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注意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尽管80年代以来导管射频消融与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等非药物疗法在治疗快速心律失常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性进展,抗心律失常药物仍在快速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仍为治疗这类心律失常的主线。  相似文献   

2.
尽管心律失常的非药物疗法.如导管射频消融、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等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突破性进展,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快速心律失常治疗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何合理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在我国临床实践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3.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其表现形式差异很大,可为良性、无症状,也可导致明显不适、头晕或黑蒙,甚至心脏性猝死。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包括药物与非药物治疗。本文回顾了我国应用药物、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与导管消融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发展历史,并结合目前现状,对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远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自1996年1月以来,我们对7例心律失常患者于治疗过程中采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颠器(ICD),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1980年2月,Mirowsk首次为一位心脏骤停幸存者应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最早产品AID(植入型自动除颤器,automaticimplantabledefibrilator)治疗取得成功。19年来,ICD的设计不断完善,功能日益复杂精...  相似文献   

6.
心室颤动或有症状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幸存者有心律失常复发的高度危险性,而这些心律失常往往是致命的。通常采用的防止致命性心律失常复发的方法为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和不同种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抑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更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尚不清楚。  相似文献   

7.
心律失常治疗的现代进展(3)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策略(续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性心律失常(VA)包括室性早博(VPB),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扑动和心室颤动.心室颤动和快室率的VT可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心脏性猝死.VA的治疗目的为终止严重的VA发作,预防心脏性猝死.VA的治疗策略包括药物与非药物治疗,前者为抗心律失常药物与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的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后者包括植入型心脏复律除颤器(ICD)和导管消融等治疗.本文就VA的治疗策略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心室颤动(室颤)是导致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复苏成功率低且容易再次发作,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一定疗效,但目前最好的治疗选择是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但ICD工作寿命短且治疗费用昂贵,长期应用在我国绝大多数患者难以承受.近两年来研究发现希氏-浦肯野系统所致的早搏与室颤的发作有关,这为导管消融预防室颤发作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9.
室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既可发生在结构性心脏病与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也可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人群.不同类型的室性心律失常对患者的影响不同,有的预后良好,有的可致明显心悸与黑矇,甚至心脏性猝死.为了让基层医院的医生能更好地认识室性心律失常,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降低室性心律失常死亡率,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  相似文献   

10.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报道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5例次临床应用经验。方法 采用经静脉途径为4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5台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并随访3~64个月。结果 随访期间1例患者发生1次室性心动过速并经低通量电击复律成功和1次误放电,余患者经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症状发作。结论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有效地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发生,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减少植入型心律转复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术后电风暴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术后电风暴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基础心脏病、心脏超声指标和B型利钠肽(BNP)等临...  相似文献   

12.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能够迅速、有效转复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多个心脏性猝死(SCD)的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多中心试验中ICD被证明是惟一可靠的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方法(AHA、ACC、ESC2006心脏性猝死指南)。但是ICD至今未能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被广泛使用。主要原因除了有实践经验的医生和医院数目有限、患者及其家庭受传统观念的约束不愿在体内植入异物、ICD放电时常引起的疼痛和患者的恐惧心理等以外,ICD器械的昂贵可能是最重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工作情况,通过寻找非适当放电治疗的原因以减少非适当治疗的发生。方法对19例ICD患者随访观察3~57个月,通过ICD储存体心电信号分析.结合病史,确定非适当放电治疗。非适当放电治疗指对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的ICD放电治疗。结果19例中无ICD放电治疗的患者10例(52.63%),适当放电治疗6例(31.58%),非适当放电治疗3例(15.79%)。总计放电治疗11次(9例),其中非适当放电治疗4次(36.36%)。结论非适当放电治疗的原因复杂多样,其中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是常见原因,调整合适的识别工作模式增强ICD识别功能可以降低非适当放电治疗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80年问世以来,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已成为临床上治疗持续性或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个重要手段。ICD的概念最早出现于60年代,但对于其应用价值一直存在争议,直到1980年,Mirowski首先将其应用于人体,其有效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才开始被承认。1985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CPI公司的第一代ICD(植入型心脏自动除颤器,AICD)用于临床,自那时以来,ICD的制造技术取得了较大突破,无论是在设计、功能及可靠性等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改善。AICD除了体积庞大、使用寿…  相似文献   

15.
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常因心律失常需要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s,AAD)治疗。在1组有关3610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患者的研究中,大约50%的患者都应用过AAD治疗。起搏脉冲的有效夺获对起搏器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至关重要。心脏起搏阈值的升高对患者尤其是起搏器依赖患者将会产生影响。AAD对起搏阈值的影响不同,有些AAD可明显升高起搏阈值,而有些AAD对起搏阈值却无明显影响。本文就AAD对起搏阈值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2%~5%患者有持续性单形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发作。这些患者室速常反复发作,40%以上病例抗心律失常药物不能预防复发,且长期服用副作用大。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可通过抗心动过速起搏或电击终止心动过速,挽救生命,但不能预防复发,且存在价格昂贵、明显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等不足。在高度选择的患者中,外科手术可根治此种心律失常,但手术相关的病死率可在9%~20%。近年来由于标测和消融技术的不断改进,MI后室速经导管消融已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随访观察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例 1男性 ,5 3岁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6年 ,发作性头晕、心悸、气短 1年 ,每次发病血压 4 0~ 6 0 / 0mmHg ,心电图示单形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室速 ) ,室速呈两种频率 ,分别为 2 0 0次 /min和 14 0~ 15 0次 /min ,心脏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5 5mm ,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0 4。植入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ICD)为CPIVENTAKMINI。例 2男性 ,5 5岁 ,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 3年 ,突然意识丧失、抽搐 3次 ,心电监护和动态心电图示多形室速、心室扑动 ,心脏超声心动图示LVEF 0 35 ,…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是临床实践中最常见到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并发症多且严重,因此需作积极的合理治疗。心房颤动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心房颤动的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80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植入ICD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情况以及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1996年8月至2008年1月来本院就诊定期随访、资料完整的植入了ICD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 80例植入了ICD患者(其中11例为二次更换ICD),其中65例(81.25%)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以冠心病最为常见.随访4~62(26.96±18.97)个月中,72例患者(90%)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和/或心室颤动,并成功接受ICD治疗,共发生心律失常事件1243次,启动治疗程序1854次,包括抗心动过速起搏成功治疗室速712次,低能量复律和高能量除颤转复治疗共266次.误识别治疗147次.68次心律失常事件在ICD启动治疗程序中自行终止,ICD未继续实施治疗.随访期间共有3例(3.75%)患者死亡.结论 ICD能够有效地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植入术后需要密切随访,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工作参数.  相似文献   

20.
心律失常是全世界非常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我国重大疾病防治领域亟待解决的课题。国内外学者在药物、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等心律失常治疗领域不懈努力,取得瞩目的成就。而基因治疗是当今生物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早期干预心脏病的新手段,也是当今“再生医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