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骨愈灵胶囊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病志号抽签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洛索洛芬钠,60mg/次,3次/d,饭后口服。治疗组30例1骨愈灵胶囊,5粒/次,3次/d,饭后口服;2超声药物透入:采用EPPS NAVA-01TD超声电导仪和原厂药物贴片,贴附于血海穴处固定,调整频率(50KHz),开启电源,30min/次,2次/d。连续治疗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不良反应。治疗1个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例,显效13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2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临床疗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骨愈灵联合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无副作用,与洛索洛芬钠等效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加味阳和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门诊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30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0例.分别服用加味阳和汤,洛索洛芬钠,及加味阳活汤和洛索洛芬钠,疗程均为2个月,疗效评价采用KSS评分.结果 3组病例治疗后膝关节较治疗前功能明显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与中西药结合组在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功能积分及活动范围方面都优于西药组组(P<0.05),在改善膝关节功能方面中西药结合组与中药组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 加味阳和汤和洛索洛芬钠对膝骨性关节炎有明显疗效,加味阳和汤可以有效缓解膝关节的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与洛索洛芬钠联合应用后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症状缓解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为主要特征,并累及骨质、滑膜、关节及关节周围结构的慢性病.目前针灸是防治膝骨性关节炎的一种重要手段,故研究者多将研究方向转向其治疗机制.1 针灸对细胞因子的影响丘德兴[1]通过对膝骨性关节炎白兔分组进行针刺、电针及温针治疗的实验,发现3种疗法均能降低关节腔内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由此考虑针灸疗法通过降低IL-1β及TNF-α的表达来减少前列腺素E2(PGE2)的合成、降低滑膜炎症、软骨细胞变性和骨的吸收,改善关节软骨生存的微环境,延缓软骨退变.李赛波等[2]发现电针治疗可以降低大鼠关节软骨IL-1β-mRNA的含量,认为电针可以通过抑制关节软骨组织IL-1β在分泌与转录水平的表达而缓解膝关节软骨组织退变,从而有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吴耀持[3]研究发现电针可下调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及其受体含量来改善模型鼠的骨关节.吴冬[4]发现艾灸能下调过高的TGF-β1水平以此降低软骨Ⅰ型胶原的合成,延缓骨关节炎关节软骨退变.王玉[5]的研究表明艾灸治疗可下调膝关节OA软骨中过高的TGF-β1.TGF-β3水平,从而减少骨赘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颗粒治疗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细胞因子IL-1β、NO及TGF-β1的影响,初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肾虚血瘀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依医嘱服用补肾活血颗粒,对照组服用洛索洛芬钠片,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胃黏膜保护剂,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膝关节液中细胞因子IL-1β、NO及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12%、75.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6周治疗后,治疗组中患者关节液细胞因子IL-1β、NO水平低于对照组,保护性因子TGF-β1则高于对照组。结论补肾活血颗粒可缓解关节疼痛,改善关节功能,同时可降低KOA患者关节液中IL-1β、NO浓度,提高保护性因子TGF-β1的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雷火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雷火灸组、美洛昔康组,每组8只。Murat法制备膝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观察各组间症状体征变化,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实验各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TNF-ɑ、IL-1β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TNF-ɑ、IL-1β含量均明显降低,雷火灸组、美洛昔康组大鼠血清TNF-ɑ、IL-1β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雷火灸组大鼠降低最为明显,血清TNF-ɑ、IL-1β与美洛昔康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雷火灸对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有抗炎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拔伸松动手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膝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beta,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α)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为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模型组,正常组。拔伸松动手法组手法治疗,每天一次,治疗十天后休息一天,共治疗6周;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注射治疗,每周一次,共治疗6周;模型组正常喂养、正常组给正常喂养。结果治疗后各组关节液中IL-1β浓度平均数值为模型组〉正常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拔伸松动手法组;TNF-α浓度平均数值为模型组〉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正常组。用方差分析及LSD-t进行两两比较分析显示,拔伸松动手法组、正常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两个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伸松动手法组、注射透明质酸钠组、正常组之间两两比较比较,两个指标均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拔伸松动手法和注射透明质酸钠,均能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兔关节液中IL-1β、TNF-α的浓度,但两种方法之间不能认为有差异。拔伸松动手法可能通过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兔关节液中的IL-1β、TNF-α浓度,从而抑制膝骨性关节炎软骨基质降解和关节软骨破坏,对软骨损伤的修复有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仙仲注射液对兔早期膝骨性关节炎组织形态学改变及关节滑液白介素-1β(IL-1β)、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方法] 120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生理盐水每周0.5ml,1次)、海诺特组(海诺特每周0.5mL,1次)、仙仲Ⅰ、Ⅱ组(仙仲注射液0.5 mL/次,每周1次和2次),均为关节腔给药.给药8周后观察滑膜、软骨的阿尼林蓝(Mallory)染色组织形态学病理改变,并检测关节滑液白介素-1β和前列腺素E2含量.[结果]组织形态学变化:Mallory染色见海诺特组和仙仲Ⅰ组全层未钙化,软骨蓝绿染色胶原保存完整;滑膜及软骨软骨组织学改变评分标准(Makin)评分表明海诺特组效果与仙仲Ⅰ组相当(P0.05),仙仲Ⅰ、Ⅱ组及海诺特组与模型组相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关节液中白介素-1β(白介素-1β)、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E2):海诺特组及仙仲Ⅰ、ⅡII组均降低(PM).05).[结论]仙仲注射液对早期膝骨性关节炎关节退变具有-定修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壮骨颗粒对退变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自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期退变性膝骨性关节炎完成实验的60例患者,在知情同意下,按Doll氏分组法分为壮骨颗粒组30例、硫酸氨基葡萄糖组15例、透明质酸钠组15例,各组分别给药4周,比较治疗前后关节液中IL-1β、TNF-α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壮骨颗粒组膝关节液中IL-1β、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与硫酸氨基葡萄糖组、透明质酸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壮骨颗粒对退变性膝骨性关节炎膝关节中IL-1β、TNF-d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刺消巴布剂对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0只,随机分为骨刺消巴布剂组(A组),奇正消痛贴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正常组(D组)。A、B、C组通过改良经典的Videman固定法制备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A、B组外敷相应药物,C、D组不做任何处理,于造模成功后第1天和药物治疗后第5周测关节液中IL-1β、TNF-α含量。结果:造模后A、B、C组IL-1β和TNF-α与D组比较显著高表达(P〈0.01),而3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治疗5周后,A组、B组与C组比较,IL-1β和TNF-α含量下降(P〈0.05),C组IL-1β和TNF-α表达稍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刺消巴布剂可能通过降低关节液IL-1β和TNF-α的含量,对膝骨性关节炎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膝骨性关节炎家兔模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按摩组(C组)、电针治疗组(D组)。除A组外,将其余3组大白兔左膝关节伸直位石膏固定7周制成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A组和B组正常饲养,不处理;C组给予推拿按摩加功能训练;D组取左后肢“内膝眼、外膝眼、阳陵泉、血海、足三里和梁丘”6个穴位电针治疗,电压6V,疏密波形,频率1.6-2Hz,输出强度1-3mA,每天1次,每次电针30min,连续治疗21d。处理前、后分别取各组家兔关节冲洗液,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经治疗后,C、D组关节液中IL-1β和TNF-α含量与B组比较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C、D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治疗能降低膝骨性关节炎家兔关节液中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含量,从而发挥对膝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步通络熏蒸液对膝骨性关节炎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中白介素1β(IL-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含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探讨健步通络熏蒸液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A正常组、B模型组、C对照组、D治疗组,B、C、D三组按照Hulth造模方法造成膝骨性关节炎模型。治疗组给予健步通络熏蒸液治疗,对照组给予扶他林外涂。给药10天后测定大鼠血清和关节液中白介素1β、基质金属蛋白酶3含量。结果:对血清、关节液IL-1β、MMP-3指标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均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无明显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Hulth造模法可以制造出膝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膝骨性关节炎可以导致大鼠血清、关节液中IL-1β、MMP-3含量升高,IL-1β、MMP-3可能是参与0A发病过程的重要介质;健步通络熏蒸液、扶他林均具有降低血清、关节液中IL-1β、MMP-3含量,在一定程度上对膝骨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家兔模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a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手法治疗组(C组)、电针治疗组(D组)。除A组外,将B、C、D组家兔左膝关节伸直位石膏固定7周制成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分别观察各组家兔造模后与治疗后关节冲洗液中IL-1β、IL-6和TNF-a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连续治疗3周,可以明显降低关节冲洗液中IL-1β和TNF-a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降低关节冲洗液中IL-1β和TNF-a的含量发挥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风湿骨痹口服液对实验性家兔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及药物组,每组各10只。采用Hulth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1周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药物组用风湿骨痹口服液灌胃连续给药6周,经大体观察后,测定各组血清中的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的含量;并测定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1,IL-1)、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能够降低血清中NO和MDA含量,并提高SOD活性;关节液中IL-1、TNF-α和MMP-1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骨痹口服液对实验性家兔膝骨性关节炎具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有效抑制细胞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氧自由基的生物效应来延缓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电针对膝骨关节炎家兔模型关节冲洗液中细胞因子IL-10、IL-6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模型对照组(B组)、手法治疗组(c组)、电针治疗组(D组)。除A组外,将B、C、D组家兔左膝关节伸直位石膏固定7周制成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分别观察各组家兔造模后与治疗后关节冲洗液中IL-1β、IL-6和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连续治疗3周,可以明显降低关节冲洗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电针可通过降低关节冲洗液中IL-1β和TNF-α的含量发挥对骨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双醋瑞因联合玻璃酸钠和洛索洛芬钠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予双醋瑞因和玻璃酸钠联合洛索洛芬钠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洛索洛芬钠,用药12周后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综合疗效评分。结果 2组在VAS评分、关节疼痛度评分方面均显著改善(P均<0.05);治疗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醋瑞因和玻璃酸钠联合洛索洛芬钠治疗骨性关节炎是可行、安全、优效的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膝痹膏摩法对膝骨性关节炎兔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月龄左右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手法组,膝痹膏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石膏铁丝固定法制备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8周后膝痹膏3个浓度组给予膝痹膏摩法干预,手法组给予单纯推拿手法,空白组和模型组不干预;干预8周处死动物,取血清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IL-6、IL-1β、TNF-α。结果膝痹膏高浓度、中浓度、低浓度和手法组都能降低膝痹兔血清中的IL-6、IL-1β和TNF-α浓度,且膝痹膏中浓度组IL-6、IL-1β和TNF-α浓度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00)。结论膝痹膏中浓度配合推拿手法即"膝痹膏摩法"可以有效地降低IL-6、IL-1β和TNF-α浓度,抑制膝骨性关节炎软骨基质降解和关节软骨的破坏,从而延缓关节软骨的退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洛索洛芬钠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急性加重期患者骨代谢指标及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IL-1)、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lequesneMG评分、骨代谢指标变化及血清IL-6、IL-1、SOD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为7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lequesneMG评分及血清IL-6、IL-1、SOD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ysholm膝关节评分、lequesne MG评分及血清IL-6、IL-1、SO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GP、OPG、IGF-1、FGF-2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BGP、OPG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BGP、OPG、IGF-1、FGF-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联合洛索洛芬钠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炎急性加重期患者,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提高骨代谢指标,抑制炎症因子,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保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6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保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全部采用新止骨增生丸结合透明质酸钠治疗。[结果]治愈38例,好转2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约为90%。[结论]保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方对家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成3组,用制动法复制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1周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生理盐水,药物组用益肾活血方灌胃。于灌胃第6周后,对组织病理学,关节液中IL-1、TNF-α和MMP-3含量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病理组织学观察药物组软骨破坏减轻,与模型组比较,关节液中IL-1、TNF-α和MMP-3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能缓解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关节软骨破坏,并能有效抑制炎症细胞因子(IL-1,TNF-α等)、MMP-3的释放,从而延缓对软骨的降解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银质针导热疗法联合洛索洛芬钠贴剂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2例K O 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予以银质针导热疗法(每次20 min,每周1次)联合洛索洛芬钠贴剂(每日1贴)治疗,对照组仅予以洛索洛芬钠贴剂治疗,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