免疫抑制等并发症,节约用血,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一直关心的重要课题。为此,各种血液保护方法和手段不断被应用于临床,几年前国外研究人员提出“综合血液保护”的观点,作为两种不同机制的血液保护措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cute hypervolemic hemodilution,AHH)和控制性低血压( controlled hypotension, CH)联合应用,在提高安全性方面具有协同效应,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对这一综合性血液保护措施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浆代用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90例髋关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按20ml/kg在手术开始前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4%琥珀明胶或乳酸林格氏液扩容量,达到高容量血液稀释。检测稀释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AHH后循环功能稳定,围手术期异体血输入量胶体液组明显少于晶体液组。AHH后全血粘度、Hct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细胞变形指数6%羟乙基淀粉组升高。结论术前AHH可以有效地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优化血液流变状态,利于微循环灌注,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量,胶体溶液优于晶体溶液。  相似文献   

5.
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郭晓丽  葛衡江 《重庆医学》2004,33(2):248-249
目的观察和比较60例脊柱手术患者应用羟乙基淀粉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凝血功能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浆代用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择期骨科手术60例,随机分组, 6%羟乙基淀粉组(H组)、低分子右旋糖酐(D组),每组30例.于手术前30min,以0.3ml*kg-1*min-1的速度分别输入羟乙基淀粉、右旋糖酐40进行血液稀释,比较两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循环功能、围术期异体血输入量,并且检测稀释前、稀释后30min、稀释后24h全血Hct,血浆AT-Ⅲ、Fib、TM含量.结果 AHH后患者血液循环功能稳定,输血量减少.Hct明显降低,AT-Ⅲ活性升高,D组的变化较H组明显,血浆Fib、TM含量降低,但均在正常范围内.D组患者手术中出血量多于H组.结论应用血浆代用品进行术前AHH可以有效地维持术中血液循环功能的稳定,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血输入量.应用羟乙基淀粉进行AHH可使AT-Ⅲ活性增高,血浆Fib、TM含量减少,但仍在正常范围,对凝血功能影响甚微,不会增加手术中出血.应用右旋糖酐40进行AHH对凝血功能有不良影响,应慎重使用并加强相关监测.  相似文献   

6.
为预防硬膜外麻醉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发生低血压 ,临床常在术前静脉输注晶体和 /或胶体液扩充血容量以及静滴小剂量血管活性药 (如麻黄碱 ) [1] 。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 1月我们分别采用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氯化钠液 (即 6 %贺斯液对二组患者术前行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 (AHH) ,并比较二者对低血压的预防作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择期行上腹部手术患者 80例 ,包括胆道手术 4 4例 ,胃大部分切阿除术 36例。ASAⅠ~Ⅱ级 ,其中男 4 1例 ,女 39例 ,年龄 17~ 6 2岁。术前检查心肺及凝血功能正常 ,血红蛋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产妇托架对腰麻下剖宫产术产妇无创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剖官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Ⅰ)20例麻醉后应用自行研制产妇托架并用压力传感器测腹部压托板的压力,对照组(Ⅱ)20例麻醉后手术床左倾15°.连接BioZ.com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两组在麻醉前(T1)、麻醉后平卧1min(T2)、3min(T3)、5min(T4)、10min(T5)、胎儿取出前1min(T6)、胎儿取出后3min(T7)、术毕(T8)各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心排量(CO)、胸腔液体量(TFC)、心肌加速指数(ACI)、体循环阻力(SVR)的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注腰麻药即刻至切开子宫时间和麻醉手术时间.结果 两组T2的MAP、C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的MA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4的TF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8时间点的ACI、SV及CO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T5-T8时点的TFC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发生低血压6例,占30.0%;实验组发生1例,占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产妇托架能保持腰麻后孕产妇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超容性血液稀释预防老年人硬膜外麻醉低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媚 《广东医学》2003,24(11):1233-1234
目的 观察术前输注 6%羟乙基淀粉溶液对老年患者硬膜外阻滞期间血压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者 ,术前红细胞压积均大于 0 3 4,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术前 1h开始以 0 2 5ml/ (kg·min)的速度静脉滴注 6%羟乙基淀粉溶液 ,对照组以同样方式输入乳酸林格液。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前一般情况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对照组有 15例在麻醉起效后血压下降较术前大于 2 0 %,而观察组只有 3例 ,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用 6%羟乙基淀粉溶液行术前超容性血液稀释能有效地预防老年人硬膜外阻滞所致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9.
冉启奎  谢学鸥 《重庆医学》1996,25(3):158-159
剖宫产术中孕妇低血压除对母体的不良影响外,对胎儿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文献报告硬膜外阻滞麻醉下其血压明显下降占10~10%。为减少硬膜外阻滞下剖宫产术中孕妇低血压的发  相似文献   

10.
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爱华  徐伯章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4):1196-1196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SHS)发生于妊娠后期,由于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回心血量和心排出量骤减,出现血压下降、胸闷、心悸、出冷汗、恶心等,一旦发生应及时处理,否则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胎盘早剥、新生儿窒息、严重者会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故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近两年来腰-硬联合麻醉(CSEA)剖宫产术中发生的SHS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0~32岁的剖宫产术患者60例,全部患者入室后输入复方乳酸钠注射液,输液速度为15~20ml/(kg·h)。将60例患者随机等分两组,A组为对照组,行腰硬联合麻醉,腰麻成功后调整患者体位为15°~20°的左倾斜位至切皮前;B组为观察组,腰麻成功后立即按100μg/ml的速率静脉输注去氧肾上腺素2min,然后按0.3~0.5μg/(kg·min)的速率持续输入至胎儿娩出,余方法同A组。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及麻醉后2、5、8、10、15、20、25min的SBP,记录低血压的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新生儿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A组麻醉后SBP5min及20min下降剧烈,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1;B组麻醉后血压平稳,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1;两组新生儿1min和5min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P〉0.05。结论:持续输注去氧肾上腺素防治剖宫产腰麻后低血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潘东军 《吉林医学》2012,33(2):264-266
目的: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对针内针一次性单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低血压防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25~38岁的剖宫产产妇60例,产妇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输入林格液,输液速度为15~20 ml/(kg.h),使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联合硬膜外联合穿刺针中的针内针于L4~5间隙穿刺,进入蛛网膜下腔见脑脊液回流后注入0.75%罗哌卡因(耐乐品)2.5ml加0.05%盐酸吗啡0.5 ml合剂,回吸再次确认脑脊液回流。6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对照组,翻身平卧后,若血压下降则立即静脉滴注多巴胺2 mg;B组为观察组,麻醉后立即静脉滴注去氧肾上腺素100μg。术中若血压下降则静脉滴注多巴胺维持。观察两组产妇麻醉前及麻醉后1、3、6、9、15、25 min的血压,恶心、呕吐发生率及新生儿1 min、5 min的Apgar评分,30 min内使用多巴胺总量。结果:A组麻醉后3 min血压明显下降,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5,组间比较P<0.05;B组,血压平稳,组内与麻醉前比较P>0.05,30 min内使用多巴胺组总量A组大于B组(P<0.01)。结论:针内针单剂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剖宫产方式终止妊娠是安全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小剂量注射去氧肾上腺素预防血压下降是有效的,蛛网膜下腔0.2 mg吗啡有满意的术后镇痛效果,针内针可有效减少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麻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剖宫产术已经成为妇科常用术式。剖宫产的麻醉方式主要以腰麻为主。但腰麻术后常并发低血压、心动过缓、头痛、恶心呕吐、寒战等并发症。昂丹司琼作为一种五羟色胺受体拮抗剂,常用于围术期恶心、呕吐的预防和治疗。最新研究发现,其在治疗产妇剖宫产术后低血压等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兰凤  高宝斌  李军 《浙江医学》2013,35(13):1272-1274
目的对比观察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碱预防剖宫产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去氧肾上腺素组(A组)和麻黄碱组(B组),各80例。在蛛网膜下腔阻滞成功后分别以去氧肾上腺素40滋g/min和麻黄碱3mg/min的速度泵注6min,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麻醉前及术中血压(SBP)、心率(HR)及追加麻黄碱的总量。胎儿娩出后抽取脐动脉行血气分析,并在1、5 min行Apgar评分。结果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中pH、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结果均在正常范围;与A组比较,B组PaO2、PaCO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H、HCO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5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术前血压的基础值、术中血压的最低值、最高值及追加麻黄碱的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产妇均无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论使用去氧肾上腺素或麻黄碱均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后低血压的发生,但在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稳定方面,去氧肾上腺素则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方法预防脊麻后低血压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麻醉前预先输注胶体液扩容和脊麻后立即给予麻黄素或苯肾上腺素预处理三种方法在预防剖宫产产妇低血压的有效性以及新生儿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剖宫产患者180例,随机分成三组,每组60例,万汶组(V组)、麻黄素组(E组)和苯肾上腺素组(P组)。V组麻醉前预输注万汶10 ml/kg,术中以平衡液10 ml/(kg.h)维持;E组和P组麻醉开始前即以平衡液10 ml/(kg.h)维持,在腰麻药推注的同时分别以5 mg/min和50μg/min的速度泵注麻黄素和苯肾上腺素2 min,之后所有患者若出现低血压给予麻黄素10 mg静注处理。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麻醉前及术中的血压、心率,追加麻黄素的总量,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和胎儿娩出后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结果:三组患者术前血压的基础值及术中血压的最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和P组的最低收缩压、血压下降幅度明显小于V组,E组和P组追加麻黄素的总量明显少于V组(P〈0.05),E组和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P组无反应性高血压和心动过缓。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PaO2及BE值P组明显高于V组和E组(P〈0.05),V、E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麻黄素或苯肾上腺素预处理比麻醉前预先应用胶体液扩容的方法更能有效地预防剖宫产患者脊麻后的低血压,但在维持胎儿酸碱平衡稳定方面,苯肾上腺素则更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麻黄素,阿拉明预处理对脊麻下剖宫产患者低血压的防治作用。方法:45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A组),麻黄素10mg组(B组)和阿拉明0.5mg组(C组),脊麻给药完毕,立即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麻黄素10mg,阿拉明0.5mg静脉注射,监测产妇血压变化情况,结果:麻黄素,阿拉明预处理后,产妇的最低血压,血压下降的幅度,低血压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小于生理水组(P<0.05),B,C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预防性地使用麻黄素,阿拉明,均能够稳定循环,降低血压下降的程度,减少低血压和恶性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通过对152例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麻醉下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给予预防及护理。结果152例产妇表现为烦躁、恶心、呕吐、心悸,血压下降,平均下降幅度为基础值33.4%,最低可达72/35 mmHg,可伴有心率减慢,经过及时对症处理均可恢复。结论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下出现仰卧位低血压,是多因素叠加的结果,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积极预防、治疗和护理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19.
产科麻醉具有特殊性,需要兼顾产妇和胎儿。椎管内麻醉,尤其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剖宫产手 术的主流麻醉方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低血压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对产妇和胎儿均会产生不利影响, 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若能早期进行风险预测,发现危险人群,予以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实时监测血流动力学 参数,及时处理,可明显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保障产妇和胎儿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时快速输注琥珀酰明胶扩容联合麻黄碱静脉滴注预防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在展-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20例。三组均于腰麻前10min开始快速输液,30min内备输入液体量10ml/kg,Ⅰ组液体为乳酸林格氏液,Ⅱ组、Ⅲ组为琥珀酰明胶。且Ⅲ组于麻醉成功孕妇平卧后即静脉注射麻黄碱10mg。对比观察三组麻醉手术期间血压、心率的变化,三组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Ⅲ组麻醉前后血压心率交化小;血流动力学比Ⅰ、Ⅱ组稳定(P<0.01或0.05),低血压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也明显少于Ⅰ、Ⅱ组(P<0.05)。Ⅱ组血压下降程度及低血压发生率虽小于Ⅰ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期间快速输注琥珀酰明胶扩容联合麻黄碱静脉滴注能有效预防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