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观察研究了四君子汤在辰、戌时辰治疗“脾虚证”对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及其昼夜节律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正常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P<0.01),峰相位在08:40,“脾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含量下降(P<0.01),节律性消失(P>0.05),节律中值及振幅显著降低;辰时治疗能显著提高“脾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P<0.05),恢复其节律性(P<0.01),提高节律中值及振幅;戌时治疗能够提高“脾虚证”大鼠血清胃泌素总体水平(P<0.05),但对其节律性的恢复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饥饿、酒醋及大黄等综合方法塑造“脾虚证”大鼠模型,并经四君子汤在辰、戌两时辰治疗,观察大鼠脑内单胺递质的昼夜节律变化,以便从时间生物学的角度,探讨“脾虚证”的时间病理学特征以及药物择时治疗的不同效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造模组大鼠脑内单胺类递质总体水平下降(P<0.05)、单胺递质节律中值也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且振幅降低、峰相位偏离正常,5-羟醋酸吲哚节律消失。经四君子汤在辰、戌两时辰治疗后,大鼠脑内单胺递质(多巴胺除外)总体水平较造模组明显提高(P<0.01或P<0.05),其节律中值也显著上升(P<0.01或P<0.05)。其中,辰时治疗组为部分单胺递质振幅升高,而戌时治疗组各单胺递质振幅均升高,峰相位也较辰时治疗组更接近对照组,其5-羟醋酸吲哚节律已基本恢复至正常。提示:造模组“脾虚证”大鼠脑内单胺递质总体水平低下,昼夜节律消失。予以四君子汤可使大鼠“脾虚证”大鼠模型复健,从择时治疗结果看,戌时比辰时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手法对慢性胃溃疡大鼠溃疡指数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采用改良“醋酸浸渍法”造成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2)按照GUTH等方法改进评定胃粘膜损伤指数。3)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针刺后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1,P<0.05)而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热补针法降低溃疡指数及升高血清胃泌素的作用优于捻转补法(P<0.05),结论:慢性胃溃疡时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下降,针刺对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同针测手法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观察在子、午、卯、酉不同时辰电针"肾俞"穴对"阴虚"、"阳虚"大鼠体温昼夜节津的调整作用.结果发现,正常大鼠的体温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峰相位接近暗置期的中点;"阳虚"大鼠体温昼夜节律消失,节律中值显著降低,振幅下降,峰相位超前;"阴虚"大鼠的体温仍保持昼夜节律性波动,节律中值、振幅有升高趋势,峰相位迟后.不同时辰针刺对"阳虚"、"阴虚"大鼠体温昼夜节律的峰相位有不同的影响:酉时施刺能有效恢复"阳虚"大鼠的体温节律相位;卯时施刺对"阴虚"大鼠的体温节律相位的恢复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进一步确证褪黑素(Melatonin;MT)在内源性生物钟系统中的作用。方法笔者观察了切除松果腺及注射MT对糖皮质激素、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免疫功能、痛觉敏感性和体温等生理指标昼夜节律的影响。结果切除松果腺使皮质酮的昼夜节律曲线的中值升高,振幅变小,峰值位相后移;使下丘脑内r氨基丁酸、天冬氨酸昼夜节律的中值下降,振幅变小,使谷氨酸递质的峰值位相后移。振幅变小,使外周血WBC数、淋巴细胞百分率、T细胞百分率、血清溶血素昼夜节律的中值下降,振幅变小,峰值位相后移;使痛觉敏感性昼夜节律的中值升高,振幅变小。注射MT则对抗切除松果腺产生的影响,使正常鼠及松果腺切除鼠皮质酮的昼夜节律中值下降,达峰时间提前;使r氨基丁酸、天冬氨酸昼夜节律的中值升高,并使谷氨酸节律的峰值位相提前;使WBC、淋巴细胞百分率,T细胞百分率,血清溶血素昼夜节律的中值提高。结论MT对体内不同生理节律指标的节律参数产生影响,校准内源性固有节律,使其与环境周期一致,可能起到内源性授时因子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针刺手法对慢性胃溃疡大鼠溃疡指数和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1)采用改良"醋酸浸渍法"造成大鼠慢性胃溃疡模型.2)按照GUTH等方法改进评定胃粘膜损伤指数.3)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降低(P<0.01),针刺后溃疡指数显著降低(P<0.01,P<0.05)而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升高(P<0.01,P<0.05),热补针法降低溃疡指数及升高血清胃泌素的作用优于捻转补法(P<0.05).结论慢性胃溃疡时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下降,针刺对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不同针刺手法具有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21例大肠癌,9例大肠腺癌性息肉及7例正常人的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发现:大肠癌病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明显于腺瘤病人及正常只,血清胃泌素水平与肿瘤临床分期无关;肿瘤切除后血清胃泌素显著下降。提示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大肠癌生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外源性褪黑素对大鼠体温及活动度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正常光照条件下,24h连续记录大鼠的体温及活动度的变化,以不同剂量褪黑素在不同的昼夜时间给药观察体温和活动度节律的变化。结果 大鼠的体温及活动度存在昼夜节律性,给药后昼夜节律性不消失;但体温振幅减小,中值降低。黑暗中期给药后,峰值位相显著延迟;活动度振幅增加,中值显著降低,峰值位相延迟。结论 外源性褪黑素不能使体温或活动度的昼夜节律消失,而只是改变昼夜节律的参数。褪黑素可分别调节体温和活动度的昼夜节律,但对活动度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对大鼠体温及活动度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外源性褪黑素对大鼠体温及活动度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正常光照条件下,24h连续记录大鼠的体温及活动度的变化,以不同剂量褪黑素在不同的昼夜时间给药观察体温和活动度节律的变化。结果 大鼠的体温及活动度存在昼夜节律性,给药后昼夜节律性不消失。但体温振幅减小,中值降低,黑暗中期给药后,峰值位相显著延迟;活动度振幅增加,中值显著降低,峰值位相延迟。结论 外源性褪黑素不能使体温或活动度的昼夜节律消失,而只是改变昼夜节律的参数。褪黑素可分别调节体温和活动度的昼夜节律,但对活动度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观察了正常和佐剂性关节炎家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昼夜节律的变化,观察即刻电针足三里后和疗程电针“足三里”后对其节律之影响,结果发现正常家兔血浆NE存在着一定的昼夜节律变化,模型家兔节律的中值、振幅、峰相位都有改变,呈病理性节律波动,即刻和疗程电针治疗后,上述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疗程电针后节律恢复更好,正常家兔即刻电针后,节律消失,但疗程电针后节律恢复正常。说明针刺能影响外周NE的正常和病理性昼夜节律波动  相似文献   

11.
观察了佐剂性关节炎家兔血浆5-羟吲哚乙酸(5-HIAA)昼夜节律变化,以及即刻和疗程针刺对节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家兔血浆5-HIAA含量存在着昼夜节律波动;模型动物血浆5-HIAA含量降低,峰值前移,呈病理性的昼夜节律波动;即刻针刺后5-HI-AA含量升高,但振幅降低,节律消失;疗程针刺后中值升高,振幅加大,峰相位出现,节律有所整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观察了正常和佐剂性关节家兔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昼夜节律的变化,观察即刻电针足三里后和疗程电针“足三里”后对其节律之影响,结果发现正常家兔血浆NE存在着一定的昼夜节律变化,模型家兔节律的中值,振幅,峰相位都有改变,呈病理性节律波动,即刻和疗程电针治疗后,上述参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且疗程电针后节律恢复更好,正常家兔即刻电针后,节律消失,但疗程电针后节律恢复正常,说明针刺能影响外周NE的正常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肝病不同阶段血清胃泌素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病不同阶段血清胃泌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胃泌素放射免疫测定盒测定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在不同病理阶段的血清胃泌素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模型组酒精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期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升高,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酒精性脂肪期血清胃泌素含量无差异(P>0.05)。结论:提示测定性肝病者的血清胃泌素含量对酒精性肝病病情观察和分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理脾阴正方对脾阴虚证大鼠血清胃动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饮食不节加劳倦过度等复合因素塑造脾阴虚大鼠模型,应用理脾阴正方进行治疗,观察模型组和给药组血清胃动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胃动素含量明显下降,给药组药物对提高血清胃动素含量有显著疗效。结论:脾阴虚时血清胃动素含量下降,理脾阴正方可能通过增强营养物质供给促进胃动素合成,起到提高胃动素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了解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量40例脑出血和60例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后第3、7、14、21天血清胃泌素的含量,并与4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升高,随着病程延长逐步降低,峰值时间为第7天,第21天降至对照组范围。在各时间点疾病组间无明显差异。脑出血未破入脑室或无消化道出血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在第21天降至正常;而破入脑室或伴消化道出血者,在第21天时血清胃泌素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胃泌素水平与出血量有关。结论:脑血管病患者于发病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与临床有密切关系,这为应用抗酸剂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为了研究肝气郁结证的病理生理基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辨证属肝气郁结证的神经衰弱,乳痛症,慢性胃炎和慢性胆囊炎等30例患者的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表明,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含量显著低于健康人对照组(P〈0.01);不同病种之肝气郁结证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相近(P〉0.05),提示血清胃泌素水平的降低是肝气郁结证重要的病理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
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137例各型肝病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含量。结果表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及肝硬化无静脉曲张组血清胃泌素含量基本正常,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肝硬化门脉高压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组胃泌素含量显著增高,是无静脉曲张组的1.55倍,两组差异显著(P<0.05)。肝硬化静脉曲张组与正常对照相比(P<0.01)。提示该组有高胃泌素血症。高胃泌素血症与静脉曲张程度及胃粘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密切相关,血清胃泌素含量愈高,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机会愈多。为此,对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静脉曲张及胃粘膜病变者血清胃泌素测定对预测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25例消化道良性疾病、39例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血清胃泌素含量,其中13例肿瘤病人测定了手术前、后血清胃泌素含量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消化道肿瘤病人的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高于消化道良性疾病(P〈0.01),肿瘤病人手术后血清胃泌素含量明显降低。作者认为,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对诊断消化道肿瘤有一定临床意义,并可作为动态观察判断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毒力的幽门螺杆菌( Helicob acter pylori , Hp)对大鼠溃疡愈合过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以50%(体积分数)乙酸烧灼大鼠浆膜面的方法制备胃溃疡模型,经口灌服不同毒力的Hp菌液,14 d后测定溃疡指数,并通过放免法、酶免法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测定血清胃泌素和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含量、胃黏膜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和IL-8 含量均高于后者,而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VacA +组与VacA -组比较,前者溃疡指数、血清胃泌素含量高于后者,D细胞染色强度和密度低于后者,IL-8水平两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口灌服Hp 菌液可延迟大鼠溃疡愈合时间,且VacA + 菌株较VacA -菌株延迟愈合作用更加明显,H p延迟溃疡愈合的机制可能与增高血清胃泌素含量、减少胃黏膜生长抑素的分泌、提高血清IL-8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旋复代赭汤对酸性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用不全幽门结扎+食管下括约肌(LES)切开术制备酸性反流性食管炎大鼠模型后,给予旋复代赭汤水煎剂,分别于治疗2、4、8d后观察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的变化。[结果]用旋复代赭汤治疗4d后,血清胃泌素水平即有所提高,并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旋复代赭汤在治疗酸性反流性食管炎的过程中,能够明显提高血清胃泌素水平,从而可促进LES功能的恢复,增加LES的压力,防止酸反流,促进疾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