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黏性血小板综合征(sticky platelet syndrome.SPS)㈦是一种先天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疾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上SPS患者并不少见,表现为血小板对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和肾上腺素(epinephrine)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性增高,见于许多原因不明的动、静脉血栓性疾病患者。体外血小板聚集试验是诊断SPS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阮长耿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1,11(3):173-174
在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起着重要作用。当血管内皮损害暴露内皮下组分时血小板就会被活化 ,发生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活化反应是通过血小板膜糖蛋白的功能而实现的。目前进行深入研究的有下列四类血小板膜糖蛋白见图 1。图 1 血小板膜糖蛋白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活化反应(Feg:纤维蛋白原 ;Fn:纤维连接蛋白 ;Coll:胶原 ;Ec:内皮细胞 )1.糖蛋白 (GP)Ib -IX作为粘附蛋白vWF受体参与血小板粘附于受损血管壁的反应。2 .GPIa Iia作为胶原蛋白受体亦参与血小板的粘附反应。3 .GPⅡb Ⅲa作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国北方地区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基因多态性与脑血栓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ELP)技术检测100例脑血栓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者GPⅢa的P1A的多态性。结果所有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均为PIA1/A1基因型,PIA2基因型的检出率为0%。结论我国北方地区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基因多态性与脑血栓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病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及其受体的变化,并探讨其出血及血栓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部分MPD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和vWF含量,血小板膜GP Ⅰb、GP Ⅱb/Ⅲa 以及纤维蛋白原和vWF结合位点的变化.结果MPD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vWF含量较对照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膜GP Ⅰb百分标记率在MPD组为60.51%±11.80%,较正常对照组75.84%±6.18%减低(P<0.01).血小板膜GP Ⅱb/Ⅲa的百分标记率在MPD组和正常组分别为63.84%±10.92%和70.34%±9.15%(P>0.05).血小板表面纤维蛋白原和vWF结合位点的百分标记率在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5.55%±16.15%和68.71%±5.87%(P<0.05)和66.00%±3.34%和62.67%±3.39%(P>0.05).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MPD组病人血小板GP Ⅱb/Ⅲa存在较大异质性,个别病例还有异常条带出现.结论MPD病人出血或血栓形成可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受体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5.
唐雪元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0,23(5):320-323
血小板膜受体具有高度多态性,其分子基础是受体基因变异,受体基因变异可导致手受体功能缺陷,临床上导致出血,也可以不影响受体功能,但与血小板同种免疫反应密切相关,90年代以来,诸多研究认为受体多态性两重性因与血栓形成有关。本综述了血小板膜受体多态性的组成、结构及其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栓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纤维蛋白原Bβ-148C/T基因多态性与心脑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Fbg Bβ-148C/T基因多态性频率分布,比浊法检测血浆Fbg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Bβ-148C/T基因变异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伴有血浆Fbg水平的显著增高。急性脑梗死患者Bβ-148C/T基因变异组(C/T及T/T)血浆Fbg水平显著高于非变异组(C/C)。结论 Fbg Bβ-148C/T等位基因T与急性脑梗死和冠心病患者血浆Fbg增高及疾病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血栓性疾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Ⅵ基因T13254C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我国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 Ⅵ)基因T13254C多态性分布特征及其与动脉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PCR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研究我国4个小同地区314名汉族健康人和274例动脉血栓性疾病患者GP Ⅵ基因T13254C多态性分布特点,并分析该多态性位点与血栓性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我国部分汉族健康人群中GP Ⅵ基因13254位T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809和0.0191,实际杂合率为0.0319,与两方人群该位点多态性分布特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血栓性疾病患者该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与健康对照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Ⅵ基因T13254C多态性改变在我国部分汉族人群中发生率较低,与动脉血栓性疾病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春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1,24(1):40-42
自从1987年Humphries等首次报告了纤维蛋白原(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具有相关性以来,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及动脉血检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多数研究认为,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具有相关性,而对Fg基因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疾病是否具有相关性则结论不一。本文介绍了目前已发现的Fg基因多态性,并就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及动脉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纤维蛋白原基因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7年Humphries等首次报道了纤维蛋白原(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具有相关性以来,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及动脉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多数研究认为,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具有相关性,而对于Fg基因多态性与动脉血栓性疾病是否具有相关性则结论不一。本文介绍了目前已发现的Fg基因多态性,并就Fg基因多态性与血浆Fg水平及动脉血栓性疾病的相关性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0,23(2):116-119
本介绍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1(PAI-1)的生化基础和基因结构,并分别讨论了PAI-1与动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各种临床研究表明,PAI-1在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中显升高,并与预后有关,冠状动脉性疾病(CAD)危险性高,预后差的PAI-1水平较高,PAI-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CAD发生有关。大量实验研究亦证明,PAI-1对动静脉血栓的形成与发展均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成份输血的广泛应用,血小板的输注也是越来越多,我们医院这几年每年输血小板治疗量逐年增加。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组临床常见疾病,从病因学上区分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对疾病的治疗方案的确定、是否输注血小板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反应素-1(thrombospondin-1,TSP-1)基困G1678A(Ala523Thr)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可能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均选自2003年11月至2006年5月在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等4家医院住院的患者,其中ACS患者412例,病例均符合2002年AHA/ACC关于ACS诊断指南的诊断指标;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经相关检查排除冠心病者319例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TSP-1 G1678A多态性.结果 ACS患者TSP-1 G1678A多态性从基因型频率(49.5%)明显高于对照组(40.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GA和GG基因型在ACS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39.3%vs.46.1%,P=0.070;GG:11.2%vs.13.5%,P=0.340).A等位基因频率在AC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9.2%、63.5%(P=0.022).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P-1基因AA基因型与ACS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OR=1.52;95%CI:1.11~2.08;P=0.010).结论 TSP-1基因G1678A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ACS密切相关,从基因型可能是ACS遗传易感性的基因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性与吉林汉族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关系。方法收集120例患有脑血栓形成的吉林汉族患者和102例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者,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其基因型,用以研究一氧化氮合酶G894T基因变异在两组中的差异。结果eNOS的基因多态性在脑血栓形成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有显著性,经调整后的OR值为2.16(95%CI:1.12—4.16,P〈0.05)。T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中也存在着显著性差异,经调整后的OR值为2.08,(95%CI:1.17—3.71,P〈0.05)。结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吉林汉族人群脑血栓形成的发病具有相关性,T等位基因可能是脑血栓形成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98例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基因多态性及血小板抗体的检测,探讨其与血小板输注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合测序的方法检测患者GPⅡb/Ⅲa基因中5个外显子的9个多态性位点,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患者血小板抗体。结果98例患者中只检测到GP11b基因的第26外显子存在T18809G变异,导致Ile843Ser多态性,产生HPA-3aa/ab/bb血型的3种基因型。此3种基因型均与血小板抗体产生相关,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98例患者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52.0%,1468袋血小板输注总有效率为77.8%,其中65袋配合性血小板输注的有效率为83.1%。3种基因型之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血小板特异性及相关性抗体的存在是造成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主要免疫性因素,GP11b基因上的HPA-3多态性与血小板输注无效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国人缺血性脑卒中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PCR技术和分子杂交技术对北京地区29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GPⅡb/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的检测和分析。并与279例北京地区的非卒中对照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GPⅡb/Ⅲa基因Leu33Pro多态性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GPⅡb/Ⅲa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国人血小板反应蛋白-4(thrombospondin-4,TSP-4)基因G29926C(A387P)多态性分布,探讨其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可能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299例老年ACS患者(ACS组)和208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老年非冠心病者(对照组)的TSP-4A387P多态性。结果 GC基因型在ACS组和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4%VS7.7%,χ^2=1.13,P=0.29),未检测到CC纯合子。C等位基因频率在ACS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7%、4.2%(χ^2=64,P=0.2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SP-4 A387P多态性与老年ACS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OR=0.78,95%CI:0.37-1.64,P=0.50)。结论 TSP-4基因387A-P变异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发生频率较低,且与老年ACS的易感性无显著性关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α基因kozak位点基因多态性及GPⅠb/ⅠⅩ/Ⅴ复合物表达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变化特点,明确二者在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GPⅠb/ⅠⅩ/Ⅴ的表达量。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确定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GPⅠbαkozak位点基因多态性。采用二磷酸腺苷诱导比浊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1)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清GPⅠb/ⅠⅩ/Ⅴ复合物的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比较,GPⅠbαkozak位点基因型分布和C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和对照组在GPⅠbαkozak位点,C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清GPⅠb/ⅠⅩ/Ⅴ复合物表达水平高于TT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小板聚集率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血小板聚集率与GPⅠb/ⅠⅩ/Ⅴ复合物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4)。结论 (1)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高表达GPⅠb/ⅠⅩ/Ⅴ复合物。(2)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易感基因是GPⅠbαkozak位点C等位基因。(3)血小板聚集率增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很大相关性。(4)GPⅠbαkozak位点基因突变作为遗传因素引起血清GPⅠb/ⅠⅩ/Ⅴ复合物表达增高。(5)GPⅠb/ⅠⅩ/Ⅴ复合物高表达导致了血小板聚集率的增高。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发现,不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减少会造成血管性血友病,而且vWF水平增加也会造成各种血栓性疾病。vWF水平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型的人群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尽相同;不同血型的个体vWF表达水平也不同。环境因素也可影响血浆vWF水平。了解vWF基因的启动子、外显子和内含子区域多态性与血栓性疾病的关系有助于临床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本综述讨论vWF基因的启动子、外显子和内合子区域SNP与血栓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1996年,Poort SR等[1]对有静脉血栓形成家族史的患者,将凝血酶原(FⅡ)基因作为候选基因尝试寻找与静脉血栓形成相关的新的遗传危险因素,发现在凝血酶原基因3′端非编码区的第20210位核苷酸G→A的改变与血浆凝血酶原水平增高有关,可增加静脉血栓栓死的患病风险.1997年Rosendaal FR[2]首次报道了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FⅡ G20210A)突变可增加心肌梗死(MI)的发病机会.据此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的变异与血栓形成的联系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并且成为血栓形成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作者就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变异与血栓形成的研究动态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