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它在给我们带来便捷、高效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网络心理问题。在网络心理问题中,最严重、最常见的是网络成瘾综合征。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开始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青少年人群由于自制力有限,对于网络这一新生事物的吸引力更是难以抗拒,如果他们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和心理损害则构成了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也称为网络过度使用或病理性网络使用。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出现,拉近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被接收和分配的方式,从而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合作交流的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的迅速发展和青少年网络群体的日益扩大,为我们提出了网络道德教育的新课题,并且如何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探索加强青少年网络道德素养的方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社会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针对当前日益突出的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阐述了网络成瘾的概念、症状、诊断标准、分类和病因研究现状。从社会医学视角来看,网络成瘾是一种新型社会病,具有流行病学和社会病特征。通过从社会责任、人际关系、家庭环境、学校因素和政府责任等方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进行社会病因诊断,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网络成瘾的社会学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及其父母的个性特征、父母教养方式.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64名青少年网络成瘾者和56名健康青少年学生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的测试.所有统计处理均采用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11.5完成.结果 1.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显示,研究组的精神质[(55.67±8.63)分]、神经质[(55.62±12.55)分]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2.38±6.79)分,(46.58±14.12)分]得分(P<0.01),外向性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42.82±10.28)分,(48.52±10.44)分](P<0.05);研究组母亲的神经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53.66±11.06)分,(47.98±8.36)分](P<0.01).研究组在孤独、羞涩、自尊、抑郁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2.父母教养方式评定显示,研究组父母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病有一定的人格基础.青少年网络成瘾者母亲的人格存在缺陷,对网络成瘾者的个性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互联网在我国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上网人数已达3000万之多,其中青少年占80%以上.  相似文献   

7.
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基本认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使用逐渐深入,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人自身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然而由于网络固有特点的影响,有许多青少年沉湎于网上不能自拔,不少人还患上了网络性心理障碍,即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以往已有报告关于IAD给个体造成身体依赖症状,对学业、人际关系、经济、职业等造成的严重损害,本研究探讨IAD青少年在基本认知能力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近视眼病的社会因素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尉玉  李晓青 《医学与社会》1998,11(4):34-35,55
当前青少年近视眼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据全国1991年22个省市25万名中小学生的调查,城市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19.7%~30.0%,中学生为29.4%~40.0%,农村小学生近视眼发病率为8.4%~16·2%,中学生为16.3%~24.8%’‘’。安徽省合肥市调查结果就更为严重,中学生视力不良率:1992年为40.9%,1993年为567%,1994年高达647%,致使1994年参加高考的3200名考生中,有258O人因视力不良而限制了报考专业,占80.6%“’。造成近视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就社会因素进行讨论。1青少年近视的社会因素1.l家长望子成龙因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了网络世界。网络成瘾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了学校教育和少儿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笔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青少年生长发育、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预防控制对策,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进了网络世界。网络成瘾已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预防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了学校教育和少儿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内容。笔者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青少年生长发育、身心健康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进行了分析,以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原因,预防控制对策,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提出当前青少年上网失控成瘾,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学习及成长。采取控制措施。方法:分析、调查、分段,自身与社会、邻里、家庭、学校互相配合。结果:科学分析,针对性强,效果明显。结论:通过青少年网络成瘾评价分析及诊断标准。针对性强,有的放矢,使青少年重新认识网络瘾的危害,达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3.
电脑和网络不仅作为计算和信息处理工具而存在,现已嬗变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当代青少年与信息网络相伴相随,形成强烈的依恋情结。而今网络依恋已经演化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冲击,造成无法弥补的消极影响,这已引起了社会、家庭和有关部门的普遍关注,已演变成了一个社会问题。不少人认为应采取“管、卡、压”的方式,完全让青少年与电脑、网络“隔离”,这无疑是因噎废食之举。只有真正面对它和了解它之后,认真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积极寻找行之有效解决和补救的对策,才能有效防治和控制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高速公路"中的网络越来越多的带给人们丰富的信息,科技信息的快速传播与办公(生产)效率的提高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殊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网络作为“双刃剑”,不可避免地对医学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如沉迷网络影响医学生身心健康、网络的虚拟性易使部分医学生人格异化及负面报道削弱部分医学生的从业热情等.针对这些消极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医学院校应当从加强医学生相关课程建设、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和重视医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初探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络席卷全球,“上网”已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内容之一,并作为一种基于网络技术而衍生的生活方式及发展方式正在悄然发生。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左右。这部分人在网上的冲浪体验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对网络的心理依赖,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这种依赖越来越强烈。这种不自主的强迫性现象被称为“网络成瘾”。而这部分人当中,不满18岁的青少年又占绝大多数。他们在网上寻求心理需要的满足,本末倒置地在虚拟的电脑和网络世界遨游,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远,甚至分不清现实与虚拟世界的界限,社会适应能力越来越差,反过来更向网络逃避,最后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对青少年的心理及行为发展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研究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心理及行为发展的影响,开展对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预防与救助行动,帮助患有网络成瘾症的青少年顺利走出困境,回到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来,已经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边消费文化,边生产文化”的UGC模式兴起,以内容为王、社交为主、内容可变现为主要特征的UGC网络亚文化备受青少年推崇。对知名网站UGC网络亚文化样态的剖析表明,UGC网络亚文化通过构筑自我参照系、确定群体身份、建构与解构网络文化符号使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得以形塑与表征。UGC网络亚文化既对建构自我认同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易导致自我认同危机。通过净化自我认同的网媒社会化环境,重视意见领袖的舆论引导作用,系统化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UGC网络亚文化对青少年自我认同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孤独感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对1219名初一至大四的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多层次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控制人口统计学变量后,孤独感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为正,且达到显著水平(β=0.246,P <0.01);家庭支持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253,P <0.01)和朋友支持在抑郁上的标准回归系数(β=-0.178,P <0.01)均为负,且均达到显著水平;孤独与家庭支持的交互作用(β=-0.199,P <0.01)、与朋友支持的交互作用(β=-0.422,P <0.01)以及与其他支持的交互作用(β=-0.357,P <0.05)均为负,且均达到显著水平,表明随着家庭、朋友和其他支持水平的提高,孤独感在抑郁上的影响强度逐渐降低.结论 孤独感显著影响青少年抑郁,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显著调节孤独感对抑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  刘立军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0):150-151
当今网络道德教育已成为一个新课题,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日益突出,高等院校的德育工作在网络道德教育中也愈显重要。现从网络道德的含义和特点入手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网络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发展,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乃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功能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病”。心理健康是指以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平稳正常的心理状态,对当前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青少年是人类的花朵,是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