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选取58例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抽样法随机分成A、B两组。B组给予螺旋CT检测,A组则予以X线平片检测。对比两组患者检出率及梗阻类型判断准确率,记录其检测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A组患者行X线平片共检出肠梗阻20例,检出率为71.4%,明显低于B组的93.3%,对比差异明显(P0.05);两组患者除绞窄性肠梗阻分型判断准确率差异明显(P0.05)外,另两种梗阻类型判断准确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2)检测结束后,A组予以造影剂的患者中出现皮肤瘙痒或恶心呕吐者各2例,轻度荨麻疹1例,胸闷1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B组皮肤瘙痒与轻度荨麻疹各1例,恶心呕吐者2例,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与A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对肠梗阻患者予以螺旋CT检测,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骨肉瘤是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X线平片是诊断骨肉瘤最简便而实用的方法,多数病例均可做出较准确的术前诊断。而CT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可以弥补平片的不足,其临床应用价值正逐步得到认可。本文通过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对其平片和CT资料进行比较,旨在探讨CT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综合多种影像学资料以期达到对骨肉瘤准确的判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着重讨论脊椎骨折在行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一步行CT检查即联合诊断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对97例脊椎外伤患者在行X线平片的基础上进一步行CT检查。结果:CT进一步发现阳性病例86例,余11例CT未见新的病变显示。结论:X线平片与CT检查联合诊断脊椎外伤,其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肠梗阻的腹部X线平片和CT诊断效果。方法:本研究主体为2015年9月-2019年10月间来院治疗的93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A组和B组,分别是48例与45例,行CT诊断与腹部X线平片诊断。对比诊断效果。结果:A组的诊断准确率、特异度与敏感度高于B组(P<0.05)。结论:为肠梗阻患者行CT诊断的效果优于腹部X线片,可明确梗阻部位与原因,具有更高的诊断精准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化脓性上颌窦炎平片与CT表现,评价CT在化脓性上颌窦炎诊断中的价值及平片的局限性。方法 对临床拟诊的化脓性上颌窦炎20例行平片及CT检查。结果 经影像学诊断20例化脓性上颌窦炎,其中CT诊断20例,3例平片诊断阴性而由CT确诊。平片与CT的检出率分别为85%及100%,两者有较显著性差异。结论 CT能对化脓性上颌窦炎做出较全面而准确的诊断,与平片比较CT明显提高了化脓性上颌窦炎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X 线平片和CT 在脊柱结核诊断中的互补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平片和CT对脊柱结核不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0例脊柱结核病人的平片和CT资料,分别对受破坏椎体的检出率、椎体破坏的类型、附件及椎管内有无受侵犯和椎旁软组织情况分别统计。结果 平片对受累椎体的检出、椎间隙狭窄及后突畸形等方面比CT优越,而CT对脊柱结核破坏的类型、范围、附件和椎管内有无累及、软组织肿胀、冷脓肿和钙化等优于平片。结论 平片和CT结合能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对比CT检查和腹部X线平片检查在诊断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肠梗阻患者80例,均进行CT检查与腹部X线平片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应用价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肠梗阻患者CT检查图像清晰占比为93.75%显著优于腹部X平片检查的77.50%,差异显著(P<0.05);CT检查在诊断是否是肠梗阻、肠梗阻位置以及肠梗阻原因等方面与手术检查相符度显著高于腹部X平片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肠梗阻诊断中,CT扫描成像清晰度高于腹部X平片,其诊断正确率也高,对肠梗阻诊断、肠梗阻位置和原因的分析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眼球异物通常是铁屑、矿石等 ,因为X线定位检查不受眼的屈光介质混浊的影响 ,所以是最常用的定位方法。但由于X线拍片的位置及技术原因 ,使眼内异物漏诊、误诊率达 8%。为了提高异物检出率 ,我们分析漏诊原因如下 :1 拍片位置及照片质量问题(1)拍片位置不当 :由于头颅正位不能正确显示眼眶正面像 ,故眼眶异物可因体位变动而变动 ,投影于眶外与颧骨影相重以致不能发现。(2 )照片曝光条件欠佳 :曝光条件偏低导致照片清晰度不够 ,曝光条件过高 ,则照片黑化度高、灰雾度大、清晰度差 ,致使细小的异物不能显示。(3)曝光过程中眼球转动 ,因眼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与X线平片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X线表现,其中46例行骶髂关节,髋关节CT扫描,18例行腰椎CT扫描。结果:病变主要累及双侧骶髂关节84例(100%),其次为脊柱(74.8%)和双髋关节(37.9%),其他周围关节炎仅6例。结论:强直性脊柱炎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性性,对临床疑强直性脊柱炎患者X线检查十分必要,CT对病变的显示更清晰,对于X线平片可疑的病变,CT常可排除或肯定诊断,但不能取代X线平片检查。X线平片仍是诊断本病首选和基本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系统评价针灸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国内外医学数据库文献,收集RCTs临床证据,按照Jadad方法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 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临床试验,1280例脑卒中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7篇研究试验组较对照组显著性提高,从62.4%(131/210)增加到83.6%(179/214)(P0.01);Fugl-Meyer总量表评分6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9.86,95%CI(6.34,13.37),Z=5.49(P0.00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6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7.02,95%CI(3.17,10.88),Z=3.57(P=0.0004),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NIHSS量表评分5篇研究合并效应量WMD=-1.48,95%CI(-2.09,-0.88),Z=4.82(P0.00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现阶段的RCTs临床证据(Jadad≥3分)表明,针灸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针灸治疗临床有效率较对照组提高21.2%。  相似文献   

12.
邵伟  金慧敏  周迅 《上海护理》2015,15(3):33-36
目的调查分析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的知识需求。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收治于上海市黄浦区中心医院需行内分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00例,自行设计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知识需求调查问卷,进行相关知识需求调查和分析。结果绝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作用机理不甚了解,96.6%患者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作用机理、适应证和治疗效果等知识有强烈需求或一般需求,92.1%中青年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治疗期间的饮食、生活和自我监测等知识有强烈需求或一般需求,86.0%中青年患者对治疗费用及治疗周期等知识有强烈需求或一般需求。结论责任护士有必要充分掌握患者对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知识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专业化的健康教育和指导,以提高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接受度。  相似文献   

13.
<正>大量临床研究[1]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的紊乱主要是由于胰岛细胞功能损伤、胰岛素分泌相对缺乏和胰岛素抵抗引起。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发病时间较短,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肾、眼及血管等并发症尚未出现,此时若采取早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不仅能够迅速地控制血糖水平,还可以明显地改善β细胞功能及胰岛素抵抗,逆转部分胰岛β细胞的功能。本科采用早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取得  相似文献   

14.
尿潴留是一种能够引起患者膀胱过度膨胀和永久性逼尿肌损伤的泌尿系统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膀胱内尿液充盈,而不能自行排出.行骨盆骨折、下肢骨折等手术的骨科患者术后常因膀胱括约肌反射性痉挛引起尿液排出受阻,特别是行硬膜外麻醉者,阻滞后的支配膀胱的骶神经因其恢复能力较差,尿潴留的发生率非常高[1].一般临床上的解决方法是利用留置导尿管来预防尿潴留,但是这种方法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和疼痛,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了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手术带给患者的身心影响、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本研究选取在骨科接受手术的患者100例,采用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两种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以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尿潴留症状的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LIS建立血型、交叉配血、抗体筛查结果的数据接收,对实验结果进行数字化和图像化管理,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 通过仪器与医学检验信息网络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LIS)、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连接,建立血型、交叉配血、抗体筛查结果数据接收,将实验结果数字化和图像化.结果 LIS系统将检验仪器设备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患者的样品采集登陆、实验数据存取、报告审核、打印分发、实验数据统计分析等繁杂的操作过程实现智能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结论 通过在LIS上建立血型、交叉配血、抗体筛查结果的数据接收,使实验结果实现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系统结果稳定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与分析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银杏达莫组40例和联合用药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银杏达莫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用药组在银杏达莫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均治疗2周。比较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银杏达莫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总有效率为85.0%,联合用药组为92.5%,联合用药组明显高于银杏达莫组(P0.05)。治疗前2组血清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天2组较治疗前均降低,联合用药组较银杏达莫组降低更显著(P0.05)。银杏达莫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联合用药组为22.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银杏达莫比较,使用银杏达莫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更显著,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改善预后,并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合并脑梗死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患者年龄为36~83岁,平均(60.0±12.0)岁;临床表现有偏瘫、失语、头晕及头痛等。1例患者在溶栓时间窗给予阿替普酶,效果显著,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6例患者均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及羟基脲,随访半年未再发脑梗死,其中2例加用干扰素α,血小板数得到控制。结论:羟基脲、干扰素α、阿司匹林及阿替普酶可防治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并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7例。2组均接受脑梗死常规治疗及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治疗组加用丁苯酞软胶囊。于治疗前、后,比较2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短期疗效。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为微创组;40例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为手术组。对比2组术前与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血肿量、脑疝情况、急性脑积水情况、手术时机及术后患者的病死率。结果:2组术后1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GCS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前(P0.05);微创组GC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前GCS、脑疝、手术时机为术后1月病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其中,术前GCS和手术时机是术后1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对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具有明显的短期疗效,手术时机和术前GCS是术后1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已经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中,系统地回顾、总结,并比较治疗髌腱末端病的各种离心训练方法。方法:在各大数据库中检索关于离心训练治疗髌腱末端病的研究,纳入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9篇文献共计229例患者最终被纳入研究。结果:现有的证据表明离心训练是治疗髌腱末端病的有效手段,但由于研究质量差异较大,未能进行meta分析。结论:离心训练对于髌腱末端病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但是否比其他形式的运动疗法(如向心训练、牵伸训练)更有效,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多数方案采用在25°斜面上进行缓慢的离心下蹲这种运动形式,运动中疼痛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自身体重开始,出现疼痛减轻或无痛等适应训练表现时逐渐增加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