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在镇痛门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在镇痛门诊中的应用吴永华我院镇痛门诊自1991年4月~7月用利多卡因、强地松龙、地塞米松、维生素B12作星状神经节阻滞10例,阻滞的方法是使病员仰卧,阻滞侧皮肤常规消毒,于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处(相当于环状软骨或C5横突水平...  相似文献   

2.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王克宇我院疼痛门诊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11例,按常规作患侧星状神经穿刺,注入含维生素B121000ug、维生素C0.5g、氟美松2mg的1%利多卡因混合液10ml。注药后出现霍纳氏综合征为阻...  相似文献   

3.
星状神经节阻滞常采用C_6前人路法,将药物注射到星状神经节周围,通过局麻药分子的脂溶性浸润星状神经节,达到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后颈肩痛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后颈肩痛的防治.方法 60例腹腔镜术后颈肩痛病人按双、单侧痛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A组25例双侧颈肩痛采用前侧入路法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SGB);B组35例单侧颈肩痛采用痛侧颈浅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中加少量吗啡.结果治疗前、后A、B组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14.671,P<0.001; t=24.060,P<0.001).A组21例出现霍纳综合征,其中20例颈肩痛镇痛有效(VAS评分<1.5分),4例行对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后颈肩痛症状消失,有效率96.0%(24/25), 1例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出现声音嘶哑未做特殊处理,2 h后恢复发音.B组34例颈肩痛镇痛有效(VAS评分<2分),有效率97.1%(34/35);1例颈浅丛穿刺中有回血,放弃颈浅丛阻滞.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和颈浅丛神经阻滞能有效治疗腹腔镜术后颈肩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组优良率为80.00%,星状神经节阻滞组的优良率为86.00%,两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半导体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治疗颈椎病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临床常用的疼痛治疗手段之一,这种阻滞是短暂、可逆的,罕有出现持续阻滞现象。近年来,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2例原因不明的星状神经节持续阻滞现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避免星状神经节阻滞并发症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阻滞星状神经节治疗偏头痛在一些病人可取得明显疗效。但阻滞时可出现药物误注入血管、蛛网膜下腔、膈神经阻滞、喉返神经麻痹、血肿等并发症,其发生与术者操作不当及星状神经节复杂的毗邻结构有关。对星状神经节的形态学观察国内早有报道,但对阻滞产生并发症的解剖学依...  相似文献   

8.
颈交感神经链中星状神经节阻滞的临床应用很广泛。颈交感神经阻滞,应据治疗需要选择不同部位穿刺阻滞,达到最佳效果。目前多用仰卧位气管旁入路星状神经节阻滞法。我们探讨了坐位高侧入路法颈交感神经阻滞,方法简便、安全、成功率高,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男性45例,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兔的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及肺平均动脉压(PMAP)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家兔在无菌操作下暴露左侧星状神经节,置入并固定硬膜外导管,使其一端开口位于星状神经节附近,另一端自颈背部穿出。置管一周后,选择恢复健康兔24只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均为6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N)、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组(G)、单纯缺氧组(H)、缺氧 星状神经节阻滞组(HG)。用直接测压法测平均肺动脉压(MPAP)、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肺血管内皮eNOS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N组比较:G组PMAP无明显变化,H组、HG组PMAP显著升高(P<0.05),H组、G组、HG组eNOS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HG组比较,H组PMAP显著下降(P<0.05),eNOS表达显著增多(P<0.05)。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后,可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兔的MPAP,其机制与星状神经节节后纤维分泌eNOS有关,星状神经节阻滞有可能成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一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Ayre—T形管通气时PETCO2连续测定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星状神经节阻滞可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本文在星状神经节阻滞前后测量患侧皮温及电位的变化 ,有明显差异 ,与疗效有关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 选不同病种 30例 ,其中男 19例 ,女 11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36 2岁 ) ,心功能Ⅰ~Ⅱ级。带状疱疹后疼痛 6例 ,腕管综合征 8例 ,三叉神经痛 4例 ,臂丛神经损伤 3例 ,中枢性疼痛 5例 ,癌性顽痛 2例 ,面神经麻痹 2例。测皮温用台湾产 30 5型数字化点温仪 ,测电位用本科自制LW 710 6型数字体表电位仪。方法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室温 (2 4± 2 0 )℃ ,阻滞前测患侧皮温平均 (33 6…  相似文献   

11.
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机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星状神经节阻滞能使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保持恒常性的功能,星状神经节阻滞现已广泛用于疼痛性及非疼痛性疾病的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按国际头痛学会诊断标准选取符合要求的紧张型头痛病人96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运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局部阻滞+口服药物+心理疏导。对照组单纯应用星状神经节阻滞,随访一年以上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综合治疗组显效率和有效率均有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疗法治疗紧张型头痛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星状神经节阻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治疗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病人 40例 ,随机分为二组 ,每组 2 0例。Ⅰ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组 ,采用高位侧入法星状神经节阻滞 ,药物为 1%利多卡因 10ml+地塞米松 5mg +阿托品 0 .5mg ;Ⅱ组为对照组 ,采用药物治疗 ,主要药物为麦角胺咖啡因片 1~ 2片 ,灭吐灵片 10mg ,强的松 2 0mg ,头痛时立即口服。结果 :Ⅰ组 :星状神经节阻滞后 ,头痛、恶心等症状很快缓解 ,少复发 ,效果优良 ;Ⅱ组 :口服药物后头痛、恶心等症状虽可缓解 ,但易复发。Ⅰ组和Ⅱ组治疗结果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Ⅰ组治疗效果明显位于Ⅱ组。结论 :星状神经节阻滞是治疗偏头痛安全、有效和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眼内压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眼内压影响的观察孙卧林我院疼痛门诊对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后眼内压(IOP)的变化进行了观察,报告如下。对象及方法选取偏头痛患者10例做单眼观察,男6例,女4例,年龄27~51岁。以1%利多卡因10ml行SGB,于阻滞前、阻滞后出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者每天一次星状神经节阻滞.结果:痊愈32例,好转7例,无效3例,有效率92.8%.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好,安全性高,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美尼尔氏征30例,通过对其中13例2年随访观察,8例治愈,5例好转。据此,作者认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美尼尔氏征有效。治疗方法病人症状发作期行双侧星状神经节阻滞,每侧用0.8%利多卡因8ml,两侧间隔15min,多数病人治1次,少数需连续2~3次可控制症状,症状控制后加强治疗1周(每天1次),休息1周后再加强治疗1周。例1 患者女,27岁。发作性眩晕、耳鸣4年。每次发作持续1~3天,周期约40天,数家医院诊为美尼尔  相似文献   

17.
星状神经节阻滞作为偏头痛非药物治疗的首选.在临床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体的治疗机制也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针对目前偏头痛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的作用机制.发现星状神经节阻滞可能是通过改善颅内外血管的自动调节功能,抑制皮层扩散性抑制及减少痛觉介质的产生等发挥治疗作用。这些发现为临床止使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偏头痛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生物力学调节与星状神经节阻滞、手法等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3例达到交感型颈椎病评分标准的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以生物力学调节+星状神经节阻滞+手法治疗;对照组为星状神经节阻滞+手法治疗,应用VAS、NDI及分级疗效评定进行治疗前后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3个月随访,两组VAS、NDI及分级疗效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生物力学调节与星状神经节阻滞、手法等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是较为完善的综合疗法,生物力学调节疗法对交感型颈椎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效果。方法将62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患儿采用气管旁入路法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应用1%利多卡因5 m L+维生素B120.5 mg+地塞米松2 mg,交换阻滞左右两侧的星状神经节,1次/2d,6次为1个疗程,1~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1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 62例患儿中治愈59例(95.2%)。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儿童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肿瘤患者免疫功能通常低下,麻醉和手术所致的应激反应又进一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而机体的免疫功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监视和清除作用,在预防各种感染中亦具有重要作用。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调节机体的植物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的作用,但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一种介入性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麻醉前行星状神经节阻滞可增加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