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漫谈平胃散     
平胃散方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原方为煮散,现代多改为汤剂煎服。其药物组成及临床之常用量如下:苍术15克,姜厚朴、陈皮各9克,炙甘草3-6克,生姜2片,大枣2枚。  相似文献   

2.
猪苓汤是张仲景方,在《伤寒论》的“阳明病”篇、“少阴病”篇以及《金匮要略》的“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篇中多次出现。其药物组成是:猪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9克。服用时,以水800毫升,先煎煮四味药,取汁400毫升,去渣,再下阿胶烊化,分3次,每次约140毫升,温服。猪苓汤属于渗湿利水剂,但就其药物组成看,尚有清热滋阴的功用。因此,它所针对的证候,是水热互结、热伤阴分者。所适用的症状,主症是渴欲饮水、小便不利、发热;次要症状是心烦不寐。同时还可见或下利、或咳嗽、或呕恶等兼症。至于脉象,《伤寒论》原文说是“脉浮”。但…  相似文献   

3.
苓桂术甘汤在《金匮要略》和《伤寒论》中均有所见,两处所论述的主治内容虽然不完全相同,但针对的病机是一致的。该方由茯苓12克,桂枝、白术各9克,甘草6克组成,功能温阳化饮,健脾利湿,后世称它是治疗痰饮病的代表方。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而产生的一种病理产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痰饮是对诸饮的总称,狭义的痰饮则是诸饮中的一个类型。所谓诸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等。停积在胃肠的名痰饮,流于胁下的名悬饮,溢于肢体的名溢饮,支撑在胸膈的名支饮。又以长期留而不去的为留饮,潜伏待发的为伏饮,实际仍属于四饮的范围。上述四饮中…  相似文献   

4.
5.
“完带汤”是一张治疗白带增多的著名方剂,由清代医家傅山(字青主)所创制,载于其所著《傅青主女科》一书。 白带是女性阴道排出的一种粘稠的液  相似文献   

6.
在人类的历史上,瘟疫同其它自然灾害一样,戕贼着人民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漫谈"连朴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朴饮又称“王氏连朴饮”,为清代著名医学家王士雄(字孟英)所创制,载于其1838年撰著的《霍乱论》一书。1862年,王氏又对该书予以重订,并改名为《随息居霍乱论》。连朴饮的药物组成是:制厚朴6克,黄连(姜汁炒)、石菖蒲、制半夏各3克,豆豉(炒)、焦山栀各9克,芦根60克。原方用治湿热霍乱,临床以呕吐腹泻,胸膈满闷,不思饮食为主要症状,同时也可见有发热,汗出不解,口渴不欲多饮,小便赤涩,以及舌苔黄腻,脉象滑数等症状。中医所说的“霍乱”,是指以骤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为特征的疾病。由于其发病急,变化快,在挥霍(顷刻)之间,便可导致撩乱…  相似文献   

8.
定痫丸是治疗癫痫的常用方剂,为清代医家程钟龄穴国彭雪所创制,载于其所编著的《医学心悟》。癫痫,为中西医共有名词。西医认为,癫痫是一组暂时性大脑机能失调的综合征,乃因神经元突然异常放电引起,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型。原发性癫痫的病因迄今尚未明了,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继发性癫痫可因脑部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或系统性疾病所引起。如颅内肿瘤、脑外伤、脑部感染、脑缺血缺氧、脑血管病变、代谢紊乱、心血管病变及一氧化碳中毒等等。中医认为,癫痫的发生除与母体怀孕期间胎儿惊吓或由于产伤等因素有关外,主要还是由于情志失调,…  相似文献   

9.
枳实导滞丸是首名方,出自金著名医家李杲(号东垣老人)所《内外伤辨惑论》一书。本方为丸,由大黄30克,枳实(麸炒)、神(炒)各15克,茯苓、黄芩、黄连、术各9克,泽泻6克组成。应用方是:将上药共研细末,汤浸蒸饼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50~70(或6~9克),温开水送下,空腹。根据病情的轻重,可以适当加剂量。若作为汤剂应用,则大黄后下)、枳实用量为9克,其余均用克。本方具有消食导滞、清热祛湿治疗作用,适用于食积、湿热交,停滞于胃肠的病证。食积的形,或因饮食过量,超过了人体的化能力;或因脾胃虚弱,运化无,以致饮食内停于胃或肠所致。是由于产生食…  相似文献   

10.
现存有关平胃散的最早记载,见于周应所《简要济众方》卷5,主治胃气不和。后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3中,其主治病症更完备明确。“平胃散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情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2)又有与前药味相同而量不同的对金饮子(厚朴、苍术、甘草各二两,陈皮半斤),“治诸疾,无不愈。常服固元阳益气,健脾进食,和胃祛痰,自然荣卫调畅、寒暑不侵,此药疗四时伤寒”。  相似文献   

11.
正平胃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之功专燥湿和胃,为用于治疗脾胃不和的基本方剂。方药组成:苍术9克,厚朴(姜制)6克,陈皮(去白)9克,甘草(炙)3克,加生姜二片,大枣二枚,煎分两次服。其具有燥湿健脾,消胀散满的功能。主治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  相似文献   

12.
平胃散加减治疗胃脘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脘痛是常见多发病.疼痛的主要部位是在上腹近心窝处,但不能与心痛混为一谈.它属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的上腹疼痛等病的范畴.  相似文献   

13.
14.
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功效为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湿阻脾胃.笔者引伸治疗多种疾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名老中医谢兆丰主任医师 ,行医任教50载 ,学验俱丰 ,治病多验 ,擅治内妇科疾病 ,现举验案 3则如下。1 胸痛王某 ,男 ,68岁 ,退休干部。 1 990年 8月 1 9日诊。有冠心病史 2 0余年 ,平素常服速效救心丸、消心痛等药 ,1月前因受凉出现阵发性心前区疼痛 ,憋闷气促 ,每次发作约 2~ 5min ,发作间隙不定 ,每因情绪波动或劳累而作 ,含服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证见四肢欠温 ,痛时头额出冷汗 ,恶心 ,痰涎多 ,不能食 ,舌淡胖嫩 ,苔白厚腻 ,脉细结代 ,心电图提示 :心房纤维颤动 ,室性早搏。治疗拟健脾化湿 ,温通心阳 ,以平胃散合瓜蒌薤白半夏…  相似文献   

16.
在社区临床,常会遇到小儿和老人因饮食不节,外感风寒或暑湿,湿浊中阻,症见前额头痛、头闷,体倦嗜睡,不思饮食,食入即吐,发热或不发热,舌苔厚腻等。甚则某些素有脾胃虚弱的成人,见上述症状者。我们用平胃散加减治疗,多有立竿见影之效。  相似文献   

17.
陈洪绪运用平胃散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陈洪绪老中医运用局方平胃散的经验,主要从平胃散沿革,临床运用经验工艺方面论述。具体论述了用平胃散治疗黄疽、带下、便秘、眩晕等病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临床运用闰胃散加味,治疗食滞发热,暑土证,小儿米泔尿,头痛,牙龈肿痛,失眠等诸证,本着“异病同治”的原则取得了疗效,并从中得到治疗重脾胃,辨证抓要点,用方善配伍的肤浅体会。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陈洪绪老中医运用局方平胃散的经验,主要从平胃散沿革,临床运用经验工艺方面论述。具体论述了用平胃散治疗黄疸、带下、便秘、眩晕等病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