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人生活在纷繁的社会中,要面对众多的社会应激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能否承受和适应是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能够适应社会、耐受压力并善于化解不良应激,既可避免遭受心理痛苦,也不致于引发某些疾病或心理障碍。本期开始就某些生活事件或社会问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心理情绪因素与某些疾病的关系,一些特殊职业或人群(如公安干警、哀伤者)的心理压力与保健,以及如何面对挫折、减缓心理痛苦、提高幸福感等略加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安黎云  汤菲 《医学综述》2015,(3):414-416
应激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刺激时所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应激能够影响动物和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导致许多传染性疾病、肿瘤及其他恶性疾病的发生。当今社会人们长期面临着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压力逐渐增大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应激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该文就近年来心理应激与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1 心理因素与病因1 1 社会心理学概念 :社会心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产生 ,并互有影响的主体反应。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生活在特殊的社区条件下 ,具有独特的文化和完整的人格结构的人对各种社会刺激所作的反应。在社会心理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中 ,重点探讨心理因素 ,如紧张刺激、情绪等与疾病间的关系。1 2 应激与健康的关系 :应激 (stress)也称为刺激 ,是人类面对困难与逆境而产生的压力。应激是一个动态过程 ,它包括应激原、应激反应、整个应激系统的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以及动态过程各阶段的反馈作用 ,是一个复杂过程。应激反应是指…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作压力大、作息时间紊乱和饮食方面不重视等问题,使越来越多的疾病困扰着我们的身体健康,给患者带来痛苦的同时,也严重影响患者家属的生活和情绪。而手术作为某些疾病的治疗手段,不论大小,对患者都是一种较强的心理刺激,会使患者产生焦虑和恐惧心理。如果这种心理得不到一定的缓解,将会影响手术和麻醉效果,引起不必要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心身疾病的病因、分类、诊断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放如 《中国医刊》2005,40(7):57-59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也称心理生理疾病(psychophysiological disease),是一组与精神应激和压力有关的躯体疾病,其特点是既具有躯体器质性病变(如冠状动脉硬化、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等)或具有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如高血压、偏头痛等),而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又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是心理与躯体同病,故称心身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及某些临床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病和退行性病变的发病大多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故均属广义的心身疾病范畴.  相似文献   

6.
心理应激是由于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付能力不平衡所引起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大量研究表明,应激反应所引起的体内组织学、生理学和生化改变约有1400多种,涉及机体的多个系统,尤其是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密切相关。当这一状态程度过重或持续时间过长(即过度应激)时,往往会引起机体某些器官或功能的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慢性心理应激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应激因素参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得到广泛重视。  相似文献   

8.
在工业发达的社会,急性传染病、营养不良、寄生虫病等已不再是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问题。相反,与社会生活方式、化背景、心理应激有密切关系的各种慢性疾病、心理卫生问题和行为问题日益严重,这就使传统的医学模式一生物医学模式受到了挑战。生物医学模式是把疾病的概念建立在身体器官或某些系统的结构异常上,在这个范畴内来确定病因和机制,并进行诊断和治疗。它忽视了社会和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和  相似文献   

9.
心理社会应激对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在当今预防医学领域中,心理社会应激对人体健康和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影响,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近年来,心理社会应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本文着重概述心理社会应激与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一日千里,越来越多的社会压力容易造成自卑、沮丧、焦虑、烦躁等心理问题。这种心理障碍,不亚于躯体疾病的痛苦。很多患了心理障碍的人,对生活悲观和失望,对人生的绝望,超过一般身体疾病和伤痛,服药也解决不了心理上的痛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和验证我国护士工作应激理论模型.方法 采用路径分析,对护士工作应激源、护士工作倦怠、自评心理症状、压力反应、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验证护士工作应激理论模型.结果 护士工作应激源对护理人员的压力反应、工作倦怠感及心理症状的出现影响重大,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心理症状(决定系数为0.488)、工作倦怠感(决定系数为0.388)、压力反应(决定系数为0.341).护理人员的消极应对方式通过工作应激源对其压力反应、工作倦怠感及心理症状的产生有间接影响,对心理症状有直接影响,决定系数为0.233,此外,消极应对方式还通过对生活事件的影响(决定系数为0.249),影响工作应激源对应激反应、不良心理症状、工作倦怠感的作用.生活事件对护士工作应激产生的影响路径是两重的,一方面是通过与工作应激源(决定系数为0.343)协同作用以间接方式进行,另一方面是对护理人员工作应激不良反应直接产生压力反应(决定系数为0.163).社会支持通过生活事件(决定系数为-0.171)对应激源、应激适应结果产生影响.结论 所建立的护士工作应激源的理论模型得到了验证,可以用于解释护士工作应激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护理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学工作的繁重、复杂和艰辛程度,决定了护理教师比其它许多行业的人员面对更繁多和沉重的压力,由此而引起的心理应激不断威胁着教师的身心健康。部分应对压力的能力、经验不足的教师,易被压力击倒,发生心理障碍或身心疾病。也只有教师心理健康了,学生才能得到健康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威胁女性生命,给女性生活带来巨大痛苦的疾病.据统计,中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已从2000年的每10万人中19.9人增长至2005年的每10万人中24.8人[1].从乳腺癌的诊断到随后的治疗,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她们会常常担心自我形象紊乱,女性魅力减弱,使其自我评价降低并产生悲观情绪,对家庭、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面对一系列的改变和压力,乳腺癌患者常常出现心理社会适应不良,极大影响了疾病的治疗,预后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退休老人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身体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退休老年群体心身健康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 对298例退休老人施测艾森克人格问卷、特质应对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以及做有关身体和血液生化学检查。分析各心理社会因素分别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并以心理症状总量分为应变量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寻找老人心理健康水平受哪些心理社会应激因素的影响;同时,统计和分析老人身体健康水平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可能性。结果 生活事件、消极应对和情绪不稳定个性特征三项心理应激因素与心理症状各种量分之间有正相关(P<0.01),积极应对和外向个性两项心理应激因素与心理症状各种量分之间有负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情绪不稳定性、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三项进入方程;情绪不稳定性(N分)、消极应对和SCL-90总分等心理社会指标与血小板功能、血甘油三脂和载脂蛋白B等指标有部分相关;患有心血管病、糖尿病和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退休老人存在较多的消极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内向和情绪不稳定、心理痛苦症状多和消极的应对方式等。结论 应对方式和个性特征是影响退休老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消极的心理社会因素可能对老年的心血管系统有直接的和不良的生物化学影响,与老年身体疾病也可能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远离父母独立生活,面对陌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会出现许多社会适应问题,此时,台理的心理卫生指导尤为重要。为了探索大学新生人格度及心理适应方而的某些特征,以便为合理进行心理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其健康成长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1990年10~11月间,对本院九0年级148名新生作了人格测定和心理适应情况的调查,并与中学生及大学高年级学生进行了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牛群 《中外医疗》2009,28(33):172-172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糖尿病归为与生活方式有关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并强调心理应激在其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医学界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心身疾病,即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有研究表明,各种应激、心理创伤等可促使其发生,应激本身和与之伴随的不良情绪也可导致或加重心理障碍,而糖尿病患者的心理障碍可直接影响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某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里造成的一系列紧张反应状态。轻度的压力可刺激机体处于紧张状态提高人们的工作业绩。持续高水平的压力可使机体内用以适应和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急诊科作为救死扶伤的最前沿阵地,接诊的多是急、危、重症或三无,意外事故等特殊病人,面对的家属也满脸严峻和焦躁。由此使急诊科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8.
现代应激理论认为,应激(Stress)是一种反应模式,是个体在察觉需要与满足需求的能力不平衡时倾向于通过整体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的多因素作用的适应过程。应激的结果可以有适应和适应不良两种情况。引起机体内稳态变化的刺激称为应激源(Stressor),它包括生物的、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重。考试作为评价大学生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受到学生们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19.
心理压力又称心理应激、心理紧张。它是个体“觉察”到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和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所出现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随着不断发展的医疗事业,社会及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要求也不断的提高,医患关系紧张,尤其是儿科,因为儿科工作有其特殊性。本文认为儿科医护工作者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儿科疾病特点、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紧张的医患关系、工作繁重,人力资源不足,这必然会造成儿科医护人员情绪不稳及不良的心理状态,导致心理负荷加重和身体疲劳。所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或缓解这种压力,这样才能够适应现代医疗的要求,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的不断发展及重大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临终护理在社会生活以及临床实际中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临终期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饱受巨大痛苦和压力,临终关怀目标[1]是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通过消除或减轻病痛与其他生理症状,排解心理问题和精神烦恐,令患者内心宁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临终关怀还能够帮助病患家人承担一些劳累与压力.为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维护临终患者尊严,临终关怀结合现代的医学、护理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特点,提高患者舒适度,使患者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并给予家属心理安慰,因此做好临终患者的关怀护理尤其是心理护理是-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