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初次接受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采用氨甲环酸减少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0例接受单侧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患者在松止血带时使用1 g氨甲环酸加至250 ml生理盐水中静点,缝合关节囊时局部注射1 g氨甲环酸;对照组同样时间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点和局部注射。记录所有患者术后引流血量、隐性失血量、术后输血量、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术后第1天、第3天的血红蛋白量和血细胞比容,术后第7天进行下肢深静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隐形失血量,血红蛋白值,血细胞比容以及输血量及输血人数,是否出现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隐性失血量及各项检验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照组中出现1例腘静脉血栓,观察组中出现1例肌间静脉血栓,两组患者均无肺栓塞发生。结论围手术期采用氨甲环酸能明显减少单侧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失血量及输血量,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关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可以减少出血的临床报道较多,但争议较大,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是否一定可以减少置换后出血并增加围手术期的血栓形成风险,目前尚缺乏系统的评价。目的:以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国内外数据库中检索关于关于氨甲环酸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查阅所有检出文献和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作为补充资料。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和质量评价,随后采用RevM an 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氨甲环酸组与安慰剂对照组失血量采用均数差(MD)评价,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采用危险度(RR)评价。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17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总失血量[MD=-314.96,95%CI(-448.76,-181.16)]、术后失血量[MD=-417.72,95%CI(-508.87,-326.56)],降低输血率[RR=0.43,95%CI(0.37,0.51)],而两组深静脉血栓[RR=0.98,95%CI(0.38,2.52)]、肺栓塞症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氨甲环酸能够降低全膝关节置换失血量及输血率,不增加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症和感染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纱布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止血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重度骨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普通纱布组与氨甲环酸纱布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不使用止血带进行手术,普通纱布组术中使用普通纱布进行压迫止血,氨甲环酸纱布组使用带有氨甲环酸的纱布进行压迫止血。记录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围术期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血红蛋白(Hb)下降水平,以及患肢深静脉血栓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氨甲环酸纱布组的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Hb下降水平及输血人数方面均少于普通纱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纱布组在术后引流量、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面,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止血带情况下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术中使用氨甲环酸纱布止血能够明显减少总出血量、降低输血率,不增加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6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于人工假体安放完毕及缝合关节囊切口后,对照组给予等量氯化钠注射液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均术后夹闭引流管6 h。统计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2 h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TPP)、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G)并比较两组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输血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ATPP、PT、FG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隐性失血量、显性失血量、总失血量分别为(364.35±59.42)ml、(285.76±54.29)ml、(651.42±125.28)m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无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情况。结论对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氨甲环酸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显性失血量、总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不会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应用于脊柱转移性肿瘤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行胸腰椎转移性骨肿瘤手术的患者共80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男女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氨甲环酸组、对照组两组,每组40例。氨甲环酸组在切开前静脉给予10 mg/kg的氨甲环酸,随后给予2 mg·kg~(-1)·h~(-1)的维持量。对照组给予同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溶液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差值,患者输血比例以及深静脉血栓和肺动脉栓侧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术中出血量[(479.25±104.37) mL]明显少于对照组[(827. 38±135. 8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氨甲环酸组术后72 h血红蛋白变化值[(11.41±1.47)g/L]明显少于对照组[(12.70±1.14)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血比例,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严重出血及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氨甲环酸在脊柱转移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明显降低术中出血量及血红蛋白变换值,并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发生率,有良好的药物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血液麻醉对老年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失血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5月至2009年6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84例患者,男41例,女43例;年龄57~92岁,平均67岁.病因为骨性关节炎5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2例.随机分为两组,处理组将氨甲环酸1 g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后静脉点滴,3h后以相同剂量再次给药;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脉点滴.比较两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人数,是否出现下肢深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前、术中松止血带时和术后3 h检查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结果:术中失血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甲环酸组术后可见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量和输血人数组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术后血红蛋白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松止血带和术后3 h时FIB、PT、AP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静脉栓塞的临床症状,术后双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均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在老年患者TKA围手术期使用氨甲环酸能明显降低患者失血量及输血量,且不增加短期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0月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未使用氨甲环酸,观察组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统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出血情况、输血率、术后24 h血红蛋白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的差异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术后24 h血红蛋白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联合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出血量,维持血红蛋白处于较高水平,使患者快速康复,减少护理难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7):3196-3197
探讨氨甲环酸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出血和输血效果及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进行单侧THA的患者11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观察组患者于术中切口缝合后给予关节腔内注射100ml氨甲环酸注射液处理,对照组不给予氨甲环酸注射液。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后出血量、输血率、输血量及术后24h血红蛋白等指标。在术中失血量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出血量、输血率、输血量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24h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氨甲环酸可明显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输血量及失血量,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口服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35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每组45例,第1组为口服氨甲环酸组(O组),第2组为静脉滴注氨甲环酸组(V组),第3组为未使用氨甲环酸组(C组)。记录3组患者术中、术后总失血量、显性和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观察患者有无下肢静脉血栓及皮肤损伤情况。结果 O组和V组,无论在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还是隐性失血量,以及术后输血量等均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O组和V组在总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及输血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切口均1期愈合,术后3个月超声检查未见肢体静脉血栓。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口服或静脉输注氨甲环酸均能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降低患者围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口服氨甲环酸更经济、安全,更值得临床提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局部和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对减少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8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应用组(n=42)患者在近端扩髓后骨髓腔内注入氨甲环酸(2g溶于20ml生理盐水),静脉应用组(n=40)患者在术前30min静脉输注氨甲环酸(15mg/kg,最大剂量1.2g)。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次日血红蛋白(HB)和红细胞压积(HCT)值变化、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术前平均HB,平均HCT,术后次日平均HB,平均HCT,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输血人数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来出现有症状的下肢深静脉栓塞及肺栓塞并发症。结论与静脉应用相比,近端扩髓后骨髓腔内局部应用氨甲环酸同样能够有效减少隐性失血和输血,理论上避免了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可能带来的全身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