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开链运动(OKC)和闭链运动(CKC)对下肢步行功能及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ACL重建术后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进行OKC训练,观察组进行CKC训练。2组术后3及6个月进行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10米步行时间、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评分值及关节松弛度KT-1000值评定。结果:术后3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IKDC评分及KT-1000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组小腿周径差值、Holden步行功能分级评分、10米步行时间及IKDC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KT-1000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CKC能较早促进下肢功能恢复,提高步行能力,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是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分析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中保留残端对膝关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行关节镜下ACL重建的96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取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术中保留残端的48例患者纳入保留组;其中采取关节镜下ACL单束重建术中不保留残端的48例患者纳入未保留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膝关节稳定性(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前后稳定性、膝关节本体感觉)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时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均升高,患膝Kneelax胫骨前移距离均缩小,被动活动察觉阈值、被动角度再生试验均改善(P时间<0.05);但术后3个月时,保留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均优于未保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组间<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变速变阻力运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ACL损伤后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加用变速变阻力运动训练.治疗12及24周时分别测定患肢股四头肌和腘绳肌峰力距(PT)并给予Lysholm膝关节功能量表评定(LKSS).结果:术后第24周,2组患者患肢股四头肌和腘绳肌PT、LKSS评分均较术后第12周明显提高,且研究组PT、LKSS评分提高幅度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ACL损伤重建术后患者,变速变阻力运动训练较常规康复治疗更有利于其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康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例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术后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采用NMES康复治疗,均治疗3个月。术前及术后1、2、3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关节活动度测量尺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活动舒适度。结果术前,2组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3个月,2组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分别高于、大于术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改善),且观察组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3个月,2组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MES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膝关节活动度,减轻其膝关节活动不适感。  相似文献   

5.
孟令霞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2197-219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术后康复护理方法。方法:选择17例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患者为观察组,17例同期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ACL患者为对照组,均给予一对一式健康教育、康复训练指导和护理干预。结果:34例患者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异体肌腱移植组评分86.3±4.53分,同期自体肌腱移植组评分87.2±3.69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术,经积极健康教育和科学的康复训练指导与护理干预,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别应用关节镜下自体肌腱及同种异体肌腱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95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47例采用自体肌腱进行重建,观察组48例给予深冻同种异体肌腱进行重建,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发热时间、住院时间及膝关节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术后发热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国际膝关节评分(InternationalKneeDocumentationCommittee,IKDC)及住院时间相当(P0.05)。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与自体肌腱韧带重建术,均能够有效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运动能力及综合功能的恢复,自体肌腱韧带重建术术后无排斥反应,同种异体肌腱韧带重建术对患者的损伤小,临床应用时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舒筋逐瘀外洗方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ACL断裂90例,均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据术后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观察组术后予康复训练联合舒筋逐瘀外洗方治疗,对照组术后予康复训练。两组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2、6、12周患侧膝关节疼痛情况,利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表对术后2、6、12周患侧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观察术后2、6、12周患侧膝关节肿胀程度、患侧膝关节活动度,比较恢复工作时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术后6周比较,观察组术后6周患侧膝关节VAS评分及患侧膝关节肿胀值降低,患侧膝关节活动度增加,患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表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恢复工作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伤口感染、呼吸系统感染、愈合延迟等并发症发生,且两组伤口均为甲级愈合。术后12周两组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ACL重建术后进行舒筋逐瘀外洗方熏洗干预可加速患者康复进程,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关节镜下以自体四股胭绳肌腱为ACL重建替代物,保留少许ACL残端作为定位标志物,应用钛质界面挤压螺钉固定,对41例ACL损伤病例行重建术.结果 随访6个月~2年,平均12个月.术后38例膝关节活动度在正常范围,无韧带撞击现象.轴移试验术后全部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48.8±1.25)分,提高到术后(90.3±1.08)分(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四股腘绳肌腱重建ACL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早期排斥反应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0年3月至2005年8月期间收治的2l例ACL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同期23例自体肌腱重建病例作为对照,比较二者术后在体温、关节肿痛积液及白细胞计数方面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异体肌腱重建组手术当天至术后14d的平均体温以及每日体温最高值均比自体肌腱重建组的患者高,主要热型为高热,且术后发热持续时间较长,平均长达10d。异体肌腱重建组发热高峰在术后1d下降后,第3天又迅速回升,呈“双峰”现象。同自体肌腱移植比较,异体肌腱移植术后出现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和白细胞升高的比率并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整体上呈现高于自体肌腱重建组的趋势。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早期存在排斥反应,主要表现为亚急性发热、持续关节肿胀积液和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个体表现明显的病例要警惕移植物的失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透视辅助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对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75例ACL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95例(常规关节镜下ACL重建术)和透视组80例(透视辅助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比较2组手术相关指标、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髓道定位参数、膝关节稳定性和活动度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透视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透视组膝关节Lyshlom评分及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视组患者术后Blumensaat延长线与胫骨水平交点位置至胫骨隧道前边缘间距(a)与胫骨平台前后径宽度(c)比值(a/c)、Blumensaat线与胫骨隧道中轴线夹角(α角)小于对照组,Blumensaat线上垂直位点到Blumensaat线与股骨外侧髁前皮质交点间距(A)与Blumensaat线到股骨外侧髁前皮质交点间距(B)比值(A/B)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透视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